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必修二課后題答案.doc_第1頁
高一化學必修二課后題答案.doc_第2頁
高一化學必修二課后題答案.doc_第3頁
高一化學必修二課后題答案.doc_第4頁
高一化學必修二課后題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11 11;1;Cs;Li;7; 1;F;F。 7 3 2C 3C 4A 5(1)3 Li 點燃 6 Li; (2) 6 C C 14 14 7 N; 11 Na (3) IVA ;乙點燃 23 24 12 Mg。 二 6 8 7 略 VIA;丙 Na 9 4Li+O2 三 或者 2Li2O 三 Na2O2 10(1)甲 IIIA 二 O IA; 丁 2Na+O2 Al (2) 甲與乙 : 2 C+O CO2 乙與丙: 4Na+O2=2Na2O 乙與丁:4Al+3O2 2Al2O3。1112略 P19 1減小;減弱;增強;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屬性 KNa (2)金屬性 AlB (3)非金屬性 ClP (4)非金屬性 ClS (5)非金屬性 OS 5 (1)酸性 HNO3H3PO4(2)堿性 Ca(OH)2 Mg(OH)2 (3)堿性 Mg(OH)2 Al(OH)3 6略 7 (1)鋇比鈹劇烈; (2)鋇應(yīng)該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 (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鈉元素 W:鋁元素; (2)畫出其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電子層數(shù)等于周期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族序數(shù); (3)C+O2 點燃 CO2 或者 2Na+O2 4Na+O2=2Na2O 4Al+3O2 Na2O2 2Al2O3。 9鍺、錫、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依次同一主族從上到下的位置,最外 層電子數(shù)相同而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所以金屬的活潑 性依次增強,所以被氧化越來越易,堿性越來越強。 10略。117 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6;第七周期,第 VIA 族;金屬元 素。 P24 1略 2C 3D 4D 5共價鍵是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時沒有電子的得失, 只可能有電子對的偏移。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力的作用,形成時 可能有電子的得失。 6稀有氣體中每個原子的和歪點子排布都達到了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7略 8以極性鍵結(jié)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極性鍵結(jié)合的有 F2 和 O2。 9 (1)HCl、CO2、H2O、CH4 中存在極性共價鍵,NaF、MgCl2、CaO 中存在離子 鍵,NaOH 中含有離子鍵和極性共價鍵,H2、Cl2 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 1 (2)屬于離子化合物的有:NaF、MgCl2、CaO、NaOH 屬于共價化合物的有:HCl、CO2、H2O、CH4。 P28 1 A: B: C: D: E: F: G: (2) (OH)+OH =AlO2 +2H2O (1) Na; K; Mg; Al; C; O; Cl; Al 3 (3)Na Mg Al (4)H2O 2K+2H2O=2KOH+H2 (5)NaBr 黃 2C 3A 4D 5D 6A 7D 8A 9 (1)A:Na;B:O2;C: Cl2;D:H2;E:N2;F:Na2O2;G:Na2CO3;I:HCl;J:NH3。 (2)A 和 B F 和 CO2 I和J 4Na+O2=2Na2O 或者 2Na+O2 Na2O2 3H2+N2 催化劑 2Na2O2+2CO2=2NaCO3+O2 HCl+NH3=NH4Cl 2- D和E + 2NH3 (3)CO3 +2H =H2O+CO2 10 (1)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8 2 6 +16 2 8 6 +34 2 8 18 6 化學式:H2S H2Se H2Te 穩(wěn)定性變化規(guī)律:從上到下越來越不穩(wěn)定 氧化物化學式:SeO3 TeO3 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學式:H2SO3 H2SO4 H2S3O4 H2TeO4 (2)熔點、沸點逐漸升高,密度逐漸增大。 (3)從電子層數(shù)、原子半徑的角度來分析。 P36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應(yīng)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大小。 2熱量;放出。 3C;CO2。 4;。 5AD 6C 7AD 8 (1)D (2)C 9反應(yīng)物中化學鍵斷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學鍵形成則要放出能 量,當成鍵放出的能量大于斷鍵吸收的能量時,反應(yīng)最終放出能量, 這部分能量以熱的形式放出就是熱能。吸熱反應(yīng)所吸收的熱量被用于 破壞反應(yīng)物中的化學鍵。 10同意乙同學的說法。因為放熱反應(yīng)是成鍵放出的能量大于斷鍵吸收的 能量,但化學反應(yīng)首先需要能量來斷鍵。 11結(jié)論 1:破壞 1mol 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 1mol 化學鍵時放出 的能量相等; 結(jié)論 2: 一個反應(yīng)放出或吸收的能量與參加反應(yīng)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成正 比; 結(jié)論 3:氣態(tài)水變成液態(tài)水時是放熱的變化。 2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754.18)=126.76Kg P44 1氧化還原反應(yīng);化學能;電能;負極;氧化;正極;還原;導電。 2 (1)Pb+PbO2+2H2SO4(濃)=2PbSO4+2H2O (2)濃硫酸;逐漸變小;充 電 2+ 2PbSO4+2H2O-2e =PbO2+4H +SO4 。 3 4 5 B C D (3) PbSO4+2e =Pb+SO4 ; 6一次性干電池中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是不可逆的,放完電之后就不能再使 用。而蓄電池中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是可逆的,它在放電時所進行的氧化還 原反應(yīng),在充電時可以逆向進行,使生成物恢復原狀。 7從電極材料判斷:活潑金屬作負極,不活潑金屬(或石墨)作正極。 從發(fā)生的反應(yīng)判斷: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的電極是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的電極 是正極。 8家用電器的普及和種類的增加,使得電池的使用量隨之劇增。廢電池 混在垃圾中,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造成浪費。據(jù)報道,全國的電池年 消耗量為 30 億只, 因疏于回收而丟失銅 740 噸, 1.6 萬噸, 鋅 錳粉 9.7 萬噸。另外,普通干電池里含有鎘和汞兩種元素,這兩種元素若污染 了土壤和水源,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就會發(fā)生“水俁病”(汞中毒) 和“痛痛病”(鎘中毒) ,這兩種工業(yè)公害病,都在日本發(fā)生過,造成 很多人死亡。為防止悲劇重演,我們應(yīng)該把廢舊電池與其他垃圾分開, 集中回收。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廢舊電池的回收,如德國的很多商店要 求顧客在購買電池時,同時要把廢舊電池交回商店;日本的分類垃圾 箱里有一種專門放廢舊電池的黃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個, 分別標有普通電池、紐扣電池和其他電池。 9.略 P53 1.略 2.D 3.BD 4.面粉屬于表面積非常大的有機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所以,非常容 易劇烈燃燒而發(fā)生爆炸。 5.(1)提高溫度或使用催化劑都可以促進 KClO3 的分解。 (2)2KClO3 6.7.略 2KCl+3O2 P56 1.(1)化學反應(yīng) (2)化學;熱;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zhuǎn)化;熱 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3) 2.(1)洗凈、擦干 (2)將鐵塊挫成鐵屑,將硫磺磨成細粉,并混合均 3 勻 加熱 引發(fā)反應(yīng) 3.C 4.C 5.(1)12g 碳充分燃燒生成 CO2 比它不充分燃燒生成 CO 要多放出 283kJ 的熱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燒,不僅浪費能源,而且生成大氣污染物 CO 和煤炭粉塵等。 (2)提示:從碳到 CO2,比較一步轉(zhuǎn)化和兩步轉(zhuǎn)化的熱效應(yīng)的大小。 6.提示:選用不同弄得的純堿溶液或鹽酸進行實驗,確定可用于實驗室制 取的合適濃度。 7.(1)負極 鋰是非常活潑的金屬 (2)鋰極易與水反應(yīng) (3)體積、 重量輕、電壓高(可達 4.0V 以上) 、能量(單位質(zhì)量或單位體積電池的 輸出能量)高、壽命長(可達 510 年) 。 P64 1.C 2.A 3.D 4.A 5.C 6.C 7.B 8.D 9.(1)天然氣 (2)進風口改大,如不改造將造成天然氣燃燒不充分。 (3) 嚴寒的冬季,氣溫降低至零下,丁烷變?yōu)橐簯B(tài),因此管道煤氣供氣量 減小,從而導致火焰變小或斷續(xù)現(xiàn)象。 10.CO2:0.5mol H2O:1mol P72 1.石油 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 烯烴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修的四氯化碳 溶液等 2.取代 反應(yīng)條件 加成 反應(yīng)條件 3. 4.B 5.D 6.C 7.AD 8. 取代 光照 CH3Cl 、 CH2Cl2 、 氣體顏色逐漸變淺,量筒內(nèi) CHCl3、CCl4、HCl 壁有油狀液滴生成,量筒內(nèi) 液面上升,量筒內(nèi)有少量白 霧 加成 無 CH2BrCH2Br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水) 褪色 氧化 點燃 CO2、H2O 淡藍色火焰, 氧化 點燃 CO2、H2O 明亮的火焰,少量的黑煙 9.略 10.略 P76 1.B 2.B 3.AD 4.CD C2H4+HBr C2H4+H2O 5.A 催化劑 催化劑 6.C C2H5Br C2H5OH 7.B 8.C2H4C2H5Br C2H4C2H5OH 4 C2H5OHCH3CHO 9.略 10.略 2C2H5OHO2 催化劑 2 CH3CHO+ H2O(催化劑為銅或銀) P82 1.D 2.A 3.B 4.D 5.D 6.C 7.C 8.(1)C (2)冷卻后,向混合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調(diào)節(jié)至堿性,加入銀氨溶液, 水浴加熱。 9 (1)未成熟的蘋果肉中含還有淀粉,成熟后一部分淀粉水解成了葡萄糖。 (2)用碘液(碘水或碘酒等) ,如變藍則沒有水解完全,若不變藍,則水解完 全。 (3)油脂在堿性溶液中,加熱條件下可水解為易溶于水的高級脂肪酸鹽和甘 油。 (4)分別取抽取織物中的一根絲,灼燒,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則為蠶絲。 105t80%85%162180=3.78t 11略 P85 1B 2A 3C 4CD 5AD 6C 7 (1)不正確 具有相同分子式二結(jié)構(gòu)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 (2)不正確 某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有機物中一定 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不正確 甲烷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光照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一氯甲烷、二 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氯化氫。 (4)正確 8取一藥片,研成粉末,溶于水,向其中滴加少量碘液,若溶液變藍,則含有 淀粉,若不變藍,則不含淀粉。 9提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重 5.6g,說明乙烯的質(zhì)量為 5.6g,其物質(zhì)的量為 0.2mol;乙烯和乙烷一共 0.5mol,所以乙烷為 0.3mol,質(zhì)量為 9g。 2:3 28:45 102mol 蔗糖水解為 2mol 葡萄糖和 2mol 果糖,因此二者的質(zhì)量均為 360g。 P93 1提示:金屬單質(zhì)的制取一般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yīng)將金屬從其化合物中還原出 來, 而非金屬單質(zhì)的制取一半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yīng)將非金屬從其化合物中氧化出 來。 2 SnO2+2C 2PbS+3O2 Sn+2CO WO3+3H2 高溫 W+3H2O U+2MgF2 高溫 2PbO+3SO2 22Au(CN)2 +Zn=2Au+Zn(CN)4 UF4+2Mg 5 3 22CuCO3Cu(OH)2+3C=6Cu+7CO2+2H2O;氧化還原反應(yīng) 4 (1)NaOH , 過量 (2)過濾(3)鹽酸 (4)MgCl2 Mg+Cl2 5海水中提取溴: Cl22Br=2ClBr2 SO2Br22H2O=2HBrH2SO4 海帶中提取碘:H2O22I 2H =I22H2O 氧化性強弱比較: Cl2 Br2SO2 H2O2I2 (1) Cl22NaBr=2NaClBr2 (2) 不反應(yīng) (3) Cl22NaI=2NaClI2 (4) 不反應(yīng) 6 (1)Al2O32NaOH=2NaAlO2H2O (3)2 Al(OH)3 (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4)2Al2O3(熔融) 電解 Al2O3+3H2O 4Al+3 O2 消耗能量最多的是第四步。 7w=76.0%563(563+164)=55% 8.略 9.(1)固體溶解,有無色氣體生成,溶液變成藍色。 (2)可以是 Fe,因為鐵的活潑性比銅強,可從溶液中置換出銅。 (3)加熱蒸干,灼燒,將 CO(H2)通過灼熱的固體。 TiCl4+2CO TiCl4+2Mg 稀有氣體氛圍是為了防止 Mg 和 Ti 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10TiO22C+2Cl2 高溫 MgCl2+Ti P102 1B 2B 3A 催化劑 4B 5D 6C n n 7略 8nCH2=CHCl n CH2CHCl 催化劑 CH=CH2 CHCH2 9 (1)C4H10 (2)不止,因為每個分子式都各自有同分異構(gòu)體,如丁烷就有正 丁烷和異丁烷兩種。 (3)加聚反應(yīng) 10C3H8+5O2 11略。 P105 催化劑 3CO2+4H2O,增大空氣進入量或減少液化石油氣進入量。 1B 2CH4?8H2O 34NH3+6NO 5N2+6H2O 4(1)6PbO+O2 2Pb3O4 (2)涂油漆、鍍鉻、制成合金(不銹鋼) 6 (3)可用帶余燼的木條檢驗氧氣的生成 (4)Pb3O4+8HCl=3PbCl2+Cl2+4H2O 可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氯氣的 生成 5 (1)熱能 (2)CH2=CH2+Cl2CH2ClCH2Cl 催化劑 nCH3CH=CH2 CHCH2 CH3 n (3) CH2CH2 n 、CHCH2 CH3 n 、 CH2CH2CHCH2 n CH3 (4)聚氯乙烯、聚丙烯是常見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 6蛋白質(zhì);脂肪;可溶性化合物;有機酸;肥料;CO2、H2S 等 7 (1)固體:焦炭;液體:苯、酚類、萘、NH3H2O;氣體:CO、CH4、H2、H2S (3)聞氣味,21% (2)128,CO2 和 H2O (4)H2S+Na2CO3=NaHS+NaHCO3,再加入強氧化劑,得到硫磺 -3 8.反應(yīng)中消耗的 K2Cr2O7 的物質(zhì)的量為:0.100mol/L0.0160L=1.6010 mol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6n(K2Cr2O7)=n(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