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認識毫米冀教版.docx_第1頁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認識毫米冀教版.docx_第2頁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認識毫米冀教版.docx_第3頁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認識毫米冀教版.docx_第4頁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認識毫米冀教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認識毫米教學目標:1.在實際測量的活動中,經歷認識毫米、建立1毫米長度觀念的過程。2.體會長度單位毫米的含義,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3.增強實際測量經驗,感受數(shù)學的發(fā)展及在現(xiàn)代科技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體會長度單位毫米的含義,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過程:【導入】一、師生談話引出毫米的概念。 (1)、出示兩本厚度約為5毫米和3毫米的筆記本,提出:“老師這兩本筆記本那本厚?那本???”(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后,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測是一種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有沒有比它更科學、更準確的方法知道這兩本書到底有多厚?”生3:“可以用尺子量一量?!睅煟骸按蠹彝馑淖龇▎幔俊比缓笾赋觯骸爸挥杏H手測量才能更準確的驗證自己的想法?!碧釂枺骸皽y量物體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我們學過那些長度單位?”學生用手比劃出這三種長度單位的大小。師:“用長度單位米能準確的量出這兩本的厚度嗎?分米呢?厘米呢?”學生覺得這三個單位都不能準確的量出筆記本的厚度,臉上產生了疑惑的表情,師:“那怎么辦呢?”教師順水推舟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毫米。(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要學習的數(shù)學問題成為學生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看似無意實有意。)【導入】二、在數(shù)一數(shù)、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中認識體會毫米。 1、觀察、討論、認識毫米。師:“請同學們觀察直尺,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找毫米,可以仔細的看,也可以認真的數(shù),然后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痹诮o學生充分的觀察和思考時間后,全班利用2號課件圖片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1)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比1厘米更小的格?!睅煟骸澳阌幸浑p很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卑鍟汉撩?mm(2)、生:“在01厘米刻度中間有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睅熎诖膯枺骸捌渌麅蓚€數(shù)字之間也是10毫米嗎?”(學生紛紛在自己的直尺上驗證。)師提出:“那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試著總來嗎?”師又趁勢問:“誰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并寫到黑板上。”很多同學躍躍欲試。老師把機會讓給了沒有發(fā)過言的學生。讓其他學生寫在練習本上。(學生對于自己總結公式的活動很感興趣,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功感。)(3)利用公式進行簡單換算。師:“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多少毫米?8厘米呢?”學生簡單思考后很快說出了答案。“2厘米是20毫米?!薄?厘米是80毫米?!睅煟骸胺催^來想呢?有時候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思考,也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喲。比如30毫米是多少厘米?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并解決嗎?”在學生的嘗試中,很好的練習了厘米和毫米之間的換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自己的引導作用,給予啟發(fā)和引導,沒有越俎代庖。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3、師:“你能量出手中的電話卡的厚幾毫米嗎?”匯報結果。生:“大約是一毫米?!睅熯呇菔荆ㄓ媚粗负褪持肝兆】ㄆ?,慢慢將卡片抽出。)邊說:“兩個手指之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師:“仔細觀察縫隙,你感覺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么特點?”教師趁勢提問:“1毫米這么短,你認為測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作單位?”全班討論得出:可以測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出示3號只有厘米刻度的課件圖片,師:“觀察一下木塊長幾厘米?”在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出: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或要求測量的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出示課件4號圖片,全班讀一讀結論。出示5號課件圖片,幫助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情況要用毫米作單位。3、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20毫米嗎?”在2號課件圖片上交流,了解學生是否能指出。師:“你怎么知道的?生a:“我是一格一格的數(shù)出的”生b:“每一厘米有10毫米,0到2之間有2厘米,就是20毫米。生c:我是5毫米5毫米的4、出示6號課件圖片。(鉛筆長78毫米,)師:“這一次該大家用眼睛仔細觀察了,鉛筆長多少毫米?”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師啟發(f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生a:“7厘米是70毫米,再往后數(shù)了8毫米,所以是78毫米;”生b:“我是用70毫米+5毫米+3毫米=78毫米;”生c:“我用80毫米-2毫米=78毫米?!睅煟骸按蠹艺f的都很好,其實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我們要會選最簡潔、最巧妙的一種。(對有不同說法的學生給予表揚,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思維方式,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5、出示7號課件圖片。(木塊的測量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師:“木塊長幾毫米?”“木塊不是從0刻度開始量的,而是從3厘米開始的。所以是19毫米,不是39毫米?!保ó斢袑W生認為是39毫米,而有的學生認為是19毫米。教師沒有馬上表態(tài)讓學生聽命接受,而是讓他們在辯駁驗證中接近事物的本質。這樣他們對這次學習經歷記得更深。)【導入】在動手操作測量活動中,學會用毫米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數(shù)學書、筆記本、硬幣的厚度和別針的長度。) 師:“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學具袋中所列物品的厚度和寬度。組長要合理分工,使自己小組測量的又快又準。我說明白了嗎?”學生分小組進行測量,分工合理,認真有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基礎差的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觀察學生對一人不能完成的能否合作測量。有的組幾分鐘就測量完畢,教師引導他們相互驗證本組同學測量的結果。各組完成后,全班交流測量結果和過程。師:“數(shù)學書厚幾毫米?”生1:“數(shù)學書厚4毫米?!鄙?:“我們組是5毫米?!睅煟骸霸跍y量時結果出現(xiàn)的一些偏差,這就是誤差。大家思考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小誤差?”學生開始認真思考,有的還相互討論。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后,全班交流。生a:“左端要對準0刻度線。”生b:“要把直尺放平”生c:“多量幾次,求出平均數(shù),就是數(shù)學書的厚度?!睅熦Q起大拇指,鼓勵:“很棒,老師很喜歡勤于動腦的孩子。”師:“用剛才方法再量一下。到底是幾毫米?!睂W生很快得出是5毫米。匯報別針長度,師:“別針右端是圓的,怎樣更準確的知道他它是幾毫米?”生1:“用比較直的三角板的一條邊擋住別針右端,再看三角板的邊對著幾毫米?!鄙?:“讓別針和直尺重疊,看別針右端對著幾毫米?!睅煟骸拔野l(fā)現(xiàn)大家不僅學會了用毫米測量物體的長度,還想了很多減小誤差的辦法,你們很聰明,老師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保ㄔ诮涣鲄R報過程中,教師注意了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交流,讓他們敢于表達,學會表達。)【導入】估測學生一摞紙有多少張 (1)、教師取出一摞紙,師:“不用數(shù),你能想辦法可以用估測出這摞紙的張數(shù)嗎?自己試一試?!保?)、在在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的情況下,師:“可以和同桌商量,共同想辦法。”(讓學生體會合作學習的必要性。)(3)、學生同桌合作實際操作測量。匯報測量結果。生:“先量出1毫米有5張紙,在量出這摞紙有15毫米,用15與5相乘就是這摞紙的張數(shù)?!保ㄔ谶@一活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