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讀與思的時代鏡像前些年我曾經寫過一篇談讀書的文章,說讀書境界有三,一是被書所讀(不知為何讀書而讀);二是讀書是書(僅僅是苦讀書);三是讀書不是書(建構思想體系)。今天我大體上仍持這種看法。盡管也經歷過讀學位的苦讀,或不求甚解(陶淵明)之讀,以及樂在其中的讀書串門(楊絳),然而回望我讀書三十余年時光,最大的問題似乎是讀與思的時代錯位。一60年代的讀書-心性啟蒙回憶似乎不應該來得如此之早,因為除了僅僅人到中年以外,歷史并沒有給我們太多的回憶機會,只是將我們強行拖著走而已。對于生于50年代中期的我來說,60年代讀書的情況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有些模糊。一則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使得我們這一代在生命之初,就先天缺乏精神物質雙重營養(yǎng)。同時又由于在烏托邦話語指引下,人們將中國傳統(tǒng)尤其是古書看作棄之唯恐不及之物。因而在60年代,讀書確乎是一種精神奢侈。記得四歲多時(1960年初),頗有國學根基和書香世家淵源的外祖父就嚴格地教我讀書,從千家詩發(fā)蒙,然后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四書五經等,同時要我每天寫一張仿(顏體)。這樣不知不覺地被書所讀-完全不知道書中所言為何物何史何理,當然更不能體味書中的妙境了。那時只看到外祖父緊蹙著雙眉,在蒼老和稚嫩的讀書聲交匯中,眼角不時閃出的亮光。兩年過去了,當我對古詩文有了某種真實的親近感時,外祖父卻中止了祖孫的日課-他終于未能躲過那場大饑荒的魔掌。當我被母親領到外祖父的簡陋的墓前時,只是感到陰陽兩界的神秘和失去親人的深切悲哀,并沒有想到讀書中斷所造成的精神裂痕。隨后,我也瘦弱地從三年災害中挺了過來,并開始上小學。在現代性的教育體制中,古代文化內容已經被壓到最低。我在若干知識組成的網眼中,仿佛清楚實則盲目地讀著。盡管每周還時時溫習一下那些讀來朗朗上口的古文古書,但是其意義更覺撲朔迷離,未可究底,亦談不上更上層樓。終于有一天,大街上滿是紅旗紅袖章紅海洋,高音喇叭游行口號震耳欲聾,處處在砸四舊燒古書;先文斗,后武斗;今天臺上秀,明天階下囚;然后槍聲驟起,各派(或井岡山派,或八二六派)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在硝煙彌漫中,我看到少男少女的年輕軀體在秋草瑟瑟中倒下,看到中學生們那種被瘋狂的仇恨所燒紅的愚昧眼睛。我的心被紅色海洋灼傷了,只能從瓦礫中退到狹窄幽暗的家里,最后將外祖父留給我的一箱子古書深藏起來,就又退到了鄉(xiāng)下去躲武斗。等到一年多以后,我曬得黧黑回到城里,馬上又被揮手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于是,書是讀不成了,只能違心地到廣闊天地讀所謂生活之書,再次(1969年夏)被書所讀。延宕成為我們這一代的命運!二70-80年代讀書-知識奠基這個世界好像總是十年一變。難怪生生之謂易!從農村回城(70年夏),上中學讀書。盡管幾乎每個白天都有批判會或各種名目的學習,但晚上總是自己的天地。文革后期(71-76年),我日復一日地感到頭腦空無的可怕,于是在各種大批判的喧嘩中潛下心來大量讀書。一些燒而未盡的書在地下流傳著,我用以書換書的辦法換到或借到大量的中外哲學、文學、文化史、思想史的書籍,經常通宵達旦地讀,興奮莫名,甚至有好多次晚上將手電筒照得直流水(那時節(jié)約鬧革命,晚上一般定時全院停電)。遇到好書,對方實在不換,只能幾個朋友輪流用復寫紙將書謄抄下來。在白卷英雄風靡之時,我沉下心過我的讀書和書畫音樂的生活。這期間在經歷了太多政治風暴之后,我明白了自我身份和現實處境,因此讀書已不再是被讀,而是主動語態(tài)的去讀。作為文革后第一批高考入學的大學生,我在七十年代后期(1978年2月)考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學習。當時對古典哲學如康德、黑格爾哲學和美學非常感興趣。同時,也注意用西方古典美學觀念來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重要思想范疇加以對照和重新闡釋。當時,大多學人對理論都有一種獨特的興趣,我和朋友們經常為一些抽象的理論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為了問題的解決而沉溺于讀書思考,讀書成了當時大學一道重要的風景線。我第一篇文學理論批評文章,并非是單純的文學批評,而是具有對傳統(tǒng)美學思想加以現代分析的色彩,即對意境這一重要的中國美學思想進行分析。盡管這種分析尚未成熟,但它使我提以觸及一個主要問題的邊緣,因而充滿著思想的挑戰(zhàn)。后來,考進北大中文系讀文藝美學研究生。這使我可以盡可能地吸收新的思想,傾聽不同意見并在新的整合中為我所用。同時,這里的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使我不為專業(yè)界限所限制,而是堅持處于學術前沿之中,不為假問題而浪費時間,靜心讀書尤其是讀西方現代具有學術轉型意義的重要著作,并結合中國這一百多年的思想史學術史,思考學術與政治、學術與人生的問題,古今中西文化沖突問題,美學與人生的詩意存在問題,甚至未來學術基本走向和中國學術在世界上的位置等后殖民文化問題,使我獲益良多,得以在書林中找到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平臺,從而在思想和表達上進入一種新的場域。利用北大的豐富藏書,我開始有目的地板塊式地讀書,以修補當時網眼般疏漏的知識框架。在讀書過程中,始而信,信而惑,惑而疑,疑而索解,解而終歸悟。我發(fā)現我曾經佩服過的一些中外學者,由于沉浸或玩味于淵博,而終于喪失了自己的獨立見解,滿足于成為讀書很多的兩腳書櫥,卻難以形成真正的思想體系,甚至沒能寫成-部有思想創(chuàng)建性的著作,從而意識到,一個人的讀書生涯是相當重要的,然而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讀書的真正目的是通過讀書在盡可能的全面知識掌握中,以其思想的穿透力對其處身的時代進行深度反思。也就是說,讀書是思考的前奏,是自我思想誕生的產床。思想者的閱讀永遠是創(chuàng)造式閱讀,他能在看了多類或某類書以后,理解并領悟他人思想,同時又能將那些書中思想的正反面問題及其有限性逐一審理清楚,他絕不屑于把他人的思想碎片作為自己的思想坐標,而且,他的博學僅僅是使得自己的思想大廈具有廣闊深厚的地基,從中拓展出一種原創(chuàng)性體系。這才是讀書正果。那時,我們都將學術看得很重,因此不斷進行思想學術補課,這成為80年代幾年書齋生活的主要形式。平心而論,自己的思維方式主要偏重于理論,所以一直對文學作品的評論關注不夠。這種理論熱情,使我在純理論和作品感性體驗中往往顧此失彼,最終只能選擇了偏重于理論思維方面的研究,可以說,從事理論思維的訓練和知識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思想資源的積累和自我學術問題的審理。弄清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資源存在的問題,就有了不斷修正的可能。為了對現代作品的基本結構及其模式加以準確闡釋,我開始對現象學這一20世紀重要的思想流派加以研究,著手翻譯文藝現象學,并開始進行現象學和解釋學的專題研究。對現象學和解釋學的研究使我的知識結構有重大改進,通過現象學的嚴謹訓練,我在對意義結構和主體間性問題的厘定和對問題對象盡可能地加以嚴格科學的把握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同時,為使自己不至于過分抽象,又對狄爾泰的體驗論解釋學加以研究,并進一步進入接受反應批評和解構理論的研究。這樣,我對西方20世紀文藝理論有了一種建立在個案研究之上的、能夠進一步展開的工作平臺和進入問題的基本角度。這為我緊緊抓住意義問題并在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進入后現代主義的研究,提供了諸多學理上的過渡。面對多元文化語境,必得打破學術門戶之見,打破固守所謂狹義的研究范圍的藩籬。排斥或喪失了新理論新思維,喪失了社會理論和文化批判,要真正發(fā)現時代問題和更新知識框架,幾乎是不可能的。據此,我給自己的讀與思定位:讀書方法定位、文化批判定位和思想價值定位。通過這種定位,我才有可能保持一種開放的、向前發(fā)展的學術意向。當然這純屬是我自己的個體學術思考和寫作的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三90年代讀書-思想催生思想催生對我而言,并不是發(fā)生在90年代,這只是說,進入90年代,我讀書的意向性轉為20世紀中西思想問題史的審理,并將思作為讀與寫的中介,而使得讀思寫盡可能統(tǒng)一起來。因為讀書愈多,歧路愈多,思路愈險。對后現代主義的研究純出一種偶然。八十年代末,思想處于某種沉悶狀態(tài),友人偶然從國外寄來幾本后現代主義方面的新著,隨手翻看時給了我一種全然不同的復雜感受。我對后現代主義中亦此亦彼的思維方式,以及消解中心話語僵化模式的基本思路深有感受。這使我開始走出本質注意模式,對任何問題既不是簡單地否定也不是簡單地肯定,而是力求揭示事物更深入復雜的內在機制。同時,在閱讀中,我發(fā)現當代西方一流的思想家?guī)缀醵家愿髯圆煌膶W術層面進入這一領域,并通過這一闡釋代碼對當代復雜的文化和文學狀態(tài)加以闡釋,尋繹出新的問題和問題意識。通過這一新的角度,我想也許可以對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若干精神價值問題,傳統(tǒng)和現代的沖突的精神模式,甚至整個文化思潮的重大轉型加以全新的闡釋。后現代主義既充滿新知也充滿謬誤,對這種思想我一直很謹慎地加以評價。但對那些沒有研究就望文生義或僅憑自己的好惡就斷然加以肯定或否定的做法,深不以為然。我以為,在后現代時代,關注問題和問題的清理變得十分重要,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一種思想能夠逃逸被審理的命運,沒有任何一種話語不經過檢驗能夠成為自明的真理,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尺度具有壟斷的權力。后現代思想的重要意義在于關注問題和問題意識成為文化轉型時期的文化基本理念,于是,以共同對話取代話語對抗,以多元闡釋取代話語霸權,用兼容并包取代話語獨斷,用承認差異的新思維代替強求統(tǒng)一的舊思路,成為一種新的理論景觀。未來的文化和理論,將不再是中心話語的獨白,而是用對話溝通并拓寬言路,在對話中達到話語交流和有效性理解。也許在有效厘清后現代理論的負面效應的同時,這一理論將有助于我們擺脫前現代、現代、后現代之話語溝通的理論困境,并使我們在接受新的文化理論變革理念時,獲得對歷史和現實的新的觀照??傮w上說,從80年代以來,我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理論和西方現代文學理論的研究。中國文學理論方面,既注重從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尤其是先秦諸子思想入手,尋找中國美學和文學理論源泉,又注重從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詩歌、小說、音樂、繪畫、篆印、書法等)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入手,尋找中國的藝術美學精神的蹤跡。西方文學理論研究則注重對20世紀新思潮的把握,主要研究現象學解釋學、解構主義、后現代文論以及新歷史主義文論和后殖民主義文論等。從事理論批評研究20年,深感研究對象的問題和自己研究中的問題都很多,于是,在自己的學科領域、治學方法、學術心態(tài)、人格結構和言說方式上,開始做出由結構到解構再到建構的根本性調整,從而從80年代的審父意識即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審視,進入到自審意識即對自我和自我時代的審視。在研究中,我對某些現象有了越來越深切地體認:百年中國歷史不斷驚人地反復出現某些現象,總是徘徊在激進與保守、現代與前現代、中國與西方二者之間,總是以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排斥多元開放的兼容模式,以一種狹隘心態(tài)去做激進烏托邦式的表演,未能獲得思想文化史的資源共享和真正的學術推進。我常常惋惜人類在某些領域的周而復始轉圈:在思維上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兩個極端的跳動,一次次非此即彼的極性思維,導致中國學術文化經驗在一代又一代中斷裂-總是不可通約交流,不可傳遞增長,每一代人總是從空白開始去獲取自己的經驗,然而,又重新拋棄這種經驗,歷史就這樣一代代的荒疏和空洞下去。而在價值觀上,則總是以一種暴力對抗另一種暴力,將體制的更迭變成思想的殊死搏斗,甚至不惜從肉體上消滅對手。這種狀況導致了思想的反復中斷,反復轉圈,反復地無效勞作。面對20世紀中國問題,不難看到,多少有建設性的問題和有學術啟發(fā)性的結論,在不斷的低水平重復的言述中消失了真正的思想火花。90年代讀書,面前大多總有網絡這個新客,讀書的含義亦發(fā)生了微妙的轉變。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不管是傳統(tǒng)知識、現代知識、數字化生存的后現代知識,都說明理性化的知識正在取代過去的感性化的經驗,而人的腦力正在取代有形資產,高科技正在取代傳統(tǒng)性產業(yè)。不斷充斥的劇烈爭論的新知識話語-知識權力、知識社會、知識經濟,促成了人與人關系的根本改變,人們因現實日益嚴酷而變得非?,F實而世俗。地球變成地球村而冷漠成為世紀病,人與人之間心靈包裹了如此堅冷的硬殼,難以交流和溝通。于是,在商品原則和社會公正之間,觸發(fā)了個人化世俗化和公共領域交往原則的尖銳論戰(zhàn)。在新的語境中,讀書和思想當然就是學會拒絕、否定、懷疑,并以此去發(fā)現當代話語矛盾,敞開多種沖突中的新闡釋空間。在思想催生的知識增長中,我明顯地感到90年代具有一種非連續(xù)性權力話語更新的特征,或者說是一種話語權力雜糅史,即由多種理論、思想、意識的合力構成,由東方、西方、前現代、現代、后現代等多重語境所構成??梢哉f,長期以來的巨型權力被分散,成為小權力的相互制約,甚至是知識權力的相互制約,出現了各種知識群體、話語層次和思想學術領域的劃地為牢各自為戰(zhàn)。在這種復雜的不同往昔的社會網絡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形態(tài),關注知識分子自我的言述方式、知識生產方式和譜系學的研究思想方式,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在世紀末的文化語境中從事學術研究,其多艱難和多歧路,使我深信學術確乎是心性化和堅毅者的事,并與其人文心性價值向度相關。使生命充實而有光輝的學術,是需要追求才有可能獲得的,而追求的蹤跡得以在自己的筆下保存下來,這或許是學者的幸事。真正的讀書思考和寫作是艱難的,同時也是令人興奮的,艱難于思想的超越性和言說的有限性,而興奮于寫下之后的銘刻性和喪我性。經年累月的深夜讀與思、思與言,使我領悟到生有涯而知無涯的意味,或許,讀書使我與歷代大哲面對同一精神層面的根本問題,而寫作可以使那稍縱即逝的思緒得以留存。數十年的讀與思生涯中,我一次次深切地感到,20世紀的思想史將由真正的具有體驗性、思想性、深邃大氣的思想者的話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處方藥的安全用藥教育途徑試題及答案
- 基礎生命支持試題及答案詳解
- 2025【合同段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總結】合同執(zhí)行與施工安全回顧
- 行政管理中的評價方法與決策支持系統(tǒng)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相關試題及答案詳解
- 2025關于煤炭買賣合同
- 不容錯過的衛(wèi)生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考試要求試題與答案
- 開拓視野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經濟法的立法咨詢試題及答案
- Alltech 2000型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解決HPLC檢測難題
- 休學家長安全承諾書
- JJF 1343-2022 標準物質的定值及均勻性、穩(wěn)定性評估
- 水文學習題和答案解析
- 高效課堂新授課評價量化表
- 信和SDS2MS使用說明書
- 維修手冊震旦218現場
- 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復習題(DOC)
- 螺旋密封的設計及在流體機械中的應用
- 青島市失業(yè)人員登記表
- 《中國好聲音》全國校園海選招商方案(冠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