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研究概述.docx_第1頁
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研究概述.docx_第2頁
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研究概述.docx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研究概述付紅梅(湖南女子大學 基礎課部,湖南 長沙 410004)摘 要:在中國,對婚姻問題的研究歷來受到中國學者們的重視。80 年代后連年上升的離婚率及其產(chǎn)生的諸多社會問 題更使中國離婚問題研究日益活躍。目前,對于當代中國離婚問題,國內外學術界多從社會學、人口學、心理學、生理學等 視角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來研究,還有待于開拓新的理論視角。關鍵詞:婚姻問題;離婚中圖分類號:c91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219(2006)10-0051-03西方國家離婚率居高不下和發(fā)展中國家離婚率穩(wěn)步上揚,是 20 世紀以來社會婚姻家庭關系的一個顯著的特點。20 世紀是中國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變革的時代,延續(xù)了二千 余年而未發(fā)生實質性變化的中國傳統(tǒng)家庭也在世紀之初發(fā) 生了劇變。婚姻家庭問題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討論熱 點,關于離婚自由的討論,是“五四”時期新舊思想沖突的 焦點。新中國建立以來,政府在反對和解除封建性質的婚姻 關系的同時,努力實行和健全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與西方 社會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離婚率一直處于較低的 水平,但也出現(xiàn)了幾次離婚高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 社會大變革、經(jīng)濟大發(fā)展時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婚姻為 紐帶聯(lián)接起來的家庭關系承受越來越大的沖擊,連年上升的 離婚率及其產(chǎn)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和專 家學者的關注,有關中國的離婚狀況研究日益活躍起來。本 文試圖對新中國建立以來的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的學術討論 和研究進行回溯和前瞻。一再地成為社會問題的熱點,對離婚問題的探討和研究也持續(xù)不斷。在 50 年代,有李心遠的新中國的婚姻問題、婚 姻問題參考資料匯編(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編,新華 出版社,漢口,1950)、丁一的談談戀愛婚姻問題、馬起 的談離婚的政策界限等討論離婚問題的著作出版。1953 年出現(xiàn)過一場聲勢頗大的理論論戰(zhàn),即離婚標準上“感情論” 與“理由論”的論戰(zhàn)。韓幽桐(“感情論”的代表)在人 民日報發(fā)表對于當前離婚問題的分析和意見,通過大 量的調查統(tǒng)計資料說明當時離婚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封建婚 姻關系和封建殘余;特別是在部分落后地區(qū),封建包辦婚還 占 70%左右,而半自主婚,甚至有些自主婚,也還沒有擺脫 封建婚姻制度的影響,還包含著封建殘余的因素。劉云祥(“理由論”的代表)在法學雜志發(fā)表關于正確認識 與處理當前的離婚問題一文,對韓幽桐的觀點提出異議, 認為“資產(chǎn)階級婚姻觀點與小資產(chǎn)階級婚姻觀點是當前離婚 的主要原因,也是建立和鞏固新的家庭關系的主要敵人”, 要“反對滿足因資產(chǎn)階級思想而提出的離婚請求?!?958 年, 法律出版社收集了各種不同觀點的文章,編輯出版了離婚 問題論文選集,這是 50 年代一本影響較大的論文集。從 1958 年到 70 年代末宣布“文化革命”結束這近 20 年的時間里,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家庭問題。1960 年后,我 國又經(jīng)歷了一次離婚高潮,然而,期間以政治斗爭為目的的 極端的階級分析方法和理論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婚姻家庭理 論,婚姻家庭問題及離婚問題的研究幾乎完全停頓,研究成 果是一片空白。一八十年代以前的離婚問題研究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在反對和解除封建性質的婚姻關系 的同時,努力實行和健全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于 1950 年 頒布了婚姻法,賦予了公民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 自由)的權利和法律保障,使得新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次離婚的 高峰,由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總數(shù)從 1950 年的 18.6 萬件猛 升到 1953 年的 117 萬件,粗離婚率首次突破 1,高達 1.99。1954 年我國的離婚率開始大幅度地回落,一直到 1960年都保持在 0.5左右的較低水平。1(p186-187)隨著離婚問題二社會轉型期離婚問題的研究自 70 年代末起,中國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的過 程中,隨著社會學的重建,家庭社會學沐浴在改革開放的陽 光雨露中,又日漸發(fā)展成為一門影響很大的分支學科,婚姻 家庭問題研究沿著自己獨立的研究方向,長足進步,一片繁 榮。在 80 年代末和整個 90 年代,婚姻家庭問題研究在我國收稿日期:20060622基金項目:2005 年湖南社會科學基金立項課題“當代 中國離婚倫理研究”(05zc174)。作者簡介:付紅梅(1968),女,湖南邵東人,副教 授,湖南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女性學和家 庭倫理學。51的社會學研究領域中也是碩果累累的。自新婚姻法于1981 年公布后,我國再次進入離婚高峰期,粗離婚率一直 保持穩(wěn)步上升的勢頭,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末,平均每年 分別增長 64%和 5%。3進入新世紀后離結婚比越來越大, 從 1999 年的 13.6%上升到 2005 年的 21.7%。4于是,80 年 代以來,不但許多以婚姻家庭問題為主題的論著都對離婚問 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而且還有不少以離婚問題為重要內容 的論文和著作,從不同的角度就離婚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 對離婚問題進行比較系統(tǒng)研究的有曾毅主編的中國八十年 代離婚研究、張德強的嬗變中的婚姻家庭等。總的來 說,當代中國學者主要側重于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或者說 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分析和探討了當代中國離婚行為和 離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應對離婚問題的對策。(一)側重于社會角度的宏觀研究曾毅分析認為我國近年離婚水平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 因是社會轉型使社會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改革開放沖擊了陳舊 的傳統(tǒng)觀念、新婚姻法放寬了對離婚的限制以及市場經(jīng)濟發(fā) 展增強了婦女的經(jīng)濟自立能力;5張德強認為目前的離婚行 為是受浪漫愛情的注重、婦女地位的提高、家庭功能的改變、 社會生活的變遷、法律對離婚條件的放寬以及受腐朽享樂思 想的腐蝕等 6 個社會因素的影響;6沙吉才認為今日中國社 會的離婚率高揚,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改革開放、生產(chǎn)力 不斷發(fā)展的結果;7李桂梅認為導致婚姻解體的原因是具體 的、多樣的,我國離婚率上升現(xiàn)象是社會變革的進步與成就, 困難與矛盾在家庭中的折射;8戴偉認為我國婚姻的發(fā)展帶 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和政策烙印,離婚率的變動與各個歷史時 期的政策導向緊密相關,離婚原因多元化,不能一概而論; 9萬志紅認為我國離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對過去“低質 量高穩(wěn)定”婚姻模式的歷史反彈,二是社會對離婚的負面影 響疏導不夠,建議加強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現(xiàn)代婚姻關系; 10吳建國從婚姻穩(wěn)定機制出發(fā),從社會壓力變弱,社會變 革使婚姻條款修改頻繁、男女平權等角度,說明現(xiàn)今離婚率 上升的動力學機制。11(二)側重于個人和單一學科角度的微觀研究巫昌楨提出了志趣不同、性格不合、性生活不和諧、不 忠、虐待、一方殘疾和一方犯罪等 10 條離婚原因;12曾毅 提出了性格志趣不同、家務矛盾、草率結婚、第三者插足、 性生活不協(xié)調等 7 種離婚動因。13盧淑華教授認為夫妻雙 方在經(jīng)濟權力和財權上的嚴重的矛盾沖突將會導致婚姻的 破裂和解體。14蔡禾從生理學角度分析性生活不協(xié)調、生理缺陷及生物 的多偶性傾向可能等生理因素對婚姻穩(wěn)定性的影響。15金 一虹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婚姻當事人的心理因素作用,認為影 響婚姻的穩(wěn)定性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婚前對婚姻的過高期望、 婚后配偶之間相互吸引力減弱和性格不和、人格障礙、心理 問題及婚外戀的心理誘惑等。16張偉等從法律的角度,認 為法律對離婚自由的確認和離婚條件的放寬、離婚訴訟程序 的簡化使得離婚變得容易,提出了離婚立法之完善問題。17葉文振從經(jīng)濟學角度解釋了離婚率上升的兩個主要因素:一是離婚成本顯著下降或離婚成本約束解除;二是離婚替代率 上升。建議對一些可能構成較大社會成本和影響的個人婚姻 行為予以必要的成本約束,特別是對一些不健康原因離婚者 加大實施成本,讓當事人承擔其行為造成的社會層次上的代 價。18另外,葉文振、林擎國,提出了研究中國離婚原因 的理論框架,鑒于我國潛在的高離婚增長趨勢,他們提出了 消除中國現(xiàn)代婚姻中不穩(wěn)定因素的基本思路。另外,關于離婚與道德的關系問題,也引起了一些學者 的關注,如金一虹指出了影響婚姻穩(wěn)定性的道德因素主要有 社會轉型引起的倫理關系和道德價值標準變化及非道德化 評價和調節(jié)傾向,提出了道德調節(jié)與法律和心理的調節(jié)相結 合,以構筑家庭穩(wěn)定的鐵三角;19李建華、羅軍飛提出愛 情是婚姻的道德基礎,而情感不能靠法律,需要靠道德來調 節(jié),從而提出了離婚道德和道德離婚問題;20李桂梅提出 要具體分析和判斷離婚現(xiàn)象與社會道德水平的關系,并發(fā)出 “文明離婚”和“離婚不離德”的呼吁。21三當代離婚問題研究的局限和突破縱觀目前中國離婚問題的研究狀況,至少存在三大局 限,一是對當代中國離婚問題多停留在原因探索和分析上, 即使有應對當代中國離婚問題的對策研究,也缺少多學科角 度的綜合性思考和理論構架;二是離婚原因的微觀和宏觀研 究相互脫節(jié),致使宏觀因素的影響機制不明確,而微觀因素 的直接影響缺乏說服力,特別是微觀原因之間互相包含甚至 互為因果,嚴重地影響了對各決定因素的正確估計;三是缺 乏從倫理學角度的系統(tǒng)分析和思考。雖然不少學者關注離婚 的倫理道德問題,但多是側重于轉型時期中國離婚狀況和個 人道德原因等問題研究,對中國離婚倫理的歷史各個時期的 動態(tài)分析、縱向變遷研究、中西離婚倫理的比較研究及對當 代中國離婚總體態(tài)勢的倫理根源分析、倫理應對的思考和離 婚倫理體系的構建探討卻不夠。本人認為研究當代中國離婚問題,必須將其置身于中國 家庭倫理語境下和當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宏觀視野之中。離婚 倫理是婚姻家庭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倫理道德 建設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從倫理學角度系統(tǒng)研究當代 中國離婚問題,以找尋婚姻關系理論與倫理學的微觀研究和 宏觀研究的契合點,將開拓出婚姻問題研究的一種新視角, 豐富家庭倫理學的研究內容,同時有利于我國當前的家庭道 德建設,促進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社會的穩(wěn) 定、繁榮與發(fā)展。參考文獻:1袁亞愚中美城市現(xiàn)代的婚姻和家庭m成都:四川大學 出版社,19912張 敏杰 中 國的婚姻家 庭 問題研究: 一 個世紀的回顧j社會科學研究,2001,(3). 3葉文振,林擎國當代中國離婚態(tài)勢和原因分析j.人口52與經(jīng)濟,1998,(3).4 民政 部 .2005 年民政事 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 報告 eb/ol..2006-05-18. 5曾毅,吳德清八十年代以來我國離婚水平與年齡分布的變動趨勢j中國社會科學,1995,(6). 6張德強嬗變中的婚姻家庭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 7沙吉才等改革開放中的人口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8李桂梅樂在天倫家庭道德新探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9戴偉中國婚姻性愛史稿m臺北:東方出版社,1992. 10萬志紅離婚率上升原因及對策探討j云南法學,1998,(2). 11吳建國婚姻選擇與穩(wěn)定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 12巫昌楨等當代中國婚姻家庭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曾毅等中國 80 年代離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14盧淑華婚姻觀的統(tǒng)計分析與變遷研究j社會學研究,1997,(2). 15蔡禾文明與代價婚姻的嬗變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3.16 金一虹 當今我國家庭 穩(wěn)定性變化的 心理因素分析 j學海,1994,(2). 17張偉對新世紀我國離婚態(tài)勢的法律思考及展望j理論導刊,2001,(1). 18葉文振中國婚姻問題的經(jīng)濟學思考j人口研究,1997,(12). 19金一虹影響當前家庭穩(wěn)定性的倫理道德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海,1997,(3). 20李建華,羅軍飛離婚的道德和道德的離婚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5). 21李桂梅樂在天倫家庭道德新探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責任編校:張京華)the summary of studying on divorce problem in contemporary chinafu hong-mei( hunan womens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04,china)abstract:in china,research marriage problem to in times gone by suffer chinese scholarses thoughtful of. it has been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xperts that the rising divorce rate and its social problems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