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梁文道《我讀》.doc_第1頁
如何閱讀一本書 梁文道《我讀》.doc_第2頁
如何閱讀一本書 梁文道《我讀》.doc_第3頁
如何閱讀一本書 梁文道《我讀》.doc_第4頁
如何閱讀一本書 梁文道《我讀》.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閱讀一本書從簡式閱讀到業(yè)余學者 身處一個喜歡發(fā)表意見多于聽意見的年代,我常常驚訝地發(fā)現一些現象。以我為例,常常看到一些觀眾或讀者在看完我介紹某本書的節(jié)目后,寫出洋洋灑灑的文章去批判這本書,而文章的作者也很坦白,說自己其實沒看過這本書,只是在我這兒知道有這么一本書。既然沒有看過,只是聽過關于那本書的介紹,如何能寫出一整篇東西去批判呢? 說到讀書的問題,給大家介紹一本名著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艾德勒,曾任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五版總編輯。這本書里有一章叫“公正地評斷一本書”,文中說:“在你說出我同意, 我不同意,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 我了解了。”意思很簡單,一本書你起碼得看過,得懂它說什么,你才能夠去評判我贊不贊同、同不同意、書寫的好不好、是不是廢話等等。我我們好辯,而好辯時往往是為了勝利、為了贏而辯,忽略了辯論的根本出發(fā)點。這這本書引了亞里士多德詩學里提到的一段話:“其實這就是我們的責任。為了追求真理,要毀掉一些我們內心最親近的事物,尤其像我們這樣的哲學家或熱愛智慧的人更要如此。因為宗師雙方是摯友,我們對真理的虔誠卻是超越友誼的?!边@句話跟亞里士多德另一句名言呼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給了我們一個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忠告,大家通常以為辯論是以贏為目標,卻沒想到辯論真正的目的是要學習真理。所以讀書首先要有一種謙卑的態(tài)度,這個謙卑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滅自己的意見,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讀書,什么是學習。 這本書將讀書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你從閱讀里面獲得一些和原先熟知的事物相類似的的新資訊,這并不困難。一個人如果對美國歷史有所了解,他只要隨便翻一些相關內容的書,對他來講都很容易理解,只是增加了新的資料,那些資料并沒有動搖原來理解事物的框架。 或許第二種閱讀才是最重要的學習,以一開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為基礎開始看書。“在對一本書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讀者來的高桿 ,寫書時一定要用可讀的形式傳達他有而讀者所無的洞見。其次,閱讀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內,雖然不能說全盤了解,但總是要達到與作者相當的程度?!?我在香港教課的時候經常布置一些功課作業(yè),我發(fā)現很多學生遇到一些看不懂的書或文章就會說作者太糟糕,很差勁,寫的東西根本看不懂。他們從來不去懷疑到底是作者寫的糟,還是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夠。如果是自己的理解力的問題就不應該躲避,應該想辦法看懂它。所謂學習就是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如果我們讀書只是讀我們已經知道和懂的東西,那何為學習呢? 很多人都想知道讀書應該怎樣才能讀得快一點??勺钪匾牟皇窃鯓幼x得快,而是要知道什么樣得速度去讀什么樣的書。換句話說,應該為不同種類的閱讀選擇恰當的速度。比如瓊瑤的愛情小說,我們是像看一部電影一樣的迅速而輕松地把它看完還是像研究紅樓夢那樣透徹地讀完?兩者所花的時間跟氣力完全不同,就看你覺得值不值。 不是說有的書就只能快快地讀,有的書就應該細心閱讀,這要取決于你的目的。假如你只是娛樂休閑,你很輕松地翻閱一下瓊瑤的書是無所謂的;假如你是一個學者,現在要研究瓊瑤的愛情小說,研究里面的主題,很可能你得像對待一本學術著作一樣仔細閱讀,要做筆記,要畫線,要鉆進去看。 任何時候都要搞清楚,作為讀者,我們是主動的,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書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進而有不同的閱讀模式。同一本書可以很迅速的很簡略地讀,也可以很認真很細致地讀。這種把閱讀層次區(qū)分出來的想法就是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理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最了不起的說法。當然,這樣的說法從古到今有很多人講過,不足為奇。可這本書的好處是充滿了細節(jié),可以作為學習閱讀方法的工具書。 很多人追求閱讀的速度,這本書不會教你速讀,它教你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準確掌握一本書的梗概。如果你的閱讀層次只是想知道一本書大概說了些什么,不需要太深入,還是有方法的。書里把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如何略讀一本書其實并不困難。我們可以試試買回一本書之后先看書名,搞清楚這個數是關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樣的,假如一個經濟學家寫經濟學著作是很相稱的,如果一個經濟學家寫小說,似乎也很特別,于是你腦子里有了一個預期。繼續(xù)往下,看目錄,為的是理解整本書的結構,請注意,永遠都要主動。這時候你應該問自己,這本書的結構是怎樣的?然后嘗試在目錄里面找出它的結構、大綱、梗概。接下來再看序言或是導論,也可能在書的最后面,如果是學術著作或非文學性著作,后面可能還會有索引,你看看里面的人名、書名,看看談到什么問題,什么樣得人,關涉那些著作,然后選一兩章最有興趣的簡略地看。這樣看完一本書,翻過來,合起來,你再問自己,這是本什么樣的書?作者想達到什么目的?他想干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東西?這種讀法就是第二個層次的閱讀:簡式閱讀。 如果你遇到一本特別的書或重要的經典,或者你出于特別的需要,要仔細讀一本很普通的書,這時候就進入了閱讀的第三層次:分析性閱讀。分析性閱讀是完全咀嚼消化一本書。還是要主動,你可以一邊看一邊做筆記一邊畫線,同樣不斷地問自己問題,比如你已經知道書的大綱了,在此層次上你要理解他的大綱是如何落實的,作者是否完成了他想達到的目的。如果是非文學性著作的話,作者寫一本書總是有一個計劃的,這個計劃是什么?這個計劃是朝向哪個目標的?而那個目標又是什么?他實踐并寫成了這本書,是否合理恰當地達到既定目標?倘若你常常帶著這樣的問題去看書,就會非常有效。你不要以為這樣看書會很累很慢,沒錯,進入分析性閱讀是會比較慢,但是你越主動,書就會讀得越有效,我們不是要講“快”,而是要講“效”。 閱讀的最后一個層次叫做主題閱讀或者比較閱讀。什么叫主題閱讀呢?舉個例子,我介紹書的時候有時會做一個專題,在一段時間內圍繞這個專題的書來講。比如說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的文化,都是圍繞日本的,當然,這只是某種低層次的主題閱讀。 所謂主題閱讀就是你要想象自己是一個學者,甚至是博士生、研究生,你對某個問題很感興趣,想發(fā)掘他。你對釣魚很有興趣,想研究一下釣魚,那就要知道釣魚的歷史,釣魚的方法,有沒有釣魚的名人。你要找很多不同的書或材料,不一定都是講釣魚的,但是一定是有跟釣魚的題材相關聯的部分,你要將它們抽取出來閱讀。如此一來,你的閱讀量就會很龐大,這種閱讀被艾德勒和范多倫認為是高層次的閱讀。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看書而看書,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閱讀。你像一個學者一樣,給自己設定了目標,在此目標下收集相關或不同層面的書籍來閱讀,包括上網、看報紙、看雜志,這時候你的學習閱讀是最主動的,我們稱之為主題閱讀。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業(yè)余學者了。作者小傳莫提默J艾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