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doc_第1頁
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doc_第2頁
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doc_第3頁
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doc_第4頁
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 (福建德學書苑毛慧青老師育心大易網絡國學院講稿) 演講時間: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整理:南寧琦爸主持人林玉春:今天的主講老師是來自我們福建德學書苑的負責人毛慧青老師,毛老師可是多面手哦,俗稱毛超人,來看看毛老師的個人簡介吧,相信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毛慧青,畢業(yè)于內蒙師大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yè), 幼兒園高級教師,從事兒童教育及教育管理近20年,在兒童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投資、師資培訓、家庭教育指導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策劃并組織多場大型匯報演出;多篇論文獲全國及省級獎項,指導學生的美術作品曾分獲全國金銀銅獎;現(xiàn)為德學書苑負責人,福建省閱讀學會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致力于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毛老師不但很厲害,還非常平易近人.福建群里很多家長反映,家里的孩子特喜歡毛老師,一說要去找毛老師,就特別聽話乖巧,神吧!毛老師和家長也是像朋友一樣,和家長打成一片,有很多家長粉絲,這些粉絲自稱毛毛蟲,偶也是一條毛毛蟲.哈哈.毛老師今天講課的題目是:從生命的本源看教育的本質和目標。有請毛老師! 毛慧青老師:首先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今天是五四青年節(jié),我們每個人永葆青春的活力,永葆學習的激情!被靈媽這么一介紹,我打字的手都在顫抖,每當我有機會在這里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的時候,總是特別高興,因為是大家給了我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謝謝各位。 前幾次,和大家玩了易經的游戲,很開心。今天換個話題,我們從生命本源的角度來探究一下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毛慧青才疏學淺,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促使我不斷進步。這個題目比較大,我只從一個小點講起。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接受教育,作為父母,我們可曾想過,孩子最需要什么教育?是知識還是智慧?是技能還是品德?“長大成人”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育心客服鄒金潤 :毛老師的問題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真了不起!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熱衷的教育,不外乎費盡心機把孩子送入各種名校、希望能給孩子找到“名師”、送孩子參加各類藝術培訓、外語學習、分數(shù)提高、考試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期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長,未來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然而,這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成人”的標準是什么?新華字典里解釋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闭撜Z中告訴我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句話,清楚地說明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孝經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毙⑹且磺械滦械母?。孝經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毙⑹且磺械滦械母?。德者,得也。德是內得,得是外得,獲得德,能開慧益智,人能守住德性,慧自然能擴充出來。我們常說某人慧根很好,這個慧就是得智的種子,慧是由智而得,可以說,人若品德好,慧是很高的,可以看出智慧同樣由德而來。學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古以來我國對教育是高度重視的,漢字具有承載傳統(tǒng)文化的功能,我們從“教育”二字的起源就可以探尋到它的本來含義。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p)從孝。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見,教育的本質是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培育好與生俱來美好的“善”根,是德育,可以說,“使之善”是中國教育的“一貫之道”。所以,大學的開篇會說:“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人格至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直至當今社會處處倡導的“以人為根本”的價值理念,仍滲透著對善的追求與向往。 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想,那教育的目標到時該是什么?有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這是易經蒙卦上說的,道出了教育的至高目標-養(yǎng)正教育。正是什么?是正氣,是道德修養(yǎng)。我們一個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盤,決定著一個人生活的質量、一生的走向、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然而在當今社會,各類學校依舊沒有跳出應試教育的窠臼,教育的全部與“真諦”,仍然是過分倚重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非判斷標準、價值觀念的教育卻是缺失的,當然也包括對敬畏生命教育的缺失等。藥家鑫的極端殘暴行為,李穎“我要是他(藥家鑫),我也捅”的這番冷血極端言論,深深刺痛我們的心。2009年“杭州飆車案”發(fā)生時,“官二代”同伴圍在死者身前嬉笑的場景灼痛了公眾的眼睛。2010年廣東河源數(shù)名中學生在校園外的一條小巷里將一名流浪漢活活打死;李啟銘在校園內將兩名女生撞成一死一傷后,囂張冷漠地喊出“我爸是李剛。所有這些,無不折射出當下個別年輕人對生命逝去的茫然與冷漠。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性向善,“育”正是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 而“藥家鑫們”,缺失的恰恰是對生命的敬畏。這些問題是怎么導致的呢?其實幾千年前的易經早就告訴過我們-“履霜,堅冰至”,就是說,任何問題都是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暴露出來,就看你有沒有注意到細微的變化、有沒有及時預防。在北方,腳踏在初秋的輕霜上,預示著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過段時間要結冰了,這就是直觀地解釋了“履霜、堅冰至”的意思。在教育上我們有沒有這個預見力呢? 比如孩子發(fā)脾氣打人、罵人,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莫以惡小而為之”而及時教育?是否覺得他還小,沒關系,打幾下又不疼,無所謂,長大自然就會懂事。如果沒重視這個問題,覺得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會改,那么,等孩子長大,習慣已經養(yǎng)成,頂撞我們、甚至動手打我們,每當我看到虐待父母甚至殺父弒母的發(fā)冷報道時,都不禁想了解,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教育出來的!如果我們把眼光拉長,回到他們家童年的教育,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教育問題存在而導致現(xiàn)在這個結果,這就是患了嚴重的“心智營養(yǎng)不良綜合癥”這就是“履霜,堅冰至”??!孟子說過一段話:“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這句話直譯的意思是“現(xiàn)在有人,他的無名指彎曲而不能伸直,雖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礙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國、楚國去,也不會嫌遠,為的是無名指不如別人。無名指不如別人,就知道厭惡;心不如別人,卻不知道厭惡。這叫做不知輕重,舍本逐末?!币簿褪钦f只注重表面的攀比,最忘了內心修養(yǎng)的比較和加強。憂指忘心,舍本逐末,道出了現(xiàn)在很多教育現(xiàn)狀,我們可以看看多少家長趨之若鶩地送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技能學習班,這就是對孩子教育只重視的裝修層面。養(yǎng)樹重在養(yǎng)根,養(yǎng)人重在養(yǎng)心,藝術、技能等枝葉類的教育培養(yǎng)再成功,可一個人的內心卻是自私自利的、無德的,到了社會上肯定吃不開,“德不配位,知小而謀大”,這樣的人生肯定會有坍塌的一天?,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前一段時間搞出瘦肉精的那個家伙,堪稱人才吧,他的發(fā)明令多少人發(fā)財,可發(fā)的是什么財?最終走向了哪里?那么大的知名肉類加工企業(yè),就因為缺“德”,不也快垮了嗎?樓倒可以再建、樹倒可以再植,而人呢?教育不能重來,人生沒有重新開始的機會,當我們意識到教育失敗的時候已經無法挽回了。教育要慎始,開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課程,決定了人生的方向??梢?,我們追求的教育境界應該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教育理念紛繁多樣,令人眼花繚亂,到底該如何甄別?如何選擇?有這樣一個教育公式,能很清晰地讓我們清楚孩子應該怎么教育、用什么內容教育、在什么時間教育。這個公式叫智慧教育公式,也叫做賴國全智慧教育定理(aM2N),Z就是智慧,A是愛因子,M是教學內容的難度,因為特別重要,用平方,分母部分,N是年齡,L是理解力,從這個公式可以發(fā)現(xiàn),年齡越小,理解力越小,教學內容越難,越有智慧。反之,年齡越大,理解力越大越沒有智慧,只要掌握這個公式,就會非常清楚怎么教育孩子了。在孩子最小的時候,最沒有理解力的時候,去學習最難的經典,他的智慧就會越大。孩子的記憶特點是先記憶后理解,剛好與大人的記憶特征相反。由此看出,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他們學習最有智慧的東西,孩子就會變得最有智慧,而蘊含無窮智慧的莫過于經典了。經典是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永不貶值,千年不朽,世代流傳的原創(chuàng)性典籍,是中華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華。 經過多年教育改革越改越失敗的現(xiàn)狀,眾多有識之士痛定思痛,終于發(fā)現(xiàn)“要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尋找教育智慧和方法”。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近年來,經典熱持續(xù)升溫,越來越多的家庭在誦讀經典,在不斷深入學習經典。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基因里都流動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而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既是我們孩子成才必備的養(yǎng)料,也是我們父母給與孩子最有愛心、期待、價值的豐碩禮品,這份營養(yǎng)大餐,無論老幼,沒有年齡、學歷、地位、國界等限制,人人均可盡情享用。在孩子小的時候適當?shù)亻_展經典啟蒙教育,多給予他一些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熏陶,絕對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赡苡腥瞬唤獑柫耍汉⒆舆@么小,有必要學經典嗎?我們都不懂,孩子能懂嗎?其實這兩個問題屬于一個問題,很好回答。我們這么大都不懂是為什么呢?小時候沒有學過嘛。沒學當然不懂,學了才有懂的基礎!孩子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他懂媽媽、爸爸是什么意思嗎?我們很清楚他不懂,但是堅信他有一天一定會懂。所以就非常有耐心地、日復一日地教他、讓他模仿、讓他學習,孩子先記憶后理解。終于,她能把爸爸媽媽這個詞和人對上號了,我們是不是開心的不得了?學經典同理,對于孩子來說,學英語、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等等是一種技能培訓,而學經典是一種人格教育和道德觀培養(yǎng),這才是根本性教育。 孩子在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階段將最有價值的、人類數(shù)千年智慧結晶而成的經典文化,系統(tǒng)學習,反復誦讀、照單全收。先儲存在生命和靈魂的深處,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理解領悟能力逐步增強,理性分析思維能力也越來越強,就開始對頭腦里的海量知識儲備進行“反芻”,每天研磨、分解、消化、吸收。不知不覺,日積月累,年復一年,這些蘊涵高能量的文化營養(yǎng)就逐步被孩子所內化、理解、領悟,體悟得越來越透徹和精深。更妙的是,這些高度文明早已與孩子融為一體,好象與生俱來一般,并且伴隨孩子一生。學習經典最終的目的是要悟入經典的智慧,將經典的知識內化成生命的智慧,最終運用于生活實踐??茖W家研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讀什么書,就產生什么樣的思想;聽到什么,什么就在你的心里潛滋暗長;腦袋里有什么樣的觀念,你就有什么樣的行動。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人是自己思想的產物,與智者同行,就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就能登上巔峰。孩子不是植物,不是只要澆水施肥就行,他有精神需求,他有生命、更有智慧,讓孩子和圣人在一起,還怕孩子缺少智慧和優(yōu)秀的品德嗎?教育孩子從經典入手,可以讓他們熟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像孩子要喂母乳一樣,經典更加適合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傳統(tǒng)文化中的那些故事,天生具有親切感,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如何定義經典并不重要,關鍵是做為家長的我們要對經典有著正確的認識。第一,經典是有價值的;第二,經典是可以應用的。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其實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未來社會里,也就是不久的將來,甚至可以說從現(xiàn)在開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定會更有發(fā)展,經典氛圍會越來越濃郁。當孩子們在學科成績上“旗鼓相當”時,那些擁有經典基礎的孩子,會發(fā)展得更加堅實。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驗證了一個事實,孩子堅持讀經、 系統(tǒng)讀經會有以下的改變: 1、記憶力得到鍛煉及提高: 2、整體認讀、大量識字; 3、道德品質得到熏陶并有良好表現(xiàn); 4、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5、養(yǎng)成了良好學習的習慣 6、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 7、練好了標準的普通話 8、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9、文學功底得到加強 10、自信心大大增強。 其實遠不止這些,這只是階段性表現(xiàn)在外的效果而已,對他們內在的影響、一個人格局的構建,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內才逐漸呈現(xiàn),這也是“履霜,堅冰至”,這個堅冰,那就是堅實的文化底蘊了,我們需要這種堅冰。讀經典,胎嬰養(yǎng)虛、幼兒養(yǎng)性、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成年養(yǎng)德、老年養(yǎng)褔。 學記里說“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也就是老話所說的“少年易學老難成”,作為父母要有長遠的眼光,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孩子天天在成長,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教育的區(qū)別就在于你有意識給他提供好的學習內容,還是讓他像野草那樣自己隨便亂長。讓他聽廣告,他說的就是廣告詞,記在腦袋里的就是這些垃圾,你讓他聽智者的教誨,他儲存在大腦里的就是至理名言,將來都為他所用。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哪個對孩子的影響更深遠?這讓我再次想起孟子中的那段話:“一個人如果手指壞了,雖然不疼也不妨礙做事,但他可以去秦國、楚國治療,不會嫌遠。可是,一個人要是心術壞了,他卻不以為然”這叫“不知輕重,舍本逐末”。 因此,我們千萬不能被“經典無用論”的基調所影響,不重視經典教育。一個成績卓越的中學生,因為出現(xiàn)心理問題結束了寶貴的生命;一個才華出眾的高材生,因為不懂得與人相處,工作中四處碰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因為道德觀的缺失,不懂得孝敬父母從幼兒園到大學,人格教育幾乎一片缺失,孩子們競賽式的學習,學到的只是知識,而為人規(guī)范、基本道德禮儀,現(xiàn)代教育中卻少有涉及到美德教育,就是要通過傳統(tǒng)文化,填補現(xiàn)代教育的空白,經典讓孩子未來更堅實。有些家長因為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學校里吃虧,就讓孩子做人別太“老實”了,結果使孩子變得十分自私。如同家中養(yǎng)了一條狼,最先嘗到苦頭的就是父母,孩子想“咬”誰就“咬”誰,何談孝道。錯誤的道德觀,在當今社會中比比皆是,人們卻沒有認識到:中國人集體缺少經典教育,古人幾千年的智慧總結,卻被現(xiàn)代人遺忘了。對兒童實施經典的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礎,在孩子天性未染污之前,善言易入之時,我們可先入為主,教導他們讀誦經典,使他們的心安定下來,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孩子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就因為心不定!怎么解決?讓他的心能安定下來!用什么方法達到心的安定?讀經典,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靜能生智,經典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而不衰,是因為其中包含有一種誠懇的人性,能夠進入到心靈深處,提高人作為“人”的內在品德。這些經典本身就是一個高遠的理想、一個開闊的胸懷,它可以涵養(yǎng)性情,增長智慧,提升眼界,增進道德勇氣。熟讀這些有高度智慧的書,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地啟迪理性,可以對人生的各項活動,作較為全面而合理的安排,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亦即現(xiàn)今所謂的“文化教養(yǎng)”。讓孩子通過對文化經典的系統(tǒng)修習,從而達到健全人格、開啟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蘊的的目標,為他們的一生打下最為堅實的根基。家長認識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給孩子什么樣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蔽覀冏錾鲜?、中士還是下士,全在于一念之間。 今天的話題貌似有點沉重,教育一個很大的話題,我才疏學淺,與大家交流,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點評人邱茂英:毛老師分析太深刻了、她集德、智、慧于一身,是我一直敬仰和學習的榜樣。曾千里迢迢去廈門找毛老師淘寶、學習教育實踐之道,受益匪淺?,F(xiàn)在又有機會向毛老師如此近距離地聆聽學習教育之道,能穿越時空、向大家學習,無比感恩。給毛老師點評,我誠惶誠恐,才疏學淺,借此機會疏理下對教育的認識。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而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人,反觀我國當前的教育目的,我們提倡全面發(fā)展和個體個性及自由的發(fā)展,但片面追求智育發(fā)展而忽視德育教育及人格塑造的傾向,使得教育嚴重背離了的目的。 道已遠離、最可憐的是我們的孩子家長 無所適從、茫然跟風。建房我們有規(guī)劃,做地基,打結構,用上鋼筋水泥磚,建筑師會告訴您,房子有某個時間可以蓋成什么樣子、沒問題的放心吧; 可教育呢,誰和我們說過,我們的孩子一定能成人成才?沒人敢說沒人敢答。家長們只是按步就班地送孩子上十幾年學,讀到厭學了,父母不會反思自己錯了,老師本身出錯了,也不會去找學校的錯,而是所有責任加在孩子身上“讀書死沒用”;畢業(yè)了,找不到工作了,遇到挫折了受不了,啃老了,自殺了,還是孩子的錯“讀你死書” 想著都心疼。孩子錯在哪里?從小學習的東西五花八門,唯獨缺德了。 經典告訴我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有幾人反思呢?我們?yōu)槿烁笧槿四笧槿藥?,心中有明燈,正本清源、從童蒙養(yǎng)起 、從中華文化源頭抓起,育兒育心,育心育德 從小開啟智慧 教育還會迷茫么?教者 師也;育者,父母也。德者,教之所由生也。毛老師清楚地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德育、人格教育,教育的至高目標是養(yǎng)正,教育的時機是童蒙時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經典。賴老師大智慧教育定理公式也告訴我們:在孩子最小的時候,最沒有理解力的時候,去學習最難的經典,他的智慧就會越大,從根上扭轉了現(xiàn)有教育由簡入難但與兒童身心大腦發(fā)育成長相違的學習教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