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單元要點: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2、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3、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時間:22課時21 桃花源記教學目標: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三、 檢查預習情況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屋舍儼然(yn)阡陌交通(qinm) 黃發(fā)垂髫(tio)便要還家(yo) 劉子驥(j)詣太守(y) 四、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后注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六、作業(yè):1、熟讀課文2、課后練習第 二 課 時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第45節(jié))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疑解難: .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第三課時三、總結結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四、背誦課文五、作業(yè)1 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良好)怡然自樂 (生活安定)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之久)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民風淳樸)離開桃花源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無問津者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 似有而無 理想社會教學后記:學生對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等認識得比較好。22 短文兩篇教學要點:1、積累文言詞句。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教學時間: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陋室銘一、 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jù)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xiàn)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八辉谏?,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xiàn),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八故锹遥┪岬萝啊?,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败啊北疽馐前l(fā)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 (回答)馨。 6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jīng)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huán)境(板書環(huán)境)。作者寫陋室的環(huán)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 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 “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huán)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9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答:往來。 有相對 ?回答:無。 鴻儒相對 ?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 作者并沒有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zhèn)?,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jīng),佛經(jīng);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jīng),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提問:“閱金經(jīng)”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xiàn)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jīng)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jīng)突出,意思似乎已經(jīng)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并寫作太玄經(jīng)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于他們的主人德才兼?zhèn)涠劽煜拢敲次业穆也灰矔绱嗣? 15提問:作者在這里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后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jīng)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鬃舆@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tài)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jīng)據(jù)典(板書:引經(jīng)據(jù)典),力發(fā)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19根據(jù)老師的板書,請在橫線上填一個字,表明作者運用修辭力法的目的。學生上臺給板書填空。 陋室銘劉禹錫山水 比興 引 陋室 對偶 擬人 描 環(huán)境 襯托 對仗 夸 朋友 虛實 對比 話 生活 類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經(jīng)據(jù)典 表 態(tài)度 20學生齊讀板書。 21在板書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寫一個確切的字,體現(xiàn)本句的中心填寫中心詞。 陋室銘劉禹錫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 對仗夸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22學生齊讀。 五、總結全文 23教師總結。 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jīng)據(jù)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云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愛蓮說教學目標: 1、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皭邸北憩F(xiàn)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fā)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并逐句翻譯。(前后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 陶后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zhí)岢鰜?。(師生共同解答?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開頭卻為什么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么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xiàn)出陶淵明愛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么? 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xiàn)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jié)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tài)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托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xiàn)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他也愿意隱逸嗎?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對于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么情感?“贊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熬罩異?,陶后鮮有聞?!笔鞘裁淳涫剑浚ㄌ崾荆阂话憔涫接嘘愂?、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后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jīng)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xiàn)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業(yè) 熟練背誦并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贊美 托物言志教學設想: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熟練背誦并默寫這兩篇課文。2、完成課后練習題。教學后記:學生對這兩篇課文的思想意義把握得比較好。22 陋室銘設計特點:提問設計如行云流水,別具一格。第一組提問:1.粗讀課文后,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這8個字哪兩個字最為關鍵?(德馨)第二組提問:4.作者的“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劣形” 5句)5.(講析“苔痕”兩句的環(huán)境、兩個用得好的動詞、寫景的順序之后)到這里來的人多嗎?(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6.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鴻儒)7.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士,以顯出自己“德馨”)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調素琴,閱金經(jīng))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教學中順勢板書:景、友、趣)第三組提問:10.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比)11.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抱負)13.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14.全文結局照應了文中哪一句?(唯吾德馨)(講析中穿插誦讀、背誦訓練)第四組提問:15.同學們能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銘嗎?16.同學們愿意欣賞仿銘新作嗎?評析這個教例的教學意義在于提供了一個“提問鏈”或一個“問題群”。這個教例的學術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個頗有個性特點的提問設計的典型。很多的研究提問藝術的文章都只是用列舉的形式組合一些提問的樣式、類型、技巧和方法,我們無法窺見某個提問在全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的真切面貌。分析某一個教例提問藝術的文章平時十分罕見?,F(xiàn)在我們可以試析一下此教例的提問藝術。一、四組提問在布局上的藝術:第一組的提問意在“切入”,開講便觸及到課文主旨;第二組提問意在“順承”;第三組提問意在“深化”;第四組提問意在“引伸”。四組提問以“起承轉合”,有一氣呵成之美。二、16個問題的聯(lián)接藝術:這就是本文的文題所點示的“連環(huán)問”、“頂針問”的設計藝術。16個問題就像“成梧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形式美妙的“追問”,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三、個體的提問的設計藝術:有的提問起鋪墊作用,有的提問起過渡作用,有的提問起引思作用,有的提問起活躍氣氛作用。此中最具藝術的,是不少的“曲問”或“逆問”。例如第5、6、7問,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了課文。它們一反文言文教學中的串講,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化。22 愛蓮說本文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在講析課文時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線索結構來講。由人引出各自所愛之花,通過對花的描寫:菊的因怕污染而隱逸為正襯;以牡丹的富貴為反襯。來寫蓮花的高潔品質,然后以花喻人,花即其人,來點明題旨。表達作者對追名逐利世風的鄙棄,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教學目的:領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理解正反襯的運用。重點難點:把握一些詞、語、句,疏通文意;領悟本文托物言志表達文章的主旨的寫法。教學過程一、導語引入課題提問:所示之圖為何物?明確:荷花。提問:看到荷花可以聯(lián)想到哪些詩句?明確:“映日荷花別樣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板書課題: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二、進入課題提問:標題的“說”字為何意?明確:與馬說中的“說”一樣是指一種文體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雜文。三、檢察預習,翻譯課文1、打出重點字詞的翻譯及注音:蕃:fan 多濯:zhuo 洗蔓:(名詞作動詞)牽牽連連枝:(名詞作動詞)枝枝節(jié)節(jié)褻:xie玩弄鮮:xian少2、請學生口頭試譯四、講析課文提問:本文共寫了多少種花?明確:三種。提問:哪些人分別愛何種花?明確:愛菊之人有陶淵明;愛牡丹之人世人都愛之;我只愛蓮花。提問:為何我只愛蓮花?明確:“出污泥而不染” 本身出身于不干凈的環(huán)境卻能保持住自身的清白,體現(xiàn)了蓮花的高潔的品格 近墨面己黑“濯清漣而不妖” 雖然在水中洗過南昌不顯過于妖媚,表現(xiàn)了它樸質的品格 與上句對映,于不好環(huán)境中“不染”,于好的條件下不“驕”?!爸型ㄍ庵薄?內心虛心,外面挺直,表現(xiàn)了它的正直?!安宦恢Α?不枝枝節(jié)節(jié),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跋氵h益清” 它的芳香并不因為離得遠而無,而是將美好的東西遠遠傳播?!巴ね糁病?站得直直的,表現(xiàn)了它剛直不阿?!翱蛇h觀不可褻玩” 不容許別人的侵犯,表現(xiàn)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提問:本文寫蓮花,為何要寫其它兩種花?明確:菊 開放于秋于不與其它的花同放,表現(xiàn)了它不與世同污的隱逸品格,用來正襯蓮花的高潔品質;牡丹 是世人皆愛之物,與蓮正好相反,用它來反襯蓮。這樣就更突出了蓮的高尚品格。提問:本文只是寫花之文嗎?明確:請看預習提示,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 比喻隱士;牡丹 比喻追求富貴之人;蓮 比喻品行高潔之人。本文對各種愛花之人有不同態(tài)度:愛菊者 “鮮有聞”感嘆世上真的隱士不多了;愛蓮者 “同予者何人?”嘆惜世上象我一樣的君子就更少了;愛牡丹者 “宜乎眾”批判現(xiàn)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之情。五、小結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兩面突出“蓮”的形象:不染的高潔,不妖的質樸,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褻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六、堂上作業(yè)七、課外作業(yè)附:板書設計 托物言志 陶 菊 隱逸者 鮮 (正襯)世人 牡丹 富貴者 眾 (反襯) 予 蓮 君子者 獨23 核舟記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能力目標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德育目標文章生動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學習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教學重點1幫助學生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教學難點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方法1讀想法。這是一篇實物說明文,要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核舟各個部分的樣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現(xiàn)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繪制示意圖。按照課文內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畫出來。這樣做,既熟悉了課文內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種景物及人物的空間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2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發(fā)現(xiàn)法”閱讀,便于整體感知文意;在學生繪制核舟示意圖、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后,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寫,而是按照“中間船頭船尾”的順序。3點評法。文章除了說明外,不乏生動傳神的描寫。篩選文中寫人物情態(tài)的語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課時安排 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課堂訓練,強化文言知識積累和運用。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設計(一)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游赤壁”在寧波被發(fā)現(xiàn)的消息傳出后,成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jù)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這一則新聞出現(xiàn)在1995年10月27日文匯報上)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設計(二)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誰來講給我們聽聽呢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的故事,他能把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動再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核舟記。(板書文題、作者)二、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教師提示并領讀以下內容(投影顯示):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罔(wn)膝(x)褶(zh)髻(j)倚(y) 戌(x)篆(zhun)八分有(yu)奇(j)詘右臂支船(q)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確讀法: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虞山/王毅/叔遠甫/刻2學生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習任務,學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各組,隨時答疑釋疑。三、整體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1疏通文意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此為話題進行全班交流。2要求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繪制核舟示意圖,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按照課文內容,一步步繪制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看誰畫得既準確又逼真。然后選畫得最好的同學出示自己繪制的示意圖,介紹示意圖,復述課文內容。3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1)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整體思路。明確: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開頭第1段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中間(25)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最后(6段)總結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shù)量和刻字的總數(shù),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然后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2)辨明說明順序。提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核舟的?明確: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后局部。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后介紹船頭和船尾。多媒體顯示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學生齊讀25段。(3)探究思考。提問: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zhí)骄窟@樣寫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此基礎上稍作點撥。明確: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可以關閉,這樣說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船艙無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說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可以使讀者初步感受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寫作思路提示,背誦24段,在頭腦中完善“大蘇泛赤壁”的故事。第二課時四、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1問題討論,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的細致觀察。提問: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學生根據(jù)問題提示,讀課文,思考。教師可就第2個問題稍作點撥:至少有三個地方說明是“泛舟”。第一,從“蘇、黃共閱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漿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教師總結:我們學習核舟記,能如此具體而細致地感受一件主題鮮明的藝術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遠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藝,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細致的觀察??磥恚瑢懞谜f明文的前提和關鍵是細致觀察、精心構思。2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多媒體顯示:揣摩下列語句:(1)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4)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學生齊讀四句話。教師示范分析(2)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明月中。學生選例,師生一起評點:如(1)句描述蘇黃二人泛舟時的閑適心情,二人共閱一手卷,顯得那么情深意篤。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這是何等曠達的襟懷啊。如(3)(4)句描寫得細致入微,神韻畢具,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在,一個神情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氣氛。學生自選其他一些說明生動的語句,自主品評揣摩。教師總結: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作者在說明這件雕刻品時,不為原作所囿,在細節(jié)上又大膽想像,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創(chuàng)造,賦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這啟發(fā)我們說明事物時不應是呆板平實的,而應該是能打動人的,給人以想像的。3教師請五位同學上臺表演:一為東坡,一為佛印,一為魯直,其余兩個為舟子,注意表現(xiàn)他們的位置、姿態(tài)、動作。五、課堂小結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都介紹得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六、課堂練習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A嘗貽余核舟一B詘右臂支船C右手倚一衡木D其船背稍夷E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F神情與蘇、黃不屬G八分有奇2選出加粗詞詞性、含義不同于其他的一項。(1)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為宮室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D為字共三十有四(2)A篛篷覆之B左臂掛念珠倚之C閉之D能以徑寸之木(3)A中軒敞者為艙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C其兩膝相比者D居右者椎髻仰面3將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力求簡潔。(1)蘇、黃共閱一手卷(2)舟尾橫臥一楫(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5)又用篆章一4下邊是課文第2段的現(xiàn)代漢語譯文,文字不夠簡潔,大約可刪去30字左右,請你修改。這只船從頭到尾的長度大約是八分還多一點,高大概是兩個黃米粒上下那么高。船的中間高大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船艙的上面蓋著一張竹箬做成的船篷。船艙的旁邊開著小小的窗戶,左右兩邊的窗戶都是四扇,一共有八扇。打開窗戶一看,可以看見左右兩邊雕刻著花紋的欄桿正好相對,把窗戶關上以后,只可以看見右邊窗戶上面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的窗戶上面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每個字都用石青給它上了色。選幾位同學逐題回答,明確:1A贈送B“詘”同“屈”,彎曲C“衡”同“橫”D平E挑選F相類似G“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捌妗?,零數(shù)。2(1)A(A解釋為“是”,B、C、D均為“做”“雕刻”)(2)D(A代詞,指代船艙;B代詞,指代左膝;C代詞,指代窗。D“之”為結構助詞,“的”)(3)C3(1)譯文: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2)譯文:船尾橫放著一支槳。(3)譯文:總計這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小窗。(4)譯文:原來是挑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刻成的。(5)還有一顆篆文圖章。提醒學生注意兩點:(1)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數(shù)量詞的不同點在于:大多數(shù)文言文有數(shù)詞無量詞,現(xiàn)代文則數(shù)詞、量詞同用。文言文的數(shù)詞可放在名詞前或后,現(xiàn)代文的數(shù)詞習慣于放在名詞前。(2)“桃核修狹者”“兩膝相比者”屬于定語后置句,翻譯時應提前,譯為“長而狹的桃核”“互相靠近的兩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情感教育與情商提升活動計劃
- 2024年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下屬事業(yè)單位真題
- 2024年云南省戒毒管理局下屬事業(yè)單位真題
- 2024年西藏自治區(qū)商務廳下屬事業(yè)單位真題
- 2025年行業(yè)競爭格局變化分析試題及答案
- 感受軟件設計師職業(yè)的樂趣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七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培黎職業(yè)學院輔導員考試真題
- 2024年南京師范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2025年綠色金融對企業(yè)戰(zhàn)略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大樹遮陽腳手架搭設方案
- “危大工程”驗收標識牌
- 人民幣的故事(課堂PPT)
- 生產(chǎn)異常及停線管理規(guī)范(1)
- 學生英語讀寫情況調查分析報告(二)
- 河北工業(yè)大學本科生體育課程考核管理辦法-河北工業(yè)大學本科生院
- 病房發(fā)生火災應急預案
- 熱學李椿__電子
- 煤倉安全管理規(guī)范標準
- 適配器安裝、使用、調試說明
- 施工現(xiàn)場事故應急預案處理程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