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 料 提 升 機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人: 職務: 審核人: 職務: 審批人: 職務: 二0一五年三月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02第二章 工程概況02第三章 物料提升機布置03第四章 物料提升機安裝程序及要點04第五章 物料提升機拆卸程序12第六章 物料提升機安拆安全措施15第七章 物料提升機基礎設計計算書16第八章 基礎及物料提升機加固架體的施工與驗收18第九章 項目部對物料提升機安拆單位的管理19第十章 環(huán)境衛(wèi)生與職業(yè)健康19 附圖-物料提升機平面布置圖第一章 編制依據1、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總平面圖2、生產廠家提交的產品使用說明書3、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紙4、安裝(拆卸)單位提交的安裝(拆卸)方案5、加強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安裝拆卸和使用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杭建監(jiān)總【2010】33號6、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起重機械安裝和使用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杭建監(jiān)總【2011】56號7、關于調整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告知和使用登記備案程序的通知杭建監(jiān)總【2011】57號8、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規(guī)定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0、浙江省建設廳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實施意見1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檢查技術規(guī)范(JGJ80-91)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133-2012)13、龍門架及物料提升機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guī)程(JGJ88-2010)1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05)15、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2011版)1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2011)17、其他相關的國家規(guī)范和規(guī)程18、我公司頒發(fā)的有關建筑施工規(guī)程、規(guī)定及安全、消防、質量等文件19、我公司有關施工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文明現場等文件21、22、第二章 工程概況第一節(jié) 工程基本概況第二節(jié) 子單位工程概況本工程共有1個地下室及1幢單體組成,本工程子單位情況為:子單位層數總高度(m)主體結構體系基礎形式備注主體938.10框架結構人工挖孔樁框架抗震等級二級地下室210框架結構人工挖孔樁框架抗震等級二級第三章 物料提升機布置第一節(jié) 物料提升機型號的選擇 本工程物料提升機選用杭州華誠機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產的 SSDB100井架物料提升機,主要性能參數如下: 項目參數吊籃額定載重量1000KG架體最大架設高度30M額定上升速度46M/min起升電機型號YEZ132m-4-7.5起升電機連續(xù)負載功率7.5KW起升電機額定電壓/電流50HZ 15.4A鋼絲繩型號6 X 19-9.3-1700吊籃內部空間3.6 X 1.37 X 2.0架體每節(jié)高度1.5M拽引機自重400KG吊籃自重565KG配重1100KG第二節(jié) 物料提升機基礎位置情況 物料提升機基礎直接做在地下室頂板上,物料提升機基礎設計計算書詳第七章物料提升機基礎計算書。第三節(jié) 物料提升機基礎選擇 根據廠家提供的資料,基礎長度:4580mm;基礎寬度:1820mm;基礎厚度:350mm;地梁尺寸:660X600(寬X高);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第四章 物料提升機安裝程序及要點第一節(jié) 物料提升機安裝基本順序1 清理砼基礎,砼基礎表面應低于預埋件平面,四角預埋件水平誤差不得大于3MM。2 裝底架梁:底架梁應于砼基礎中心一致,與壓板用M16螺栓緊固,并檢查對角線長度誤差應在1/1000以內。底架安裝是整個施工升降機使用安全的根本保證,因此在安裝時,水平控制特別重要,底架四角一定要墊實。3 裝底層立角鋼:長短立角鋼必須相互錯位安裝。4 裝標準節(jié):裝標準立角鋼、橫桿、斜桿、吊籠導軌、大中小翼板和對重籠導軌,M14螺栓連接的擰緊力矩為137-164NM。剛裝好的標準節(jié)桿件,必須連接牢固后才可進行下一步標準節(jié)桿件的安裝。5 裝附墻裝置:物料提升機搭設到15米高度時,必須在離地9-12米處安裝一道附墻裝置,以后每升高9米,即裝一道附墻。注:物料提升機頂部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米;物料提升機與建筑物之間應采用鋼性件連接;絕不允許附墻架連接在腳手架上。在調節(jié)附墻架時,應用經緯儀監(jiān)控,使物料提升機的垂直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見下表:物料提升機安裝垂直度公差值架設高度(M)7070100垂直度公差值(MM)小于架設高度的1/100070 6 裝頂層立角鋼:用兩根短立角鋼取平。7 裝頂橫梁、天梁:裝頂橫梁、天梁、加強斜捍和頂層導軌。8 裝滑輪組:依次安裝上下滑輪,對重滑輪和中間滑輪。9 裝避雷針:避雷針安裝在天梁的中間,并可靠接地。注:物料提升機(避雷針)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下表規(guī)定。物料提升機(避雷針)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輸電線電壓(千伏)1115204060110沿垂直方向(米)1.5345沿水平方向(米)11.524第二節(jié) 安裝步驟1 裝吊籠1.1 用四根483.5m腳手架鋼管橫擱在底橫梁上,將吊籠運入物料提升機內停放在腳手架鋼管上并注意出料門的方向應正確。1.2 裝好吊籠8只導輪裝置。2 裝安全墜重籠墜重籠籠底與底橫梁上平面距離為0.7米并用支撐物墊高。3 裝安全網絲繩裝兩根11鋼絲繩聯接尾管后分別纏繞在安全繩輪上各三圈整(頭尾四圈),左、右應對稱,并將尾繩用繩卡固定在墜重籠上,繩卡間的距離不應小于6倍鋼絲繩直徑。去掉墜重籠底部的墊高塊,并在籠內各裝入18塊對重塊,重量約為135-145KG(砼試塊150150150每塊重約為8kg),使安全鋼絲繩拉緊后,這時墜重籠底與底橫梁上平面距離不應小于350毫米。4 安裝曳引機4.1 裝曳引機:曳引輪的中間曳引槽應與物料提升機中心一致,曳引輪軸線應與物料提升機平行,機座應水平。4.2 曳引機座與預埋件用M16螺栓雙螺母緊固。5 裝對重箱5.1 裝對重箱:對重箱裝入導軌后,用手拉葫蘆提升使其底部與緩沖彈簧上平面距離為1米。5.2 裝對重物:向對重箱內裝對重物砼試塊,要求對重物總重量為1100KG。對重總重量=對重箱+砼試塊+存余曳引鋼絲繩。對重箱自重為120kg,150150150砼試塊,8kg/塊;9.3鋼繩0.30kg/m。6 將吊籠提升到高處本機可用兩種方法將吊籠提升到目的高處,用塔吊和本機自帶的卷筒專用鋼絲繩提升均可,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若有塔吊時,建議用塔吊提升。下面分別介紹這兩種方法。6.1 用塔吊提升A 將塔吊的吊鉤從物料提升機頂部正中位置處引下,至吊籠頂部,用鋼絲繩環(huán)串于吊籠頂部拉板銷軸上,再將吊鉤住鋼絲繩。B 首先檢查物料提升機導軌架通道無阻礙,吊籠放置良好,導輪組與導軌結合良好。塔吊司機在地面人員指揮下將空吊籠緩慢提升到由頂架向下數第三排的橫桿上方約150-200mm處停穩(wěn)妥。用四根專用擱架桿放置在吊籠兩端底下第三排橫桿上方靠近物料提升機導軌的地方,注意擱架卡板方向。在上面物料提升機外安全處人員指揮下,緩慢降下吊籠,使之平穩(wěn)停放在擱架上擱好。C 檢查吊籠擱置穩(wěn)妥后,退出塔吊吊鉤。6.2 用曳引機卷筒裝專用鋼絲繩提升6.2.1 主控箱外檢修轉換電氣安裝及使用(參見主控箱電氣圖)注:本項工作必須由持證電工進行。安裝步驟如下:裝好極限開關;把主控箱固定在圍護上;連接好三相電源線;把上、下限位開關和安全門開關短接(出廠時已短接,即10、11、12三端相連);接好電機和剎車線包連線;接好檢修用操作手盒;仔細檢查,做到正確無誤;在吊籠下方的橫桿(由頂架向下數第三排橫桿)上,用四根專用擱架桿放置在吊籠兩端底下第三排橫桿上方靠近物料提升機導軌的地方,注意擱架卡板方向。利用在地面用人工方法,將曳引機的兩只制作器斷續(xù)松開,在上面物料提升機外安全處人員指揮下,緩慢降下吊籠,使之平穩(wěn)停放在擱架上擱好。檢查吊籠擱置穩(wěn)妥后,才準在吊籠頂上站人進行以下步驟的操作。D、將提升鋼絲繩卸除保管好在吊籠頂上,將提升鋼絲繩松開取下,用麻繩將鋼絲繩頭拉住慢慢地將繩頭安全可靠地放到地面。將曳引機卷筒上盤入的鋼絲繩退出,常規(guī)方法是用三人操作,兩人將退出的鋼絲繩拉住,一人點動開動曳引機,將鋼絲繩退出來。將固定鋼絲繩的壓板松開,將鋼絲繩取下后,仍將壓板固定擰緊在卷筒邊上,防止失落。取下的提升鋼絲繩應清除表面雜物,然后加油后盤扎好,外包塑布或麻布等包裹好,放在合適的倉庫中保管,以備下次使用。7 曳引鋼絲繩的安裝7.1 穿曳引出鋼絲繩;分別將五根曳引鋼絲繩按序穿引,拉緊后用繩卡預緊,緊固在對重籠的調節(jié)桿上。7.2 調節(jié)曳引鋼絲繩張力將吊住對重箱的手拉葫蘆松去,利用對重籠自重下滑使滑曳引繩收緊,繩間的松緊,盡量接近,然后緊固繩卡,再用調節(jié)螺栓調整各曳引鋼絲繩間的張力,其差值不超過5%。7.3 手持主控箱內檢修操作按鈕盒在物料提升機外的安全處,開動曳引機,使吊籠上升,將吊籠升高150200mm.7.4 移掉橫桿上的四根專用擱架桿。7.5 檢查,只有確信各種安裝的跳板、拉繩等已經拆除,所有的連接螺栓已經安全緊固,物料提升機內通道沒有任何障礙后,才能進行下面的操作。7.6 手持主控箱內檢修操作按鈕盒在物料提升機外的安全處,開動吊籠向下、向上運行各10米左右,至三個循環(huán)后,應再次調整五根曳引繩的松緊,可用彈簧稱來測定誤差值。注:在對重箱底部離地面0.6米時即觸發(fā)上限位開關后,吊籠頂鋼絲繩夾處離天梁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1.8米。使用步驟如下:(1) 送入三相電;(2) 將極限開關QS1手柄往上撥到開的位置;(3) 將主控箱內的隔離器開關QS2合上;(4) 將斷路器QS3合上;(5) 將檢修轉換開關SK4打到檢修檔;(6) 試按檢修用操作手盒上、下按鈕,看上、下運行方向是否正確;(上、下按鈕放手即停)(7) 確定正確無異后,進行上、下控制操作;8 裝提升鋼絲繩首先檢查專用鋼絲繩的規(guī)格是否符合要求(619-11),并對全繩檢查是否良好,如達到報廢標準的應當停止使用,另換同型號新的鋼絲繩(參見起重機機械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guī)范GB5972-86)。8.1 將提升鋼絲繩的一端盤入卷筒中將鋼絲繩一端穿出卷筒邊專用孔后,用壓板緊固在卷筒邊上。將鋼絲繩正確盤入曳引機卷筒中,鋼絲繩應排列整齊、無擠壓等。當吊籠處于工作最低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應不少于3圈。8.2 將提升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吊籠拉板銷軸上。將鋼絲繩頭引上(用人工用麻繩將鋼絲繩頭拉上或用塔吊引上均可)到物料提升機天梁上,經過兩組滑輪后引下到吊籠頂上,穿過吊籠頂上的拉板銷軸后用四只合適的繩卡將繩頭固定好,多余的鋼絲繩盤扎于吊籠頂上。注:本項工作必須由持證的安裝人員操作(或指導操作)。一般應有4個進行。常規(guī)方法為一人控制曳引機作點動正反轉,兩人或更多人拉緊進入卷筒的鋼絲繩,一人指揮并負責將盤入卷筒的鋼絲繩排列整齊擠緊。8.3 將空吊籠提升到高處并在物料提升機中固定好首先檢查物料提升機導軌架通道無阻礙,吊籠放置良好,導輪組與導軌結合良好。試點動開動吊籠,看提升方向是否正確,正確時開動曳引機將吊籠提升到由頂架向下數第三排的橫桿上方約150-200mm處停住。注:這時吊籠內、頂上絕對不準乘人,將吊籠穩(wěn)固固定在物料提升機中。9 防護圍欄、物料提升機安全門的安裝9.1 裝曳引機和對重箱防護圍欄,圍欄高度不應低于1.5米,并設“嚴禁入內”警示牌。9.2 裝物料提升機門靈活可靠。10 電氣的安裝10.1 按電路圖連接好各處電纜和引線。10.2 測量電氣和電氣元件的對地絕緣電阻不應小于0.5m;電氣線路的對地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10.3 測量金屬外殼、物料提升機、吊籠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10.4 檢查各限位開關,極限開關的接線,動作應正確無誤。10.5 各限位開關與座的聯接必須牢固。11 通電調試11.1 在確認各機械電氣安裝正確無誤,物料提升機內無各種障礙物時方可接通升降機總電源進行通電調試,將主控箱檢修轉換開關打到使用檔,恢復吊籠內操作控制功能。11.2 空載運行:檢查曳引機運轉是否正常,有否擦碰和異常聲響,各種安全控制功能是否良好。11.3 調整上限位和上極限開關的位置,確保吊籠繩夾處與天梁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1.8米,對重底部離地面距離為0.6米,上極限位開關起作用后,對重底部離地面距離大于0.1米。11.4 調整下限開關和下限開關。正確的下限位置:應使吊籠滿載運作時,自動停止在吊籠地板比物料提升機門坎低50mm左右處;正確的下極限開關位置:在該開關被觸發(fā)時,吊籠底面尚未碰到緩沖彈簧。11.5 在吊籠中檢查:調整好吊籠進出料門限位開關、籠頂翻板門限位開關、松繩限位開關和緊急拉手聯鎖開關等使其正確、良好。11.6 在空載運行時,檢查電氣系統(tǒng)各種控制功能是否良好、正確。11.7 在地面檢查物料提升機進料門與吊籠運行的聯鎖功能是否正確。12 驗收檢驗在通電調試完成后,并確認空載運行的各種功能設備均為正常后,才可以進行對升降機的整機性能驗收試驗與檢驗,且如實填寫“入貸兩用施工升降機交接檢驗記錄”,經驗收合格,雙方簽字后方可交付使用,檢驗記錄表一份送使用方負責人或設備管理部門,一份由安裝方交資料室存檔。第五章 物料提升機拆卸程序第一節(jié) 拆卸準備工作1 小組召集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拆卸升降機安全事項,共同落實安全措施內容。2 進行技術交底,按本節(jié)第二項拆卸順序的內容,明確各拆卸人員的職責和任務,掌握拆卸程序和相應注意事項。3 準備好拆卸的工具、卸具、繩具、存裝零件的容器、箱等物和運輸工具。4 拆卸現場的周圍做好圍護設施,掛“施工現場,嚴禁入內”的警示牌,并設值班人員,阻止無關人員闖入。第二節(jié) 拆卸程序本方案采用將對重箱固定在頂上(吊籠在地面)的辦法,拆除五根曳引鋼絲繩。1 只有確信升降機各項功能正常,拆卸用起重設備也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開始拆卸程序的操作。2 利用吊籠的運送能力,將抗拒裝用跳板、手拉葫蘆、繩具、夾頭、裝零件螺栓等容器等專用工具送到最高層,布置好高空作業(yè)現場。3 在地面的對得箱內取出一部分砼試塊,余下40塊砼試塊,連結重箱自重總其約440kg.注:從此項工作起,吊籠內不得載任何貸物或人員,并且在吊籠底下物料提升機通道等不安全區(qū)域內不得有任何人和物。4 拆除主控箱與副控箱相接的控制總線:上、下限位和安全門開關連線可暫時不拆,若拆除,剛將10、11、12三端短接;在主控箱上操作,將檢修轉換開關打到檢修檔。5 在地面底架橫梁處擱上三根擱放吊籠的腳手架鋼管(每根約2.5米長),按主控制箱內接好的手持操作盒的下按鈕,將吊籠降落到鋼管上擱平穩(wěn)。(若沒有接手持操作盒,也可以在地面利用人工方法將曳引機的兩只制動器斷續(xù)松閘的方法操作,緩慢慢地將吊籠降落到地面鋼管上擱好)。6 在物料提升機上靠近對重箱處搭設跳板,將兩只鋼管夾頭,分別裝在對重導軌上貼緊對重箱底部滑塊處,使對重箱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在此位置卡住,不出現一點滑動,注意夾頭要足夠牢靠。7 檢查對重箱已在對重導軌上卡緊、吊籠在底部已??科椒€(wěn)后,方可進行以下步驟的操作。8 切斷主電源,拆除吊籠內電控箱的電源線和控制線等,并分類收藏。9 盤曳引鋼絲繩,操作人員在跳板上拆卸對重箱頂部處的五根曳引鋼絲繩的夾頭,物料提升機頂部操作人員在用一根麻繩牽引住曳引鋼絲繩的情況下,下面人員將曳引鋼絲繩的可收下部份收放于地面,同樣做法,將其余4根鋼絲繩分別收好,并在地面整齊地排放好。然后拆離吊籠上的索具架,將其移動到物料提升機外的空地上盤收鋼絲送給盤收人員,如此做法,分別整齊、有序地盤收好五根鋼絲繩。最后分別捆扎牢五根曳引鋼絲繩,與索具架一起存放于專用堆放場地保管好。10 卸去安全墜重水泥塊,拆卸安全鋼絲繩,并收盤捆扎。11 取出在倉庫中保存的提升鋼絲繩,檢查良好后,在曳引機卷筒上裝提升鋼絲繩,注意,提升鋼絲繩的長度應為2倍安裝物料提升機高度再加0.6米。先將鋼絲繩的一端分別通過最高的天滑輪和對重輪后用鋼絲繩卡固定在對重箱頂部調節(jié)桿上,鋼絲繩端部采用繩卡固定,繩卡應與繩徑匹配,其數量不得少于3個,間距不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繩卡滑鞍放在受力繩的一側,不得正反交錯設置繩卡。在地面將鋼絲繩的另一端在曳引機卷筒上盤緊,盤緊的常規(guī)方法是用四人操作,二人將鋼絲繩拉住,一人點動開動曳引機(利用主控箱檢修檔,使用操作盒按鈕點動操作),還有一人負責將鋼絲繩在鄭筒上排密、整齊,為不使卷筒上鋼絲繩在拉緊對重箱時,因相互擠壓、摩擦而使鋼絲繩損傷,應在每排好二層鋼絲繩時,用1mm厚的鐵皮沿卷筒鋼絲繩外表包一圈。如此做法將剩余的鋼絲繩全部盤入卷筒。12 略提升對重箱,取下其底部的兩只鋼管夾頭,并將跳板移至物料提升機面部下面的橫梁上擱好。13 利用地面曳引機斷續(xù)松閘的方式緩緩地將對重箱降至地面。14 拆除對重箱頂部鋼絲繩夾,將提升鋼絲繩小心地盤好、收好,參見本方案升降機的安裝(7)、(二)、D。取下對重箱中剩余的砼試塊,運到地面專用場地中放好。15 按先、后順序關掉檢修轉換開關、斷路器、和極限開關;切斷主電源,拆除相關電氣連接線;(注:必要的地方需作記號,方便下次安裝)。16 拆除地面物料提升機進料口泊第一根短橫梁和斜桿、導靴、撬動吊籠底部,使吊籠隨著擱在底架梁上鋼管的滾動滾出架外面,將吊籠搬移安全空地,收好緩沖彈簧。17 拆卸中間滑輪,對重滑輪和上下滑輪,可用專用工具吊下。18 拆卸天梁、頂架梁、橫梁;將拆下的螺栓、螺母、墊圈等放入筒內不準丟下,并將它們用麻繩吊下。19 移下跳板,拆卸斜桿、吊籠導軌和對重導軌,立角鋼、附墻裝置,如此工作直到底層。20 拆除曳引機各物料提升機底架與基礎的連接。,21 將拆除后的元件分類運離現場,并將它們進行防腐處理后,在庫房中分類截放。第六章 物料提升機安拆安全措施在開始安裝,拆卸升降機前,必須認真閱讀和理解本方案的全部內容,有關操作人員必須具備強烈的安全意識,認真負責地、確切地遵守本方案的規(guī)定。進行安裝、拆卸升降機的人員必須明確以下安全措施:1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有關的安、拆技術培訓,并持有關專業(yè)的有效證件;作業(yè)時,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必須正確使用勞保用品,如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等,并準備必要的工具和器具。2 安、拆人員要有豐富的操作經驗,能經受緊張狀態(tài),能正確、迅速地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反應,以避免事故發(fā)生。3 始終要確保地面有足夠大的區(qū)域被圍住,始終要確保所使用的起重機設備適合于要起吊的載荷,而且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4 嚴禁安、拆人員酒后作業(yè),在作業(yè)過程中,必須有統(tǒng)一指揮,專人負責,分工明確。5 安、拆場地必須配置醒目警示標志,非有關人員不得入內,絕對不準許與安、拆工作無關的人員操作,作業(yè)時榔頭、板手等工具應放入工具袋,工具等要放牢靠,以免滑落;拆下的螺栓等禁止向下過猛、懸吊物下禁止站人,防范高空墜物。6 使用板手等用力要適度,防止因用力過猛、身份失穩(wěn)而墜落。7 除非總電源已安全切斷,否則不能讓任何人在地面圍欄內、圍欄頂上或靠狀在圍欄上以及在升降機通道內,導軌架立柱內和附墻架等到不安全區(qū)域活動。8 不能讓任何不稱職的人員進行電氣安、拆工作,且在進行這類工作是,必須確保切斷電源。9 利用卷筒鋼絲繩升降吊籠時,不得在吊籠內操縱和乘人,應在地面用物料提升機外的安全處接臨時操作盒,也不許利用吊籠運送物料和零部件。10 當風速大于13m/s和雷雨、下雪等惡劣氣候條件時,應禁止作業(yè);作業(yè)時如遇惡劣的天氣,妨礙安、拆工作時,在做好必要的加固防護措施后停止作業(yè);作業(yè)必須在白天進行。11 若遇特殊情況,經研究處理后再進行有關作業(yè)。第七章 物料提升機基礎設計計算書第一節(jié) 計算依據1 龍門架及物料提升機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8-2010 2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格構式型鋼物料提升機在工程上主要用于垂直運輸建筑材料和小型構件,物料提升機立柱、綴條一般由廠家直接預制,施工現場必須嚴格按照廠商說明書安裝。第二節(jié) 荷載計算 1 起吊物和吊盤重力(包括索具等)G G = K(Q+q) 其中 K 動力系數,K= 1.00 ; Q 起吊物體重力,Q= 10.000 kN; q 吊盤(包括索具等)自重力,q= 1.000 kN; 經過計算得到 G=K(Q+q) =1.00(10.000+1.000)= 11.000 kN。2 提升重物的滑輪組引起的纜風繩拉力S S = f0K(Q+q) 其中 f0 引出繩拉力計算系數,取1.02 ; 經過計算得到 S= f0K(Q+q) =1.0201.00(10.000+1.000)=11.220 kN ;3 井架自重力 井架自重力1.5kN/m; 井架的總自重Nq=1.530=45 kN; 附墻架以上部分自重: Nq1=1.5(30-15)= 22.5kN; Nq2=1.5(30-24)= 9kN;4 風荷載為 q = 1.569 kN/m; 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Wk=0zsz = 0.451.390.651.00 = 0.407 kN/m2; 其中 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的規(guī)定,采用:0 = 0.45 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的規(guī)定,采用:z = 1.39 ; s 風荷載體型系數:s = 0.65 ; z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z = 1.00 ; 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0.4073.86= 1.569 kN/m; 其中 Wk 風荷載水平壓力,Wk= 0.407 kN/m2; B 風荷載作用寬度,架截面的對角線長度,B= 3.86 m;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1.569 kN/m;第三節(jié) 物料提升機計算格構式物料提升機【無搖臂】1 基本假定: 為簡化井架的計算,作如下一些基本假定: (1)井架的節(jié)點近似地看作鉸接; (2)吊裝時,與起吊重物同一側的纜風繩都看作不受力; (3)井架空間結構分解為平面結構進行計算。2 風荷載作用下井架的約束力計算 纜風繩或附墻架對井架產生的水平力起到穩(wěn)定井架的作用,在風荷載作用下,井架的計算簡圖如下: 彎矩圖(附墻件) 剪力圖(附墻件) 各附著由下到上的內力分別為:R(1)=20.84 kN , M(1)=23.419kNm; 各附著由下到上的內力分別為:R(2)=4.463 kN , M(2)=0kNm; Rmax=20.84kN; 3 井架軸力計算 各纜風繩或附墻架與型鋼井架連接點截面的軸向力計算: 經過計算得到由下到上各纜風繩或附墻架與井架接點處截面的軸向力分別為: 第1道H1= 15 m; N1 = G + Nq1 +S =11 + 22.5 +11.22 =44.72 kN; 第2道H2= 24 m; N2 = G + Nq2 +S =11 + 9 +11.22 =31.22 kN;4 截面驗算 4.1 井架截面的力學特性: 井架的截面尺寸為1.43.6m; 主肢型鋼采用4L50X3; 一個主肢的截面力學參數為:zo=13.4 cm,Ixo = Iyo = 7.18 cm4,Ao=2.97 cm2 ,i1 = 11.37 cm; 綴條型鋼采用L25X3; 格構式型鋼井架截面示意圖 井架的y-y軸截面總慣性矩: Iy = 4Iy0+A0(a/2-Z0)2 井架的x-x軸截面總慣性矩: Ix = 4Ix0+A0(b/2-Z0)2 井架的y-y軸和x-x軸截面總慣性矩: Iy = Ix = Ixcos245+ Iysin245 經過計算得到: Ix= 4(7.18+ 2.97(360/2- 13.4)2)= .773 cm4; Iy= 4(7.18+ 2.97(140/2- 13.4)2)= 38087.013 cm4; Iy=Ix=1/2(.773+38087.013)= .893cm4; 計算中取井架的慣性矩為其中的最小值38087.013 cm4。 4.2 井架的長細比計算: 井架的長細比計算公式: = H/I/(4A0)1/2 其中 H - 井架的總高度,取30m; I - 井架的截面最小慣性矩,取38087.013cm4; A0 - 一個主肢的截面面積,取2.97cm4。 經過計算得到=52.984180。 換算長細比計算公式: 0 = (2-40A/A1)1/2 其中 A - 井架橫截面的毛截面面積,取42.97 cm2; A1- 井架橫截面所截垂直于x-x軸或y-y軸的毛截面面積,取21.43cm2; 經過計算得到 0= 55。 查表得=0.833 。 4.3 井架的整體穩(wěn)定性計算: 井架在彎矩作用平面內的整體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 = N/(A) + mxM/ W1(1-N/ NEX) 其中 N - 軸心壓力的計算值(kN); A - 井架橫截面的毛截面面積,取11.88 cm2; - 軸心受壓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wěn)定系數,取 =0.833; mx - 等效彎矩系數, 取1.0; M - 計算范圍段最大偏心彎矩值(kNm); W1 - 彎矩作用平面內,較大受壓纖維的毛截面抵抗矩, W1 = I/(a/2) = 38087.013/(140/2) = 544.1 cm3; NEX -歐拉臨界力,NEX =2EA/(1.12) ; NEX= 22.06 10511.88102/(1.152.9842) = .559 N; 經過計算得到由上到下各附墻件與井架接點處截面的強度分別為 第1道H1=15 m, N1= 44.72 kN ,M1=23.419 kNm; =44.72103/(0.83311.88102)(1.023.419106)/544.1103 (10.83344.72103/.559) = 90N/mm2; 第1道附墻件處截面計算強度=90N/mm2允許強度215N/mm2,滿足要求! 第2道H2=24 m, N2= 31.22 kN ,M2=0 kNm; =31.22103/(0.83311.88102)(1.00106)/544.1103 (10.83331.22103/.559) = 32N/mm2; 第2道附墻件處截面計算強度=32N/mm2允許強度215N/mm2,滿足要求!第四節(jié) 附著計算1 附墻架內力計算 塔吊四附著桿件的計算屬于一次超靜定問題,在外力N作用下求附著桿的內力,N取第二部分計算所得的Rmax,N= 20.840 kN 。 采用結構力學計算個桿件內力: 計算簡圖:格構式井架【附墻架】 方法的基本方程: 計算過程如下: 11X1+1p = 0 1p = Ti0Tili/EA 11 = Ti0Tili/EA 其中: 1p為靜定結構的位移; Ti0為X=1時各桿件的軸向力; Ti為在外力N作用下時各桿件的軸向力; li為為各桿件的長度。 考慮到各桿件的材料截面相同,在計算中將彈性模量與截面面積的積EA約去,可以得到: X1 = -1p/11 各桿件的軸向力為: T1* = X1 T2* = T20X1 + T2 T3* = T30X1 + T3 T4* = T40X1 + T4 以上的計算過程將從0-360度循環(huán),解得每桿件的最大軸壓力,最大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7.81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6.57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6.57 kN; 桿4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7.81 kN;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81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6.57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6.57 kN; 桿4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7.81 kN;2 附墻架強度驗算 2.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 =16.57 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本工程選擇的是鋼管11010 查表可知 An =3140.00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16.57103/3140.00 =5.28N/mm2; 最大拉應力=5.28 N/mm2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 2.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 N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7.81kN; 桿2: 取N =16.57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本工程選擇的是鋼管11010 查表可知 An =3140.00 mm2。 - 桿件長細比,,由l/i的值確定; 桿1:取= 5797.413 / 35.532 = 163180; 桿2:取= 2500.000 / 35.532 = 70180; 附墻架的長細比符合要求! -為桿件的受壓穩(wěn)定系數, 是根據 查表計算得: 桿1: 取=0.265 , 桿2: 取=0.775; 桿1:1 = 7.813 103 / (0.265 3140.000) = 9.389 N/mm2; 桿2:2 = 16.573 103 / (0.775 3140.000) = 6.811 N/mm2; 經計算,桿件的最大受壓應力 =9.389 N/mm2; 最大壓應力 9.389N/mm2 小于允許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第五節(jié) 物料提升機基礎驗算1 井架基礎所承受的軸向力N計算 N = G + Nq +S =11 + 45 +11.22 =67.22 kN; 井架單肢型鋼所傳遞的集中力為 :FN/4 = 16.805 kN ;2 井架單肢型鋼與基礎的連接鋼板計算 由于混凝土抗壓強度遠沒有鋼材強,故單肢型鋼與混凝土連接處需擴大型鋼與混凝土的接觸面積,用鋼板預埋,同時預埋鋼板必須有一定的厚度,以滿足抗沖切要求。預埋鋼板的面積A0計算如下: A0=F/fc=16.805103/11.900= 1412.185 mm2;3 井架基礎計算 單肢型鋼所需混凝土基礎面積A計算如下: AF/fa=16.805103/(100.010-3)= .000 mm2; 單肢型鋼混凝土基礎邊長:a=.0001/ 2 409.939 mm;4 配筋計算 井架單肢型鋼混凝土基礎計算簡圖相當于一個倒梯梁,其板底最大彎矩按下式計算: M = ql2/2 式中:M -井架單肢型鋼混凝土基礎底板中性軸處的彎矩設計值; l -井架單肢型鋼混凝土基礎底板中性軸處至基底邊緣的距離,取l = a/2204.970 mm; q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取q=100.000204.97010-3= 20.497 kN/m; 經過計算得 M= 0.520.497 (204.97010-3) 2 0.431 kNm; 依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板底配筋計算公式如下: As = M/(sh0fy) s = M/(1fcbh02) = 1-(1-2s)1/2 s = 1-/2 式中,l -當混凝土強度不超過C50時, 1取為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取為0.94,期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取l=1.00; fc - 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查表得fc= 11.900 kN/m2; ho -承臺的計算高度,ho=350-20=330 mm。經過計算得: s= 0.431106/(1.00011.900409.9393302)=0.001; =1-(1-20.001)0.5= 0.001; s=1-0.001/2= 1.000; As=0.431106/(1.000330360.000)= 3.626 mm2。由于最小配筋率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積為: 409.9393500.15%=215.218mm2。故取 As=215.218mm2。5 構造要求井架四個單肢型鋼混凝土基礎間配置通長筋,中間必須用相同等級的混凝土澆筑成整體混凝土底板。第八章 基礎及物料提升機加固架體的施工與驗收1 物料提升機基礎位置由項目部在外架搭設之前提前預留,待主體上到一定階段準備砌墻時按照物料提升機基礎圖紙進行彈線、支模、綁扎基礎鋼筋網片及預埋螺桿,驗收合格后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基礎。2 物料提升機預留位置外架搭設不設立桿,采用大小橫桿進行圍護并按照附墻節(jié)點圖紙要求在樓層梁內預埋短鋼管或埋件,短鋼管或埋件由物料提升機安裝單位施工,樓層鋼筋隱蔽工程驗收時一起驗收。第九章 項目部對物料提升機安拆單位的管理在準備物料提升機安拆之前,項目部提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了解天氣情況,如遇下雨天即停止物料提升機安拆工作,物料提升機安拆工作過程中,項目部將派專職安全員進行現場指揮和監(jiān)督,嚴禁作業(yè)人員的一切不規(guī)范行為。物料提升機安裝時項目部將要求物料提升機分包班組提供相應的書面資料,如經分包單位審批過的物料提升機安拆專項方案、應急預案、分包單位內部的安全與技術交底、物料提升機產權登記表、合格證、安拆人員上崗證、驗收備案表等需項目部進行備案的所有資料。第十章 環(huán)境衛(wèi)生與職業(yè)健康1 加強物料提升機的日常保養(yǎng)和維修,保證機械設備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運行,從而減少噪聲。2 物料提升機進場裝卸過程中做到輕卸、輕放。3 安全帽: 進入施工現場的每一位工人都必須正確佩戴合格的安全帽。4 安全帶: 在2m 或2m 以上工作者必須正確系好合格的安全帶。第十一章 應急預案第一節(jié) 應急準備1 機構與職責一旦發(fā)生物料提升機使用過程中安全事故,項目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應急處理,成立現場應急領導小組。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及其人員組成組 長: 副 組 長: 技術支持組負責: 搶險搶修組負責: 通訊聯絡組負責: 后勤保障組負責: 2 應急組織的職責及分工組長職責: 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緊急事故,要求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幫助并實施場外應急計劃,在不受事故影響的地方進行直接控制; 復查和評估事故(事件)可能發(fā)展的方向,確定其可能的發(fā)展過程; 指導設施的部分停工,并與領導小組成員的關鍵人員配合指揮,現場人員撤離,并確定任何傷害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場外應急機構取得聯系及對緊急情況的處理作出安排; 在場(設施)內實行交通管制,協(xié)調場外應急機構開展服務工作; 在緊急狀態(tài)結束后,控制受影響地點的恢復,并組織人員參加事故的分析和處理。副組長(即現場管理者)職責: 評估事故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態(tài)勢,建立應急步驟,確保員工的安全和減少設施和財產損失; 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務機構來之前直接參與救護活動; 安排尋找受傷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員撤離到集中地帶; 設立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為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技術支持組職責: 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 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搶險搶修組職責: 實施搶險搶修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 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修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搶險搶修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最高管理者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通訊聯絡組職責: 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后勤保障組職責: 保障系統(tǒng)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援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 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質及設備。3 應急資源應急資源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項目部應根據潛在事故的性質和后果分析,配備應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機械和設備、交通工具、醫(y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應急物資主要有:常備藥品:消毒藥品、急救物品及各類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帶、氧氣袋等; 搶修工具:鐵鍬、撬棍、氣割工具、消防器材、小型金屬切割機、電工常用工具;應急器材:鋼管、扣件、安全帽、安全帶、防毒面具、應急燈、對講機、電焊機、水泵、滅火器、毛竹片等;設備:小轎車2輛。第二節(jié) 應急響應 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或駐地發(fā)生無法預料的需要緊急搶救處理的危險時,應迅速逐級上報,次序為搶險領導小組、公司、上級主管部門。有項目部收集、記錄、整理緊急情況信息并向小組及時傳遞,由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xié)調、派遣和統(tǒng)一指揮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質等實施緊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事故處理根據事故大小情況來確定,如果事故特別小,根據上級指示可由施工單位自行直接進行處理。如果事故較大或施工單位處理不了則由施工單位想建設單位主管部門進行請示,請求啟動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建設單位的救援預案仍不能進行處理,則由建設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向建管局安監(jiān)站或政府部門請示啟動上一級救援預案。1 緊急情況發(fā)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項目部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人員,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fā)生時間、有無人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師大附中2025年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冰雪項目培訓管理辦法
- 丹葛多酚生物轉化-洞察及研究
- 沈陽集中供暖管理辦法
- 數據驅動咨詢體系-洞察及研究
- 兒童友好型社區(qū)戶外活動空間的設計與實踐
- 決策運行體系管理辦法
- 出口廚具庫存管理辦法
- 機械設備安全運行與維護策略
- 公司投訴渠道管理辦法
- 2025年西安高新區(qū)管委會招聘考試試卷
- 2024-2025學年成都市青羊區(qū)七年級下英語期末考試題(含答案)
- 2018-2024年中國西瓜行業(yè)市場趨勢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 DB32∕T 5048-2025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驗收規(guī)范
- 2025屆河北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產科危急重癥早期識別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課件
- 中醫(yī)外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
- 電信防詐騙培訓課件
- 2024年百色市靖西市特崗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國智能收款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