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反應速率課堂教案 教學過程: 1.定義: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的濃度增加來表示。 若濃度用物質的量(C)來表示,單位為:l/L,時間用t來表示,單位為:秒(s)或分(in)或小時(h)來表示,則化學反應速率的數學表達式為: V=C/t單位是:l/(Ls)或l/(Lin)或l/(Lh) 化學反應速率是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變化來表示,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其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例題】在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l和3l的H2和N2,發(fā)生N2+3H22NH3,在2s末時,測得容器中含有0.4l的NH3,求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 解:N2+3H22NH3 起始量(l):130 2s末量(l):1-0.23-0.60.4 變化量(l):0.20.60.4 則VN2=0.2/22=0.05l/(Ls)VH2=0.6/22=0.15l/(Ls) VNH3=0.4/22=0.1l/(Ls) 【明確】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 3.對于同一個反應來說,用不同的物質來表示該反應的速率時,其數值不同,但每種物質都可以用來表示該反應的快慢。 4.在同一個反應中,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數比。即: VN2:VH2:VNH3=1:3:2 5.對于在一個容器中的一般反應aA+bB=cC+dD來說有: VA:VB:VC:VD=CA:CB:CC:CD=nA:nB:nC:nD =a:b:c:d 6.用化學反應速率來比較不同反應進行得快慢或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快慢時,應選擇同一物質來比較。例如: 可逆反應A(g)+B(g)C(g)+D(g),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如下,其中反應進行得最快的是(B) A.VA=0.15l/LinB.VB=0.6l/LinC.VC=0.4l/LinD.VD=0.01l/Ls 對化學反應速率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物質濃度是物質的量濃度以l/L為單位,時間單位通??捎胹、in、h表示,因此反應速率的與常見單位一般為l/(ls)、l/(ln)或l/(lh)。 2、化學反應速率可用反應體系中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變化來表示,一般是以最容易測定的一種物質表示之,且應標明是什么物質的反應速率。 3、用不同的物質表示同一時間的反應速率時其數值可能不同,但表達的意義是相同的,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數值有相互關系,彼此可以根據化學方程式中的各化學計量數進行換算: 對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金融市場專業(yè)術語》課件
- 2025十堰市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真題
- 美國學前兒童教育體系與實踐
- 小學青春期女生安全教育
- 特色家具畢業(yè)設計
- 能源計量管理自查報告
- 秋冬季產品推廣方案
- 在平板上設計:高效建模與創(chuàng)意實現
- 2025年公司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輕巧奪冠)
- LongleyRice無線電波傳輸模型
- 幕墻工程重要環(huán)境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方案
- 我的家鄉(xiāng)煙臺課件
- 二級板式換熱器熱網疏水回收的優(yōu)勢
- 2021屆高考英語887核心詞(打印、詞頻、出處、例句、背誦)
- 國外幾家氣壓盤式制動器的比較
- GB/T 20647.9-2006社區(qū)服務指南第9部分:物業(yè)服務
- 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 卒中相關肺炎的指南解讀
- 六下統(tǒng)編版復習2形近字
- 硒知識科普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