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7ppt課件.ppt_第1頁
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7ppt課件.ppt_第2頁
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7ppt課件.ppt_第3頁
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7ppt課件.ppt_第4頁
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7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膝關節(jié)解剖及MRI診斷 1 大體解剖 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前窩 向外上后方斜形 呈散在狀止于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后部 可以分為兩個功能不同的纖維束 前內側股和后外側股 但大體解剖上難以區(qū)分 功能 維持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防止脛骨向前移 防止股骨內旋 并與側副韌帶及關節(jié)囊后方增厚部一起限制膝部過伸 2 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髁間前窩 止于股骨外側髁的內側面后部 3 4 5 6 7 8 內C外O 內大外小內側半月板更易受損 9 10 矢狀位 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冠狀位 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水平位 膝關節(jié)MRI斷面解剖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掃描方法 以軸位作為定位像 即以股骨內 外側髁后緣做一連線 向內傾斜 相當于膝關節(jié)外旋 的斜矢狀位 39 序列的選擇 半月板損傷小角度的GE序列最敏感 可顯示T1WI不能顯示的細小半月板損傷 但易出現假陽性 在T1WI懷疑有撕裂但顯示不清晰時 可用來鑒別 T1WI更加可靠 若能在二種層面上T1WI觀察到半月板撕裂征象 診斷是有把握的 40 序列的選擇 韌帶損傷輕度的韌帶損傷 T1WI和小角度的GE序列比常規(guī)T2WI敏感 T1WI可出現韌帶信號增高 增粗 而T2WI韌帶信號可不增高 韌帶明顯損傷時 韌帶水腫嚴重 即使不發(fā)生完全斷裂 T1WI可因韌帶信號顯著增高 而無法看清韌帶輪廓 而T2WI可以看清韌帶的大致形態(tài) 而判斷韌帶是否斷裂 小角度的GE序列雖對輕度韌帶損傷敏感 但當嚴重損傷時 只能看到一片高信號 41 序列的選擇 關節(jié)面軟骨損傷GE序列顯示軟骨最佳 它使軟骨與積液及軟骨下骨都有良好的對比 信噪比也較好 T2WI使軟骨與積液之間有強烈的對比 顯示軟骨的表面更佳 42 序列的選擇 滑膜病變MRI平掃不能很好地顯示滑膜組織 在任何序列上均不能明確區(qū)分滑膜與積液 增強掃描可使滑膜組織信號明顯增高 而關節(jié)腔積液信號不增高 43 序列的選擇 骨髓病變首選脂肪抑制序列 骨髓內正常脂肪組織被抑制呈低信號 而任何骨髓內病變都因 水 的增多 而呈明顯高信號 GE序列對骨髓病變也較敏感 44 前交叉韌帶損傷MRI表現 45 韌帶連續(xù)性中斷 信號增高 韌帶增粗 在斷端處形成無定形團塊 韌帶可表現為松弛 走行異常或呈波浪狀 陳舊性損傷 則可僅表現為韌帶的缺失 A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韌帶連續(xù)性存在 表現為韌帶內條狀或斑塊狀信號增高 及韌帶增粗 松弛 ACL部分撕裂直接征象 57 58 59 矢狀面常因部分容積效應而診斷困難 橫斷面和冠狀面可起補充和鑒別作用 60 ACL撕裂間接征象 61 前交叉韌帶和脛骨平臺的夾角小于45 62 Blumenseat角 平行于股骨髁間溝頂的線與前交叉韌帶遠段部分延長線所形成的角 正常為負值 其頂點位于后上方 若為正值 頂點位于前下方 則考慮為前交叉韌帶撕裂 63 后交叉韌帶角 后交叉韌帶近段部分與遠段部分所形成的夾角 當小于105 時 提示前交叉韌帶撕裂 64 后交叉韌帶指數 矢狀位上 后交叉韌帶在股骨 脛骨起止點處的最短連線 Y 與此線和后交叉韌帶后凸最高點間的垂直距離 X 的比例 正常時X Y的平均值為0 27 0 06 當前交叉韌帶撕裂時其平均值為0 45 0 12 65 半月板后移征 矢狀面上 外側半月板后角相對于脛骨外側平臺后移 考慮前交叉韌帶撕裂 66 脛骨前移 外側股骨髁中部矢狀位上 股骨外側髁骨皮質后緣的切線與經過脛骨平臺后緣平行于長軸的線之間的垂直距離 如大于7mm 表明脛骨前移 提示前交叉韌帶撕裂 67 對吻挫傷 股骨外側髁與脛骨外側平臺后緣可見骨挫傷表現 這兩處骨質在前交叉韌帶撕裂時發(fā)生撞擊 68 膝關節(jié)鏡檢查方法 髕骨外上入路 置入進出水套管前外側入路 置入關節(jié)鏡前內側入路 伸入探針以幫助檢查觀察檢查順序 髕上囊和髕股關節(jié) 內側隱窩 內側間室 髁間窩 外側隱室 外側間室 69 一 髕上囊和髕股關節(jié) 70 71 72 73 74 二 內側隱窩及內側間室 75 76 77 78 三 髁間窩 79 80 81 四 外側隱窩及外側間室 82 83 84 85 影響前交叉韌帶診斷的因素 假陽性原因1 韌帶內的粘液樣變性 它可使韌帶內局部的信號增高 2 股骨髁附著點的部分容積效應 矢狀面 3 掃描方向未和前交叉韌帶的方向相平行 假陰性原因多見于慢性的前交叉韌帶損傷 表現為斷裂的前交叉韌帶撕裂后又附著于后交叉韌帶 類似于正常的前交叉韌帶 86 MRI檢查膝關節(jié)誤診 漏診常見原因分析 膝關節(jié)內正常結構的影響1 半月板橫韌帶 膝橫韌帶 2 板股韌帶3 腘肌腱 87 半月板橫韌帶 膝橫韌帶 是連接內外側半月板前角的韌帶 在MRI圖像上出現率為22 38 在矢狀位上 易將正常膝橫韌帶誤診為半月板撕裂 88 膝橫韌帶位于外側半月板的前方 易誤診為半月板撕裂 89 膝橫韌帶位于內側半月板的后方 相對不易發(fā)生誤診 90 鑒別方法 前后多個層面分析 膝橫韌帶出現類似半月板撕裂征象只有一個層面 如果兩個層面出現 則考慮為真正的半月板撕裂 如是膝橫韌帶 冠狀位上 見不到半月板撕裂征象 如果在其它層面未發(fā)現膝橫韌帶 則可排除膝橫韌帶假像可能 91 真正半月板前角撕裂 92 起自外側半月板后角 向內上方延伸 止于股骨內髁的外側面 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后方 稱Wrisberg韌帶 出現率90 若行走于后交叉韌帶的前方 稱Humphrey韌帶 出現率17 其與外側半月板后角相交處 易誤診為半月板后角撕裂 板股韌帶 93 94 95 96 腘肌起于股骨外髁的外側面上緣 向后繞過股骨外髁向內下走行 止于脛骨 因其與外側半月板后角緊貼 易誤診為半月板后角縱形撕裂 腘肌腱 97 98 部分容積效應截斷偽影 MRI信號的影響 99 部分容積效應 100 截斷偽影 101 病例1 女 23歲 左膝關節(jié)扭傷后疼痛5年 伴交鎖不穩(wěn) 體檢 左股四頭肌萎縮 內 外側間隙均有壓痛 過屈試驗 McMurray征 Lachman征 102 MRI檢查 內側半月板桶柄樣撕裂 后角變小 且可見貫穿半月板上下緣的縱形信號增高線 部分半月板移位至前角 形成 雙前角征 并于髁間可見半月板的碎片 前交叉韌帶信號大部分缺如 僅于靠近脛骨處可見少量的前交叉韌帶殘余組織 后交叉韌帶及內 外側副韌帶連續(xù)性好 外側半月板未見明顯異常 髕骨內側可見粗大纖維化的內側滑膜皺襞 103 104 105 106 107 關節(jié)鏡檢查 髕股關節(jié)嚙合良好 髕內側滑膜皺襞增生 形成棚架 前交叉韌帶斷裂 僅在止點處殘留少許纖維 內側半月板呈桶柄樣破裂 外側半月板后角處縱形破裂 108 109 110 111 112 1 退變型2 斜型3 縱型 桶柄型 4 放射 橫 型5 水平型6 前 后角撕裂型7 邊緣撕裂型8 混合型 半月板撕裂 113 1 水平撕裂 半月板內的高信號與脛骨平臺平行 達到半月板的游離緣 多見于盤狀半月板 114 水平撕裂 115 2 放射狀 橫型 撕裂 在與撕裂垂直或斜型的層面上 蝶型的半月板內 出現小的裂口或半月板分離 在與撕裂相平行的層面上 則出現某一層面半月板信號缺失或呈中等信號 116 117 3 縱型 桶柄狀 撕裂 縱型撕裂方向與半月板長軸方向平行 且垂直與脛骨平臺 118 119 是縱型撕裂的特殊形式 雙前角征 撕裂的半月板組織向前移位至半月板前角的后方 矢狀位可見半月板前角后方一低信號組織 像是兩側半月板前角 桶柄狀撕裂 120 雙后交叉韌帶征 撕裂的半月板向內移至髁間 位于后交叉韌帶下方 類似兩根后交叉韌帶 只發(fā)生于內側半月板 桶柄狀撕裂 121 冠狀位表現 可見位于髁間的半月板碎片 半月板體部體積變小 桶柄狀撕裂 122 矢狀面表現 正常的半月板體部在矢狀面上 一般可見兩個層面上呈 領結樣 表現 如果只出現一個層面或沒有層面顯示 則可考慮為桶柄狀撕裂 桶柄狀撕裂 123 是一種普遍的撕裂形式半月板內 級高信號影的方向與脛骨平臺成一定的角度 達半月板關節(jié)面的上緣或下緣 4 斜形撕裂 124 125 在半月板前 后角均出現 級高信號影 5 前 后角撕裂 126 半月板與關節(jié)囊附著處分離 6 邊緣撕裂 127 128 MRI表現 半月板內斑片狀高信號 但形態(tài)未出現變化 關節(jié)鏡下半月板體部完整 游離緣呈毛刷狀 7 退變型撕裂 129 130 半月板內多種類型的 級高信號影同時存在 關節(jié)鏡下半月板撕裂嚴重 呈多種類型混雜 半月板失去原有形態(tài) 8 混合型撕裂 131 132 在我國多見 其發(fā)生率占半月板切除術的25 46 絕大多數為外側半月板 內側者只占1 病因 發(fā)育過程中 盤狀的軟骨板中央部分未吸收或吸收不全所致 盤狀半月板 133 134 135 136 滑膜皺襞綜合征 膝關節(jié)是全身最大的滑膜關節(jié) 滑膜幾乎覆蓋了除關節(jié)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膝關節(jié)內的結構 在胎兒發(fā)育過程中 早期由薄膜將膝關節(jié)分隔成髕上囊和內外側脛股關節(jié)腔 以后薄膜漸漸消失 使膝關節(jié)成為一個單腔 如這些薄膜在出生后直至成人仍不消失 則成為滑膜皺襞 滑膜皺襞在正常人中出現率很高 但多數無癥狀 臨床上很難診斷 可出現關節(jié)疼痛 交鎖或彈響按部位分為 髕上滑膜皺襞 髕內側滑膜皺襞和髕下滑膜皺襞 137 髕上滑膜皺襞 以內側半月形皺襞最為多見髕內側滑膜皺襞 大小 形態(tài)多變 又稱為 髕內滑膜棚架 髕下滑膜皺襞 又稱 滑膜韌帶 138 髕上滑膜皺襞 139 髕內側滑膜皺襞 140 髕下滑膜皺襞 141 女 17歲 左膝關節(jié)酸痛4年加重半年 伴交鎖 體檢 髕內側壓痛 142 關節(jié)鏡 髕骨內側滑膜皺襞增生 形成棚架 皺襞增生肥厚 色白 寬度達關節(jié)面的一半 相應髕骨軟骨受損軟化 143 膝關節(jié)滑膜病變 144 創(chuàng)傷性滑膜炎 男 25歲 右膝扭傷后疼痛 伸直受限6天 體檢 右膝關節(jié)腫脹 內側間隙有壓痛 McMurray 145 退變性滑膜炎 男 40歲 左膝關節(jié)酸痛21年伴交鎖 體檢 左膝關節(jié)腫脹 浮髕征 內側間隙有壓痛 過屈試驗 McMurray 146 類風濕關節(jié)炎 男 45歲 左膝關節(jié)腫痛反復發(fā)作3年 體檢 左膝關節(jié)腫脹 浮髕征 內外側間隙均有輕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