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浪漫主義時.ppt_第1頁
第八章浪漫主義時.ppt_第2頁
第八章浪漫主義時.ppt_第3頁
第八章浪漫主義時.ppt_第4頁
第八章浪漫主義時.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講浪漫主義時代 一 浪漫主義與啟蒙主義之別德國浪漫主義英國浪漫主義四法國浪漫主義 一 浪漫主義與啟蒙主義之別 浪漫主義 這一術語 是由 浪漫的 Romantic 羅曼蒂克 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 而 浪漫的 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 羅曼司 Romance 即 傳奇 或 小說 轉化過來的 含有貶義 到十八世紀 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yōu)榭隙ㄐ缘陌x詞 它被用來評價作品 并獲得 宜人的憂郁 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開始于18世紀末 它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 大革命所倡導的 自由 平等 博愛 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fā)的要求 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 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 理論策源地在德國 但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卻是英 法兩國 1848年以后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 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一直持續(xù)到今天 浪漫主義的定義和特征 一直有爭論 波德萊爾 1821 1867 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 也不是強調完全的精確 而是位于兩者的中間點 隨著感覺而走 許多學者將浪漫主義視為是對啟蒙運動的反思 法國革命勝利后所確立的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社會秩序 宣告了啟蒙運動理想的破滅 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 由 理性的勝利 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 恩格斯 席卷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 正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后果以及啟蒙思想家提出的 理性王國 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種反映 浪漫主義和啟蒙主義分別包含著兩種相互對立的精神氣質 塔那斯 西方心靈的激情 1991 作如下概括 第一 前者將世界視為 統(tǒng)一的有機體 支配其間的是一種神秘的靈感 后者則認為世界是可分析 可預測的 支配著世界秩序的是啟蒙的理性 第二 前者認為人的基本價值在于想象 意志 情感的深度 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表現 而后者強調的是人的理性 以及理解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的能力 第三 對前者來說 自然是 精神的容器 對后者來說 自然是觀察 認識甚至控制的對象 因此 前者注重關于 性質 的認識 追求認識過程的暗示性 后者則傾向于 定量 的分析 追求認識結果的明晰性 浪漫主義獨特的精神 成就了它 內省 的特征 其探究 無限 也就是探究人類心靈的非理性方面 如夢幻 愛欲 恐懼 沖動 無意識 自相矛盾等等 二德國浪漫主義德國浪漫美學自誕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獨特的氣質 主要關注和把握三個主題 一 人生與詩的合一論 人生應是詩意的人生 而不應是庸俗的散文化 二 精神生活應以人的本真情感為出發(fā)點 智性是否能保證人的判斷正確是大可懷疑的 人應以自己的靈性作為感受外界的根據 以直覺和信仰為判斷的依據 三 追求人與整個大自然的神秘的契合交感 反對技術文明帶來的人與自然的分離和對抗 而在這三個主題下面 更有一個隱藏的根本的主題 有限的 夜露銷殘一般的個體生命如何尋得自身的生存價值和意義 如何超逾有限與無限的對立去把握著超時間的永恒的美的瞬間 劉小楓 我們漫無邊際地四處追尋無限的東西 然而我們總是只找到物 諾瓦利斯 1772 1801 弗里德里希 封 哈登貝克 筆名 諾瓦利斯 意思是 開墾新大陸的人 同時代人 荷爾德林 費希特 黑格爾 施萊格爾 席勒 歌德 貝多芬 拿破侖 未完成長篇小說 亨利希 封 奧弗特丁根 書中以藍花作為浪漫主義的憧憬的象征 德國早期浪漫派的重要詩人 施萊格爾兄弟創(chuàng)辦雜志 雅典娜神殿 邀請他與施萊爾馬赫合作 他的一些言論也典型地代表了早期浪漫派對于文學的普遍看法 這一詩句來自詩人的真實經歷 1795年 23歲的諾瓦利斯愛上一個13歲的女孩蘇菲 兩年以后蘇菲去世了 諾瓦利斯非常絕望 因為他發(fā)現愛情并沒有讓他追尋到無限 只是使他看到 一個 物 的毀滅 如果想超越 總是只找到物 的事實 達到生命的絕對意義 就必須征服 死亡 所代表的 有限性 諾瓦利斯由此而寄希望于 超越時間 存在于時間之外的絕對歡樂 這就是無條件 無限 的生命 其方式在于 在與時間相處時 我們必須做的便是對無限的自我意識 代表作 夜頌 夜之頌歌 1800 就是為未婚妻蘇菲寫的 表現了對死者的悼念 追求 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國 從奧古斯丁開始 基督教神學就認為永恒 絕對只存在于有限的生命之外 但是諾瓦利斯則認為 個體 即有限的物 是通向無限的媒介 所以要在 只找到物 之中追尋 無限 就是諾瓦利斯所說的 世界的浪漫化 世界必須被浪漫化 對普通事物給予崇高的感覺 對日常生活給予神秘 對已知給予未知的尊嚴 對有限給予無限的外觀 在這種意義上 世界被浪漫化了 把普遍的東西賦予更高的意義 使落俗套的東西披上神圣的外衣 使熟知的東西恢復未知的尊嚴 使有限的東西重歸于無限 這就是浪漫化 這也就是說 要以超驗的原則來設定世界 不能以這個世界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而應從另一個世界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以詩意的感覺來把握世界 而不是以功利主義的 世俗的感覺來把握世界 為了從有限中體驗無限 諾瓦利斯還特別提出了一些聳人聽聞的途徑 比如 酒 鴉片 性 死亡 名言 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 三英國浪漫主義 一 華茲華斯 1770 1850 湖畔派詩人 柯爾律治 騷塞 中成就最高者 在1798年與柯爾律治共同出版 抒情歌謠集 標志著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 以后 曾為1800年的第二版和1815年的新版分別撰寫了序言 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 也是其詩論的主要內容 抒情歌謠集 序言 的主要觀點1 詩歌的題材 微賤的田園生活 其理由 1 在這種生活里 人們心中主要的熱情找著了更好的土壤 能夠達到成熟境地 少受一些拘束 2 我們的各種基本情感共同存在于一種更單純的狀態(tài)之下 因此能讓我們更確切地對它們加以思考 更有力地把它們表達出來 3 田園生活中的各種習俗 是從人們 各種基本情感 中萌芽的 在田園生活中 這些習俗才更容易為人了解 也更能持久 4 在 微賤的田園生活 里 人們的熱情才是與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為一的 主張詩歌要取材于 微賤的田園生活 與他對西方最早的工業(yè)文明之感受相關 城市文明 在華茲華斯看來卻是 把人們的分辨能力弄得遲鈍起來 為此 他呼喚一種心靈當中 天生的不可毀滅的品質 天生的不能消滅的力量 而這正是 微賤的田園生活 所能培育的一種對于工業(yè)文明的抵抗 2 詩歌的本質 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華茲華斯認為 詩起源于原始的情感流露 一般說來 各民族最早的詩人都是出于由真實事件的激發(fā)的熱情而寫作的 所以他們 寫得自然 感受 強烈 因為詩歌就是 感情的歷史和科學 華茲華斯所謂的 詩 其實是泛指文學 所以他認為詩的對立面不是散文 而是非情感性的科學 作為文學的不同體裁 真正的詩 和 真正的散文 都是情感的載體 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語言手段表現自然 真實的情感 以便使讀者的感受力 同情心和情感變得敏銳并得到發(fā)展 這樣 詩的本質不再在于摹仿 也不再為了給人以教益 而只是源于情感 也只是為了培養(yǎng)人們天性中的情感成分 華茲華斯又強調說 詩所表現的已不是直接的情感感受 而是 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因為 我們的思想改變著和指導著我們情感的不斷流注 以至 我們的思想事實上是我們已往一切情感的代表 他認為 不斷重復和繼續(xù)這種動作 即在平靜中回憶情感 作品才能使讀者的理解力有某種程度的提高 情感也必因此而增強和純化 3 詩歌的語言 人們真正使用的語言 使用日??谡Z 華茲華斯反復強調一種 更純樸有力的 從屢次的經驗和正常的情感產生出來 的 人們常用的 由熱情的產生的 接近人們的語言 的詩歌語言 而刻意避免所謂 詩的詞匯 在18世紀 英國有兩種主要的 詩歌詞匯 已經定型 而那些流行于尋常巷陌的市井口語 則被認為不能入詩 著名詩人蒲柏 1688 1744 甚至聲稱 一個術語 被下賤的行業(yè) 如屠夫與廚師們使用 則由這個術語所激起的情感必定大減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在黑暗中隱藏上帝說 讓牛頓去吧 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蒲柏 后來反對 詩歌詞匯 的主張逐漸增多 華茲華斯反對 詩歌詞匯 但是他所根據的似乎正是蒲柏當初反對日??谡Z的邏輯 他明確提出 我必須丟掉許多歷來認為是詩人們應該繼承的詞句和詞藻 因為這些詞句雖然是很適合的而且 是 優(yōu)美的 可是被劣等詩人愚蠢地濫用以后 便使人十分討厭 不過通常認為華茲華斯對 使用日??谡Z 的強調有些極端 以至推導出 最好的詩中最有趣味的部分的語言 也完全是那寫得很好的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和韻文的語言并沒有 也不能有任何本質上的區(qū)別 后來柯爾律治曾指出 華茲華斯詩中的下層百姓說話時 其實也已經帶上華茲華斯的口氣 否則如果 真正摹仿一個郁悶無聊 喋喋不休的人說話 他的詩也就無法避免同樣的郁悶無聊和喋喋不休 20世紀以來 對于 詩歌詞匯 的反抗比浪漫主義更為強烈 而T S 艾略特 1888 1965 的話可以被視為這一公案的小結 一個民族的詩 從該民族的口語中獲得生命 同時也給予該民族的口語以生命 4 詩人的特征 五種能力華茲華斯談到 詩人是什么 的時候曾經提出 詩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銳的感受性 更熱情 更了解人的本性 靈魂更開闊 詩人喜歡自己的熱情和意志 內在活力使他比別人更快樂 詩人喜歡觀察宇宙中相似的熱情和意志 喜歡在沒有它的地方創(chuàng)造這種熱情和意志 詩人比別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動 所以能表達并非直接來自外在刺激的思想和感情 在1815年的序言中 他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展 明確提出了詩人所應具有的五種能力 1 觀察和描繪的能力 2 強烈的感受能力 即可以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動 3 沉思的能力 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4 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5 虛構的能力 最后他還談到一種 判斷的能力 即上述五種能力的綜合 二 柯爾律治 1772 1834 詩論包括 文學生涯 莎士比亞評論集 欣賞批評的原理 等 關于 詩的本質 華茲華斯曾以 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界定詩 柯爾律治則更明確地把藝術創(chuàng)造視為一種有意識的活動 特別強調 思想的深度和活力 如果 不是一個深沉的哲學家 決不會是個偉大的詩人 關于 詩人的本質 其名言常被人引用 良知是詩才的軀體 幻想是它的衣衫 運動是它的生命 想象則是它的靈魂 良知 是指詩人對于外界的良好 敏銳的感受力 運動 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 即柯爾律治所說的 自然變?yōu)樗枷?思想變?yōu)樽匀?的不斷演進 最重要的是 想象 它被柯爾律治視為 物我統(tǒng)一 的中介 并稱之為 善于綜合的神奇力量 因此 想象 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 從相當程度上說 想象 的問題在柯爾律治詩論中首先具有一種語言學的意義 這就是想象與隱喻的聯系 想象是把不同事物匯聚在一起 確立一些相似點和連接點 從而領悟并創(chuàng)造整體 詩歌正是想象能力的表現 而匯聚不同事物 尋找其相似點 連接點和相同之處的想象過程 也就是隱喻的過程 想象把自己納入人類語言機制的方式 也正是憑借隱喻 在柯爾律治之前 被認為德國浪漫主義先驅的赫爾德 1744 1803 曾發(fā)表 論語言的起源 提出語言本身從一開始就與隱喻聯系在一起 原始人就是通過隱喻和象征來思維的 更早一點的意大利學者維柯 1668 1744 在 新科學 當中 則已設想出一種原始人 他們具有本能的 詩歌智慧 這種智慧通過隱喻 象征和神話向現代人抽象 分析的思維模式發(fā)展 維柯的著作沒有受到同代人的注意 而研究者發(fā)現柯爾律治是最早閱讀和思索維柯著作的人之一 柯爾律治則將隱喻視為 想象的活動方式 柯爾律治認為 想象是人類思維 創(chuàng)造性地影響物質世界 的第一手段 他將 想象 設定為 在一個統(tǒng)一的過程中對主 客雙方進行聯系 滲透 調解 和諧的工作 而這統(tǒng)一的過程被他稱為 粘聚 也就是 合而為一 用雪萊的話說 粘聚 的過程 其實是 標明了事物間以前尚未被人領會的關系 并使這種領會永遠保留下來 而這正是后人所理解的 隱喻的過程 隱喻也就不再是一種可以添加的語言修飾 而是本身就成為一種思想 這種對隱喻的浪漫主義解釋 既是用想象論證隱喻在語言中的本體性位置 也是用隱喻論證想象在文學乃至全部人類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中的核心作用 從康德到浪漫主義思潮 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們都在強調人類主體對于自然世界的作用及聯系 而柯爾律治對想象及其實現手段 隱喻的分析 則為這種作用和聯系打上了一層永久的語言學的印記 所以I A 理查茲說 由于 全部對象 都是人類興趣的投射 由于宇宙 是在心靈對外界的映象中 產生的 由于這種映象 都通過語言而發(fā)展 所以對語言模式的 研究 就成為一切研究中最根本 最廣闊的 隨著柯爾律治 我們跨入了一種關于語言的一般理論研究的大門 上 雪萊下 I A 理查茲 1893 1979 四法國浪漫主義 一 斯達爾夫人 1766 1817 出身顯赫 愛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 而卻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貢斯當 阿道爾夫 自傳體性質的小說 黛爾菲娜 和 柯麗娜 文論代表作 從文學與社會制度的關系論文學 1800 論德國 1810 斯塔爾夫人的文論思想 包含著對于浪漫主義精神的論證和呼喚 她的文論思想 有力地推動了浪漫主義運動的發(fā)展 強調文學要表達自然與自由的情感 抨擊矯揉做作的貴族沙龍文學和束縛個性創(chuàng)作的古典主義法則 在她看來 詩 本來就是最自然的 未開化的民族總是先會作詩 只要有一種激情在內心激蕩 連最平庸的人也會不知不覺地用形象比喻說話 在這一意義上 她認為所謂的教養(yǎng) 禮儀不僅無益于詩 反而會限制自然的表達 因為 天才如同愛情一樣 是以感受者激情的深度來衡量的 天才只是聽命于大自然 基于這樣的前提 布瓦洛所代表的法國新古典主義風尚注定會受到斯塔爾夫人的批評 布瓦洛一方面使趣味和語言都臻于完善 另一方面無疑使法國人的思想極不利于詩的發(fā)展 他 所強調的只是理應如何和 分寸 將某種學究習氣引進文學 而這對藝術崇高的激情是很有害的 新古典主義文論為詩歌創(chuàng)作 規(guī)定若干教條 所鼓勵的 大多是 寫詩技術上的杰作 但是從浪漫主義的立場上看 這恰恰是新古典主義 極不利于詩的發(fā)展 之要害 所以斯塔爾夫人反復強調 怎么能把寫詩技術稱為 詩 呢 漂亮的句子并不等于詩 詩人的 才華 在于 詩人 受到自身觀念的激動 把凡人朦朧的希望變?yōu)楣廨x奪目的形象 與德國早期浪漫派的一脈相承 從另一方面看 斯塔爾夫人對浪漫主義的呼喚 又與法國自身的文學傳統(tǒng)相關 法國啟蒙思想根深蒂固 又真正經歷了大革命的震蕩 所以其文論更多地包含了對于社會和現實的關注 從文學與社會制度的關系論文學 一書明確地提出 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 風尚和法律對文學的影響 我只是想指出每個時代和每個國家的文學和社會制度的關系 她以荷馬與希臘社會的關系 莎士比亞與英國社會的關系 論證天才是環(huán)境的產物 天才的水平也是相應于他所處的時代的水平等等 因而一定的審美標準和審美能力 也被認為取決于社會 時代的環(huán)境 除了比較不同時代的社會制度對于文學的不同影響外 她還以 地域 作為另一種比較的坐標 她認為以法國文學為典型的 南方文學 是同古希臘 羅馬文化和拉丁民族的傳統(tǒng)關聯在一起的 英國文學和德國文學所屬的 北方文學 則基督教的騎士制度和日耳曼民族的傳統(tǒng)相聯系 她認為南方式的 古典詩 主要具有 簡單純樸 的特點 但是 古人的簡樸是生機勃勃的 現代人的簡單化卻 很容易轉化為冷淡和抽象 相比之下 北方的 浪漫詩和騎士詩 則是 發(fā)端于想象與思想的本源 能使場景發(fā)生豐富多彩的變幻 在這樣的基礎上 地域 時代及社會制度 文化形態(tài)和宗教觀念 都被斯塔爾夫人納入浪漫主義文學性質的討論 斯塔爾夫人論說 南方文學 和 北方文學 的背景是19世紀前10年 當時作為 北方文學 代表的德國和英國已經是浪漫主義的天下 而法國浪漫主義思潮的初次亮相被認為是1830年雨果 歐那尼 的上演 所以斯塔爾夫人對 北方文學 的情有獨鐘 是同她對浪漫主義的呼喚相關的 斯塔爾夫人這些觀點 后來在泰納的種族 環(huán)境 時代等 文學發(fā)展三要素 中得到了某種契合 這也有助于我們理解法國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奇特聯系 二 雨果 1802 1885 與朱麗葉 德魯埃的愛情故事 克倫威爾 序 1827 被稱為 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 1830 歐那尼 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 產生巨大的影響 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克倫威爾 序 和 歐那尼 序 代表了他的主要文論思想 克倫威爾 序 通過對于文學發(fā)展階段的描述 論證了浪漫主義戲劇的必然性 他認為 在原始時代 詩就隨著人而 覺醒 了 面對著使他 陶醉的大自然的奇跡 他最先的話語只是一首贊歌 那時他離上帝還很近 所有的沉思都出神入化 一切遐想都成為神的啟示 因此 圣經 中的 創(chuàng)世記 正是這種 原始的詩 的典型形式 而 最初的人 也就是 最初的詩人 他年輕 富有詩情 祈禱是他全部的宗教 頌歌是他僅有的詩章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宗教與藝術終于相互分離 族長制的公社 也被部族國家所取代 而各個部族之間的沖突及其遷徙 使歌唱歷史 英雄和國家的史詩得以產生 從而原始文學的 抒情 也就過渡為古代文學的 敘事 接著 史詩的時代已經日薄西山 它所表現的社會也面臨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