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 10.25講“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和紅軍的長征精品課件.ppt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10.25講“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和紅軍的長征精品課件.ppt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10.25講“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和紅軍的長征精品課件.ppt_第3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10.25講“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和紅軍的長征精品課件.ppt_第4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10.25講“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和紅軍的長征精品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二部分 1804年前 1949年 part1 中國近代史 2 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 和紅軍的長征 國共的十年對峙 1927年8月至1936年12月 第十單元 第25講 3 一 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 南昌起義 工農武裝起義 八七會議 秋收起義 意義 4 南昌起義 打響了武裝反抗 的第一槍八七會議 確定了開展 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秋收起義 公開打出 的旗號 毛澤東在文家市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qū)進軍 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國民黨反 動派 土地革命 工農革命軍 三灣改編 5 意義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等開創(chuàng)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新局面 為中國革命 從城市轉入農村 建立 揭開了序幕 創(chuàng)建人民軍 隊 農村革命根 據(jù)地 6 毛澤東的 工農武裝割據(jù) 思想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理論探索 歷史影響 7 1927年10月 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開赴井岡山 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 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不斷鞏固和擴大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四 8 文章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井岡山的斗爭 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革命道路 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以農村包圍城市 最后奪取城市 理論探索 9 1930年夏 全國建立起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井岡山道路擴展 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歷史影響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0 土地革命 內容 打土豪 分田地 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1931年土地革命路線 依靠貧農 雇農 聯(lián)合中農 限制富農 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 消滅地主階級 變 的土地所有制為 的土地所有制意義 調動了一切反封建因素 使黨得到農民的衷心擁護 中國革命獲得群眾基礎 經濟基礎 封建半 封建 農民 11 目的 為了粉碎國民政府的 措施 把 放在第一位 開展互相合作 興修水利 開墾荒地興辦了一些包括軍需和 工業(yè)意義 粉碎了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 支持了革命戰(zhàn)爭 鞏固了紅色政權 根據(jù)地的建設 經濟 封鎖 農業(yè)生產 民 用 12 背景 紅軍的長征 內容 13 攘外必先安內 的政策 實質 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xié)退讓 對紅軍 圍剿 破產標志 和平解決第五次反 圍剿 失敗 紅軍被迫戰(zhàn)略轉移 背景 西安事變 14 長征路線 內容 遵義會議 意義 15 長征路線 出發(fā) 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強 解放遵義 四渡 巧渡金沙江 強渡大渡河 飛奪 翻雪山 過草地 陜甘地區(qū)會師 烏江 赤水 瀘定橋 16 意義 標志著中共從 走向 成為黨的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軍事上 糾正了博古等人在 和 的 左 傾錯誤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組織上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遵義會議 內容 軍 事上 組織上 幼稚 成熟 17 意義 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主干力量 廣泛播下革命火種 18 1 南昌起義雖然是中國共產黨發(fā)動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次起義 但起義仍然使用的是國民黨的旗幟 部隊也仍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 目的是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中一部分愿意繼續(xù)革命的人 秋收起義則公開打出工農革命的旗號 拋棄了國民黨旗幟 不但是軍隊的行動 而且有較多的工農武裝參加 19 2 八七會議雖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但這次會議滋長了 左 傾錯誤 也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因此會議后仍繼續(xù)攻打大城市 20 3 土地革命后 廣大貧雇農經濟上分到的土地 仍是農民的個體私有制 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基本任務是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而不是急于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 這一時期主要是積蓄力量 發(fā)展壯大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為奪取中心城市 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作準備 21 5 攘外必先安內 與 不抵抗 政策的實質是一樣的 即對外妥協(xié) 對內鎮(zhèn)壓人民革命 6 遵義會議只是糾正了黨在軍事和組織上的 左 傾錯誤 而政治 思想上的徹底糾正是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 22 7 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主要理由是它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并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他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開始從受共產國際的支配到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自己黨內的問題 23 一 中國民主革命走 工農武裝割據(jù) 道路的原因及 工農武裝割據(jù) 道路的主要內容 一 原因1 必要性 這是由中國特殊的歷史國情決定的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向農村進軍 在以農村包圍城市并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 24 1 經濟上 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十分薄弱 工人階級力量弱小 農民占全國人口80 以上 力量雄厚 革命要求強烈 他們不但是無產階級最廣大 最可靠的同盟軍 而且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25 2 政治上 中國是一個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對外沒有民族獨立 受帝國主義侵略 對內沒有民主制度 受封建專制的壓迫 中國沒有在城市進行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公開政治斗爭的客觀條件 因此 要推翻敵人的統(tǒng)治 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26 3 力量對比上 由于敵人長期占據(jù)城市 力量相對集中 非常強大 廣大農村則是他們統(tǒng)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力量則相對薄弱 4 在革命任務和革命動力上 中國民主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 其主要內容是解決土地問題 農民又是 中國革命最廣大的動力 27 2 可能性 毛澤東把它闡述為五點 一是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使得紅色區(qū)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下發(fā)展和堅持下來 中國是個政治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帝國主義的分裂政策造成軍閥連年混戰(zhàn) 給革命力量的發(fā)展以可乘之機 地方性 落后分散 的農業(yè)經濟使地處農村的小塊紅色政權可以不依賴城市供應而生存 28 二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所打下的群眾基礎 三是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四是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是造成 工農武裝割據(jù) 的必要條件 五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是紅色政權存在的重要條件 以上五個條件 前三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客觀條件 其中第一個條件最重要 后兩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觀條件 有了這個主觀條件 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客觀條件的作用 把可能性最后變?yōu)楝F(xiàn)實 29 二 主要內容 工農武裝割據(jù) 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內容 以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主要依托的紅色政權建設 30 武裝斗爭是 工農武裝割據(jù) 的主要斗爭形式 沒有武裝斗爭就不能奪取政權 沒有武裝斗爭 土地革命就失去了保衛(wèi)力量 就不可能有效地進行 同樣 沒有武裝斗爭 革命根據(jù)地也就不能存在 革命根據(jù)地是靠武裝來開辟和鞏固的 31 土地革命是 工農武裝割據(jù) 的中心內容 只有深入進行土地革命 才能動員廣大農民支援紅軍戰(zhàn)爭 紅軍本身才能得到發(fā)展 革命根據(jù)地才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因而才能鞏固 32 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是 工農武裝割據(jù) 的主要戰(zhàn)略陣地 是革命勝利發(fā)展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沒有根據(jù)地的建設 土地革命就沒有了基地 因而也不可能堅持 同樣 沒有根據(jù)地建設 武裝斗爭也就失去了依托 就會變?yōu)榱骺苤髁x而失敗 33 武裝斗爭 土地革命 根據(jù)地建設 這三者緊密相連 互為條件 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 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把武裝斗爭 土地革命 根據(jù)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 工農武裝割據(jù) 才能成功 34 在20世紀上半葉的革命實踐中 中國共產黨人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 這條道路是 a 采取暴力革命b 領導工人運動c 農村包圍城市d 國共兩黨合作 35 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再認 再現(xiàn)能力 中國獨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對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 俄國走的是以大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 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 b d三項都不是中國特有的道路 答案為c 36 俄國十月革命走從城市到農村的道路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導致兩國革命道路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a 革命性質的根本不同b 兩國資產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c 革命依靠的革命力量不同d 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分布的地區(qū)不同 37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中俄兩國革命道路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由兩國國情的差異決定的 俄國十月革命走 城市中心論 道路是由于俄國城市無產階級比較集中 反動勢力弱小 而中國城市中反動勢力異常強大 答案為d 38 二 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及其原因 1 過程 1922年 中共二大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 八七會議 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39 由于王明的 左 傾錯誤 紅軍第五次反 圍剿 失敗 被迫長征 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 糾正了王明的 左 傾錯誤 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的分歧和矛盾 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1936年 中共又根據(jù)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 由 反蔣抗日 改為 逼蔣抗日 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為實現(xiàn)全民族抗戰(zhàn)奠定了基礎 40 2 原因 中共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中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 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中共排除了共產國際 左 傾錯誤的干擾 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41 著名歷史學家胡繩指出 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這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 并達到政治上成熟的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成熟的標志是 a 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b 獨立解決路線 方針 政策問題 妥善處理分歧和矛盾 42 本題考查學生調動 運用知識的能力 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 糾正了王明的 左 傾錯誤 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的分歧和矛盾 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答案為b c 制定全面抗戰(zhàn)路線 開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d 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3 1 井岡山的斗爭 相關史料解讀 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 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 而且表示了統(tǒng)治階級的破產 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 44 井岡山的斗爭 是1928年11月25日毛澤東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 材料意為 以根據(jù)地為依托的工農武裝割據(jù)政權的建立和發(fā)展 是黨領導人民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取得最后勝利的正確道路 該材料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工農武裝割據(jù)及其意義的理解 45 2 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史料解讀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 井岡山斗爭的星星之火 燎原全國 正是這段艱苦卓絕的斗爭 我們黨培育和形成了閃耀著共產主義光芒的革命精神 井岡山精神 江澤民同志將井岡山精神內涵概括為六句二十四字 堅定信念 艱苦奮斗 實事求是 敢闖新路 依靠群眾 勇于勝利 46 毛澤東 長征 詩七律 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47 體現(xiàn)井岡山精神的史實有 堅定信念 秋收起義失敗后 毛澤東率領剩余部隊進入井岡山 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