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美的職稱體系.doc_第1頁
中英美的職稱體系.doc_第2頁
中英美的職稱體系.doc_第3頁
中英美的職稱體系.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英美職稱體系(一)職稱的翻譯中國大學職稱體系源自英制。香港、新加坡等地大學亦源自英制,而近年隨著越來越多北美博士的加盟,不少學校職稱體系開始向美國靠攏。如香港科技大學九十年代初建校時完全采英制職稱,后轉為教師自己選用英制或美制,現在大家?guī)缀醵甲赃x美制,但仍可見一個系Assistant Professor和Lecturer并存的現象。由這些學校職稱的中英準確對照,我們可知彼此對應關系如下。中 英 美講座(講席)教授Professor Chair Professor教授Reader Professor副教授(高級講師) Senior Lecturer 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講師) Lecturer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講師(助教) Assistant Lecturer無以上都符合1)是職稱;2)是Faculty; 3)是全職(full-time)。另英制AssistantLecturer下還有Demonstrator,工作相當于美國的TA,但是全職的正式工作,一般不單獨任課。美國有學校也有Lecturer,所指并不統(tǒng)一,一般不是Tenure-track。如有Assistant Professor未拿到Tenure又被暫時留下教書降稱Lecturer的。還有在香港大學做Assistant Professor到一定年頭的,可自己選擇稱呼AssistantProfessor或Association Professor。同樣做Associate Professor到一定年頭的,可自選Associate Professor或Professor。但這跟實際提升沒有關系,不漲工資,最終未拿到Tenure照樣走人。Chair Professor即帶頭銜的正教授,國內翻譯為首席教授或者講座(席)教授,待遇和地位都高于一般的正教授。小一些的學校一般一個系一個,有的沒有,一流名牌因為最近得到各財團資助多,不止一個,有的系比較多。如MIT的王牌機械系。Distinguished Engineering Professor一般是每系唯一的Chair Professor,有固定的資金資助。地位等同于英國大學的Professor)(二)再談職稱、Reader、助教 并答AAABBB小同學一、總結: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香港科技大學率先從英制職稱轉向美制職稱,香港其它大學和部分新加坡學校紛紛效仿,現已基本完成轉變。香港科大幾乎由清一色留美人士組建,首批18位有Tenure(英制無嚴格意義的Tenure,但有類似的長期合同)的Professor幾乎都在此前擔任或同時兼任美國一流大學的Chair Professor,校長前為Georgia Tech的副校長。他們主持的英美制轉換應是權威的。以下是當時采用的標準轉換以及對應的統(tǒng)一中文職稱,沒有摻雜任何個人意見。要指出的是,在轉制期間,教師可自己選擇英制或美制,因此筆者當時同事中有用Assistant Professor的,有用Lecturer的,等等。英制- 美制Professor教授 -(Chair) Professor (講座,講席)教授Reader教授 - Professor教授Senior Lecturer高級講師-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Lecturer講師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Lecturer助理講師 - 無說明:1)英制下有博士學位從Lecturer(講師)做起,現在用美國博士去英國找工作亦一樣,與Assistant Professor對應不言而喻。2)在轉制過程中當時沒有那么多美國式的Endowered Chair, 因此英制下的Professor在美制下仍用同一個詞Professor。這兩年各校都弄到不少錢,Chair (named) Professor多了起來。3)美制無Assistant Lecturer,轉制后多用Visiting Scholar泛稱代替。二、關于Reader和Professor英國傳統(tǒng)上Professor很少,一個系只有一兩個人,一旦位滿別人再出色也升不上去,地位相當于美國的Chair Professor。AAABBB小同學堅決抓住“一兩個人”,非找出三四個人的反例證明我錯。要看到我前面還有“傳統(tǒng)”二字。近年英國教育體系受美國壓力越來越大,優(yōu)秀人才流失,跟中國一樣也在提高教師待遇,工資漲了許多,教授數也比傳統(tǒng)稍多些,比率仍和美國Chair Professor差不多或稍低些。過去英國很少Endowered Chair, 這兩年帶Name的Professor也多了起來。三、助教 與Assistant Lecturer大陸的“助教”與英制下的Assistant Lecturer(港稱助理講師)在各方面都一樣,可以說找不到不同。1、是正式職稱(Academic Title), 2)屬Faculty, 3)全職工作,4)沒有博士學位(否則最低Lecturer), 5)單獨任課,6)不能帶研究生。(博導是中國獨特的東西,與教職不是一回事)?,F在Assistant Lecturer越來越少,因為沒有博士越來越難做上Faculty,就象以后大陸要求老師都有博士學位,助教就會逐漸消失一樣。我個人懷疑“助教”就是早年對Assistant Lecturer的直譯,該稱并非新中國產物,華羅庚早年去清華做的便是“助教”。歡迎懂詞源者證實或糾正。如果一定要找Assistant Lecturer與“助教”的不同,那就是工資高很多,在香港做Assistant Lecturer工資分四級,從近四萬美金到近五萬美金,加上最高15%的個人稅率,比牛津、劍橋正教授年薪都不差(不是瞎說)。四、美國大學的Lecturer和Instructor美國大學也有Lecturer, Senior Lecturer及Instructor,幾乎肯定是None-Tenure-Track (說幾乎是因為我雖不知有例外,不能排除沒有)。各個學校所指并不統(tǒng)一。同樣位置有的學校用Lecturer,有的用Instructor。例如有的學校長期雇傭未拿到PHD的ABD專門教學,稱Lecturere/Instructor。有的學校Assistant Professor未拿到Tenure后暫時留下教學,降稱Lecturer。我所在領域從沒有Post-Doc,一般一畢業(yè)要么作Assistant Professor,要么沒工作。一些名校在一些明日之星畢業(yè)一兩年以前即已Assistant Professor搶先雇走,Tenure-Clock則從正式畢業(yè)時算。有的學校就在他們正式畢業(yè)前以Lecturer/Instructor稱之,答辯后改稱Assistant Professor。 一般工作合同每年三四月敲定,答辯則在五至八月,難保絕對通過,有學校合同上就寫Assistant Professor title conditional obtaining the degree, 否則稱Instructor,其它待遇包括工資并不受影響。我現在的學院算較正式,甚至有一個Lecturer系列專門用于一個輔助教寫作的Area(本學院專業(yè)不是寫作),里面分Lecturer、Senior Lecturer,基本都有Ph。D,雖然仍然是No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