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_第1頁
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_第2頁
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_第3頁
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 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 香港亞州周刊報道,五一黃金假期,大批中國大陸游客出境旅游,既顯示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的“闊氣”,也暴露了一些“富”者“不仁”。這些有失體面的行為如“衣冠不整、乘車不排隊、隨地吐談、吸煙者也不管旅游景點和某些公共場所是禁煙區(qū),仍然一煙在手,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引來外國游客的恥笑”等等,“真是把臉丟在國門外了”。文章最后說:“應該說,中國旅游大軍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但是少數人的不雅行為沖擊了國際文明規(guī)范和文化氛圍。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可見,禮儀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禮儀體現一個人的修善、體現一個民族的素質、認識的擁有量,一個人的禮儀修養(yǎng)水平,能使其行為舉止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有助于人們獲得交往活動的成功。禮儀在實施的過程中,包含施禮者與受禮者的雙向情感交流、互動、充滿著人情味,這種人情味最主要體現在施禮者與受禮者之間的互相尊重。 浩浩人世,蕓蕓眾生,都有交往的需要。通過交往萌發(fā)感情,通過交往才有感情的交流。 形成一種持之以恒的擺脫愚昧、野蠻落后,代之以進步、開化、興旺的標志。但一個人應以什么面貌出現在各種場合呢?文靜持重給人以信任,活潑健壯給人以青春的活力,風度翩翩則會吸引無數羨慕的目光。社交不僅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一項活動同時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多方面的修養(yǎng)和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通過加強禮儀修養(yǎng)來完善和優(yōu)化個人形象。個人禮儀從表象上來看是社會公共生活中個體的行為的禮儀準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禮儀的具體規(guī)定,從深層來看則是個人精神面貌和內在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修養(yǎng)即修身養(yǎng)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不斷改變自身,不斷消除、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的欲望?!梆B(yǎng)性”就是對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教育、發(fā)展和提高。個人禮儀修養(yǎng)的結果在與使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一種持之以恒的風格。這種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禮儀修養(yǎng)的形成不是先天的,它既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物質生活條件,也離不開人們的生活實踐和主觀修養(yǎng),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物質生活條件中,通過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教育的熏陶和個人自覺的修養(yǎng)逐步形成和培養(yǎng)起來的。飛速發(fā)展的傳播途徑,溝通技術和手段日益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為公眾溝通,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fā)展到遠程溝通,從慢節(jié)奏、低頻率的溝通變?yōu)榭旃?jié)奏、高頻率的溝通。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變化,對人類社會交往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敖馃o足赤,人元完人”,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著自身的完美,尋找通向完美的道路。爭當“名牌人”、強調“外包裝”者有之;注重“臉蛋靚”、在乎“身段好”者有之。但這些均不足以使人發(fā)生美的質變。費時費力費錢財之后,不少人依然是敗絮其中。只有將內在美與外在美統(tǒng)一于一身的人才稱得上唯真唯美,加強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實現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實力,進而更充分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所以,我認為,提高個人禮儀和修養(yǎng)應該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良好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體現的是一種修養(yǎng)。日本學者松平靖彥說過:“禮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保持社會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種生活規(guī)范禮儀本身包含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們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備這種應有的道德觀念,正確的禮儀才得以確立”。人們在評價一個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養(yǎng)時,往往會從他的禮儀行為上去加以檢驗。個人禮儀要求人們待人文明,舉止有禮,與人為善,這些都是個人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在社會生活中,一定要加強個人禮儀修養(yǎng),讓良好的修養(yǎng)為品質增色。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所謂“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場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當作普通的一員,守住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從而使每個人得以順利進行公共活動。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會有分工就存在每個人的“分”。從社會公德的意義上說,“安分守己”是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要與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規(guī)則,必須潔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礙他人,保證公共生活持續(xù)、平穩(wěn)地繼續(xù)。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是社會公德對個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與要求。個人禮儀要求在社會生活中要言談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的行為體現。其次,要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guī)則。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guī)則,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個人行為和活動必須自覺維護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應的公共秩序與規(guī)則。公共場所是人們相互交往、溝通、存續(xù)的載體,每個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動完成他的各種社會需求。公共秩序是社會生活保持相對穩(wěn)定與和諧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規(guī)則,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會公德要求人們的具有較強的紀律觀念,行為舉止要有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維護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個人禮儀規(guī)范是“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guī)則”的具體行為體現,是社會公德的具體踐行遵循個人禮儀規(guī)范,也就是遵循于社會公德。再次,要友善待人,促進相互溝通。友善待人是一種待人的態(tài)度。待人要與人為善,與人交往要有情誼,極力促成互助、互諒的社會氛圍。個人禮儀要求個人出現在公共場所時,必須衣著整齊、儀態(tài)大方、舉止莊重、行為檢點,待人謙和、談吐文雅。我國傳統(tǒng)禮儀特別強調儒家的“謙敬”之德,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謙敬是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美德,也是待人處世的道德要求。禮儀是為了使得社會生活有序、和諧,為了協(xié)調人際關系。如果破壞了這種有序、和諧,造成了人際關系的不協(xié)調或破裂,就是違反了禮儀規(guī)范,也是不道德的。“謙敬”是禮儀的原則,是禮儀的精神內涵和心理基礎。個人禮儀與“謙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可以更好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 二、遵循個人禮儀規(guī)范。在人的一生中,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處理多種多樣的矛盾。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使人生更為成功,就應遵循一定的個人禮儀規(guī)范。處理好人際關系是生活工作的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門較強的藝術。要做到對所有的人都采取禮遇的態(tài)度,對于別人的失誤或習慣、個性上的弱點應寬容對待,做到體諒、寬宏、尊重。應該避免以為已之所好人亦愛之,以為已所惡人亦厭之,有意無意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行為,與人交往應遵循以誠相待的準則,應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離、信守諾言、待人以誠、寬容大度。要善于與人溝通,不能只從自己單方面的動機出發(fā),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而應遵從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達到雙方交流信息、溝通心靈的效果。要牢記人際感情能否溝通,關鍵取決于人的言談舉止。適度的言談舉止,得體的禮貌和風度能使交往雙方感到輕松愉快,否則只會令人尷尬和反感。在培養(yǎng)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的過程中,訓練行為與情緒的控制能力,保持優(yōu)美高雅的言談舉止,養(yǎng)成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是非常重要。 社會規(guī)范作為聯(lián)結社會和個人行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鏡一樣折射著社會對個人的一切影響,直接引導和限制著個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因為,規(guī)范來源于人們的行為實踐,是對人們行為一種指導,社會規(guī)范在社會成員的共同活動中一經形成,便具有一種公認的社會力量,通過不斷內化為人們的心理尺度,而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社會規(guī)范主要表現為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