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案_第1頁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案_第2頁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案_第3頁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材說明解題本文題目實際是一個句子:“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詩”,題目用逗號取代了“是”。這個題目是對本文主題的概括。作者熱愛大自然,覺得大自然就好像詩表達的那樣,那么美好,那么意境深邃,給人以美感享受,所以說“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詩”。本文作者是宗白華。宗白華,原名之櫆,字伯華。江蘇常熟人,祖籍浙江杭州。我國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詩人。1897年12月22日生,1986年12月20日逝世。幼年時在南京第一模范高小讀書,17歲到青島德國高等學校中學部修讀,21歲畢業(yè)于上海同濟大學語言科,后學醫(yī)科,課余自修哲學、文學。1920年赴德國留學,先后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

2、美學和歷史哲學。1925年回國,任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箲?zhàn)期間隨校遷至重慶,抗戰(zhàn)勝利后回南京繼續(xù)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史教授直至逝世。宗白華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研究的先行者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主要理論著作有美學與意境美學散步歌德研究論中西書法之淵源與基礎,另有詩集流云,與郭沫若、田漢合著通訊集三葉集,譯著有判斷歐洲現(xiàn)代畫派畫論選海涅生活與藝術等。結構分析本文用藝術的筆觸描繪了大自然綺麗多變的景象,以及被這些景象引發(fā)的美妙的感受和神游萬仞般的想象,抒發(fā)作者無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共7個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

3、自然段),寫孩童時大自然引起的幼稚的幻想。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少年時大自然引起的奇異的情感。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寫青年時與大自然結成微妙的音符。語意理解“我小時候雖然貪玩,不愛念書,但對山水風景的酷愛是發(fā)乎自然的。”這是本文的總起句,寫愛大自然是自己的天性。這句話為本文定下了基調表達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個雙重關系的轉折復句,這種復句的重點都在后一個分句上。前兩個分句寫作者小時候“貪玩,不愛讀書”,點明他的興奮點不在學習上。接著句意一轉,指出興奮點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間。先否定,再肯定,肯定的意思則更為突出?!翱釔邸?,非常愛好。“發(fā)乎自然”,自然而然引起和產(chǎn)生的。本句中的“自

4、然”,是“不經(jīng)外力干預,自由發(fā)生”的意思,即天性?!帮L煙清寂的郊外,清涼山、掃葉樓、雨花臺、莫愁湖是我同幾個小伙伴每星期日步行游玩的地方?!北揪鋵懽髡咝r候常去游玩的地點。這時,他正在南京第一模范高小讀書。清涼山,位于南京城西,秦淮河畔,海拔677米。清涼山地區(qū),有山有水,古跡甚多,是重要的旅游景點。掃葉樓,位于清涼山西南坡上,始建于1664年,明清式樣,磚木結構,覆小瓦,二層,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樓前翠竹婆娑,綠樹掩映;后院假山層疊,景象極好。雨花臺,南京城中華門外1000米處,面積約1.53平方千米,綠地覆蓋率90%以上。據(jù)說南朝時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講經(jīng),因說法虔誠,

5、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門外,面積0.47平方千米,周長5000米。它是景色秀美的園林,清朝時被譽為“金陵第一名勝”。傳說南齊時洛陽少女盧莫愁遠嫁江東,居于此湖濱,因而得名?!帮L煙清寂”,空氣清新,環(huán)境靜寂?!敖纪狻保鞘型饷娴牡胤??!拔曳路鸷湍谴巴獾脑鹿?、霧色融合為一體,飄浮在樹林間,隨著簫聲、笛聲遠去這時我的心最快樂。”這句寫作者在風煙清寂的郊外游玩時的感受。他被大自然的秀美與深邃所陶醉,癡迷于自然之中,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覺得自己已與大自然合二為一,并飛升遠去。顯然,他不只是看、玩,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消化,把握了大自然的神韻。癡迷自然到如此地步,這是對大自然

6、強烈之愛所致?!暗崖曔h去”后的省略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青島的海風吹醒了我的心靈: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壯闊的。這時我喜歡海,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作者17歲時到青島德國高等學校中學部修讀。此時他已是一個青年了,感性的浪漫中已融入了理性。青島是海濱城市,作者可以經(jīng)常去看海。大海浩瀚無垠、氣勢不凡,大海是生命的發(fā)源地。面對有這樣特征與內涵的事物,他的心靈受到震撼,思想與情感得到陶冶,升華出一種理性認識: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壯闊的。作者把這個過程稱之為“海風吹醒了我的心靈”?!跋笳鳌保镁唧w事物去表現(xiàn)某種特殊意義。凡作象征的事物,其特征必與特殊意義有相似處或必然的關聯(lián)。大海氣勢壯闊,又是生命的發(fā)

7、源地,與世界和生命之間關聯(lián)緊密,作者正是抓住這種關聯(lián)產(chǎn)生“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的聯(lián)想。寫作特點1語言富有詩意。2.想象豐富。教學建議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作者在人生成長的不同時期對大自然的種種感受,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純真的刻骨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力以及美好情感。3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感受生活與自然的方法。4認識2個生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教學重點、難點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大自然的種種特有的感受。教學準備師生可以在課前收集了解有關作者的資料,包括作者的相關作品(詩歌)。教學時間2課時。操作要點1讀書指導。(1)關于本文教學的難點。在作者的筆下,大自然是美的。

8、那云、那山、那水、那清麗的白天、那落日的晚霞、那靜夜的簫笛聲,等等,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作者的心里都賦予了詩的靈性。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文章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綿厚悠長的味道。自然是美的,但美的自然卻要靠善感的心靈去感受,而我們的學生大多還沒有像作者那樣的感受力,許多美的自然時常與學生失之交臂。因此,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可能對作者于自然的種種感受不甚理解。教學時,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并喚起情感的認同,成為了教學本文的難點。(2)關于教學思路。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展開敘述的。從對自然的朦朧之愛到賦予自然詩化的情感,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自然感受不斷發(fā)展的心靈進程。展開教學應該

9、遵循這一進程,正所謂“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要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然后作深入理解,最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共同的感受。(3)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梢詮那拔拇簩W習導入,也可以從課題導入:為什么在作者的心里大自然是最美的詩?整體感知??梢圆扇《喾N形式反復閱讀,如教師范讀、學生范讀、齊讀、自由讀等。在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作者在不同的時期對大自然分別有哪些不同的感受?細讀理解。引導學生細讀理解課文,要注意三點:一是作者在不同時期看到的自然之景,二是由景而生的特殊感受,三是學生對作者感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感受時,要調動起學生的生活

10、體驗。可以按下面的步驟展開。第一步,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填寫下面的表格:第二步,品味句子,指導朗讀。讀第1、2自然段,體會作者童年時代對自然的感受。讀第一句“我小時候雖然貪玩,不愛念書,但對山水風景的酷愛是發(fā)乎自然的”,“酷愛”是什么意思?從“發(fā)乎自然的”可以體會到什么?作者看到天上變幻的白云聯(lián)想到了什么?在風煙清寂的郊外和簫笛聲聲的夜晚,作者的心情又怎樣?你也曾有過作者這樣的感受嗎?在學生理解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要重點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的形式,可以范讀,可以指名讀,還可以讓學生想象讀,在讀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在讀中喚起體驗。讀第4自然段。先思考作者為什么喜歡海,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由海想到了生命

11、的壯闊,想到了世界的美麗。然后引發(fā)學生想象曉霧彌漫中的海的詩情畫意。最后指導朗讀,讀出激昂的情感。讀第57自然段?!耙粋€長期的微妙的音符”是什么意思?“華燈一城夢,明月百年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理解后指導朗讀。第三步,再扣課題,回讀全文,體會作者的心靈變化歷程??梢韵忍岢鰡栴}:作者喜歡寫詩與大自然有什么關系?然后,讓學生朗讀全文??梢愿嬖V學生:作者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還是詩人,是大自然給了他詩的靈感,大自然,是他心中最美的詩。還可以朗誦作者的一首詩,如我生命的流:我生命的流/是海洋上的云波/永遠的照進了海天的蔚藍無盡。 我生命的流/是小河上的微波/永遠的映著兩岸的青山碧樹。 我生命的流

12、/是琴弦上的音波/永遠的繞著那松間的秋星明月。 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遠的縈著她那胸中的晝思夜潮。比較閱讀。課文春和本文都是景與情緊密結合,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春側重于對景物的描繪,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藏在美麗的景物之中;而本課也寫了景物,但在感情的表達上則是直接抒發(fā),這又是一種表達方法。2積累內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背誦。3遷移練習。(1)識字寫字。本課要認識的生字不多,注意“犀”的讀音。要注意寫字的指導,特別是課文中容易寫錯的字要重點指導,如“酷、秩、簫、蒸”等,強調學生的寫字習慣。(2)照樣子,在括號里填寫恰當?shù)脑~語。(曉霧彌漫)的海 ( )的海 ( )的海

13、 ( )的海(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段。4實踐活動。觀察自然中的一景,寫寫自己的感受。資料宗白華(1897-1986) 原名之櫆,字伯華。江蘇常熟人,祖籍浙江杭州。哲學家、美學家、詩人。幼年在南京第一模范高等小學讀書,17歲到青島德國高等學校中學部修讀,1918年畢業(yè)于上海同濟大學語言科,后升讀大學,課余自修文學、哲學。同年參加“少年中國學會”,負責編輯少年中國月刊。1919年在上海主編時事新報文藝副刊學燈,發(fā)現(xiàn)和扶植了郭沫若等文壇新秀。1920年赴德留學,先后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歷史哲學。1925年回國,任南京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箲?zhàn)期間隨校遷至重慶,抗戰(zhàn)勝利后返

14、回南京繼續(xù)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史教授至逝世。曾兼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顧問。宗白華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研究的先行者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1925年即開始講授康德哲學及西方美學,當時有“南宗北鄧(鄧以蜇)”之稱。宗白華認為“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把中國藝術精神的重要特色之一歸結為“充實”與“空靈”、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認為“充實”和歌德的進取精神有某種相通的地方,對歌德所描繪的離開有限去追求無限的所謂“浮士德的苦悶”提出了批評。對中國魏晉玄學中的美學思想給予了特殊的注意,認為其中包含有積極的東西。還著重論述了中國藝術中的意境和空間意識問題,認為中國藝術中的空間表現(xiàn)了人與悠久無限的大自然生命的親切統(tǒng)一,是一種節(jié)奏化、音樂化了的時空合一的空間,這種空間意識是以道家和周易的宇宙觀為哲學基礎的。所著美學散步論文集,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散步美學”。對于美學研究,主張不能脫離藝術,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