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9557.6-2004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全稱為《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苧麻》。該標準主要針對苧麻這一特定植物品種,規(guī)定了在進行新品種鑒定時,評估其特異性(即與已知品種的不同之處)、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及時間跨度內(nèi)保持品種特征的能力)的詳細方法和要求。以下是該標準的主要內(nèi)容概覽:
-
范圍:標準明確了適用對象為苧麻屬的新品種,規(guī)定了進行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DUS測試)的具體程序,以確保新品種認定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
術(shù)語和定義:對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等關(guān)鍵術(shù)語給出明確界定,幫助理解測試的基本概念。
-
測試要求:
- 特異性:需通過形態(tài)學、生物學特性、分子標記等多方面比較,證明申請品種與已知品種存在可辨識的差異。
- 一致性:要求在同一批次及不同批次間,植株間的特征應(yīng)保持高度相似,無顯著變異。
- 穩(wěn)定性:新品種需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或連續(xù)種植幾代后,仍能維持其特征不變。
-
測試方法:
- 描述了詳細的觀察和測量指標,包括但不限于生長習性、葉片形態(tài)、花果特征、生長期等。
- 提出了具體的測試環(huán)境和條件要求,確保測試結(jié)果的可靠性。
- 強調(diào)了數(shù)據(jù)記錄和分析的方法,以便準確評估DUS特性。
-
報告與評價:規(guī)定了測試報告應(yīng)包含的內(nèi)容格式,如測試地點、時間、方法、觀察結(jié)果及結(jié)論等,以及如何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對新品種的DUS特性進行綜合評價。
-
參考文獻與資料:列出了制定本標準時參考的相關(guān)國際標準、技術(shù)文檔和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更多參考資料。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quán)發(fā)布的權(quán)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文檔簡介
I C S 6 5 . 0 2 0 . 2 0一一B05 . .:.:,.:.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植物新品種特異性、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測試指南芒麻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c o n d u c t o f t e s t s f o r d i s t i n c t n e s s , u n i f o r mi t y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 R a mi e ( B o e h me r i a n i v e a L . )2 0 0 4 - 0 6 - 1 1 發(fā)布2 0 0 4 - 1 2 - 0 1 實施 率 替冒 瞥 臀 瓣臀緩 臀臀 暴 發(fā) “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o li青 本標準的附錄 A、 附錄 B和附錄 C為規(guī)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農(nóng)業(yè)部市場與經(jīng)濟信息司和農(nóng)業(yè)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 : 農(nóng)業(yè)部科技發(fā)展中心、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王汝峰、 彭定祥、 陳如明、 魏剛、 喻春明。標準下載網(wǎng)()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6 6 7 .6 -2 0 0 4 植物新品種特異性、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測試指南芝麻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竺麻新品種特異性、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的技術(shù)要求、 測試結(jié)果的判定原則及技術(shù)報告的格式。 本標準適用于竺麻( B o e h m e r i a n i v e a L . ) 新品種特異性 、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的鑒定評價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 的條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隨后所礁的修改單( 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 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 然而, 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T,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 B / T 5 8 8 3 -1 9 8 6 竺麻回潮率、 含水率試驗方法 G B / T 5 8 8 4 -1 9 8 6 竺麻纖維支數(shù)試驗方法 G B / T 5 8 8 6 -1 9 8 6 共麻單纖維斷裂強度試驗方法 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植物新品種特異性、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總則3 術(shù)語和定義 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確立的以及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 . 1 光敏感性p h o t o p e r i o d - s e n s i t iv e 竺麻開始生殖生長( 外觀形態(tài)表現(xiàn)為現(xiàn)蕾、 開花) 對短 日照的要求。 在頭麻生長中后期長 日照條件下能現(xiàn)蕾開花, 即為對短 日 照鈍感 ; 在頭 、 二麻生長期間不能現(xiàn)蕾、 刀花, 只能在三麻短 日照條件下才能現(xiàn)蕾、 開花, 即為對短 日照敏感。3 . 2 纖維細度f i b e r c o u n t s 纖維細胞橫切面直徑的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為 : 單位重量纖維的長度 , 以 m / g ( 支) 表示 , 測試衣料為精干麻; 精干麻是指原麻經(jīng)脫膠后得到的纖維。3 . 3 原麻銹腳r u s t e d r a s a p a r t o f r a w r a m ie f i b e r 刮制后濕原麻基部呈紅褐色的部分。測量原麻銹腳長度的收獲刮制方法為扯皮法, 7 2 型刮麻都刮制。4 供試品種種子的要求4 . 1 供試品種材料的質(zhì),和數(shù),4 . 1 . 1 遞交測試的竺麻種子培養(yǎng)箱內(nèi)發(fā)芽率應(yīng)達到3 0 以上, 凈種子數(shù)量至少達到1 0 0 g 。遞交測詞的竺麻無性繁殖種苗蘿 卜 根直徑至少應(yīng)到達 0 . 5 c m, 種苗數(shù)量至少為 3 0 0 株 。4 . 1 . 2 申請的竺麻品種如有特殊的用途, 則可根據(jù)其特點及應(yīng)用領(lǐng)域, 視具體情況確定遞交種子或天性繁殖種苗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標準下載網(wǎng)()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對選擇性測試項 目, 遞交種子或無性繁殖種苗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要求如表 t o 表 1 選擇性測試項 目遞交種子或無性協(xié)效種苗的數(shù)f與質(zhì)要求層 才 一. , . ., ., . .20 g ,20 g Sc計504 v100 $c v100 2 帶4 . 2 供試品種種子的處理要求 未經(jīng)審批機關(guān)同意, 遞交的種子不得進行任何影響竺麻植株生長的處理。如果經(jīng)處理, 應(yīng)提供處理的詳細說明。4 . 3 供試品種種子的保存 測試單位接到測試種子后, 應(yīng)立即用分樣器分出留存種子, 并妥善保存, 以備復(fù)查。 測試單位接到無性繁殖種苗后, 應(yīng)立即寄栽于寄栽田中或直接栽人大田, 以保證種苗成活。種苗成活后 , 隨機選取部分種苗進行測試 , 部分種苗栽植于保護行內(nèi)或其他 田內(nèi), 以備復(fù)查 。4 . 4 其他 申請測試者除遞交種子外, 還應(yīng)按附錄C填寫“ 技術(shù)問卷” 。5 測試5 . 1 測試時間 提交申請品種為種子的應(yīng)在春季育苗, 夏初移栽。提交申請品種為無性繁殖種苗的應(yīng)在春季栽植。當年收獲2 季麻, 測試時間為2 年, 其中第一年觀測最后一季麻相關(guān)性狀, 第二年為正式測試期。5 2 測試地點 通常情況下, 一般每個測試品種安排在一個測試點進行側(cè)試, 如有特殊要求的可進行多點測試。5 . 3 田間設(shè)I 每個小區(qū)面積為1 5 m 2 , 行穴距為6 7 c mX5 0 c m。每個測試品種至少種植2 個區(qū)組, 并設(shè)保護行。種子需經(jīng)苗床育苗 , 8 片1 0 片真葉時移栽。每穴栽植 1 株苗。5 . 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與竺麻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對測試品種和近似品種的田間管理要嚴格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 竺麻的收獲方法為: 人工扯皮法剝皮, 用7 2 型刮麻器刮制, 刮制后立即將濕原麻在刮麻器的刮刀上收漿兩次, 然后曬干 。5 . 5 其他 測試品種除第一次用種子繁殖苗或無性繁殖苗外, 以后各次測試均為宿根( 地下莖) 生長的植株 。6 性狀的觀測與判別6 . 1 觀測的甚本要求6 . 1 . , 審批機關(guān)根據(jù)申請者提供的資料, 確定該品種的測試性狀。觀察分別按照附錄A和附錄B的要求, 重復(fù)觀測的數(shù)據(jù)區(qū)分別來 自兩個區(qū)組。與測試品種一起觀測的標準品種, 應(yīng)當表現(xiàn)正常, 否則 , 本次觀測無效。6 . 1 . 2 觀測的 記錄 按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的要求執(zhí)行, 并將最終計算結(jié)果轉(zhuǎn)化為代碼報出原始記錄必須經(jīng)過復(fù)核和審核, 并應(yīng)有記錄人、 復(fù)核人、 審核人簽字。6 . 1 . 3 特異性、 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的判別參照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的要求進行。6 . 2 特異性的到別 測試品種與近似品種的同一性狀在同一代碼內(nèi), 則表示測試品種在該性狀上與近似品種無差異 , 否標準下載網(wǎng)()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c s / T 1 9 5 5 7 . 6 -2 0 0 4則, 有差異。側(cè)試品種質(zhì)量性狀有一個性狀或數(shù)量性狀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性狀與近似品種不同, 或數(shù)量性狀有一個性狀與近似品種相差兩個及兩個以上代碼, 即可判定測試品種與近似品種具有特異性。6 . 3 一致性的判別 對測試品種一致性的觀測, 以代碼為分析單元, 計算變異度。竺麻品種無性繁殖種苗的允許變異度不超過 1 %; 常規(guī)品種種子繁殖苗的允許變異度不超過 8 0 0 ; 自交系種子繁殖苗的允許變異度不超過2 %, 雜交種( F l ) 種子繁殖苗的允許變異度不超過5 %。測試品種的變異度不超過近似品種在該性狀上的變異度, 也可判定側(cè)試品種在該性狀表現(xiàn)一致 。 如果所觀測的性狀有差異, 以表現(xiàn)最多的性狀值為準, 并報出該值。 不能進行個體測試的性狀, 不進行一致性鑒定。6 . 4 稼定性的判別 測試品種同一性狀在兩個相同生長季節(jié)的測試結(jié)果都被賦予了同一代碼, 或各次測試的變異度無顯著變化, 則表示該品種在此性狀上是穩(wěn)定的。否則, 為不穩(wěn)定。7 性狀7 . 1 概述 本標準從植物形態(tài)特征、 農(nóng)藝性狀、 原麻及纖維品質(zhì)性狀、 抗逆性狀等四個方面, 共收集竺麻的性狀4 6 個( 附錄A 。包括1 8 個必測性狀和2 8 個補充性狀。必測性狀為每個測試品種必須進行測試、 考察的基本性狀 , 補充性狀為在必測性狀不能區(qū)別測試品種和近似品種時, 進一步選用的性狀。7 . 2 必瀏性狀( 1 8 個) 心葉顏色, 葉片形狀 ; 葉面皺紋; 葉緣鋸齒寬度 ; 葉緣鋸齒深度 ; 葉片顏色; 葉脈顏色 ; 葉柄顏色; 托葉顏色; 株高; 莖粗; 成熟莖色; 麻骨色; 地上莖著生形態(tài); 年均纖維細度; 原麻顏色; 雌蕾顏色; 根型。7 . 3 補充性狀( 2 8 個) 子葉形狀; 幼莖顏色; 光敏感性; 抗炭疽病, 抗花葉??; 葉片寬度; 葉片長度; 葉柄長度; 葉柄與主莖夾角; 莖稈均勻度; 生長整齊度; 原麻柔軟度; 原麻斑疵; 頭麻纖維細度; 原麻銹腳長度; 原麻含膠率; 分株力; 有效株率; 鮮莖出麻率, 鮮皮出麻率, 年均單纖維強力, 抗根腐線蟲病; 熟期類型; 二麻纖維細度; 雌花量; 雌雄蓄發(fā)育狀況, 三麻纖維細度; 種子千粒重。標準下載網(wǎng)()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附錄A ( 規(guī)范性附錄) 芝麻品種測試性狀 表A . 1 性狀表奎性狀觀測時期性狀描述標準品種代碼 近圓 形湘竺z 號1 1 子葉形狀0 9橢圓形華竺 4 號2 心臟形華竺 2 號3 淺綠色大竹線麻1 黃綠色銅皮青2 2 心葉顏色2 3 2 5深綠色古巴竺麻3 紅色平塘圓麻4 紫紅色紅皮小麻5 淺綠色華竺1 號1,黃綠色彭水黃稈2 3 幼莖顏色2 7深綠色湘竺 2 號3 紅色大竹線麻4 縈紅色紅皮小麻5 敏感黑皮苑氣1 4 光敏感性鑫3 1 一4 1 鈍感古巴竺麻2 高抗黑皮莞1 抗華竺 4 號2 中抗細葉綠3 5 抗炭疽病3 1 -4 3 中感華芒 2 號5 感蘆竹青7 高 感湘- 1 號9 未發(fā)現(xiàn)白里子青1 輕感湘竺 2 號3 6 . 抗花葉病3 1 - 4 3中感黃殼早5 重感大葉紅炸蠔 7 嚴重感染青皮大麻9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A . 1 ( 續(xù))介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A . 1 ( 續(xù)) 性狀觀測時期性狀描述標準品種代碼 淺綠色風凰青麻1 黃 綠色湘竺2 號2 微紅色蘆竹青3: 1 6 葉柄顏色3 5淡紅色黃殼早4 紅色江口黃稈麻5 深紅色黃葉麻6 紫色黑 皮莞7 淺綠色鳳凰宵麻1 黃綠色上高青皮稈2 微紅色大竹線麻3 1 7 托葉顏色3 5淡紅色江口黃稈麻4 紅色青皮大麻5 深紅色紅皮小麻6 紫色黑皮克7 大青皮大麻3 1 8 葉柄與主莖夾角3 5 4 1中蘆落5 小蘆竹青7 矮小江口黃稈麻1 較矮小黃葉麻3 1 9 株高4 1 4 3中等華竺 1 號5 較高 大黑 皮克7 商大湘竺 2 號9 細江口黃稈麻1 較細白里子青3 2 0 . 莖粗4 1 - 4 3中等恩施青麻5 較粗紅皮小麻7 粗湘 a 2 號9 黃褐色陽新細葉綠1 紅褐色紅皮小麻2 2 1 成熟莖色4 1 -4 3 綠褐色蘆竹育3 揭色江口黃稈麻4 黃白色紅皮小麻1 綠白色大竹線麻2 2 2 . 麻骨色4 1 4 3 白 綠色咸豐黃 麻3 微紅色大葉紅蚌蠔4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A . 1 ( 續(xù))it tt Amaltm 1tUMA a #h 4tAf5 _ 4 323. J$ .J 41-43 Vtt: ag 5TA7 Ink 7MIF MAWS 324. tt+c PFPt 41-43 V IF AgEt 5V V ZL Q ff a 1RAM F fw 325. J#%fA!AAEA 41-43 up 5RIME K)K*%f 7CR P 1 s 9XAM 326. J#RXOEA 41-43 na 5173527. 3-gff-*MW 41-43 7LL Q F1 9V Sawn 3vIt a Q iwfa 528. J#*%W-Kcfl 41-43-K kfAda 7)A4 9( f1E* 329. J#A-N*A D/ mD軒F:囔1 ss冸皟冸專青枟棥鄡爛E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 - - 2 0 0 4 表 A . 1 ( 續(xù)) 性狀觀測時期性狀描述標準品種代碼 低江口 黃稈麻3 3 3 鮮莖出麻率4 1 - 4 3中陽新細葉綠5 高華竺 4 號7 低上高 青皮稈3 3 4 。 鮮皮出麻率4 1 4 4 3中紅皮小麻5 高華竺4 號7 低壇林白麻3 4 1 - - 4 3中黃 殼 早5 3 5 年均纖維細度6 1 - 6 3 8 78 9優(yōu)華 I 1 號7 特優(yōu)江口黃稈麻9至4 1 - 4 3弱江 口 黃 稈 麻3 3 6 年均單纖維強力6 1 -6 3中蘆竹青5 8 7 - 8 9強白 里 子 青7 高 抗瀏陽雞骨白1 號1 抗上高青皮稈2 4 1 - 4 3中 抗湘 竺2 號3 3 7 抗根腐線蟲病6 1 一6 3 8 7 - 8 9中 感古巴 竺麻5 感黃殼早7:高 感白 里子青9 黃白色紅皮小麻1 綠白色大竹線麻2 3 8 原麻顏色4 3。 淺綠色雅麻3 黃綠色青皮大麻4 褐色紅骨筋5 早熟平塘回麻3 3 9 熟期類型4 4 , 6 3 , 8 9中熟蘆竹青5 晚熟湘些 2 號7 低壇林白麻3 中蘆竹青5 4 0 , 二麻纖維細度6 1 -6 3 優(yōu)華竺3 號二7 特優(yōu)江口 黃稈麻9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A . 1 ( 續(xù)) 性狀觀測時期性狀描述標準品種代碼 黃白色白里子青1 黃綠色上高青皮稈2 淡紅色蘆竹青3 4 1 雌蓄顏色7 8 - 8 1 紅色紅皮小麻4 深紅色青皮大麻5 紫色黑皮莞6 少紅皮小麻1 較少大竹線麻3 4 2 雌花量8 2中5 較多黃殼早7 多黑皮莞9 單雌青皮大麻1 4 3 雌雄蕾發(fā)育狀況8 2單雄2 雌雄同株黑皮莞3 低壇林白 麻3 中華竺 1 號5 4 4 三麻纖維細度8 7 8 9 優(yōu)華f 3 號7 特優(yōu)江口 黃稈麻9 輕華竺 4 號3 4 5 種子千粒重9 2 - 9 3中湘竺 2 號5 重華竺 2 號7 淺根型江口黃稈麻3 4 6 根型9 5 - 9 9中間型蘆竹青5 深根型黑皮莞7 注: “ ” 為必測性狀?!?” 為群體性狀。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A . 2 芝麻生長觀側(cè)時期十進制代碼表豐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 - 2 0 0 4 附錄B ( 規(guī)范性附錄) 性狀的解釋B . 1 子葉形狀B .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 2 觀測時間: 種子繁殖出苗后子葉平展。B . 1 . 3 觀測部位: 子葉。B . 1 . 4 觀測方法: 目測, 按表 B . 1 和圖 B . 1 進行分級 。B . 1 . 5 觀測量: 隨機觀察2 0 棵苗, 如有形狀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 B . 1 子葉形狀的分級標準卜f OM #ft A 一itI.1 斗 11ONX2扮,t.KJ53 00 口 近曰形翻口 形心臟形 圖 B . 1 子葉形狀B . 2 心葉頗色B .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 2 觀測時間: 頭麻齊苗后。B . 2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頂端心葉。B . 2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 對照標準 比色板 , 并按表 B . 2 進行分級。B . 2 . 5 觀測量: 隨機觀察2 0 株, 如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 B . 2 心葉頗色的分級標準1釗 i 甘粵十 3 一4 拼 5B . 3 幼莖頗色B .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 2 觀測時間: 頭麻 出苗后苗高 1 0 c m-2 0 c m調(diào)查。B . 3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基部 1 0 c m,B . 3 . 4 觀測方法: 目測, 對照標準 比色板 , 并按表 B . 3 進行分級。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8 . 3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如果顏色不一致 , 計算變異度 。 衰B . 3 幼莖頗色的分級標準卜 嘿斗 1 一O S2 一m o o,3 卡gl p-4 ,護 5B . 4 光敏感性B .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4 . 2 觀測時間: 頭麻封行至工藝成熟期。B . 4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中上部葉腋。B . 4 . 4 觀測方法: 目測是否現(xiàn)奮、 開花, 并按表B . 4 進行分級。B . 4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如有變異, 計算變異度。 衰 B . 4 光敏感性的分級標準濘mt*y&ac N1ft 6% 幸 Tm*c!1括9*,7F1tS2 月B . 5 抗炭疽?。?C o l l e c t o t r i c u m b o e h m e r i a S a w a d a )B . 5 . 1 栽培方法: 采用 自然病圃誘發(fā)、 輔以人工接種鑒定的方法。每份測試品種的種植數(shù)量不能少于2 0 莞。田邊四周及品種間種植感病品種作為誘發(fā)行, 肥水管理略高于大田。 B . 5 . 2 觀測時期: 頭麻封行至工藝成熟期。B . 5 . 3 觀測部位 : 葉片和地上莖。B . 5 . 4 觀測方法 : 頭麻苗期 , 用在 1 0 0 倍顯微鏡下一個視野平均有 5 0 個 以上抱子的懸浮液于傍晚噴霧接種, 接種后經(jīng)常噴霧以保持小環(huán)境內(nèi)的高濕度, 以利發(fā)病。待感病對照品種的發(fā)病程度表現(xiàn)高感癥狀時 , 進行調(diào)查 , 并按表 B . 5 進行分級。B . 5 . 5 觀測量 : 1 0 莞。 衰B . 5 抗炭疽病的分級標準a A 戴 a a I &AVL(HR) afva(R) Af( ) 11-5 r*43K(MR) -xaf(A*lt)1;4 5 -10 tomINS (MS) *ut(R*I)F4 10 -20 tomlet (S) *pt(A*l).FA 20 -40 AX$61tt(HS) XPf(R%:S1A,* 40 VAt.刃B . 6 抗花葉病B . 6 . 1 栽培方法: 采用田間病圃自然誘發(fā)鑒定的方法, 每份測試品種的種植數(shù)量不少于2 0莞。測試區(qū)四周及品種間種植已感染花葉病的感病品種 , 適量增施氮肥, 以利發(fā)病。B . 6 . 2 觀測時期: 頭麻封行期至工藝成熟期。B . 6 . 3 觀測部位: 植株、 葉片。B . 6 . 4 觀測方法: 當測試區(qū)內(nèi)感病對照品種出現(xiàn)高感癥狀時進行調(diào)查, 并按表B . 6 進行分級。B . 6 . 5 觀測量 : 1 0 莞。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B . 6 抗花葉病的分級標準哥tk4/5 VA-LOf#0911;ut-P*JF,M,*AVIE 01(T13/53/5 A.1了B . 7 葉片形狀B . 7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7 . 2 觀測時間 :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7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7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并按表 B . 7 和圖 B . 2 進行分級。B . 7 . 5 觀測量: 每小 區(qū)選擇 1 0 克 , 每莞選取 2 根高大植株 。 表 B . 7 葉片形狀的分級標準( 參見圖 B . 2 )一一 t 1, f R irr xf, #Hmx 1 xv, 1mmx itopf,1 ( 2 I 3 I 4 5 一6 “爪 一,人 矛- 貶入2乞9 - - - A 門 k? 近 圓 形卯 圖 形 尖橢圈形 n Y ,.r .J.r 橢圓形寬卵形心班形 圖 B . 2 葉片形狀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6 -2 0 0 4B . 8 葉片寬度B .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8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8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8 . 4 觀測方法: 測量葉片最寬處寬度, 精確到0 . 1 c m,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B . 8 進行分級。B . 8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選擇1 0 莞, 每莞選取2 根高大植株。 表B . 8 葉片寬度的分級標準卜 JJ-t/cm 仁15. 0r 3t5 7B . 9 葉片長度B . 9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9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9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9 . 4 觀測方法 : 測量葉片葉基到葉尖長度, 精確到 0 . 1 c m, 計算平均值 , 并按表 B . 9 進行分級 。B . 9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選擇1 0 莞, 每克選取2 根高大植株。 表 B . 9 葉片長度的分級標準at #-Ktt,片二片12.0-18.0 一 18. 0rp f,5 I 7B . 1 0 葉柄長度B . 1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0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0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8 -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1 片葉的葉柄。B . 1 0 . 4 觀測方法: 測量葉柄長度, 精確到0 . 1 c m,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B . 1 0 進行分級。B . 1 0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選擇1 0 莞, 每莞選取2 根高大植株。 表 B . 1 0 葉柄長度的分級標準卜 牛一 井共 一 一一月B . 1 1 葉面皺紋B . 1 1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1 1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1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1 1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 并按表 B . 1 1 進行分級 。B . 1 1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選擇1 0 苑, 每莞選取2 根高大植株。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 表 B . 1 1 葉面皺紋的分級標準卜1t i I一 3州 甲 5 二價 7B . 1 2 葉緣鋸齒寬度B . 1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2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2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1 2 . 4 觀測方法 : 測量葉片最寬處兩邊 的鋸齒寬度 , 精確 到 0 . 1 c m, 計算平均值 , 按表 B . 1 2 進行分級。B . 1 2 . 5 觀測量 : 每小區(qū)選擇 1 0 克 , 每莞選取 2 根高大植株。 表 B . 1 2 葉緣鋸齒寬度的分級標準浮1/cm 幸 士件 0.6-0.95 一)B . 1 3 葉緣鋸齒深度B . 1 3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1 3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3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1 3 . 4 觀測方法 : 測量葉片最寬處兩邊 的鋸齒深度 , 精確到 0 . 1 c m, 計算平均值 , 按表 B . 1 3 進行分級。B . 1 3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選擇1 0 莞, 每莞選取2 根高大植株。 表B . 1 3 葉緣鋸齒深度的分級標準片 粉 斗 幸斗0.4扮 寸 井 州B . 1 4 葉片顏色B . 1 4 . ,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1 4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4 . 3 觀測部位 : 葉片。B . 1 4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 對照標準比色板, 并按表 B . 1 4 進行分級。B . 1 4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 B . 1 4 葉片顏色的分級標準一,一 德 哥 一粵一 5一牛斗. . ,W i 州B . 1 5 葉脈顏色B . 1 5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1 5 . 2 觀測時間 :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5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6 1 1 片葉片背面主脈。B . 1 5 . 4 觀測方法: 目測, 對照標準比色板, 并按表B . 1 5 進行分級。B . 1 5 . 5 觀測量: 隨機觀察2 0 株,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B . 1 5 葉脈顏色的分級標準卜 # 0- 1 n o t Ro t 一 a kEt I A ilft A I 1 I 2 I 3 I 4斗if 0- 呼斗 P-5 6 7B . 1 6 葉柄頗色B . 1 6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6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6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6 - 1 1 片葉片葉柄。B . 1 6 . 4 觀測方法: 目測, 對照標準比色板, 并按表B . 1 6 進行分級。B . 1 6 . 5 觀測量: 隨機觀察2 0 株,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B . 1 6 葉柄頗色的分級標準守哥陪少件卜 tr,井 2 3 4 5 6 牛7B . 1 7 托葉頗色B . 1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7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7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6 -1 1 片葉片托葉。B . 1 7 . 4 觀測方法: 目 測 , 對照標準比色板, 并按表 B . 1 7 進行分級。B . 1 7 . 5 觀測量: 隨機觀察2 0 株,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衰B . 1 7 托葉旅色的分級標準卜 畏 黔 扮 察 扮 瞥 抨. .,.,., . ,._,.2 3 4 5 6 7B . 1 8 葉柄與主莖夾角B . 1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1 8 . 2 觀測時間: 頭麻黑稈始期( 快速生長后期) 。B . 1 8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從上至下第 8 -1 1 片展開葉中選取 1 片。B . 1 8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并按表 B . 1 8 進行分級。B . 1 8 . 5 觀測量: 隨機選取 2 0 株。 衰 B . 1 8 葉柄與主莖夾角的分級標準瞬共片行二650-7505 一攀 洲B . 1 9 株高B . t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1 9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時、 收獲前。B . 1 9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B . 1 9 . 4 觀測方法 : 測量麻莖基部( 平土表) 至生長點的高度, 精確到厘米 。B . 1 9 . 5 觀測量 : 測量 3 莞 - 5 莞麻所有有效莖株高 ,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 B . 1 9 進行分級。 表 B . 1 9 株高的分級標準限豐 幣 111-13019d3 節(jié) 1-150 151-170 170rp4V VZA)c At5 7 ,9 ,B . 2 0 莖粗B . 2 0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0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時、 收獲前。B . 2 0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 。B . 2 0 . 4 觀測方法 : 測量麻莖離地面 1 / 3 處直徑, 精確到 0 . 0 1 c m.B . 2 0 . 5 觀測量: 測量 3 莞 - 5 莞麻所有有效莖直徑, 計算平均值 , 并按表 B . 2 0 進行分級 。 表 B . 2 0 莖粗的分級標準/cm 1. 25c9B . 2 1 成熟莖色B . 2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1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 。B . 2 1 . 3 觀測部位 : 地上莖中下部。8 . 2 1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并按表 B . 2 1 進行分級。B . 2 1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中的有效莖,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B . 2 1 成熟莖色的分級標準書哥一 一 M et 0 4t1 2 斗 3一4B . 2 2 麻骨色B . 2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2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2 2 . 3 觀測部位 : 剝皮后的地上莖下部( 基部, 即向土壤的一段) 木質(zhì)部。B . 2 2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并按表 B . 2 2 進行分級。B . 2 2 . 5 觀測量: 每小區(qū) 1 0 根莖稈。 表B . 2 2 麻骨色的分級標準陳粉一牛,粵平斗一粵釗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2 3 莖稈均勻度B . 2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3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2 3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B . 2 3 . 4 觀測方法: 目 測莖稈上部 、 下部的莖粗差異程度, 差異愈小愈均勻 , 按表 B . 2 3 進行分級。B . 2 3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有效莖。 表B . 2 3 莖稈均勻度的分級標準片魯斗一3 一一R X1375 一 一幸冬B . 2 4 生長整齊度B . 2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4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2 4 . 3 觀測部位: 群體。B . 2 4 . 4 觀測方法 : 目測群體的株高差異程度 , 并按表 B . 2 4 進行分級 。B . 2 4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表B . 2 4 生長整齊度的分級標準一f I 31釗亡一牛牛5 二十 ,7刊B . 2 5 原麻柔軟度B . 2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5 . 2 觀測時間: 頭麻收獲后。B . 2 5 . 3 觀測部位: 原麻。B . 2 5 . 4 觀測方法: 以標準品種為對照, 用手感觸鑒定, 并按表B . 2 5 進行分級。B . 2 5 . 5 觀測量 : )1 0 0 g 原麻。 表 B . 2 5 原麻柔軟度的分級標準一 W, *f I t 11 A 斗 1 一vm v , +3 1 5汁 V C R7 一一 9B . 2 6 原麻斑疵B . 2 6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6 . 2 觀測時間: 頭麻收獲后。B . 2 6 . 3 觀測部位 : 原麻。B . 2 6 . 4 觀測方法: 目測, 與標準品種比較, 并按表 B . 2 6 進行分級。B . 2 6 . 5 觀測量: 1 0 0 g 原麻 。 表 B . 2 6 原麻斑疵的分級標準卜WI JW A1 9E4t 19 斗二牛丹一手,升 一7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2 7 頭麻纖維細度B . 2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7 . 2 觀測時間 : 頭麻收獲后 。B . 2 7 . 3 觀測部位; 精干麻。B . 2 7 . 4 觀測方法: 按 G B / T 5 8 8 4 -1 9 8 6 執(zhí)行 , 并按表 B . 2 7 進行分級。B . 2 7 . 5 觀測量 : 三次重復(fù)。 表 B . 2 7 頭麻纖維細度的分級標準- /(m/g1 X1899N1 aft 1A 3 一400-1 799 . 1 80(q35 一二 ,. ,. 2 200 .1t9B . 2 8 原麻銹腳長度B . 2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2 8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2 8 . 3 觀測部位: 濕原麻基部 。B . 2 8 . 4 觀測方法: 測量刮制后濕原麻基部紅褐色部分的長度, 以厘米表示 , 計算平均值 , 并按表 B . 2 8進行分級 。B . 2 8 . 5 觀測量 : 隨機選取 2 0 根有效莖 。 表 B . 2 8 原麻銹腳長度的分級標準卜 T#,9MP-KclAiN19 1 二C1. 1 1. 1-3 汽一 3. 1-5.0R-K7 六牛月B . 2 9 原麻含膠率B . 2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2 9 . 2 觀測時間: 頭麻收獲后 。B . 2 9 . 3 觀測部位: 原麻 、 精干麻 。B . 2 9 . 4 觀測方法: 原麻 、 精干麻 回潮率按 G B / T 5 8 8 3 -1 9 8 6 所示方法進行。將 已測試 回潮率的原麻用化學脫膠法脫膠, 精干麻風干后測定回潮率, 原麻和精干麻均轉(zhuǎn)化為回潮率為1 2 時的重量, 并按表B . 2 9 進行分級。B . 2 9 . 5 觀測量 : 重復(fù)三次。B . 2 9 . 6 計算公式: 、,、二 , 二, 、 、1 實測回潮率, n ,、 原麻重( g ) 二 實測原麻重( g x -氣吞臀暴男土. . . . . . . . . . . . ( B . 1 ) 一 、 叮 1 一、 分行。 一 、 產(chǎn) ,l 一、 。 , 一1 十1 2 % 一 一 ,二二 、二 1 二二, 、 、1 實測 回潮率, 。 。、 精干麻重( g ) 實測精干麻重( g ) X 呼c v c? 并男土“ ” , 一 ( B . 2) 11 二 。 , rl 一、 。行一l。 , r 一、 。 , 一1 1 2 % 一 一 二、,、, 。 、原麻重( g ) 一精干麻重( g 7 、 , 。 八 八 - - - - - - - - - - - -。、 原麻含膠率( ) 1tT w r . 準編理黔共 w r _lp_ k 燮 X 1 0 0 ( B . 3) Ly , I Y l F 7 A t T I I 一原 麻重 ( 9 ) 、 一、 一 一 表 B . 2 9 原麻含膠率的分級標準畔 a N31fA 1一少牛一共月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3 0 地上莖粉生形態(tài)B . 3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0 . 2 觀測時間: 測試最后一年頭麻收獲前和三麻收獲后。B . 3 0 . 3 觀測部位: 地下莖和地上莖。B . 3 0 . 4 觀測方法: 頭麻收獲前目測單莞地上莖分布范圍, 三麻收獲后將麻莞挖起, 目測地下莖的數(shù)目和粗度, 測量地下莖的長度, 精確到厘米, 地下莖長度每莞測量最長的2 根3根,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B . 3 0 進行分級。B . 3 0 . 5 觀測量: 觀測5 克。 表B . 3 0 地上莖生形態(tài)的分級標準一蠢豪燕纂筵墓 彗B . 3 1 分株力B . 3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1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3 1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B . 3 1 . 4 觀測方法: 測定每莞所有成活地上莖( 分株) 數(shù)。計算平均分株力, 并按表B . 3 1 進行分級。B . 3 1 . 5 觀測量 : 1 0 克。 表B . 3 1 分株力的分級標準S cjJ/ / ) 18a.9. , ,B . 3 2 有效株率B . 3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2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3 2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B . 3 2 . 4 觀測方法: 測定有效株數(shù)( 工藝成熟時能正常收麻的麻株稱為有效株) 和無效株數(shù)( 工藝成熟收獲時, 麻株顯著矮小或未成熟的、 在生產(chǎn)上無利用價值的小麻株稱為無效株) , 計算有效株率( 單位面積上的有效株數(shù) 占總株數(shù)的百分率) , 并按表 B . 3 2 進行分級。B . 3 2 . 5 觀測量: 隨機測定 1 0 莞。 表B . 3 2 有效株率的分級標準卜 貴片二 65 yo3 落二 65.%-80q35 寸二 A7 B . 3 3 鮮莖出麻率B . 3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3 3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 B . 3 3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和原麻。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3 3 . 4 觀測方法 : 取一定數(shù)量的新鮮有效莖 , 稱取重量( m l ) 后立 即剝皮 , 并立即稱取鮮皮重量( m 2 ) ,刮制曬干后稱取原麻重量( m 3 ) , 計算原麻重量( m 3 ) 占鮮莖重量( m , ) 的百分率, 并按表B . 3 3 進行分級。B . 3 3 . 5 觀測量: 隨機選取 2 0 根有效莖 。 表B . 3 3 鮮莖出麻率的分級標準岸攀牡3.5%A3 牛二3.5004.5005 二半月B . 3 4 鮮皮出麻率B . 3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4 . 2 觀測時間: 頭麻工藝成熟期。B . 3 4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 鮮皮和原麻。B . 3 4 . 4 觀測方法 : 取一定數(shù)量的新鮮有效莖 , 稱取重量( m l ) 后立 即剝皮 , 并立即稱取鮮皮重量( m 2 ) ,刮制曬干后稱取原麻重量( m 3 ) , 計算原麻重量( m 3 ) 占鮮皮重量( m 2 ) 的百分率, 并按表B . 3 4 進行分級。B . 3 4 . 5 觀測量: 隨機選取2 0 根有效莖。 表 B . 3 4 鮮皮出麻率的分級標準半 彝 豐 130/a5 7 川B . 3 5 年均纖維細度B . 3 5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3 5 . 2 觀測時間 : 頭麻、 二麻、 三麻收獲后 。B . 3 5 . 3 觀測部位 : 精干麻。B . 3 5 . 4 觀測方法 : 按 G B / T 5 8 8 4 -1 9 8 6 執(zhí)行, 分別測試頭麻 、 二麻、 三麻纖維細度 , 再平均而得年均纖維細度, 并按表B . 3 5 進行分級。B . 3 5 . 5 觀測量 : 三季 , 每季三次重復(fù)。 表 B . 3 5 年均纖維細度的分級標準 /(m/g) 12 200 1t *ft7 9B . 3 6 年均單纖維強力B . 3 6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6 . 2 觀測時間 : 頭麻 、 二麻 、 三麻收獲后 。B . 3 6 . 3 觀測部位 : 精干麻。B . 3 6 . 4 觀測方法: 參照G B J T 5 8 8 6 -1 9 8 6 , 單位為牛頓( N ) 或厘牛頓( c N ) 。分別測試頭麻、 二麻、 三麻的單纖維強力, 再平均而得年均單纖維強力,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B . 3 6 進行分級。B . 3 6 . 5 觀測量: 三季, 每季每試樣 1 0 0 根纖維 , 三次重復(fù)。 表B . 3 6 年均單纖維強力的分級標準ifSt/cN%件353卜 牛寸 50317 月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3 7 抗根腐線蟲?。?P r a t y l e n c h u s p e n e t r a n s C o b b )B . 3 7 . 1 栽培方法: 采用自然病圃鑒定方法或人工接種鑒定方法。自然病圃鑒定是將測試品種按編號排列在上年發(fā)病嚴重的田塊內(nèi), 肥水管理略高于常規(guī)田。人工接種鑒定方法是將嚴重發(fā)病田內(nèi)的病莞和土壤撒在測試品種田內(nèi), 或在測試品種移栽時撒于栽植穴內(nèi)。每份測試品種的種植克數(shù)不能少矛2 0 莞 。B . 3 7 . 2 觀測時期: 工藝成熟期。B . 3 7 . 3 觀測部位: 地上莖、 蘿 卜 根和地下莖。B . 3 7 . 4 觀測方法 : 待感病對照品種的發(fā)病程度達到高感癥狀時按表 B . 3 7 標準調(diào)查記載病情 。B . 3 7 . 5 觀測量 : 1 0 克。 表 B . 3 7 抗根腐線蟲病的分級標準Ill I amAX(HR) 401-KiIES,9?VL(R) NxmfTmAm431 V4(MR) AXIiti*Al#.S(MS) 7Xf ujwltIVVs) 9xvf r4amwAIS(HS) 7 WO xgi,AI或招 123579B . 3 8 原麻顏色B . 3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8 . 2 觀測時間: 頭麻收獲后的原麻, 當天曬干后立即觀察。B . 3 8 . 3 觀測部位: 原麻。B . 3 8 . 4 觀測方法: 目 測, 對照標準比色板, 并按表B . 3 8 進行分級。B . 3 8 . 5 觀測量 : 1 0 0 g o 表B . 3 8 原麻頗色的分級標準卜 祥 寧一 f9 H10-2 斗粵斗 4 一,一一一A t5 月B . 3 9 熟期類型B . 3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3 9 . 2 觀測時間: 頭、 二、 三麻工藝成熟期。B . 3 9 . 3 觀測部位: 地上植株。B . 3 9 . 4 觀測方法: 記載每季麻的工藝成熟天數(shù) 麻莖稈中下部( 1 / 2 - 2 / 3 ) 變色、 中下部葉片脫落、 催莞芽出現(xiàn)時為工藝成熟期; 每季麻從出苗到工藝成熟期所經(jīng)歷的天數(shù) , 將全年三季麻的工藝成熟天數(shù)相加即得全年工藝成熟天數(shù), 并按表B . 3 9 進行分級。B . 3 9 . 5 觀測量 : 整個小區(qū)。 表B . 3 9 熟期類型的分級標準= k :4 it/ 場 一 片 171-190 .191rA MA5 7州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 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4 0 二麻纖維細度B . 4 0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0 . 2 觀測時間: 二麻收獲后。B . 4 0 . 3 觀測部位 : 精干麻。B . 4 0 . 4 觀測方法 : 按 G B / T 5 8 8 4 -1 9 8 6 執(zhí)行, 并按表 B . 4 0 進行分級。B . 4 0 . 5 觀測量: 三次重復(fù)。 表B . 4 0 二麻纖維細度的分級標準濘川一士一畢)0-2 199a7 士200:tt9B . 4 1 雌曹顏色B . 4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1 . 2 觀測時間: 三麻雌蕾現(xiàn)蕾后、 開花前調(diào)查 。B . 4 1 . 3 觀測部位 : 雌蕾。B . 4 1 . 4 觀測方法 : 目 測 , 對照標準比色板 , 并按表 B . 4 1 進行分級。B . 4 1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如果顏色不一致, 計算變異度。 表B . 4 1 雌曹顏色的分級標準肆攀升萬 A nd, 廿州 r* *10- kE t 劣料 州B . 4 2 雌花ItB . 4 2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2 . 2 觀測時間: 三麻雌花開花基本結(jié)束。B . 4 2 . 3 觀測部位: 雌花序。B . 4 2 . 4 觀測方法 : 目測, 與對照品種 比較, 并按表 B . 4 2 進行分級 。B . 4 2 . 5 觀測量: 整個小區(qū)。 表 B . 4 2 雌花f的分級標準ap t y 母 一 tz yf 19 1 3 一牛升 tz -5t7一 9B . 4 3 雌雄曹發(fā)育狀況B . 4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3 . 2 觀測時間: 三麻開花基本結(jié)束。B . 4 3 . 3 觀測部位: 雌雄花序。B . 4 3 . 4 觀測方法: 目 測 , 如果雌雄蕾發(fā)育狀況不一致 , 計算變異度, 并根據(jù)表 B . 4 3 進行分級。B . 4 3 . 5 觀測量 : 整個小區(qū)。 表 B . 4 3 雌雄曹發(fā)育狀況的分級標準雌 雄 蕾 發(fā) 育 獲 況單 雌 ” 一單 雄 * a mp 株曰 代碼一于二 羔 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標準最全面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無需注冊 即可下載G B / T 1 9 5 5 7 . 6 -2 0 0 4B . 4 4 三麻纖維細度B . 4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B . 4 4 . 2 觀測時間: 三麻收獲后 。B . 4 4 . 3 觀測部位: 精干麻。B . 4 4 . 4 觀測方法: 按G B / T 5 8 8 4 -1 9 8 6 執(zhí)行, 并按表B . 4 4 進行分級。B . 4 4 . 5 觀測量 : 三次重復(fù)。 衰 B . 4 4 三麻纖維細度的分級標準1淵一 6139斗1 400-1 79!5 卞900-2199 2 200it *ft7 9B . 4 5 種子千粒孟B . 4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5 . 2 觀測時間: 三麻種子成熟期。B . 4 5 . 3 觀測部位: 花序基部、 中部種子。B . 4 5 . 4 觀測方法: 風( 曬) 干竺麻種子 , 隨機選取 1 0 0 0 粒發(fā)育 良好 的種子 , 在 4 0 下烘至恒重后 , 準確稱重至0 . 0 0 1 g , 計算平均值, 并按表B . 4 5 進行分級。B . 4 5 . 5 觀測量: 三次重復(fù)。 裹B . 4 5 種子千粒宜的分級標準曰莽片;0. 070q3 書0. 070-0. 10(475 一 a. Da7訓(xùn)B . 4 6 根型B . 4 6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B . 4 6 . 2 觀測時間: 測試最后一年三麻收獲后 。B . 4 6 . 3 觀測部位 : 地下根莖。B . 4 6 . 4 觀測方法: 將整個麻莞挖起, 目測, 與標準品種比較, 并按表B . 4 6 和圖B . 3 進行分級。B . 4 6 . 5 觀測量 : 觀測 5 克。 表 B . 4 6 根型的分級標準( 參見圈 B . 3 )# 1撼燕鑫蒸蒸票洲馨 贏 :蹼墨 叭 裸根型中間型淺根蟹 圖 B . 3 根型免費標準網(wǎng)( w 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復(fù)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luò)傳播等,侵權(quán)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wù)。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zhì)量問題。
最新文檔
- 目標設(shè)定中的常見誤區(qū)考核試卷
- 學校文化氛圍對學生職業(yè)適應(yīng)能力的培養(yǎng)考核試卷
- 園林工具制造中的復(fù)合材料應(yīng)用研究考核試卷
- 風味穩(wěn)定性考核試卷
- 光纖通信網(wǎng)絡(luò)傳輸速率標準考核試卷
- 急救知識試題庫+參考答案
- 機器人科技探索未來主題班會課件
- 低碳生活活動總結(jié)15篇
- 每周雙講活動方案
- 民俗開學儀式活動方案
- 2016-2022年全國高考英語讀后續(xù)寫及概要寫作試題真題及范文
- GB/T 17431.2-2010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第2部分:輕集料試驗方法
- 茶文化與茶藝實驗指導(dǎo)書
- 第三章-液液萃取課件
- 質(zhì)量管理部半年總結(jié)PPT
- 2022年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工會系統(tǒng)招聘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雪山上的達娃讀后感范文5篇
- 安全生產(chǎn)基本情況調(diào)研表
- 西方音樂史名詞解釋復(fù)習
- 華為自評審核表 Quality System Audit
- 汽車標準件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