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doc_第1頁
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doc_第2頁
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doc_第3頁
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doc_第4頁
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抒情、愉快、流暢的歌曲它在用心向我們做著詮釋而這樣歡快的音樂讓我們很難與最終貧病交加而離開人世的莫扎特聯(lián)系起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渴望春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2、培養(yǎng)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guān)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guān)文化 4、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古詩和歌曲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的音樂活動 教學重、難點: 1、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xiàn)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認識變音記號學習臨時變化音的唱法 課前準備: 欣賞春天在里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歡快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shè)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jīng)意間領(lǐng)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課前創(chuàng)設(shè)適當?shù)乃囆g(shù)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shù)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春天在里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師:剛才播放的這段音樂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能告訴我它的歌名 生:春天在里 師:這首歌表現(xiàn)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現(xiàn)在春天的腳步也慢慢走近我們的身邊我想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詩、歌還有詞來描述一下春天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的非常的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nèi)就說出了這么多關(guān)于春天的詩和歌說明同學們對美麗的春天是多么的熱愛 1、聆聽(渴望春天) 師:首先我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聽完之后請你們談談你們在歌聲中感受到了什么(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體會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萬物復蘇等 師:剛才個別同學談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一定還在回味當中你們能不能給這首歌來添一個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創(chuàng)作 師:關(guān)于他你們了解多少呢在課前我請同學們?nèi)ゲ檎伊艘恍╆P(guān)于莫扎特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 生:他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師:同學們找了非常多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關(guān)莫扎特的東西讓我們走進他的歌曲中去領(lǐng)略一番 3、復聽渴望春天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歌曲的演唱形式: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歌曲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郁 C、歌曲的拍號:1、3/4;2、6/8;3、3/8 (六拍子是由兩個三拍子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 4、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不同的畫面那么不知道用歌聲描繪出的畫面是不是也一樣的美呢先聽老師把這首歌演唱一遍聽完這后我想你們一定也很想來學唱這首歌 (1)師邊彈奏歌譜生輕聲學唱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一句講解升號裝飾音、休止符、不完全小節(jié)、連音線 師:在這首歌曲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須要注意休止 (2)生隨琴輕聲的用“啦”來模唱 (3)學唱歌詞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師:這首歌的情緒是樣的呢那我們唱的又是樣呢跟磁帶中唱的情緒是一樣的(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 5、歌曲創(chuàng)編 師: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給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 6、課堂總結(jié) 師: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氣清新現(xiàn)在真是個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的季節(jié)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吧!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通過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過程學習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知識目標: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的教學活動; 3、能力目標:夠用甜美的聲音正確的換氣齊唱渴望春天償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xiàn)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抒情、愉快、流暢的歌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詩人弗貝克的一首短詩寫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當時他貧病交加心力瘁盡處于他短促人生的嚴冬殘年然而這首歌卻以孩子純真、稚氣的甜美口吻生動明朗的音樂語言表現(xiàn)出少年兒童渴望春天到來鮮花開放小鳥歌唱的心情絲毫沒有晦暗的陰影充滿了對幸福和光明未來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歌曲為D大調(diào)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采用輕快活潑的6/8拍子寫成 教學重點: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教學難點:歌曲情感的表現(xiàn) 教學方法:聽唱教學法、視覺圖象法、快樂教學法 課型:以唱歌教學為主的綜合活動課 教具:鋼琴、多媒體設(shè)備、教學課件、花環(huán)、花束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欣賞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 當春天的旋律在我們耳旁響起春天的畫面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綠草成蔭鮮花綻放鳥兒歡唱多么令人神往的季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感受音樂家對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一起走近生機勃勃的春天 版書課題渴望春天并介紹作品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兒童喜愛的歌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91年用詩人弗貝克的一首短詩寫成 二、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查找的關(guān)于莫扎特的生平、主要作品等資料 (利用多媒體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象、簡介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的風光展示給學生) 三、聆聽歌曲渴望春天 提出問題: 1、這首歌曲表達的內(nèi)容 (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渴望鮮花開放、小鳥歌唱春天到來的美好心情) 2、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情緒演唱 (歡快、明亮、活潑、流暢) 3、歌曲的拍子以及節(jié)奏的特點 (6/8、弱起) 四、教授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渴望春天 請學生找出正確的換氣位置、變化音以及主要的節(jié)奏型 (版書主要節(jié)奏型并引導學生練習) 2、用彈奏鋼琴學生采用“哼鳴”的方式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熟悉歌詞同學們跟音樂有感情的朗誦歌詞請一位同學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其他同學擊掌打節(jié)拍 4、跟鋼琴伴奏逐段練唱歌曲 提示: 、注意音準、換氣 、用“心”感受用“情”演唱(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加以糾正) 5、媒體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感受和體驗歌曲歡快、明亮、活潑、流暢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6、檢查課堂效果請同學分組演唱 五、課堂音樂活動: 1、學生設(shè)計演唱方案并進行表演 (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歌曲的速度、力度、聲音進行變化) 2、學跟隨音樂用形體動作表現(xiàn)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師提供花束) 3、作曲家用音樂給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渴望古往今來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用文字抒發(fā)他們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熟悉的關(guān)于春的詩句 (多媒體出示有關(guān)春的詩句) 六、小結(jié): 同學們春天是美好的她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歡樂渴望春天在用心向我們做著詮釋而這樣歡快的音樂讓我們很難與最終貧病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