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fā)燒作用與處理.doc_第1頁
寶寶發(fā)燒作用與處理.doc_第2頁
寶寶發(fā)燒作用與處理.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fā)燒本身又幫住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fā)燒時不必急著退燒的。盲目退燒往往引發(fā)很多不良反應,由于退熱快、出汗多,易導致虛脫、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問題。 體溫38到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fā)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到15分鐘,約4到6小時一次。多給寶寶喝水,有助發(fā)汗,此外水有調節(jié)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燒藥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到6小時。常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錠劑:由于給寶寶喂藥比較困難,很少使用這類劑型的退熱藥,大部分已經(jīng)被各種退熱糖漿代替。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但使用次數(shù)很少,因密集使用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得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等。 針劑:大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后以不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小編提醒: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并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shù)或將劑量增加。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燒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xiàn)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溫度也不會太低,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體溫超過40時:溫酒精拭浴 用溫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溫度,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釋,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到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寶寶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到10分鐘,酒精蒸發(fā)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到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且體溫超過40以上不易退時使用。 寒顫時:適當增加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出汗時:適當減少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寶寶發(fā)燒是父母在護理孩子時候經(jīng)常遇到的寶寶病癥,小寶寶由于年齡的關系,抵抗力和免疫能力不能和成年人相比,所以一般的寶寶都容易發(fā)燒,有不同的癥狀引起了發(fā)燒,比如感冒,感染性疾病,病毒,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發(fā)燒,很多媽媽不了解寶寶的病癥,一看見發(fā)燒就忙亂了手腳,因此我們特意整理了相關寶寶發(fā)燒的一些常見知識供大家參考,能讓大家正確的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學會在寶寶護理過程中更好的防范寶寶因護理過程中不注意而引起的發(fā)燒癥狀。親寶友情提示:寶寶發(fā)燒切勿亂吃藥,高燒的話一定要去醫(yī)院請兒科醫(yī)生治療。 小兒發(fā)燒是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孩子吃藥以后仍然高燒不退。北京兒童醫(yī)院心內科主任杜忠東介紹,由一般病原體,如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引起的高燒,在使用退熱感冒藥及抗生素藥物治療后,三四天就能退燒,有些病毒感染即使不用抗生素藥,多數(shù)也能在5天內退燒。如果治療后高燒仍然不退,那么家長就要及 早帶孩子看心內科,以排除心臟病。 杜忠東說,患兒經(jīng)過治療仍然高燒不退,那么就要考慮是不是感染性疾病,例如川崎病。 杜忠東指出,川崎病發(fā)病初期與感冒相似,但是經(jīng)過感冒藥物治療卻治不好。川崎病患兒的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眼結膜充血,一般好發(fā)于4歲以下兒童,該病如果早期沒有正規(guī)治療,約20%25%會出現(xiàn)心血管損害,有生命危險。有的孩子發(fā)熱,家長不給退熱藥就帶孩子到醫(yī)院,這樣不好,建議先給退熱藥,再去醫(yī)院,避免高熱導致驚厥。 發(fā)燒本身是顯示機體正在和病菌病毒作抗爭的一個信號,也是許多疾病的表現(xiàn)癥狀。一般來說,孩子發(fā)燒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耳朵感染、尿道和胃腸感染或是其它多種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盡管小兒發(fā)燒相當常見,但也會令父母一籌莫展,犯如下的錯誤: 錯誤的體溫測量時間 孩子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但一天中會有上下變化。有的孩子在短短的數(shù)小時內體溫會上下相差近2攝氏度。通常清晨體溫最低,下午或傍晚達到最高。有時體育鍛煉、情緒興奮激動、進食和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也會導致體溫升高。父母應該在孩子完全平靜下來,或是在吃完一頓熱菜熱飯30分鐘之后才測量體溫。另外,向醫(yī)生敘述孩子病情時,應告訴醫(yī)生你是在一天中的哪段時間給孩子量體溫的。 錯誤的體溫測量方法 為不滿5歲的兒童測量體溫的最精確的方法是采用直腸測量法。可以在帶孩子上醫(yī)院看病時,請醫(yī)生為你作示范操作。耳朵溫度計對3歲以下的幼童不太適合。在孩子大約5歲左右時,基本上可以用口腔溫度計為他量體溫。當孩子腹瀉、惡心、嘔吐、充血或熟睡時,也可以采用腋下體溫測量法。就醫(yī)時應該告訴醫(yī)生你是用什么方法為孩子量體溫的。 只關注發(fā)燒癥狀 體溫本身并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真正的最關鍵的方法。對成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fā)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只有38。3。孩子發(fā)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tài)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如果發(fā)燒的孩子出現(xiàn)以下癥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請醫(yī)生診斷。 一直哭鬧不停,不管誰來安慰都沒有用。 很難被喚醒。 如果有人想觸碰或者移動孩子,他就哭鬧。 脖子僵硬,不靈活。 手臂、大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出現(xiàn)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神志不清,行動怪異(看見或聽見不存在的東西,說些很奇怪的話或行動反常)。 呼吸時伴有雜音。 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 皮膚上出現(xiàn)紫色的斑點。 膚色灰白或呈暗藍色。 脈搏微弱卻快、急(不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超過160跳;年滿1歲的孩子每分鐘超過120跳)。 排尿時有灼燒或疼痛感。 腹瀉時大便中帶血。孩子體溫反彈時,過分焦躁不安 孩子發(fā)燒時一定要保護眼睛 麻疹、肺炎、菌痢等很容易在春季感染小兒,引起小兒急性高熱。在小兒發(fā)高燒時,一般家長往往只會注意孩子的高熱情況,而對孩子的雙眼緊閉、眼屎增多卻不注意,認為這是孩子發(fā)熱后的必然現(xiàn)象??蛇@種疏忽大意很可能帶來不幸,因為有些孩子高熱后,角膜軟化而穿孔,會導致失明。 孩子在高熱時,體內消耗很大,如維生素A供應不足,加上細菌感染,白眼球就會因營養(yǎng)障礙而發(fā)生干燥,繼續(xù)發(fā)展,黑眼球就會變白而混濁,甚至軟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發(fā)高熱時,家長要經(jīng)常用干凈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藥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時,給小孩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來增加眼睛的營養(yǎng),如雞蛋、牛奶、豬肝、胡蘿卜、魚等。并隨時注意孩子的眼睛,發(fā)現(xiàn)有不正常的變化,應盡快送醫(yī)院診治,千萬不要耽誤治療時機,防止角膜軟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發(fā)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稍大孩子發(fā)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于補充水分。發(fā)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的小兒,4小時內可服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jié){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yī)生診治。 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 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兒童,由于不會咳痰,往往咽到胃里,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xiàn)嘔吐。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幾種飲食的方法對孩子發(fā)燒有輔助食療的功效,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1)蔗漿粥:將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2)西瓜汁: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fā)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