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中考一模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篇)含答案_第1頁
2016上海中考一模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篇)含答案_第2頁
2016上海中考一模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篇)含答案_第3頁
2016上海中考一模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篇)含答案_第4頁
2016上海中考一模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篇)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6上海中考一模語文題型分類匯編(16區(qū)全)課外文言文篇【徐匯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4題。(13分)齊宣王好諛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guān)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說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尹文子)【注釋】石:重量單位,古代以120斤為一石。文中的“三石”與“九石”均非實指,“三石”指強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強弓、硬弓。關(guān):同“彎”。 “中關(guān)”拉到滿弓一半。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左右皆引試之()宣王埤其名()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2、。(3分)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13、宣王周圍人的哪些言行呼應了標題中的“諛”字?(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1)“ ”(2)“”14、齊宣王的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A、宣王始終努力追求個人實力提升 B、宣王喜歡用事實來證明自己C、宣王樂于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D、宣王對自己缺少正確的認識。(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一 14題13分)11.(4分,每題2分)(1)拉,牽 (2)同“悅”,喜歡12.(3分)三石是真實的,九石是虛名。13.(4分,每空2分)左右皆引試之(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14.(2分)D【奉賢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4題。(12分)孫期傳

3、孫期字仲彧,濟陰成武人也。少為諸生,勤習典籍。家貧,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澤中,以奉養(yǎng)焉。遠人從其學者,皆執(zhí)經(jīng)壟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讓。黃巾賊起,過期里陌,相約不犯孫先生舍??づe方正,遣吏赍羊酒請期,期驅(qū)豕入草不顧。司徒黃琬特辟,不行,終于家?!咀⑨尅旷梗╯h):豬。里落:與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莊。方正:漢代選舉科目,也指被舉薦的士人。赍(j):持有,攜帶。辟:召,征召。終:死。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相約不犯孫先生舍()期驅(qū)豕入草不顧()12、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遠方的人跟著他這個學者,都拿著東西經(jīng)過田野追趕他。B、從遠方來跟著他學習的人,都拿著東西經(jīng)過田

4、野追趕他。C、遠方的人跟著他這個學者,都拿著經(jīng)文在田野中追著他(請教)。D、從遠方來跟著他學習的人,都拿著經(jīng)文在田野中追著他(請教)。13、孫期是個讀書人,但他卻不恥做粗鄙之事。其中,“牧豕于大澤中”是為了_;“驅(qū)豕入草不顧”是為了_。(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14、根據(jù)本篇“傳”的內(nèi)容,完成下表。(4分)姓名:孫期家庭住址:_家庭成員:母親經(jīng)濟條件:_品質(zhì)特點:_(至少寫出兩點)(四)(12分)11、(1)侵犯,侵害(2分) (2)回頭看,看(2分)12、D(2 分)13、侍奉母親(1分) 拒絕做官(1分)14、(1)濟陰成武(1分)(2)貧(1分)(3)孝敬長輩、仁愛謙讓、淡泊名利等(2分

5、)【松江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9-12題。(12分)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shù)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绷顟制湟?,不許。唐臨斷然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xiāng)。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并與之約:農(nóng)事畢,皆歸系所。囚等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咀ⅰ控狠o佐縣令的從屬官員。 賦:賦稅。 系:關(guān)押。9、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4分)(1)唐臨為萬泉丞( ) (2)會暮春時雨(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令懼其逸,不許。11、“農(nóng)事畢,囚等畢集縣獄”的原因是。(2分)12、從文中看,唐臨的為官之道是(

6、 )()(4分)A、為民著想 B、精通農(nóng)事 C、勇于擔當 D、善于周旋(4) (12分)9. (4分)(1)擔任 (2)適逢、正好、恰巧10. (2分)縣令擔心囚犯們逃跑,不答應(其、逸、許)11. (2分)對唐臨懷有感恩之心,履行約定。12. (4分)A C【閘北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3題(11分)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

7、將速反,以狀白安?!薄咀⑨尅筷帲喊档乩?,秘密地。雉:野雞。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_ 12. 對其人“將速反”的原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他看到難以解釋的怪異現(xiàn)象。 B他已知道魯恭的政績很突出。C他擔心久留也無法了解實情。 D他怕自己的徒弟會干擾賢人。13. 有人認為“此文開頭寫魯恭重德化,后面卻主要寫其人的所見所聞,似乎與此無關(guān)”。你是否贊同這個觀點,請談談你的理解。(4分)_ _11.(袁安派去的那個人)跟著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兩人一起坐在桑樹下面。(4分,省略句及三個關(guān)鍵詞:行、阡陌、坐各1分)12.B(3分)13.不贊同。文章寫“其人”

8、的所見所聞,突出當?shù)厣鐣捕ā⒚耧L淳樸(或:當?shù)亍盎炔环妇?、愛及鳥獸、童有仁心”這三種現(xiàn)象),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魯恭重視道德教化所產(chǎn)生的良好效果,并非無關(guān)。(4分)【寶山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后自歸?!?沖于是以刀穿單衣,如鼠嚙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碧嬖唬骸按送远瑹o所苦也。”俄而庫吏以嚙鞍聞,太祖曰:“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縣柱乎?”一無所問?!咀⑨尅刻妫翰懿?。首罪:自首請罪。下文的“自歸”,也有自首的意思。聞:報

9、告。讓聽到??h:通“懸”11、解釋下列句中畫橫線的詞(4分)(1)其主不吉 ( ) (2)今單衣見嚙()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沖于是以刀穿單衣。13、曹沖說“憂戚”的原因是“ ”,他這樣說的目的是 。(4分)14、聯(lián)系上下文,“ ”中填入合適的詞語,應該是( )(2分)A、驚 B、怒C、問 D、笑(四)02分)11、(1)它的被12、(2分,關(guān)鍵詞“以”、“穿”)曹沖于是拿著刀戳穿(自己的)單衣13、(4分)單衣見嚙(迷惑太祖)為庫吏解圍做準備14、(2分)D【虹口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大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

10、“豈過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上乃悅?!咀⑨?】太宗,指李世民。罷朝,指因生氣而散朝。田舍漢:即鄉(xiāng)巴佬。文德后:即長孫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謚文德,故稱。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1)豈過魏徵( ) (2)故魏徵得直言()11、從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語句回答)(3分)12、文德后“賀”太宗的具體行為是,目的是 。(4分)(四)(11分)10、(1)超過 (2)能夠11、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12、(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勸諫唐太宗做圣明的君

11、主,聽取直言(意到即可)【黃浦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1-13題(12分)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 饑渴,過綺烏封人而乞食。綺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注釋 束縛:捆綁。此處指管仲被捆作為囚犯押送。綺烏:春秋時魯國地名,所在不詳。封人:防守邊疆的人員。適幸:恰好僥幸。且:將,將要。:賢之用,能之使:任命有賢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評定有功勞的人。11、解釋下列句中畫橫線的詞(4分)(1)自魯之齊 ( ) (2)綺烏封人跪而食之()12、對文中劃線句翻譯

12、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假如)恰好齊國僥幸沒有滅亡,反而大有用途。B、(假如)恰好(你)到齊國幸免一死,就可以利用齊國。C、(假如)恰好齊國僥幸沒有滅亡,并且可以被利用。D、(假如)恰好(你)到齊國幸免一死,并且被齊國任用。13、結(jié)合上下文,封人暗地里問管仲“將何以報我”,可見他是個的人;而管仲用“我以報子”來回答封人,表現(xiàn)出他的美德。(5分)(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一 13題12分)11、(4分,每個2分)到去 同“飼”,喂12、3分13、(共5分)對人示好卻謀圖回報;貪圖小恩小惠3分,意到即可)沒有私心、不貪小 利、秉公辦事2分,意到即可)【嘉定區(qū)】(4) 閱讀下文,完成10-1

13、2題(11分)有貴公子駕車出游者,策馬驅(qū)驅(qū),自矜便捷,適與五套大車相撞擊,公子顛碚于車前。因挾父兄勢,控諸縣官。官廉,得其情,謂之曰:大車果撞小車,公子當仆于后,今公子仆于前,是小車撞大車也。”罰令出貲,為賈人修車費。公子無以辯,慚忿而歸?!咀ⅰ狂妫喊谅?、夸耀。顛碚(b):跌倒。諸:相當于“之于”仆:向前倒下,泛指跌倒。貲:通“資”,資財,錢財。10、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3分) 官廉,得其情,謂之曰:11、縣官說的兩句話,是對這起交通事故的具體分析思路,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 先舉出正面例子,再對比反面例子。 B、先從總體情況說,再分兩方面闡述。C、先假設(shè)撞車情形,再推

14、理得出結(jié)論。 D、先概括主要原因,再論證次要原因。 12、“公子無以辯,慚忿而歸。”。其“慚”是因為;“忿”是因為。(4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0-12題(11分)10.(3分)縣官廉潔,了解了兩車相撞的情況,對公子說:11.(4 分)C12.(4分)公子的訛詐被識破(縣官明察秋毫) 縣官不懼權(quán)勢(不徇私情)【靜安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圖其楹廡,搜羅畫家,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隸往攝之,周曰:“毋驚老母,旦夕往畫不敢后?!笨腿祟H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于此?謁貴游可勿往?!敝茉唬骸巴郏x也,謁貴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咀⑨尅?/p>

15、沈周,明代杰出書畫家。疾,恨。隸,差役。攝,這里是“傳喚”、“征召”的意思。謁,拜見。貴游;泛指顯貴者。供役,當差,服勞役。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1)不更辱乎( ) (2)卒供役而還()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3分)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于此?12、下列分析與文意不符的一項是( )(3分)。A、沈周的書畫造詣頗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B、沈周請差役不要嚇到母親,可見其孝順。C、客人認為,憑借沈周的聲名本應得到禮遇。D、沈周將太守的征召當作一次差役來接受。13、客人和沈周對“謁貴游”的態(tài)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2分 )A、客人的建議是為了拒絕太守

16、的征召。B、客人的建議是要借助顯貴者的權(quán)勢。C、沈周的拒絕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D、沈周的拒絕是根本不想攀附顯貴者。(四)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10、(1)又/另/還 (2)最后/終于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輕視先生/您到這種程度呢?12、A 13、C【閔行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杜環(huán),廬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張氏年六十余,無所歸,雨行至環(huán)家。環(huán)見張氏,大驚曰:“何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環(huán)亦泣,扶就座,拜之,復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常母性急,少不愜意,輒詬怒。環(huán)私戒家人,順其所為。母有痰疾,環(huán)親為烹藥。越十三年,母卒。環(huán)具

17、棺槨殮殯之禮,買地葬之,歲時常祭。11、解釋文中的加點字。(4分)(1)母泣告以故()(2)環(huán)具棺槨殮殯之禮()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何為而至于此13、杜環(huán)“以母事之”,具體表現(xiàn)在:(1);(2);(3)用侍奉母親的禮節(jié)來為張氏置辦喪事等。(4分)14.下列詞語最能概括杜環(huán)品質(zhì)的一項是()。(3分)A、事必躬親 B、樂善好施 C、仁愛重義 D孝敬長輩(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4題(13分)11、(1)2分)原因、緣故(2)(2分)具備、具有12、(3分)為什么會到了這種境地(地步)?13、(2分)(1)告誡家人凡事要順著張氏的心意(2分)(2)親自為張氏烹藥 14、(2 分

18、)C (1分)D【浦東新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自言改過,且曰:“子既以赦宥,幸無使王烈聞之?!比擞幸愿媪艺撸乙圆家欢诉z之,或問其故,烈曰:“此盜人能悔其過,懼吾聞之,是知恥惡,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勸為善也。“間年之中,行路老父擔重。人代擔行數(shù)十里。問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劍于路。人拾而守之,還見之,前者代擔人。老父以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之,乃昔時盜牛者也。【注】宥:原諒、赦罪。王烈:三國時人,以品德高尚聞名;端:古布帛長度名。閑年:隔年。推:推舉,褒獎。10、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4分)(1)盜者自言改過()(2)幸無使王

19、烈聞之()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老父以為仁者,告之烈。12、根據(jù)本文情節(jié)內(nèi)容填空。(2分)王烈嘉獎知恥惡者盜牛者行善受人敬。13、下列啟示與選文無關(guān)的兩項是()()(4分)A、要充分相信別人。B、知恥惡者能從善。C、要勇于改正錯誤。D、行善意在圖回報。E、要寬恕他人的過錯。10(4分)(1)過錯,過失(2)讓11(2分)老人認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王烈。12(2分)盜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13(4分,各2分)AD【普陀區(qū)】(5) 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不見長安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

20、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痹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痹凼?,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注】洛下:洛陽,西晉京都所在地,當時被匈奴占領(lǐng)。東渡意:晉王朝東遷的原委。1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4分)(1)更重問之()(2)異昨日之言()12、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B、 你認為長安像太陽一樣遠嗎? B、你認為長安與太陽比,哪一個更遠?C、你認為長安與太陽比遠,怎么樣?D、你認為長安遠看太陽,像什么?13、明帝認為“日遠”的理由是;

21、認為“日近”的理由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4、從晉元帝的處境考慮,他從晉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感受到什么?(3分)11、(1)又(2)不同12、B13、不同人從日邊來;舉目見日,不見長安。14、思考角度一:與失去舊都相關(guān),例如“晉元帝感受到重返舊都異常難受”;思考角度二:與晉明帝相關(guān),例如“晉元帝感受到晉明帝對自己的寬慰”。兩個角度均可,若答“晉明帝很聰明”則不得分?!緱钇謪^(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

22、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漢書列女傳)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1)以污其行 行( ) (2)何異斷斯織乎 異()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13、閱讀全文,填寫下表。事件起因樂羊子妻講述的道理對樂羊子的影響樂羊子得遺金還以與妻不能貪財污行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14、下列和樂羊子妻形象不符

23、的一項是( )A、有德行 B、有才識 C、有勇氣 D、有智慧(四)課外語段閱讀(12分)11.(1)品行、品德(2分)(2)不同(2分)12.羊子曾經(jīng)在行路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3分)13.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樂羊子遠尋師學,一年即歸求學要持之以恒(3分)14.C(2分)【長寧區(qū)】(四)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元祐初,山谷與東坡、錢穆父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shù)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鄙焦热眨骸昂喂?”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鄙焦刃念H疑之,自后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因借之以

24、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祜以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選自曾敏行獨醒雜志)【注釋】元祜:與下文的“紹圣”,都是宋哲宗趙煦年號。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懷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涪陵:地名。11、基礎(chǔ)二題(4分)(1)用“/”給文中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2分)與元祐以前所書大異【參考答案】與元祐以前所書/大異(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作()歸()【考綱要求】能夠依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準確理解150個文言實詞的含義?!緟⒖即鸢浮孔鳎▽懀w( 返回,回來 )12、對下列句子翻譯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A、所以山谷曾自認為是在涪陵得到草書自敘的,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