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傳寶第一章: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ppt_第1頁
德育原理檀傳寶第一章: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ppt_第2頁
德育原理檀傳寶第一章: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ppt_第3頁
德育原理檀傳寶第一章: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ppt_第4頁
德育原理檀傳寶第一章: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與快樂 、尊重與 平等、寬容與包含、風度與氣質(zhì)、批判與反 思許多生活中的常識為何變得那么稀 少?我們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尋找 久違的常識?,第一節(jié) 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發(fā)展進程 三、德育理論的主要形態(tài)及主要議題,一、德育的概念 (一 )德育的內(nèi)涵 在我國古代,“德”的本字為“惪”。說文 說:“惪,外得于人,內(nèi)得于己也。從心,直聲。” 段注說:“內(nèi)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 謂惠澤使人得之也?!?德的對象是道,“道”表示事物運動的規(guī) 律和規(guī)則,含有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 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

2、范。人們認識了 道,轉(zhuǎn)化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為行為,施 與人,便稱之為德;德即所謂善心善行。德 育即育德,是培養(yǎng)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動。,中國人信仰什么? 在古代中國,其實一直有兩套完整的信仰 體系:官士階層信歷史,為了青史留名可以 犧牲生命;民間百姓信奉鬼神,所謂“離地三 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當今中國社會 民眾普遍信仰什么呢?,有信仰 有清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生活有目標, 有足夠的幸福感。并對疾苦之人施以關懷, 不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規(guī)則 和邏輯的,只有謹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 功德圓滿。,沒有信仰 曾經(jīng)友善對人,幫助窮人。但這個殘忍的世界 逐漸讓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

3、很多人還在剝 奪我生存的權利,生活如此艱難。在困難疾病面 前,我們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 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來支撐我的信仰?,無信仰社會的八大標志 在其位,不謀其政 假貨、假藥泛濫 靈修班、辟谷課廣受歡迎 神醫(yī)、高人”層出不窮 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 虛假捐獻 為富不仁 社會誠信差,人與人互不信任,“德育”一詞的由來 “德育”是一個現(xiàn)代詞匯,雖然我們經(jīng)常說原始社會的德育、奴隸社會的德育、封建社會的德育,但是“德育”一詞卻是出自現(xiàn)代人之口。大約在 18 世紀 70 、 80 年代,德國哲學家康德就把遵從道德法則培養(yǎng)自由人的教育稱為道德教育,簡稱德育 。,與康德同時代的裴斯

4、泰洛齊也使用過“德育”一詞,表明西方社會于 18 世紀后半葉已經(jīng)形成“德育”這一概念。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一書中,把教育明確劃分為“智育”“德育”“體育”。從此,“德育”逐漸成為教育世界中一個基本的概念和常用術語。,“德育”一詞于 20 世紀初傳入我國。1904 年,王國維以“德育”與“智育”、“美育”三詞,向國人介紹叔本華的教育思想; 1906 年又將“德育”、“智育”、“美育”合稱為“心育”,與“體育”相提并論,論述教育宗旨。 1912 年,蔡元培在闡述新教育思想時,主張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舉”,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

5、說的“德育”。,(二)德育包括些什么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與宗教 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顯的區(qū)別。 中國: 狹義:指道德教育 廣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更廣義: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 教育、環(huán)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三)德育概念的 “泛化” 原因: 1、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 孔子: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 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恥且格。 大學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2、受前蘇聯(lián)教育學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教育學以俄為師, 1953 年出版的凱洛夫教育學中將共產(chǎn)主義道德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基礎的

6、形成及蘇維埃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相并列。 1956 年,人教社出版的凱洛夫等四人主編的教育學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法律教育等。,3、從我國的實際出發(fā) 在教育實踐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 想教育密不可分,學校生活不存在絕對的道 德教育。,德育概念 “泛化”的弊端 1、無所不包的對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 2、在理論體系上有嚴重缺陷。 3、在理論上無法使人在同一個語境下對話 4、在實踐中讓德育難以實現(xiàn)根本目標 5、思想、政治、道德、法紀等教育問題相互 混淆,容易采取錯誤的教育決策。,(四)“守一而望多”的原則 守一:嚴格意義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 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

7、育、心理健康教育 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與道德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五)德育過程的理解 1、轉(zhuǎn)化說 在我國,許多德育定義都認為德育只是 一種由外向內(nèi)向?qū)W生施加影響的過程,認為 思想道德等純粹是從外部“轉(zhuǎn)化”進學生頭腦 的。,中國大百科全書 教育卷認為:德育 是“教育與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 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 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zhuǎn)化為個體的 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的過程?!?胡守芬德育原理認為:“德育既 將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觀點、政治準 則、道德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教 育活動?!?2、內(nèi)化說 孫喜亭認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

8、社會 的要求,通過特定的教育活動,把特定社會 的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 識和道德品質(zhì)的過程。(轉(zhuǎn)化說的改良),3、引導說(檀傳寶)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 德成長的價值環(huán)境,促進他們在道德價值的 理解和實踐能力等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 育活動。,第二節(jié)、古代德育與現(xiàn)代德育 三種社會形態(tài): 1、人的依賴關系 2、人的獨立性 3、人的自由個性,(一)習俗性的德育 主要指學校教育產(chǎn)生以前,原始社會中 存在的德育形態(tài)。 1、全民性人人參與 2、生活性融于勞動、生活之中 3、習俗性以習俗的傳承為主要內(nèi)容,(二)古代學校德育 1、含義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學校德 育。 2、特點:

9、等級性、神秘性和經(jīng)驗性。,(三)近代學校德育 1、含義指18世紀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完成以后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學校德育。 2、特點 民主化 世俗化 科學化 組織化,(四)現(xiàn)當代學校德育 1、含義20世紀處以來的學校德育 2、特點 理論與探索的時代 尋求平衡的時代 全球化德育的時代,第三節(jié) 德育理論的形態(tài)及主要議題 (一)德育理論的形態(tài) 1、德育思想 2、德育論 3、德育學 4、德育原理,“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種關于德育的價值性哲學 思考?;旧鲜乔暗掠碚撔螒B(tài),主要產(chǎn)生于近代 教育學產(chǎn)生以前。德育思想形態(tài)的特點是應然的、 未分化的、非體系的。德育思想是以后學校德育理 論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德育

10、理論發(fā)展的源頭活水。,“德育論”則是一個與德育經(jīng)驗相對的一個范 疇。德育論是教育學產(chǎn)生后,作為與教學論、課程 論等并列的德育思想的理論化形態(tài)。 與德育思想相 比,德育論具有一定的專門性、系統(tǒng)性,并逐漸成 為獨立的教育學學科群,德育論也獨立為德育學。,“德育學”是教育學學科群中分化出來的獨 立的教育理論形態(tài),主要存在于19世紀末20 世紀初。由于對學校德育日益專門、分化的 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的發(fā)展,德育學和教育 學一樣成為了學科群。涂爾干的道德教育論被視為獨立的德育學產(chǎn)生的標志,“德育原理”是指作為整合諸多德育科學 研究的一般理論形態(tài)。是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基 礎課程,研究德育領域的一般規(guī)律,回答德 育面臨的最基本問題。具有理論性、基礎 性、綜合性幾個方面的特征。,(二)學校德育理論的主要議題 1、德育與德育理論的發(fā)展; 2、現(xiàn)當代德育思想流派; 3、德育的本質(zhì)與功能; 4、德育對象與德育主體; 5、德育目的與德育目標; 6、德育內(nèi)容與德育課程; 7、德育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