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_第1頁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_第2頁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_第3頁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_第4頁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問答模式例釋 作者:趙 華 文學教育下半月 年 4 期 字數(shù): 3391 字體: 【 大 中 小 】 近年來,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呈現(xiàn)出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以對作品的整體理解為前提,切入角度小。命題時往往選擇作品中的一兩個關鍵意象或句子切入,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或思想感情 等角度考查。二是所選作品文字淺易,多涉及諸如故園情、山水情、離別情、思鄉(xiāng)情等人之常情。 盡管在考場上,考生一般都能讀懂作品,但失分卻很嚴重。原因之一在于考生對詩歌鑒賞試題的問答模式把握不到位,以致于僅能簡單 “ 意會 ” ,而不能做到有效 “ 言傳 ” 。為此,本文擬以 2008 年的高考試題為例,梳理出詩歌鑒賞試題的六種問答模式,以供考生備考時參考。 一、分析 “ 形象 ” 型 知識積累: “ 意象 ” 、 “ 形象 ” 。詩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提問方式:簡要分析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問變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筆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點,象征了什么樣的形象(品質)?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某一形象的? 答案構成:詩歌中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該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詩人通過該形象抒發(fā)什么感情,表達什么態(tài)度;或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某一形象。 如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木芙蓉 呂本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 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 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的有什么不同? 答: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第一步:點明形象特征)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huán)境中的樂觀者形象。(第二步:進行對比) 二、分析 “ 語言特色 ” 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等。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作品中有關語句分析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提煉出語言的特色。 如:北京卷: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 答: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第一步:點明語言特色)簡要分析:這首詩是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第二步:指出作者的感情),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第三步:提煉語言特色) 三、分析煉字型 知識積累:煉字多煉動詞和形容詞,煉字可以煉數(shù)詞,煉字也可以煉特數(shù)詞。煉字還可以活用詞語。 應答模式: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內容。這種題型是要求賞析時應聯(lián)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技巧的精妙。 提問方式:某一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生動)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作簡要賞析。 提問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某句中的某字,你認為寫得好不 好?為什么?甲詩中的某個詞與乙詩中的某個詞,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答題步驟:第一步,指出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簡要分析: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全國卷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 ,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 潘大臨 (約 1057-1106):字邠老 ,黃州 (今湖北黃 岡 )人 ,善詩文 .曾隨蘇軾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第三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 “ 拳 ” 、 “ 退 ” (一般為動詞,如 “ 春風又綠江南岸 ” 中的 “ 綠 ” 字、“ 紅杏枝頭春意鬧 ” 中的 “ 鬧 ” 字等)。用 “ 拳 ” 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tài)。用 “ 退 ” 字別致、生動地表現(xiàn)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tài)。(第一步:放入作品分析,描述景象)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第二步:概括表達效果) 四 、分析詩歌 “ 意境 ” 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二個方面,所以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 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如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畫堂春 秦 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 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 撚:持取,捻弄。 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的景象, (第一步:展現(xiàn)詩中畫面,概括氛圍特點)表現(xiàn)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第二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 “ 表達技巧 ” 型 知識積累:表現(xiàn)手法通常涉及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白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事(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象征、聯(lián)想和想象、虛寫和實寫、烘托(側面描寫)、襯托、用典含蓄、抑揚、組合、動靜、遠近、高低等。 表現(xiàn)手法還有跌宕(波瀾)、煉字、借古諷今 修辭手法:賦、比、興,比喻,比擬,對比,對偶,設問,反問,夸張,借代。 應答分析: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三大類。 提問方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或 “ 藝術手法 ” ,或 “ 手法 ” ),或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江蘇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 “二水 ”。 “總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答:比喻。(第一步:點明修辭手法) 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 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第二步:分析表達效果、作者感情) 六、分析 “思想感情 +內容 ”型 知識積累:思想情感通常涉及憂國傷時、建功報國、思鄉(xiāng)懷人、生活雜感(如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等)、離愁別緒等。 應答分析:解答這類題,第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要熟悉古 典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感情;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背景),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古詩詞前面的 “序 ”和詩下的注釋,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趣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作品。第二,掌握鑒賞方法: 1.論世知人,通解文字。 2.投入境界,體物動情。 3.以詩為本,分析概括。 如全國卷 1(作品見上文): 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答: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第一 步:概括作品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詩的前兩聯(lián),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zhàn)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fā)出了 “波流萬世功 ”的感嘆。詩的后兩聯(lián),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lián)系到“波流萬世功 ”的感嘆,于是提出 “最羨漁竿客 ”,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ǖ诙剑阂栽姙楸?,逐句分析)。 其他示例: 湖南卷: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龍標野宴 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兩首詩都有一 “愁 ”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李白詩中的 “愁 ”是懷人之愁;作者以 “愁 ”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 湖北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lián)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 臨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方得吹噓身漸穩(wěn) ,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侯蒙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 答: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 “良匠 ”,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 “蟾宮 ”折桂。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yè)有成時, “看我 ”怎樣在 “碧霄 中 ”自由馳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