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字攝影攝像 程鵬翔 緒論 攝影專題 讀圖時代 讀圖時代 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 更是一門藝術 通過一臺相機 反映社會 反映生活 再現人間的真善美 丑與惡 達到一種信息與情感的交流 攝影可以凝固歷史 縱看世界 俗話說 秀才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 有了攝影 不僅能知天下事 而且能見天下事 五四運動的場景 魯迅 真善美丑 現實 歷史一經拍攝 便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起到了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天文攝影被稱為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讀圖時代 3 攝影可以幫助發(fā)現 推進科學 傳播知識 攝影是人類的第三只眼睛 各地的生活習俗 醫(yī)學手段的傳播等 X光攝影用于飛機場 車站的檢查 水下攝影可以遨游水下世界 高空遙感攝影可以顯示隱蔽的設施 紅外攝影使離開身體的余溫也能留下影象 4 攝影還是 攝像 電影 等的基礎 鏡頭 畫面構圖等知識都是攝像電影所必須的基礎知識 讀圖時代 5 技術性與藝術性關系技術記錄影象 藝術美化形象 例如 婚紗照不僅具有紀念性 可以回憶往昔 而且具有藝術性 給人美感 還可以反映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觀念 6 強烈的紀實性 瞬時性 信息性 選擇性7 數碼攝影已經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 攝影的功能 1 認識功能記錄了社會自然現象 不僅能記錄人眼看得到的事物 還能記錄下人眼無法看到的事物 教育功能攝影不僅能客觀地記錄自然和社會現象 同時能傳達拍攝者的思想情感 通過文字說明或標題 反應拍攝者對于自然 對人生的評價和態(tài)度 對觀賞者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審美功能優(yōu)秀的照片在內容上反映了具有審美價值的事物以及攝影者對事物的審美評價 在形式上 優(yōu)秀的照片符合美的規(guī)律和人們的審美要求 能激發(fā)人的美感 提高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因此 這些照片具有審美功能 娛樂功能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活動 攝影還具有娛樂功能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 人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攝影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娛樂活動 1 攝影術的誕生 攝影發(fā)展簡史介紹 在一個不透明的暗箱前端開一個小孔 在暗箱后端貼一張白紙 作為光屏 被攝物體的反射光經過小孔 即可在暗箱的后端成倒立的實像 如圖 用針孔成像的原理制成的針孔成像箱 即將暗箱后端的白紙光屏換成底片 這就是現代照相機的前身 攝影發(fā)展簡史介紹 透鏡裝代替針孔 調整被攝物體 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 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 如圖 透鏡成像與針孔成像有很大的不同 1 針孔成像影像比較模糊 透鏡比較清楚 2 針孔必須相當小 像的亮度很暗 3 針孔成像對物 像與針孔的距離沒有嚴格的要求 透鏡成像必須調整物 像與透鏡的距離 使之在透鏡的焦點上才能成像清晰 攝影發(fā)展簡史介紹 照相機能夠在瞬間 把從景物里來的光捕捉到照相機內 在感光片上永久地記錄下景物的形象 不管什么樣的照相機的基本原理都是由針孔成像和透鏡成像原理制成的一架復雜的照相機 其成像原理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示意圖來表示 如圖所示 攝影術的產生幾位重要人物 Niepce尼埃 爾 普斯 1765 1833 法 Talbot塔 卡 爾博特 英 Daguerre達蓋爾 法 雕塑家兼攝影家阿切爾 英 攝影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實用化 小型化 電子化自動化 數碼化 尼埃 爾 普斯 1765 1833 第一張永久性照片的拍攝者 谷倉和鴿子窩 Niepce 第一幅永久保留照片 他當時的制作工藝是在白蠟板上敷上一層薄瀝青 然后利用陽光和原始鏡頭 拍攝下窗外的景色 曝光時間長達八小時 再經過熏衣草油的沖洗 才獲得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由于感光時間太長 且影像模糊 他的發(fā)明未能得以推廣 Talbot塔 卡 爾博特 英 卡爾波特 英國發(fā)明家卡爾波特是由底片負片到正片的開創(chuàng)人 1835年開始試用涂有氯化銀或硝酸銀的圖紙作為感光材料 在照相機里拍成負像 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 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為卡羅攝影術 達蓋爾發(fā)明銀版攝影術的消息發(fā)表后 他提出發(fā)明優(yōu)先權的問題 但為時已晚 1845年用卡羅攝影術拍的一個部長肖像的負片及印片 部長 攝影 卡爾波特和他的助手正利用卡羅攝影術進行拍攝的活動場面 Daguerre達蓋爾 法 達蓋爾 1839年8月19日 在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集會上 公布了法國畫家和物理學家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 法國政府放棄對這項發(fā)明的專利 并公之于眾 人們通常以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開端 這是達蓋爾的銀版肖像 1838年 這位法國物理學家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體上的方法 但研究多時 仍不得要領 突然有一天 他發(fā)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物體上 他于是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 看看究竟是什么東西造成了這個現象 最后 他發(fā)現 大功臣原來是一支溫度計打破后遺下的水銀 攝影技術便從此誕生了 真可謂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 達蓋爾銀版照相法 銀版照相法 是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進行曝光 然后以水銀蒸汽進行顯影 再以普通食鹽定影 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負像 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由于曝光大約需要20到30分鐘 因此 早期攝影多拍攝靜物 風光 人像等等 這是達蓋爾的銀版攝影作品 靜物 達蓋爾銀版攝影作品 巴黎街景 攝于1838年 曝光約15分鐘 因為曝光時間長 巴黎街頭熙熙攘攘的行人與車輛都不見了 只留下一個擦靴子的人 由于曝光時間過長 當時拍攝人像 被拍攝者需要坐在安裝有頭部支撐架的特制座椅上 攝影術由16世紀以來畫家的寫生使用的暗箱發(fā)展出來的 這是當年畫家使用的桌形暗箱 火棉膠攝影法 濕版時代 1851年英國雕塑家兼攝影家阿切爾發(fā)明火棉膠攝影術 他用火棉膠作為膠合劑的感光劑 能附著于玻璃表面 達蓋爾和塔爾博特兩種攝影方法存在的缺點中很主要一點是因支持體造成的 前者影像不能復制 后者雖然能復制 但所得影像模糊不清 1851年英國雕塑家兼攝影家阿切爾發(fā)明火棉膠攝影術 他用火棉膠作為膠合劑的感光劑 能附著于玻璃表面 但必須將濕的玻璃板裝人照相機進行曝光 并立即進行顯影 定影和水洗 工藝雖然繁難 但曝光時間可縮短到30秒至兩分鐘 并且清晰度好 可以復印照片 不到幾年濕版攝影便取代了銀版照相法 肖像 1854年法國人像攝影家納達爾用濕版攝影術拍攝的婦女肖像 暗房 阿切爾濕版攝影法的帳篷暗房 攝影裝備 19世紀50年代風景攝影家的裝備 芬頓 英國攝影家芬頓是戰(zhàn)地攝影的先驅 1855年2月 他做為官方攝影師被派到克里米亞拍攝英 法 上 與俄國的戰(zhàn)爭 帶去四個助手 三匹馬 一輛車 馱著36箱器材還有馬具馬料 芬頓的攝影車 他在酷暑中用濕版攝影術拍照 3個月后帶回360塊玻璃底片 干版與軟片 世界著名的柯達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伊斯曼當年是紐約曼徹斯特銀行職員 業(yè)余攝影愛好者 他改進了照相銅版的制造方法 柯達I型相機 內裝可拍100張的膠片 只有1 25秒的速度 但輕巧 簡便 拍完后送回工廠顯影 印相和重裝底片 伊斯曼提出的口號是 你只需要按快門 其余的事情我們來做 這對攝影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紐約蓬戶區(qū) 1880年霍根成功地把牛頓拍攝的紐約篷戶區(qū)照片用銅版法復印在3月4日 紐約每日畫報 上 這是第一次不經過繪畫與刻版手續(xù)直接地把照片印到報紙上 鎂光粉攝影 1887年德國的愛迪克等人開始將鎂光粉用于攝影 這是當年用鎂光粉進行 攝影實用 偉大的發(fā)明名家 1889年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利用依斯曼制造的柯達膠卷發(fā)明電影 電影便成為35毫米軟片的鼻祖 偷拍攝影家 沙爾蒙 有了袖珍相機后 才出現了沙樂蒙這樣的 偷拍 攝影家 他善于利用小相機大光圈 再現人物各種神態(tài) 在拍攝各國首腦會議及社 1931年的一次會議期間 法國外長白來恩說 你瞧 那個沙樂蒙又來了 他迅急按了快門 徠卡相機的發(fā)明者德國人巴納克1924年設計出徐卡A型相機 小巧精致 由德國萊斯公司生產 第二年上市受到攝影記者的歡迎與贊賞 彩色攝影 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1年英國著名科學家馬克斯維爾用紅綠藍三種濾色鏡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第一張X光照片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fā)現了X光線 第一張X光照片拍的是他夫人的一只手 手上帶著戒指 世界最大的攝影機蒙馬 現代像機精密結構示意圖 現代像機精密結構示意圖 現代數碼單反相機的構造和特征 開國大典陳正青攝 斗地主齊觀山攝 上訪者李曉斌一九七七攝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19世紀初 裝有45 反光鏡的 暗箱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3 照相機的發(fā)展 4 攝影的門類 藝術攝影 紀實攝影 廣告攝影 科技攝影 攝影的門類 2 3 4 5 應用攝影 6 新聞攝影 1 1 新聞攝影 用于新聞報道的攝影 重大事件 重要人物 政治 經濟 軍事 體育 工農業(yè)等 2 藝術攝影 以藝術表現形式為主要目的的攝影 風光 人像 靜物 體育 花卉等 3 紀實攝影 以紀實的手法表現的攝影形式 記錄社會現實 風土人情 世間百態(tài) 生活風貌 歌頌美好事物 針砭社會時弊 四 廣告攝影 以宣傳產品為商業(yè)目的的攝影形式 汽車 房地產 家用電器 食品 飲料 服裝 化妝品等 5 科技攝影 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各種攝影形式 天文 氣象 航空 航天 衛(wèi)星 海洋 生物 水下 顯微 紅外 遙感 勘探 測繪 醫(yī)療 水文 地質 地貌 激光全息等 科學技術領域內的各種攝影形式 天文 氣象 航空 航天 衛(wèi)星 海洋 生物 水下 顯微 紅外 遙感 勘探 測繪 醫(yī)療 水文 地質 地貌 激光全息等 6 應用攝影 一切以應用為目的的攝影形式 如 宣傳 教育 出版 旅游 交通 刑偵 考古 證件以及工 農 林 牧 漁業(yè)等一切攝影形式 第一章光學相機 第一節(jié)照相機的類型 1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1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膠片相機成像過程 1 經過鏡頭 組 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膠片上2 膠片上的感光劑隨光發(fā)生變化3 膠片上發(fā)生變化的感光劑經過顯影液的顯影處理和定影液的定影處理 得到底片 底片上顯示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補的影象 1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數碼相機成像過程 1 經過鏡頭 組 的光線聚焦在CCD或CMOS上2 CCD或CMOS將光轉換成電信號3 經處理器加工 記錄在相機的內存上4 通過電腦處理和顯示器的電光轉換 或經打印機打印便形成影象 1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2 平視旁軸取景照相機 2 平視旁軸取景照相機 3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3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3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4 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5 機背式取景照相機 6 其他類型照相機 1 一步成像照相機 6 其他類型照相機 2 APS照相機 第二節(jié)相機的結構及附件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主光軸 單透鏡兩個球面中心的連接線 就是該透鏡的主光軸 主光軸在透鏡前后可無限延長 光心位于透鏡內主光軸的正中位置 主焦點 光源從遠處進入透鏡的光線為平行光束 這些光線折射匯聚于主光軸的點 即為主焦點 焦平面 主焦點與主光軸垂直的平面成為焦平面焦距 主焦點沿主光軸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焦距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1 鏡頭的結構及功能 鏡頭的質量 透鏡結像的清晰度 準確度 通光亮 2 鏡頭的種類 標準鏡頭廣角鏡頭攝遠鏡頭變焦鏡頭 標準鏡頭 鏡頭視角40 55 焦距與底片的對角線長基本相等 鏡頭視角和人眼的透視標準和習慣特點 有效孔徑大 光學性能好 不易失真 不同畫幅相機標準鏡頭的焦距不同 倒易率 廣角鏡頭 鏡頭視角大于60度 廣角鏡頭焦距小于底片像幅對角線長度廣角鏡頭 又稱為短焦距鏡頭 特點是視角大 視野寬 景深長 用于拍動態(tài)物體或需要景物前后有較大的清晰度 或在狹窄的空間中拍攝較大的場面缺點 會產生嚴重的變形 攝遠鏡頭 焦距長度大于底片像幅的對角線 視角小于人眼的視角150mm以下焦距為中焦鏡頭 150 300mm為長焦鏡頭 超過300mm的為超長焦鏡頭 特點 焦距長 視角窄 相對口徑小 缺點 前后景之間的透視比例超越了人眼的透視效果 遠近差別不顯著 不易持穩(wěn) 容易引起震動 因而影響成像的清晰度 變焦鏡頭 3 光圈 光圈是在鏡頭中間由數片互疊的金屬頁片組成的可變孔徑光闌限制鏡頭的進光量改變光圈能改變成像質量 還能調節(jié)景深 3 光圈 4 景深與焦深 景深 拍攝景物時進行調焦 使調焦點前后一定縱深范圍內的景物清晰呈現的距離 4 景深與焦深 4 景深與焦深 影響景深的因素 光圈焦距物距 影響景深的因素 光圈 鏡頭的焦距和拍攝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大 景深小 光圈小 景深大 影響景深的因素 焦距 不同焦距的鏡頭使用同樣光圈對統(tǒng)一距離的目標拍攝 鏡頭的焦距越長 景深越短 焦距越短 則景深越長 影響景深的因素 物距的遠近在光圈和焦距不變的情況下 景深的大小取決于被攝物體的距離 物距越遠 景深越大 物距越近 景深越小 5 機身 5 機身 快門取景器其他裝置 快門 快門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時間的裝置1 2 4 8 15等實際值為1 1 1 2 1 4 1 8 1 15的倒數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 取景器 用于觀察被攝事物 確定拍攝范圍的裝置三種類型1 平視光學取景器2 單鏡頭反光取景器3 磨砂玻璃取景器 1 平視光學取景器又叫旁軸取景器 通過目鏡可以看到景物的虛像和畫框的虛像 取景和成像不在一個范圍內 容易產生誤差 旁軸取景 2 單鏡頭反光取景器由鏡頭 反光鏡 對焦屏 五棱鏡和目鏡組成優(yōu)點 目鏡所看到的被攝物與被攝物本身完全一致 3 磨砂玻璃取景器多用于雙反鏡頭反光照相機及機背式取景的大型座架式照相機 它的結構優(yōu)點是簡單直視 缺點是會出現四個角的暗角 4 調焦驗證裝置當調焦不準時 取景器中呈現虛實兩個影像或是一個上下錯位 分裂的影像 通過調焦裝置驅動鏡頭前后伸縮 使雙像重合即為對焦準確 6 照相機的自動化功能 1 自動測光和曝光2 自動調焦 自動測光 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