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控點培訓義.doc_第1頁
質控點培訓義.doc_第2頁
質控點培訓義.doc_第3頁
質控點培訓義.doc_第4頁
質控點培訓義.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質控點培訓講義質控點的重要性質量控制點是質量過程控制的關鍵工位,和工藝文件規(guī)定的重要工位、特殊工位、關鍵工位一樣在質量過程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技術室負責各質控點員工的培訓工作并定期測評。質量控制點工位的員工要嚴格定置,工段和班組不得隨意調整,如有人員調整,必須在技術室備案。質量控制點工位的員工,發(fā)現(xiàn)異常時要立即通知班長或工藝員。各質控點的控制要求及標準1. 配管整形11.1控制要點1.1.1 檢查確認隔音墊是否裝配到位。減震墊無漏裝,條形碼無漏貼。1.1.2 檢查確認風扇支架固定螺釘是否裝配到位。地線、電抗器無漏裝。1.1.3 檢查各焊點確認無氣孔、沙眼、漏焊、虛焊、連焊的不良焊接現(xiàn)象。1.1.4 檢查底板使用正確,無變形、劃傷、露青、燒傷,冷凝器無4片以上燒傷、無倒伏。1.2工藝要求1.2.1隔音墊裝配到位。1.2.2風扇支架底部兩螺釘裝配到位。1.2.3各焊點無漏焊、虛焊的不良焊接等現(xiàn)象。1.2.4嚴格執(zhí)行配管整形工藝守則。1.2.4.1配管整形必須同時用雙手進行,嚴禁單手操作。1.2.4.2在整理配管時,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進出冷凝器配管處。1.2.4.3豎直配管傾斜度小于15度(目測)。1.2.4.4壓縮機傾斜度小于10度(目測)。1.2.4.5配管間距要求:(1) 震動管之間、震動管與固定管(面板、結構件、各類螺釘)之間10mm。(2) 固定管之間5mm。(3) 懸空的長配管之間、懸空的長配管與壓縮機(儲液器、四通閥、結構件)之間10mm。(4) 由隔熱、橡膠、膠帶等材料隔離保護的配管,其保護層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擠壓并應離開適當距離。(5) 冷凝器進出管(僅指固定管)因受空間制約無法拉開距離,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間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1.2.4.6零部件在裝配和運轉的過程中,要求輕般輕放,配管不得過度變形、過度彎曲、壓扁等。當影響管路整形質量時,可視為不合格品。導線不得固定在震動管上。1.2.4.7 檢查配管到位、管路無變形、碰傷、用錯(特別是冷凝器毛細管),角閥裝配到位。2.核撿漏2.1控制要點2.1.1 檢查確認焊點無泄漏,管組件使用型號正確、無變形。2.1.2 檢查管組件上保溫管、線扎齊全。2.1.3 檢查冷凝器翅片無倒伏,無4片以上燒傷。2.1.4檢查一部冷凝器組件無泄露,使用型號正確、無變形。(粗檢)2.2工藝要求2.2.1嚴格按照 HLT 140 檢漏工藝守則進行操作。2.2.1.1啟動氦檢漏儀。(1) 檢查氦檢漏儀吸槍,電源線與儀表連接可靠,檢漏儀擺放平穩(wěn)。(2) 將電源線插頭插入供電插座,儀表進入待機狀態(tài)(可看到待機指示燈亮)。(3) 用手按下開機鍵(on/stby)后等待,直至看到面板上ready提示燈亮,吸槍手柄上綠燈亮。2.2.1.2檢測泄漏(1) 手持吸柄,使吸槍探頭自下而上逐個焊點及截止閥附近停頓(停頓時間1秒,探頭與被測點距離2mm)。(2) 若泄漏量超過設定標準(設定為1.0E-5mbar/s),可聽到報警音提示,同時面板上leak燈亮,吸槍手柄上紅燈亮。(3) 若無報警現(xiàn)象為合格品。2.2.1.3關機(1) 用手按住待機(on/stby)按鍵不松開,觀察面板顯示HOLD FOR PWR DOWN,光柵條逐漸減少到最后一條時,及時松開按鍵,等待,直至觀察到儀表回到待機狀態(tài)。(2) 將電源插頭脫離供電插座。3.鹵檢13.1控制要點3.1.1 檢查確認工藝封口處、快速接頭、兩閥閥軸處無泄漏,工藝封口處封口無焊渣滴落、異常斷裂。夾扁度適當。3.1.2 檢查電抗器、風扇支架固定正常,線扎無漏扎。3.1.3 檢查確認銘牌、壓機號、質量跟蹤單完好。3.1.4檢查確認壓縮機吸排氣口、消音處無泄漏(變頻機型)。 檢查確認壓縮機吸排氣口、毛細管焊點處無泄漏(定速機型)。3.2工藝要求3.2.1嚴格按照 鹵素 檢漏儀工藝守則進行操作。3.2.1.1日常點檢日常點檢由使用班組進行,每日兩次(加班則加一次),并將點檢結果記錄于鹵素檢漏儀靈敏度日常點檢記錄表中,記錄由使用部門保存一年。點檢時間分別為:上午上班時、午后上班時和加班開始。3.2.1.2檢測方法1.測量時靈敏度選擇鍵按作業(yè)指導書要求置于相應檔位。2.根據(jù)被測件工藝要求調整報警點,并選擇合適的報警音量。3.使檢漏儀的探頭沿檢測處緩慢移動(探頭前端距被測處13mm,移動速度5cm/s)。當聽到檢漏儀的報警聲音時,將探頭在此處重復移動,看指示表,找出表針擺動最大點,確定此點為泄漏點。4.在此泄漏點做不合格標記,填寫產品質量跟蹤單返修。4.壓縮機配線4.1控制要點4.1.1檢查電裝盒的外觀有無變形。4.1.2檢查電裝盒的各配線有無破損。4.1.3檢查電裝盒上的各插接件是否牢固、無松動。4.1.4檢查電裝盒的標貼是否齊全。4.1.5檢查其基板代號與所生產機型是否一致。4.1.6檢查熱敏電阻與卡箍或熱保護器與卡箍裝配是否到位。4.1.7檢查接線端子是否良好。4.1.8檢查壓機配線是否正確。4.2工藝要求4.2.1電裝盒應良好無變形或錯配線。4.2.2電裝盒應與所生產的機型一致。4.2.3 壓機配線應與作業(yè)指導書一致。4.2.4用5N左右的力拉所配線,檢查接頭牢固狀況,以不拉脫為合格。5.端子蓋裝配5.1控制要點5.1.1檢查上道工序的壓機配線是否正確。5.1.2對壓機配線或過載保護器配線進行適當整理。5.1.3檢查安裝端子蓋后是否有配線被擠住。5.1.4檢查壓機電源線保護套是否在端子蓋內部留有一定余量。5.1.5檢查固定端子蓋處螺栓有無歪斜、滑絲等不良現(xiàn)象。5.1.6檢查過載保護器型號正確,端子蓋型號正確。5.1.7注意壓機線引出后有一定的下垂度,防止冷凝水倒流進壓機端子蓋。5.2工藝要求5.2.1壓機配線應正確無誤。5.2.2安裝端子蓋后不得有配線被擠住。5.2.3壓機電源線保護套應在端子蓋內部留有一定余量。5.2.4固定端子蓋處螺栓應無歪斜、滑絲等不良現(xiàn)象。6.配管整形26.1控制要點6.1.1檢查配管扎線扎后的相互位置是否符合工藝要求。6.1.2檢查配管扎線扎后與各配線的相對位置是否符合工藝要求。6.1.3檢查配管扎線扎后與隔離板相對位置是否符合工藝要求。6.1.4檢查配管扎線扎后與電裝盒或電裝盒上的螺釘?shù)南鄬ξ恢檬欠穹瞎に囈蟆?.1.5對管路進行適當整形。6.1.6檢查無零部件漏裝、錯裝、不到位現(xiàn)象。6.1.7檢查系統(tǒng)管路內無異物。6.2工藝要求6.2.1嚴格執(zhí)行配管整形工藝守則。6.2.1.1配管整形必須同時用雙手進行,嚴禁單手操作。6.2.1.2在整理配管時,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進出冷凝器配管處。6.2.1.3豎直配管傾斜度小于15度(目測)。6.2.1.4壓縮機傾斜度小于10度(目測)。6.2.1.5配管間距要求:1.震動管之間、震動管與固定管(面板、結構件、各類螺釘)之間10mm。2.固定管之間5mm。3.懸空的長配管之間、懸空的長配管與壓縮機(儲液器、四通閥、結構件)之間10mm。4.由隔熱、橡膠、膠帶等材料隔離保護的配管,其保護層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擠壓并應離開適當距離。5.冷凝器進出管(僅指固定管)因受空間制約無法拉開距離,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間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6.2.1.6零部件在裝配和運轉的過程中,配管不得過度變形、過度彎曲、壓扁等。當影響管路整形質量時,可視為不合格品。6.2.1.7導線不得固定在震動管上。7.配線檢查7.1控制要點7.1.1檢查各配線走向是否正確。7.1.2檢查各配線是否有固定在振動管上等不良現(xiàn)象。7.1.3檢查各線插是否插接牢固。7.1.4檢查接地線無漏墊圈、牢固無松動。7.1.5檢查壓機電源線和風機電源線引出部分是否有適當下垂。7.1.6檢查電器元件之間是否符合要求無相互干涉現(xiàn)象。7.1.7檢查高低壓線之間是否符合要求無相互干涉等現(xiàn)象。7.1.8檢查線扎剪后余量為3-5mm.7.2工藝要求7.2.1各配線走向應符合工藝要求。7.2.2各配線不得固定在振動管上。7.2.3各線插應插接牢固。7.2.4接地線應牢固無松動。7.2.5壓機電源線和地線應有適當下垂。7.2.6電器元件之間應符合要求且無不當相互干涉等現(xiàn)象。7.2.7高低壓線之間應符合要求且無不當相互干涉等現(xiàn)象。8.綜合檢測巡檢8.1控制要點8.1.1檢查各臺車上的檢測數(shù)據(jù)一致性是否良好。8.1.2檢查空調在運行過程中是否有異常振動和噪音等不合格項。8.1.3檢查前面整形后的各管路是否符合工藝要求。8.1.4檢查前面班組是否有裝配不良或漏件、錯件等現(xiàn)象。8.2工藝要求8.2.1各臺車上的檢測數(shù)據(jù)一致性應良好;綜合檢測室環(huán)境溫度為24-288.2.2空調在運行過程中應運行平穩(wěn)無噪聲和異常震動。8.2.3嚴格執(zhí)行配管整形工藝守則和配線工藝守則。8.2.3.1配管整形必須同時用雙手進行,嚴禁單手操作。8.2.3.2在整理配管時,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進出冷凝器配管處。8.2.3.3豎直配管傾斜度小于15度(目測)。8.2.3.4壓縮機傾斜度小于10度(目測)。8.2.3.5配管間距要求:1.震動管之間、震動管與固定管(面板、結構件、各類螺釘)之間10mm。2.固定管之間5mm。3.懸空的長配管之間、懸空的長配管與壓縮機(儲液器、四通閥、結構件)之間10mm。4.由隔熱、橡膠、膠帶等材料隔離保護的配管,其保護層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擠壓并應離開適當距離。5.冷凝器進出管(僅指固定管)因受空間制約無法拉開距離,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間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8.2.3.6配管不得過度變形、過度彎曲、壓扁等。當影響管路整形質量時,可視為不合格品。8.2.3.7導線不得固定在振動管上。信號線和電源線不要長距離并行,導線不要接觸高溫物體、尖銳物體。8.2.4檢查檢測機器無自動停機等異常。(特別是停機后自動啟動的機器)9.鹵檢29.1控制要點9.1.1檢查連接線連接是否正確牢固可靠。9.1.2檢查空調在低壓狀態(tài)下是否啟動。9.1.3檢查空調在運行時快速接頭處有無泄漏,兩閥軸處有無泄漏,工藝封口處有無泄漏。其他焊點進行粗檢。9.1.4檢查空調在運行時風扇轉動平穩(wěn)無跳動無倒轉現(xiàn)象。9.1.5檢查風扇支架和角閥裝配到位。9.2工藝要求9.2.1連接線應連接正確且牢固可靠。9.2.2空調應在低壓狀態(tài)下能正常啟動。9.2.3嚴格執(zhí)行鹵素檢漏儀工藝守則。9.2.3.1點檢1.要做好日常點檢工作,點檢時間為:上午上班時,下午上班時,加班時。2.校正合格后,開始進行檢測。校正不合格時,再次校正或將儀器送修。3.做好點檢記錄。9.2.3.2檢測1.用鑰匙打開機器電源。2.檢查時以“自動回零”動作進行,將探頭前端在距離被測點約15mm處檢查。3.儀器檢測到泄漏(反應速度約為1秒),若泄漏值大于報警點時,有報警聲發(fā)出。此時應在剛檢測過的地方重復檢測幾次,并注意儀器顯示值,以確定泄漏點。4.若發(fā)現(xiàn)有泄漏,填寫產品質量跟蹤單返修。10.安裝隔音墊10.1控制要點10.1.1檢查地線是否有松動。10.1.2檢查電裝盒上的螺釘與各管路之間的距離是否符合工藝要求。10.1.3檢查各管路是否可能與面板造成干涉或碰撞;檢查管路系統(tǒng)內無異物。10.1.4檢查納子帽、閥帽是否完好無損。10.2工藝要求10.2.1電裝盒上的接地線應牢固可靠。10.2.2嚴格執(zhí)行配管整形工藝守則。10.2.2.1配管整形必須同時用雙手進行,嚴禁單手操作。10.2.2.2在整理配管時,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進出冷凝器配管處。10.2.2.3豎直配管傾斜度小于15度(目測)。10.2.2.4壓縮機傾斜度小于10度(目測)。10.2.2.5配管間距要求:1.震動管之間、震動管與固定管(面板、結構件、各類螺釘)之間10mm。2.固定管之間5mm。3.懸空的長配管之間、懸空的長配管與壓縮機(儲液器、四通閥、結構件)之間10mm。4.由隔熱、橡膠、膠帶等材料隔離保護的配管,其保護層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擠壓并應離開適當距離。5.冷凝器進出管(僅指固定管)因受空間制約無法拉開距離,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間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10.2.2.6零部件在裝配和運轉的過程中,要求輕般輕放,配管不得過度變形、過度彎曲、壓扁等。當影響管路整形質量時,可視為不合格品。10.2.2.7導線不得固定在震動管上。10.2.3確認閥帽、納子帽裝配良好。11.外觀檢查 11.1控制要點11.1.1檢查外殼無劃傷、無油污臟污、無漏青、無變形、無嚴重積粉。11.1.2檢查螺釘裝配到位,無漏裝錯裝。11.1.3檢查外殼裝配是否到位(主要指板與板之間的間隙)。11.1.4檢查銘牌與所生產機型是否相符和印刷清晰。11.1.5檢查銘牌粘貼后是否有翹起、氣泡、歪斜等不良現(xiàn)象。11.1.6用空氣槍吹動風扇檢查風扇運轉情況是否與風扇護罩有干涉。11.1.7檢查合格證的生產日期是否與當天日期一致。11.2工藝要求11.2.1嚴格執(zhí)行室外機總裝時的外觀檢查 工藝守則。11.2.2銘牌應與所生產的機型相符且印刷清晰。11.2.3風扇運轉情況應良好且與風扇護罩不得干涉。2.4合格證上的日期應與當天日期一致。12.鹵檢31控制要點1.1檢查安裝納子帽及閥帽后的粗、細管閥接管螺紋處有無泄漏。1.2檢查外殼有無劃傷、油污。1.3檢查螺釘是否裝配到位。1.4檢查外殼裝配是否到位(主要指板與板之間的間隙)。1.5檢查銘牌與所生產機型是否相符和印刷清晰。1.6檢查銘牌粘貼后是否有翹起、氣泡、歪斜等不良現(xiàn)象。1.7檢查合格證是否懸掛。2工藝要求2.1 嚴格按照 鹵素檢漏儀工藝守則進行操作。2.1.1日常點檢日常點檢由使用班組進行,每日兩次(加班則加一次),并將點檢結果記錄于鹵素檢漏儀靈敏度日常點檢記錄表中,記錄由使用部門保存一年。點檢時間分別為:上午上班時、午后上班時和加班開始。2.1.2檢測方法1.根據(jù)被測件工藝要求調整報警點,并選擇合適的報警音量。2.使檢漏儀的探頭沿檢測處緩慢移動,當聽到檢漏儀的報警聲音時,將探頭在此處重復移動,確定泄漏點。在此泄漏點做不合格標記,填寫產品質量跟蹤單返修。2.2嚴格執(zhí)行室外機總裝時的外觀檢查 工藝守則。2.3銘牌應與所生產的機型相符且印刷清晰。2.4合格證應懸掛在相應位置。13.塑料布粘貼1控制要點1.1檢查海信標志完好無損。1.2檢查把手、螺釘?shù)葻o漏裝。1.3檢查前面板無劃傷露青。1.4檢查整機無油污臟污。1.5檢查整機配合間隙正常。2工藝要求2.1按室外機總裝時的外觀檢查 工藝守則檢查。2.2銘牌完好無損。2.3減震墊無外露現(xiàn)象。2.4檢查包裝底托內無異物。14.聯(lián)機線裝箱1控制要點1.1檢查聯(lián)機線箱內件齊全正確無誤。1.2檢查聯(lián)機線芯數(shù)、插子大小、粗細顏色正常。1.3檢查包裝箱機器型號、聯(lián)機配件型號正確。1.4檢查包裝箱印刷清晰齊全。1.5檢查確認機器無故障標記,為合格機器。2工藝要求2.1包裝箱上條形碼與機器條形碼、用戶服務指南上條形碼一致。 2.2包裝箱內無異物。內機質控點1.結構檢查1.1控制要點1.1.1檢查蒸發(fā)器翅片1.1.2檢查底座、導風板、出風口、離心風扇等注塑件的質量。1.1.3檢查出風口等零部件的裝配質量。1.1.4檢查有無漏裝的零部件。1.2工藝要求:1.2.1蒸發(fā)器翅片無倒伏,肋片重疊數(shù)量不超過3片,肋片松動數(shù)量不超過3片。1.2.2注塑件無明顯劃傷、變形、破損。1.2.3泡沫出風口裝配到位;螺釘緊固到位且無漏打現(xiàn)象。1.2.4柜機出風口與側板配合間隙小于1.5毫。1.2.5同步電機的曲柄裝配到位,無脫落;導風板齒輪定位正確。1.2.6各減震墊粘貼到位,尤其是圓弧減震墊(082)無破損、無氣泡。2.電裝檢查2.1控制要點2.1.1檢查各線插的插接情況。2.1.2檢查有無漏插的元氣件,各線插依相應顏色或大小插入相應的插座中,插接準確到位。2.1.3檢查電裝盒型號及裝配質量2.1.4檢查地線是否松動2.2工藝要求2.2.1插接件插接到根部,有保護套的端子不得裸漏金屬部分。插接件牢靠、無漏插錯插。插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