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交響音樂欣賞一 名詞解釋1 奏鳴曲式:所謂“曲式”,就是寫作樂曲的一種格律,即用一種比較固定的框架把樂曲的大結構框出來,使具有某種固定曲式的樂曲具有比較規(guī)整的形態(tài),利于聆聽者理解與欣賞。而“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曲式,是奏鳴曲主要樂章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它包含幾個不同主題的呈示、發(fā)展和再現(xiàn)以及特定的調(diào)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鳴曲的第1樂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1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這種曲式不僅用于奏鳴曲中,也用于室內(nèi)樂、協(xié)奏曲、交響曲等大型音樂作品的相應樂章。此外在序曲、交響詩等作品中也常見到。2 豎琴:是一種大型彈撥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
2、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diào)性有限?,F(xiàn)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制造家S埃拉爾于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diào)性。3 木管樂器組: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四種,還有這四種樂器演變而來的變種樂器,如短笛、英國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等。木管樂器原來都是用木料制成的管狀吹奏樂器,其中也有用金屬制成的,發(fā)聲原理都是通過借吹氣,而管身振動,或者簧片振動從而發(fā)聲。4 序曲:歌劇、清唱劇、戲劇配樂等的開場音樂。亦常單獨用于音樂會演奏。另有一種交響樂曲,系獨立樂曲,不作開場音樂之用。5 音樂會序曲:作曲家專門為音樂會寫作單樂章的序曲6 戲劇序曲:7 組曲:是最古
3、老的器樂套曲形式,源于對比性舞曲的組合。早在14世紀,舞會里即盛行一慢一快的對比性舞曲的組合。8 古典組曲:按阿勒芒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構成,間或冠有前奏曲和插入布雷、加沃特、小步舞曲等樂曲,有時甚至插入特性曲及標題小曲。各樂章均使用同一調(diào)性,都以二段式寫成,每段各自反復演奏 1次。9 現(xiàn)代組曲:是近百年逐漸興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樂曲。特點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樂章數(shù)目自由,最少兩段,調(diào)性比較自由。 如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組曲、比才的卡門組曲、格羅菲的大峽谷組曲、圣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李煥志的春節(jié)、吳祖強和杜鳴心合作的魚美人組曲、丁善德的快樂的節(jié)日等。 現(xiàn)代組曲發(fā)展
4、到十九世紀以后,在題材和體裁上都有很大的發(fā)展。各種不同性質(zhì)的組曲,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由幾首富于特性的樂曲組成的組曲;第二類是由幾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樂曲組成的組曲;第三類是由從歌劇、舞劇、配劇音樂和電影音樂中精選出來的樂曲組成的組曲;第四類是標題音樂性質(zhì)的組曲。10 交響曲:源于希臘語“一齊響”,是大型器樂曲體裁,亦稱“交響樂”,系音樂中最大的管弦樂套曲。11 海頓: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后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的創(chuàng)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
5、最為杰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xiàn)代交響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在樂曲的發(fā)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fā)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xiàn)德國國歌的作者。12 小步舞曲:一種起源于西歐民間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國宮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繪許多禮儀上的動態(tài),風格典雅。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后又被諧謔曲所代替。13 諧謔曲:又稱詼諧曲,一種三拍子器樂曲。其主要特點是速度輕快,節(jié)奏活躍而明確,常出現(xiàn)突發(fā)的強弱對比,帶有舞曲性與戲劇性的特征。它常在交響曲等套曲中作為第三樂章出現(xiàn),以取代宮廷風
6、格的小步舞曲?!爸C謔”是指用音樂來表現(xiàn)詼諧,幽默的情趣。14 馬勒:古斯塔夫馬勒 ,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 歐洲猶太人。馬勒的大型管弦樂作品根植于德奧交響樂傳統(tǒng),以受到民族風格影響的晚期浪漫主義風格為表達形式。15 固定樂思:原意上:固定意念或者固定構思,或者指格言主題,即在樂曲中多次出現(xiàn)的基本主題和變形,并帶有明確的象征意義,可以用文字加以標示或者說明。16 協(xié)奏曲:管弦樂隊與獨奏樂器相互競奏的樂曲。17 華彩樂段:音樂術語。原指意大利正歌劇中詠嘆調(diào)末尾處由獨唱者即興發(fā)揮的段落。后來在協(xié)奏曲樂章的末尾處也常用此種段落,通常樂隊暫停演奏,由獨奏者充分發(fā)揮其表演技巧和樂器性能。這部分的演奏較
7、自由,難度也較高,因而也較引人注目。華彩樂段最初由獨奏者即興創(chuàng)作,后來作曲者也開始寫作。如莫扎特、貝多芬為自己的協(xié)奏曲寫了一些華彩樂段,自門德爾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寫華彩樂段,成為作品中的有機部分和有獨立特點的段落。18 拉赫馬尼諾夫: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羅斯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國色彩,充滿激情,且旋律優(yōu)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納入于不少鋼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譽為世紀最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俄羅斯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最后一位偉大倡
8、導者。19 雙呈示部:在古典主義暑期的協(xié)奏曲中,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通常有兩個呈示部,第一個呈示部由樂隊演奏,主要主題和副主題始終都保持在主調(diào)上,第二個呈示部由獨奏樂器演奏,副部主題轉(zhuǎn)入屬調(diào)20 四季21 門德爾松: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德文: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稱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德國猶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逝于萊比錫。門德爾松為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為浪漫主義作曲家描繪神話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獨創(chuàng)了“無言歌”的鋼琴曲體裁,對
9、于標題音樂和鋼琴藝術的發(fā)展都有著巨大的啟示價值。他的審美趣味和創(chuàng)作天才都深刻的影響了后來的浪漫主義音樂。22 交響詩:一種單樂章的標題交響音樂,脫胎于19世紀(1850年)的音樂會序曲,強調(diào)詩意和哲理的表現(xiàn)23 李斯特:歐美姓氏,主要出現(xiàn)在德奧地區(qū)。弗朗茲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鋼琴的音響功能,對鍵盤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并且創(chuàng)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紀才普遍采用的和聲語言。約瑟夫李斯特,英國外科專家,發(fā)明和推廣外科防腐技術。威廉李斯特,納粹德國元帥。弗
10、里德里希李斯特,德國經(jīng)濟學家,創(chuàng)李斯特派,保護貿(mào)易論倡導者。24 德彪西: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鋼琴曲前奏曲和練習曲,而他的創(chuàng)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癥,于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二 簡答題1 交響樂隊包括哪些樂器組?各樂器組又分別包括哪些樂器?弦樂器組:正規(guī)交響樂隊(當代)含四種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11、低音提琴,木管樂器組:包括長笛、單簧管(黑管)、雙簧管、大管(巴松),有時還有英國管。銅管樂器組:包括小號、長號、圓號、大號,打擊樂器組:樂器種類繁多,主要有定音鼓、小軍鼓、大鼓、鈸等,另外還有木魚、響板,甚至有鐵板等非樂器。2 說說交響樂隊的簡單發(fā)展軌跡。從巴洛克后期;到古典時期(十八世紀中后期)海頓確定體裁形式;再到浪漫時期;現(xiàn)代文藝復興以前,西方音樂以聲樂為主,器樂為輔的發(fā)展狀態(tài),器樂大多是作為聲樂的伴奏運用。3 威廉退爾序曲有幾個部分,分別是什么標題?一共有四個樂章,在音樂會上演奏的通常是第四樂章。選自一部歌劇威廉退爾。樂曲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羅西尼,他是一個音樂天才,在兩周內(nèi)就能
12、寫l出一部歌劇的全部音樂。第一段是描繪靜溢的的大自然;第二段是瘋狂的暴風雨;第三段又是甜美的大自然;第四段就是英勇的瑞士人民反侵略的斗爭。第一段黎明。 第二段“暴風雨”。第三段“幽靜”。第四段“終曲”。4 簡單介紹柴科夫斯基的1812莊嚴序曲。 5 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原來是為哪位劇作家的同名劇作所作的配樂?其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應邀為易卜生的詩劇 培爾金特 所寫的配樂。6 說說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中是如何表現(xiàn)國王和舍赫拉查德的形象的?舍赫拉查德?lián)旆揭棺T寫成的交響組曲這部交響組曲完全是東方色彩,作者從舍赫拉查德王后對蘇丹王講的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挑出四個來,當作這部組曲四個樂章的
13、標題。而四個樂章都有所謂“舍赫拉查德主題”,即由獨奏小提琴來代表舍赫拉查德敘述故事,國王山魯爾的主題即顯得低沉、粗暴,在后來的樂章中責之間被軟化,成為溫和的主題。7為什么人們稱海頓的第九十四交響曲為“驚愕”?作品之所以命名為“驚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樂章。據(jù)說海頓寫此曲的目的是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廂中的對音樂不懂裝懂,而又附庸風雅的貴婦人們。他故意在第二樂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個全樂隊合奏的很強的屬七和弦。實際演出中,當樂隊演奏到那段旋律時,那些貴婦人們果然從睡夢中驚醒,以為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劇場,這部交響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給此曲冠以“驚愕”的標題。8談談對莫扎
14、特第四十交響曲的抒情性的理解。第二樂章同樣是沒有引子的奏鳴曲式,與第一樂章的巨大戲劇張力相比,抒情性多些,顯得溫柔平和,兩個主題的對比不強烈。第一主題由中提琴,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聲部相繼奏出,溫暖,明朗,如同午后的陽光穿過樹葉,在地上灑下斑斑點點的光影。第二主題開始于第37小節(jié)(02:18),簡單的四度下行構成,這個音型在發(fā)展部里反復出現(xiàn)。第二樂章的兩個主題不像第一樂章具有明顯的詠嘆調(diào)的性質(zhì),都只是由簡單的音型構成,從而具有了更大的和聲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兩者纏綿在發(fā)展部里,互相對比,互相補充,自然和諧,充滿了莫扎特式的天真和純潔。 莫扎特的音樂也是和他純潔的內(nèi)心分不開的,我們?nèi)绻苡肋h保持一
15、點點童心,學會不時地用單純的目光看一看這個世界,相信是可以更加體會到莫扎特的心境的。他并不是如同不懂事的孩子般一無所知,他了解人間的疾苦,他明白生活的艱辛,他只是不肯放棄希望,希望在于他,即使是最最痛苦的時刻,也會如一縷朝陽,穿過暗室的天窗,照亮一切。任何時候,他都可以拋開一切的苦難,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歌唱。9 什么是標題交響曲?“標題交響曲”的創(chuàng)始人柏遼茲。柏遼茲是法國浪漫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繼承古典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膽地開創(chuàng)了“標題交響曲”這一新的體裁。10 馬勒的交響曲確實能表現(xiàn)一種哲思嗎?為什么?對一種情緒的反復渲染與表現(xiàn)是馬勒作品的突出特征,而各種情緒的交匯與變化往往又令人捉摸不定
16、,不易把握。他的樂曲感情炙熱而深厚,同時也充滿了哲思。馬勒的第一交響曲,D大調(diào),標題為泰坦,據(jù)德國浪漫派詩人保羅的同名詩而命名。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巨神族,天神烏拉紐斯和地神蓋婭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稱為巨人。這首交響曲作于1888年,在布達佩斯皇家歌劇院任指揮之時,1889年11月20日由馬勒自己指揮布達佩斯愛樂樂團,以“交響詩”名義首演。都說音樂是人類抒發(fā)感情的重要途徑,感人至深的音樂無不凝聚著藝術家真摯的情感,能聽到音樂家充滿激情的演繹,無疑是所有樂迷夢寐以求的事情。馬勒是眾多作曲家中感情和現(xiàn)代人最貼近的,他的音樂直觀而富于激情。你能想象弦樂好象在天堂與地獄間飛旋,銅管聲聲催人的情形嗎?那
17、是馬勒第一交響曲第四樂章開頭的真實寫照。第一樂章一開始“宛如萬籟” 就把我們帶入已經(jīng)久違的森林,蟲聲鳴鳴,小溪潺潺。這個樂章的第一主題是根據(jù)馬勒自己的作品“年輕的旅人之歌”改編的。馬勒在這里提示提示:徐緩地,拖曳地,宛如萬籟,開始非常徐緩。接下來第二樂章陸續(xù)出現(xiàn)了杜鵑啼鳴,高山的恬靜。你可以感覺到自己徜徉在一片湖光山色中,自在地手足舞蹈的情景。第三樂章,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童謠“兩只老虎”,馬勒將它變形后成為帶有諷刺味的送葬進行曲。其實這是古老的波西米亞民謠。這個樂章還有中世紀童謠“少年的魔號”。第四樂章,在積蓄了足以爆炸的能量之后,是令人暈眩的高潮,然后,向抒情過渡,最后把觀眾帶入了另外一個歡
18、樂時代。11 簡單對比交響曲和協(xié)奏曲在結構上的區(qū)別。交響曲就是那些大型樂隊經(jīng)常演奏的樂章較多的樂曲。協(xié)奏曲,顧名思義,就是有大型交響樂隊輔助一個主要樂器進行的樂曲,樂隊主要起烘托和過渡的作。重奏就是由多個單獨樂器進行演奏的樂曲,三重奏,就由三把樂器構成,依此類推12 莫扎特的第二十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是什么結構?試描述這個樂章的音樂表現(xiàn)。共3個樂章:1.快板,D小調(diào),奏鳴曲式。在低音域弱奏中由弦樂合奏呈示的第一主題有不安的情調(diào),終止于屬和弦后,由木管轉(zhuǎn)成明亮的旋律,轉(zhuǎn)回主調(diào)。鋼琴似演奏新主題,邊奏細致的快速音群,邊進行第一主題再現(xiàn),轉(zhuǎn)F大調(diào)后第二主題登場。主奏鋼琴轉(zhuǎn)由木管承接,進入發(fā)展部。發(fā)展部
19、發(fā)展主奏鋼琴亮相的主題與第一主題開頭動機,以各種轉(zhuǎn)調(diào)呈示技巧化,快速音群與樂隊構成緊張的關系。再現(xiàn)部第二主題轉(zhuǎn)回D小調(diào),按原型再現(xiàn),銜接華彩樂段與尾聲。2.浪漫曲,降B大調(diào),三段體。先由主奏鋼琴呈示主題,樂隊承接,二者輪流表現(xiàn)。然后主奏鋼琴以降B大調(diào)導出另一旋律,弦樂以和弦伴奏,移入主題再現(xiàn)。第一段終止后,中段轉(zhuǎn)G小調(diào),主奏鋼琴奏上升音型,木管部回應鋼琴,第二段為第一段再現(xiàn)。3.很快的快板,B小調(diào),缺少發(fā)展部的奏鳴曲式。第一主題亦采用極快速度的上升音型,主奏鋼琴呈示后,樂隊予以反復擴大。主奏鋼琴再奏D小調(diào)旋律形成經(jīng)過部,終止于F大調(diào),接著轉(zhuǎn)為F小調(diào),第二主題登場,采用了三度小調(diào)。轉(zhuǎn)回主調(diào)后直接
20、進入再現(xiàn)部。再現(xiàn)部轉(zhuǎn)換處主奏鋼琴有即興的小引子,樂隊插入以快速上升動機為基礎的動機表現(xiàn),然后按原型再現(xiàn),華彩樂段后轉(zhuǎn)回主調(diào)而為尾奏。13 談談獨奏樂器大提琴的表現(xiàn)性能。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里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也是非常為人們所喜愛的獨奏樂器。14 你從門德爾松的e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感受到些什么?e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首讓人一聽便難忘的樂曲,那種幸福的感覺夾帶著憂傷的表情讓人留戀百聽不厭。也許作曲家門德爾松所特有的浪漫、憂郁的氣質(zhì)表現(xiàn)在了這首樂曲中,讓人沉
21、醉又讓人愛憐。我們透過音樂家的作品能感受到這幸福的背面也有壓抑、有哀嘆、甚至有悲傷,那就是他進步的思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帶來的。第一樂章 熱情的快板作曲家在這首著名的協(xié)奏曲的寫作上沒有沿襲傳統(tǒng)奏鳴曲式,加上序引或前奏的慣例。當這支抒情旋律在協(xié)奏曲大門剛一打開,就翩然而至,并作為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直截了當?shù)剡M入人們的心田。即或在小提琴華麗的音流奔騰中,人們也不難辨出她那娟秀的倩影。管弦樂隊充滿激情的復奏,使這旋律更加深刻地植根于所描寫的那春天般的綠野上,煥發(fā)出勃勃的生命力。在向副部主題過渡中,作曲家引入一段短小的樂匯。那清純的氣質(zhì),與主部主題簡直就是同祖同宗。它從小提琴和雙簧管聲部流淌到獨奏小提琴上
22、,很快就化為潺潺溪水,時靜時動地流向遠方。在這個精致的橋梁連接下,副部主題由長笛、單簧管以四重奏形式陳述而出。獨奏小提琴用一個長音陪伴,并很快接奏這個旋律。它恬靜、溫存,把主部主題熱切的情感,納入到富于詩意的冥思之中。素淡的色調(diào),澄瑩的洶涌中似乎透露出一縷惆悵。這不是作曲家對暮年的不祥預兆,而是心靈深處對流年逝水的依戀主部與副部主題,象是一對俊俏的姐妹,她們?nèi)菝哺鳟悾郧橄嗤?。在作曲家給予她們的那一塊展開部園地里,交替變幻身姿,呈現(xiàn)出青春誘人的美。轉(zhuǎn)為大調(diào)的主部主題,使展開部更加燦然生輝。這時,獨奏小提琴再也按捺不住激蕩的心潮,它以多彩的技巧進行了協(xié)奏曲中慣有的華彩樂段的演奏。按慣例,華彩樂
23、段應由獨奏者即興演奏,而門德爾松卻親自寫出了華彩樂段的全部音樂。在寫作中,他同首演這部協(xié)奏曲的小提琴家費德南載維德詳細設計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使小提琴豐富的技巧在此華彩樂段中得以充分發(fā)揮。結尾部分,大管的一個悠長的音符,曲徑通幽,直接引出優(yōu)美、抒情的第二樂章。第二樂章 行板 門德爾松寫作這部協(xié)奏曲時,他的足跡已遍及歐洲各地。無論是美麗的蘇格蘭海岸,還是巴黎繁華地都市;無論是威民斯奇妙的水城,還是瑞士斑斕的湖光,作曲家以如畫的旋律寫下了一篇篇音樂游記。在這部沒有標題的協(xié)奏曲里,聽到門德爾松迷醉于大自然的心聲以及一幅幅抒情的風景音畫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獨奏小提琴緩緩流注出如畫如歌的旋律時,不安的定
24、音鼓響起,打斷了它在風景畫上專注的描繪。弦樂組憂煩地震顫著,與一支短調(diào)融在一起,彌漫起一層傷感的色彩。是美妙的大自然籠罩上一片陰霾?還是作曲家心中升起無名的惆悵?不安的音樂擾亂了船歌的畫境。被稱作“天之驕子”的作曲家第一次鎖起了眉頭。 隨著音樂的進行,作曲家悄悄釋去了自己的煩擾,再次吟出船歌式的第一主題。盡管弦樂之波更加動蕩,但船歌的動聽旋律依然飄蕩,緩緩消逝在杳遠的寂靜之中。第二樂章簡直就是一幅色彩絢麗的風景音畫。景與情的交融,使音樂更加神妙動人。第三樂章 不太快的小塊板 終曲樂章“忽如一夜春風來”,在管弦之林吹開一片燦爛的花海。獨奏小提琴奏出一支清雅的音調(diào),猶如春花在風中飄搖。定音鼓劇烈的
25、震擊,猶如一聲聲春雷,管樂的呼喚,彌樂的流動,構成歡樂的春之交響!獨奏小提琴仿佛是春之仙子的舞蹈。機敏、灑脫,煥發(fā)出蓬勃的青春活力。不由得使人想起門德爾松在十七歲時寫作的促夏夜之夢序曲的意境。我們看到的是他在深沉地謳歌著人生的春天,并愿這種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能在自己涌流的樂思中永駐。在獨奏小提琴旋風般的音型中,推動這整個管弦樂隊,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管弦樂隊有力地全奏出一支被人們稱為“結婚進行曲”的新的主題,它在樂隊和獨奏小提琴上交替演奏,充滿了高貴的氣質(zhì)。在展開部中,舞蹈性的第一主題與“結婚進行曲”交織出一派開朗氣氛,煥發(fā)出濃郁的春意。重現(xiàn)的音樂主題變得更加緊湊,象是作曲家意識到告別人生的時
26、日,急切地要把人世間美好的春意歸容到自己熱情的懷抱中。在獨奏小提琴神奇的長長顫音中,管弦之聲召喚著夏天,熱情奔放地結束了這首協(xié)奏曲。這部作品將濃郁的抒情與簡潔的形式,優(yōu)雅的基調(diào)與變幻的情趣,渾然一體,真實地表現(xiàn)出門德爾松其人其作所特有的高貴氣質(zhì)與抒情性。15 簡單比較交響詩和序曲的異同。交響詩 一種單樂章的標題交響音樂,脫胎于19世紀的音樂會序曲,強調(diào)詩意和哲理的表現(xiàn)。交響詩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據(jù)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fā)揮。交響詩是一種自由形式的單樂章的標題交響音樂,它的前身是音樂會序曲。交響詩在構思上,或體現(xiàn)一個哲學思想,或體現(xiàn)一種詩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學題材相聯(lián)系。交響詩創(chuàng)始于十九世紀中葉,創(chuàng)
27、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16 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表現(xiàn)了哪些畫面?沃爾塔瓦河的源頭是兩條小溪。形象地而現(xiàn)了黎明時分沃爾塔瓦河源頭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撥弦和豎琴晶瑩剔透的泛音不時出現(xiàn),猶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飛濺,閃爍著點點銀輝 沃爾塔瓦河流過了茂密的森林,獵人的號角以明朗的大調(diào)色彩在森林中回響著。這段音樂表現(xiàn)了正午時分的大河在山門溝壑中翻騰、奔跑,一往無前。沃爾塔瓦河流過了村莊,岸邊傳來了輕盈歡快的波爾卡舞曲。這是黃昏時分,村民們正在載歌舞地舉廳婚禮。 歡快的節(jié)奏向遠處隱去,舞曲的回聲逐漸消散,音樂也逐漸轉(zhuǎn)弱。木管樂器寧激柔和的鳴響中,夜幕徐徐地降臨了。音樂充溢著神秘幻想的色彩。優(yōu)美動人
28、虛無飄渺的主題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區(qū)緩緩地奏出,這是一群美麗的水仙女在銀白的鱗鱗月光下翩翩起舞。朦朧的月光傾泄,沃爾塔瓦河靜靜的流淌著。 黑夜將逝,表現(xiàn)沃爾塔瓦河的基本主題在黎明中出現(xiàn)。描寫了河流在圣約翰湍灘,峽谷中所形成的洶涌激流,驚濤駭浪猛烈地撞擊著陡崖峭壁,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構成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 終于,滔滔的河水映著初升的太陽沖出了險境,景色豁然開朗。沃爾塔瓦河變得波瀾壯闊,意氣風發(fā)。沃爾塔瓦河流過了布拉格古老的維謝格拉德城堡, 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動的旋律,宛如河水從容地流向天際,流向遠方仿佛是將軍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錯了拍子,整首樂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
29、操練一樣,震得地動山搖,結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將軍至情至性的幽默感。三 論述題1 基于自己的認識,論述交響音樂的藝術特征。2 談談對茶花女前奏曲的欣賞體會。茶花女前奏曲是威爾第最偉大的杰作,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演出次數(shù)最多的歌劇之一。威爾第的歌劇中旋律最重視其歌唱性,連這前奏曲也不放過,旋律優(yōu)美動聽,經(jīng)保羅摩里哀別出心裁的演繹,巧妙地描述了交際花之茶花女維奧納對愛情的向往: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這段音樂不長,序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主題是近于靜態(tài)的旋律,仿佛是在敘述薇奧列塔的悲慘生活一般,同時又刻畫出了她那溫柔嫵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樂器在高音區(qū)奏出的悅耳的音響,又使這段
30、音樂顯得特別溫暖而誠摯感人。樂曲的第二個主題的調(diào)性與和聲都很清晰,旋律的進行也顯得十分寬廣,它是女主角薇奧列塔純真愛情的象征。盡管第二個主題有舞曲式的節(jié)奏,旋律也很優(yōu)美流暢,但它們同樣是暗淡無光,凄慘悲涼。威爾第預示給我們,這是一個悲劇故事:美麗的茶花女并沒有用她的種種可愛換來幸福。3 談談對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的欣賞印象。 圖畫展覽會是俄國著名作曲家穆索爾斯基所做的鋼琴套曲。 第一幅畫侏儒。這是一個小侏儒邁著畸形的雙腿笨拙地走路。他身材矮小,八字腳外拐,十分丑陋。音樂緊張而怪誕,充滿震撼力的大鼓刻畫出侏儒的艱難步履和絕望、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弦樂的顫音、打擊樂器色彩的加入帶來了神秘的意境。侏儒
31、一瘸一拐的步態(tài)躍然眼前。第二幅畫古堡。中世紀的古城堡前,一個游吟詩人在夜幕中唱著他那純樸憂傷而又動人的歌。中音薩克斯管前情地吟唱著,凄美而靚麗。加了弱音器的弦樂使這首悲歌風味的抒情田園詩充滿了平靜地沉思冥想的氛圍。淡淡的哀愁絲絲縷縷,不絕于耳。) 第三幅畫杜伊勒里宮的花園。穆索爾斯基為此曲加的副標題是孩子們游戲后的爭吵。這是巴黎一所王宮的花園,孩子們在花園里游戲著,吵鬧著。木管樂器調(diào)皮地上下飛馳,好象孩子門嘰嘰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對比樂句更使音樂充滿了盎然生機。這是一幅逼真而典雅的風俗性生活畫面。作品細致的心理描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幅畫牛車。大號和樂隊沉重、緩慢地進行,描繪牛車不堪重
32、負地艱難行進著,悲戚的音調(diào)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第五幅畫鳥雛的舞蹈。木管樂器尖聲尖氣地瞅瞅叫著,小提琴高音明亮的顫音更使音樂活潑而極富幽默感,音樂塑造出一組組優(yōu)美的舞蹈畫面。第六幅畫兩個猶太人。穆索爾斯基用威風凜凜、傲慢粗暴的音樂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號那機靈的音樂形象刻畫了一富一窮的兩個猶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會意義。第七幅畫里莫日的集市。這是法國南部一個陽光明媚的集市。法國號歡樂的敘述,弦樂器愉快的跳動,木管樂器的穿插聒噪,小號喜劇性的喧鬧,構成了一個喧嘩熱鬧的市場景象。第八幅畫墓穴。沉重的、葬禮似的低音和威嚴的和弦有時陰森,有時又有著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題的出現(xiàn)似乎是作者與亡友間的對
33、話。音樂進而發(fā)展成為一首神圣的悼歌。第九幅畫是雞腳上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俄羅斯童話中的妖婆。野性發(fā)作般的音樂橫沖直撞,表現(xiàn)了妖婆在樹林中飛翔的幻想景象。第十幅畫基輔的城門。音樂是一首莊嚴的頌歌,象巨人一樣氣勢宏偉。樂隊的全奏好象民眾的歡騰,音樂在輝煌的音樂形象中氣勢磅礴地結束。4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思想主題是什么?談談你自己的理解。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C小調(diào),OP.67,創(chuàng)作于18041808年,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次公演。第五交響曲是歌頌了人民群眾英勇斗爭的英雄群體,以“通過斗爭、獲得勝利”深刻、鮮明地體現(xiàn)了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革命人民的偉大理想。通過斗爭走向勝利有機
34、地貫穿于戲劇性矛盾沖突的整個發(fā)展過程,各樂章之間也都有著非常緊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樂曲結構嚴謹、手法簡練、形象生動、情緒激昂,賦于整個作品以渾然一體的宏大雄偉的英雄氣魄,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量。有人稱之謂這是一首“斗爭和勝利的交響曲”。其中蘊藏含著令人深思的崇高地、深刻的哲理思想。全曲分4個樂章:1.朝氣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題,就是“命運的敲門”,命運與兇兆始終在激烈地搏斗。2.行板,是貝多芬對命運的沉思,是雙主題的一連串變奏。其中第一主題由大提琴和中提琴表達那種平靜的溫柔,第二主題接近于英雄的進行曲與頌歌。3.快板,諧謔曲,兩種對立的沖突重新展開,這是英雄與命運的最后搏斗。這個樂章的結尾,整個
35、樂隊似乎都精疲力盡地倒在一個不穩(wěn)定的長音上,鼓聲在激動不安的背景上,就像心臟的緩慢跳動而弦樂則像微弱的呼吸。隨著不安定氣氛的漸強,使你感覺有太陽在準備著沖破烏云。突然,樂隊一下子鼓起精神,昂首闊步地邁入了末樂章。4.快板,出現(xiàn)眾多主題的交叉變化,終曲尾聲很長,最后命運主題以強大的威力在光輝燦爛中持續(xù)長達幾十小節(jié),結尾是歡樂而輝煌的一片光明。5 談談對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的欣賞感受。6 談談你最熟悉的一部鋼琴協(xié)奏曲的欣賞感受和評價。簡單介紹德沃夏克的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并對其中你欣賞過的版本(或演出)作出評價。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 b小調(diào),4/4拍子。本樂章采用了比較嚴格的奏
36、鳴曲形式,宏偉壯麗的第一主題和憂傷感人的第二主題相互對應,充滿對祖國的眷戀。第二樂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調(diào),3/4拍子,三段體。這可以說是從美國寄情于遙遠的祖國的一首鄉(xiāng)愁之歌,也是充滿了典型的波希米亞特色的傷感,是將大提琴這種 “會歌唱的樂器” 與作曲者抒情的天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十分杰出的樂章。第三樂章中庸的快板,b小調(diào),2/4拍子。這是用自由的回旋曲形式寫成的充滿蓬勃生氣的樂章,也是巧妙地運用黑人靈歌旋律和波希米亞民俗舞曲節(jié)奏,把德沃夏克音樂的特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樂曲。此樂章表現(xiàn)了作者回歸故土時的歡悅心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價,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都可以當之無愧地稱
37、之為音樂史上偉大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羨慕地說:“早知道大提琴協(xié)奏曲能寫得這么優(yōu)美動聽,我早就提筆寫一首?!辈匪惯€形容:“德沃夏克字紙簍中撿出來的旋律,都足以讓我寫一首交響曲。”7 以德彪西的大海為例,論述印象派音樂的風格特征。印象派的音樂注重的是和聲的色彩變化,強調(diào)朦朧感。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種新音樂風格,它深受當時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派詩歌的影響,追求刻畫實物周圍的色彩與光影在瞬間的迷離變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樂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遠比旋律重要。由于鋼琴兼有和聲以及音色精致變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組合之中產(chǎn)生奇妙的泛音效果
38、,最能表達云霧水性音響的靈動之感,因而十分適宜表現(xiàn)印象主義的風格。不僅如此,印象主義音樂在聽覺感受、觀念意識和心靈體驗上都超越傳統(tǒng)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國印象主義鋼琴音樂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勞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爾。作為印象派音樂的創(chuàng)始人,德彪西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浪漫主義有著直接的承傳關系。從他的鋼琴作品標題來看,德彪西喜歡把創(chuàng)作寄托于夢幻世界,而這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大特點。盡管德彪西描繪大自然的題材比比皆是,但他并沒有像浪漫主義音樂那樣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虛無縹緲的意境中進入一個忘我無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繼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鋼琴內(nèi)在音響的大師,他打破了調(diào)性的束縛
39、,開拓了鋼琴音色的微觀世界。熱愛大自然的德彪西對大海有真切而深厚的感情,大海不曾脫離德彪西作為印象派音樂家的朦朧筆調(diào)。他自己在談到這部作品時說:“大海一向?qū)ξ液芎茫屛铱吹剿母鞣N情緒?!?他為“我的老朋友大?!蹦懙拇蠛?交響素描三幅是煙波浩淼、筆墨與情思都揮灑得汪洋恣肆的雄奇之作,可為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畫廊”壓卷?!按蠛H隆狈譃槔杳鞯街形绲拇蠛@酥覒蝻L與海的對話,音樂由安詳而蘊藏著蓬勃精力的“大海的蘇醒”開始,到達令人激動不已的高潮,場面遼闊,筆致鮮活,是樂史中不亞于門德爾松的交響詩芬格爾山洞的名篇。德彪西的“印象派畫法”在其中表現(xiàn)得爐火純青,“畫面” 效果異常豐富,而手法運用又十分
40、簡潔。與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爾在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他在逐漸擺脫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約束,回到更古老純粹的法國傳統(tǒng)。拉威爾享有管弦樂配器大師的盛名,敏銳的色彩感大大地影響了他的鋼琴創(chuàng)作。如果說德彪西主要從鋼琴本身去發(fā)掘表現(xiàn)潛力和音響層次,拉威爾則更注重從樂隊配器的角度來發(fā)揮鋼琴音響的色彩性。其鋼琴作品以組曲鏡子、夜之幽靈和兩首鋼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8 就你所欣賞過的斯美塔納的交響詩伏爾塔瓦河,談談自己的認識、感受和評價(作品本身和演繹水平等)。伏爾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第二首。伏爾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搖籃,在捷克人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作于1874一1879年間
41、,這時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聾的極大不幸,他一面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作斗爭,一面忘我地謳歌祖國光榮的歷史,抒寫祖國美麗的河山。這是充滿對祖國和人民深刻的愛、對未來和光明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樂觀精神的頌歌。伏爾塔瓦河的源頭是兩條小溪。在樂曲的引子里,長笛和單簧管的兩種不同的流動音型,形象地而現(xiàn)了黎明時分伏爾塔瓦河源頭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撥弦和豎琴晶瑩剔透的泛音不時出現(xiàn),猶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飛濺,閃爍著點點銀輝弦樂器奏出了寬廣、抒情的基本主題。這個主題充滿了迷人的詩意,時而又有著史詩般詠唱的特征,抒發(fā)了作者對伏爾塔瓦河的無限熱愛。伏爾塔瓦河流過了茂密的森林,獵人的號角以明朗的大調(diào)色彩在森林中回響著。這
42、段音樂表現(xiàn)了正午時分的大河在山門溝壑中翻騰、奔跑,一往無前。伏爾塔瓦河流過了村莊,岸邊傳來了輕盈歡快的波爾卡舞曲。這是黃昏時分,村民們正在載歌舞地舉廳婚禮。歡快的節(jié)奏向遠處隱去,舞曲的回聲逐漸消散,音樂也逐漸轉(zhuǎn)弱。木管樂器寧激柔和的鳴響中,夜幕徐徐地降臨了。音樂充溢著神秘幻想的色彩。優(yōu)美動人虛無飄渺的主題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區(qū)緩緩地奏出,這是一群美麗的水仙女在銀白的鱗鱗月光下翩翩起舞。長笛和單簧管不停地吹奏著流動音型,朦朧的月光傾泄,伏爾塔瓦河靜靜的流淌著。黑夜將逝,表現(xiàn)伏爾塔瓦河的基本主題在黎明中出現(xiàn)。音樂漸強,樂隊的全奏,銅管樂肆虐的喧囂,木管樂尖銳的嘯叫,描寫了河流在圣約翰湍灘,峽
43、谷中所形成的洶涌激流,驚濤駭浪猛烈地撞擊著陡崖峭壁,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構成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 終于,滔滔的河水映著初升的太陽沖出了險境,景色豁然開朗。伏爾塔瓦河變得波瀾壯闊,意氣風發(fā)。大調(diào)的基本主題由樂隊全奏著,顯得更加寬廣嫵媚而感人至深,充滿了歡樂利力量。 伏爾塔瓦河流過了布拉格古老的維謝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響詩中史詩般的維謝格拉德主題兩次響起,這個主題象征著捷克人民的偉大和光榮,整部交響詩集也有機地貫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動的旋律,宛如河水從容地流向天際,流向遠方仿佛是將軍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錯了拍子,整首樂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練一樣,震得地動山搖,結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將軍至情至性的幽默感。四、單項選擇題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是 諧謔曲西貝柳斯的交響詩芬蘭頌是何種體裁的作品 愛國詩篇馬勒的第一交響曲的標題是: 提坦圖畫展覽會一共描寫了幾幅畫 10卡門組曲的曲作者是: 比才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的曲作者是 貝多芬德沃夏克的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是在哪一個國家寫成的,而帶有當?shù)氐囊魳吩兀?美國魔彈射手序曲的曲作者是:韋柏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創(chuàng)作時間很長,歷時達 20年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的曲作者是: 海頓古典交響曲第二樂章通常都是什么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大學《熱流體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趨勢考試試題及答案
- 汕頭大學《數(shù)字影像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中級職稱醫(yī)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2025年初三化學試題第一周周末練習含解析
- 2025年運動與健康科學專業(yè)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網(wǎng)絡安全技術職業(yè)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試卷及答案
-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
- 外貿(mào)電氣知識培訓課件
- 2024年初三數(shù)學競賽考試試題
- 2024年醫(yī)院依法執(zhí)業(yè)培訓課件
- DL∕T 1009-2016 水電廠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運行及維護規(guī)程
- 阿里巴巴員工紀律制度
- DL-T1342-2014電氣接地工程用材料及連接件
-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 《征兵入伍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條文釋義》
- 水準測量記錄表自動計算(轉(zhuǎn)點)
- 準噶爾盆地低煤級煤儲層及煤層氣成藏初步研究
- 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 投標方案(技術標)
- 中心靜脈深靜脈導管維護操作評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