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第二初中化學 分子和原子競賽課件.ppt_第1頁
廣西南寧市第二初中化學 分子和原子競賽課件.ppt_第2頁
廣西南寧市第二初中化學 分子和原子競賽課件.ppt_第3頁
廣西南寧市第二初中化學 分子和原子競賽課件.ppt_第4頁
廣西南寧市第二初中化學 分子和原子競賽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分子和原子 說教材分析 說教學程序 說板書設計 說教學反思 說學法指導 說課內容 說教法分析 1 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一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觀粒子 通過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開始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 開始初步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 今后 學生還要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不斷深入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 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 而且還為繼續(xù)學習原子結構 化學式 質量守恒定律 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 化學方程式等知識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本課題內容計劃安排兩課時 本節(jié)課完成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 教材分析 2 教學目標 二 微粒構成物質 課標解讀 一 教材分析 2 教學目標 1 知道宏觀物質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 了解分子的基本特性 3 能運用分子 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和實驗現象 1 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提出問題 引發(fā)學生思考 來探索微觀世界 認識分子和原子 2 學習運用比較 分析 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 能在教師的指導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1 激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培養(yǎng)勤于思考 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 增強學生在實驗探究 討論中學會與他人交流 合作 增強協作精神 3 讓學生感受到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具有粒子性 建立 靜止是相對的 運動是永恒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一 教材分析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 教法分析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 討論 歸納法 評價反饋 實驗探究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 學法指導 1 學情分析 分子 原子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 并不完全是陌生的 在初中生物 物理課中都接觸過這兩個概念 由于分子 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 所以 學生要建立準確的分子概念是比較困難的 但九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 求知欲旺盛 思維活躍的時期 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是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 通過實驗 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去探究 交流和思考 完成對分子特性的認識 三 學法指導 2 學法指導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 從學生已有知識 經驗出發(fā)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 討論及總結 通過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討論 讓學生自已發(fā)現長處和不足 大家互相幫助 互相鼓勵 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有所發(fā)展 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 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 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四 教學程序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清晨 我到公園去玩 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 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為什么作者一進門就能聞到遠處荷花的香味呢 課堂引入 教師設疑 香氣的微粒 蔗糖的微粒和水的微??茖W家稱它們?yōu)?分子 放大1000萬倍的酒精分子 苯分子的圖像 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文字 掃描隧道顯微鏡 科學技術提供證據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學生思考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為什么水能看得見 而水分子看不見呢 這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粒子有何特性呢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南寧 德天瀑布 不算不知道 1滴水中大約有1 67 10個水分子 如果10億人來數1 67 10個乓乒球 每人每分鐘數100個 晝夜不停 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數完 21 31773 3萬年 21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實驗探究一 氨分子的擴散 實驗探究二 品紅在水中的擴散 討論交流 氨分子的擴散說明分子有什么特點呢 討論交流 品紅在水中的擴散說明分子有什么特點呢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趣味實驗 兩瓶生煙 將提前分別蘸有少量濃鹽酸和濃氨水的集氣瓶口對口疊放 然后抽掉玻璃片 觀察現象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實驗探究三 將50ml品紅溶液與50ml酒精混合 觀察液體體積有什么變化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實驗探究四 比力氣 一位男同學推裝有20ml品紅溶液的注射器活塞 一位女同學推活塞起始位置在20ml刻度的活塞 直到推不動為止 請告訴同學們推動的結果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學生分組討論 1 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2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固體 液體 氣體物質分子間隔微觀示意圖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學生思考 討論 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 俗話說 酒香不怕巷子深 2 為什么可以將氧氣加壓裝在鋼瓶中 3 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鼓起來 4 為什么人們常把濕衣服要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1 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 你還有哪些疑問 2 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方法 3 學完本課題你還有哪些收獲 啟示與發(fā)現 四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4 趣味實驗激發(fā)興趣 5 活動探究再獲新知 3 引導探究培養(yǎng)能力 6 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7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走近中考 2006年寧夏中考第5小題 1 沙棗子花開哎 香萬里 這是寧夏花兒中的唱詞 這句唱詞說明 a 沙棗花的分子體積很大 沙棗花的分子質量很大 沙棗花的分子分裂成原子 沙棗花的分子在不斷運動 恭喜你答對了 d b c d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走近中考 2003年寧夏中考第3小題 2 春天 人們站在槐樹旁能聞到槐花香 這一現象說明了 a 分子分裂成原子 分子的體積變大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分子的質量很大 你真棒 加油 b b c d 奧賽鏈接 3 我國科學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在一塊晶體硅 由硅原子構成 的表面直接移動硅子原子寫下了 中國 兩個字 見下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上述操作中沒有任何變化b 這兩個漢字當時是世界上最小的漢字c 此技術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原子可以再分d 這標志著我國科學家已進入了操縱原子的階段 8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bd 五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體現的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也是重點內容之一 通過板書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有一個更清晰的印象 課題1分子和原子一 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1 物質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 2 分子的特性 1 分子的質量小 體積小 2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3 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六 教學反思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 多媒體得到有效利用 收效明顯 具體來說 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獲和不足 1 教學導入 我設計了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 荷花 開篇內容導入新課 使學生產生難道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還和我們學習的化學有關 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使學生產生疑問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通過幻燈片展示計算數1滴水中水分子個數的過程 學生們發(fā)出了驚嘆的聲音 這說明學生真實地感到分子的體積之小 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 增加了 瓶中生煙 和 比力氣 兩個趣味實驗 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也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了分子的特性 4 本節(jié)課 學生分組實驗設計的還遠遠不夠 放得不夠開 分子內容講得多 原子講得少 讓部分學生誤認為原子并不具備分子的特性 六 教學反思 總之 課件資源的運用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