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北半球冬 夏季氣壓中心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學習目標 1 掌握大氣環(huán)流的概念及氣壓帶 風帶的形成與分布規(guī)律 2 知道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 3 知道1月與7月 陸地和海洋著名的氣壓中心 4 理解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5 知道不同類型的氣候的分布及特征 思考 如果下墊面變成地球 全球 熱力環(huán)流 是怎樣的 熱 冷 冷 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熱力環(huán)流的范圍有大有小 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通稱為大氣環(huán)流 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平均狀態(tài) 大氣環(huán)流 s n 赤道 在理想狀態(tài)下地球赤道和兩極間存在的熱力環(huán)流 單圈環(huán)流 只考慮高低緯間熱量差異 單圈環(huán)流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 1 赤道與極地間的單圈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 為什么 探究活動 2 仍假設(shè)地表均勻 若既考慮高低緯間熱量不均 又考慮地球自轉(zhuǎn) 地轉(zhuǎn)偏向力 大氣環(huán)流將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赤道與極地之間單一經(jīng)向環(huán)流不可能存在 因為在地球自轉(zhuǎn)的情況下 大氣一開始運動 就會受到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 氣流方向發(fā)生偏轉(zhuǎn) 北半球低緯環(huán)流立體圖 赤道 北緯30 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近地面形成高壓 近地面氣流右偏成東北風 被迫下沉 近地面形成低壓 地表 高空 副熱帶高氣壓帶 2 4 副極地低氣壓帶 5 7 1 3 6 8 9 10 極鋒 三圈環(huán)流 既考慮高低緯間熱量差異 又考慮地轉(zhuǎn)偏向力 氣壓帶的成因可以歸納為兩類 1 由于冷熱不均引起的 熱力原因 2 由于大氣運動引起空氣密度的變化而使氣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 動力原因 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的成因各屬于哪一類 赤道低氣壓帶與極地高氣壓帶是由于熱力原因形成的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由動力原因形成的 三圈環(huán)流 風帶 氣壓帶形成 30 n 0 60 n 30 s 60 s 赤道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東風帶 盛行西風帶 東北信風帶 極地東風帶 盛行西風帶 東南信風帶 零三六九七壓六風三低四高相間排列對稱分布 熱力原因 熱力原因 動力原因 動力原因 甲 每一個風帶都位于一個高氣壓帶和一個低氣壓帶之間 近地面大氣由高氣壓帶流向低氣壓帶 乙 南半球的盛行西風是西南風 丙 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溫暖氣流 極地東風 與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寒冷氣流 盛行西風 在南北緯600附近相遇形成極鋒 誰對誰錯 有關(guān)風帶的說法 高壓 高壓 問題 1 請寫出ace分別表示什么氣壓帶 2 請寫出bdf分別表示什么風帶 g又表示什么 考慮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 地轉(zhuǎn)偏向力 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 氣壓帶 風帶季節(jié)性移動 思考 如果黃赤交角為0 還會有氣壓帶 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嗎 氣壓帶和風帶季節(jié)移動 1 原因 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 2 規(guī)律 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同步 12月22 次年6月22 6月22 12月22 就北半球來說 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動冬季向南移動 幅度大約10 左右 北移 南移 觀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勻 若把地表海陸分布 地形起伏考慮在內(nèi) 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有何影響 1 冬季 大陸近地面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 高壓 冷源 熱源 二 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低壓 2 夏季 大陸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 高壓 冷源 熱源 低壓 高壓 低壓 600n 300n 冷 熱 冬季 夏季 3 從緯度位置看 圖中兩個空氣柱分別處于哪個氣壓帶上 4 如果分別以這兩個空氣柱為中心繪出幾條閉合的等壓線 氣壓帶還呈帶狀分布嗎 由此得出你的結(jié)論 觀察實際中的氣壓是不是呈帶狀分布 副極地低氣壓帶 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北半球冬季氣壓中心 蒙古 西伯利亞高壓 阿留申低壓 北半球的副極地低壓帶被亞洲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冰島低壓 副熱帶高氣壓帶 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北半球夏季氣壓中心 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被亞洲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印度低壓 亞速爾高壓 考慮 高低緯間熱量不均 地轉(zhuǎn)偏向力 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移動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一月 七月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冬 夏 冬 夏 赤道 赤道 思考 亞洲東部和亞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風向有何不同 形成原因是什么 季風環(huán)流 蒙古 西伯利亞 蒙古 西伯利亞 西北風 東北風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副熱帶太平洋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東南風 西南風 溫暖濕潤 溫暖濕潤 我國東部 日本和朝鮮半島 印度半島和我國西南等地區(qū)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氣壓帶 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 a b c d 氣壓帶和風帶 高低緯間熱量差異 地轉(zhuǎn)偏向力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1 形成三圈環(huán)流的因素有 雙選 a 太陽輻射對各緯度加熱的不均勻b 地球自轉(zhuǎn)偏向力c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d 氣壓帶 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ab 2 我國南極中山站的五星紅旗常年是a 向東飄揚b 向西北飄揚c 向南飄揚d 向東南飄揚 b 3 關(guān)于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情況的敘述 正確的是a 夏季北移b 冬季南移c 12月22日以后南移d 6月22日以后南移 d 4 有關(guān)氣壓帶 風帶的敘述 正確的是 雙選 a 熱的地方形成低壓 冷的地方形成高壓b 氣壓帶 風帶季節(jié)移動的原因在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c 低氣壓帶氣流上升 多云雨 高氣壓帶氣流下沉 多晴天d 氣壓帶 風帶南半球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bc 5 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回答下列問題 1 填出圖中a b氣壓中心的名稱 ab 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 3 受氣壓中心的影響 圖中c點盛行風 d點盛行風 我國的天氣以為主要特征 西北風 東北風 寒冷干燥 低氣壓 高氣壓 氣壓帶氣流的垂直運動與降水的關(guān)系 低氣壓帶 氣流上升 多雨高氣壓帶 氣流下沉 少雨 各個氣壓帶 風帶控制下的天氣特征 回顧 上升濕潤下沉干 西風濕潤信風干 高氣壓帶 氣流下沉 干燥 少雨 低氣壓帶 氣流上升 濕潤 降水多 西風 由低緯吹向高緯 溫暖濕潤多雨 東風 信風 由高緯吹響低緯 暖熱干燥少雨 極地東風帶 由高緯吹向低緯 酷冷干燥少雨 三 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從全球來講 大氣環(huán)流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qū)輸送到另一個地區(qū) 使高低緯度之間 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 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會形成不同的氣候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90 60 30 0 30 60 90 極地東風帶 西風帶 東北信風 東南信風 西風帶 極地東風帶 1 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1 熱帶雨林氣候受哪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 2 熱帶雨林氣候的在地球上的位置 3 熱帶雨林氣候多什么樣的天氣 4 如何描述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呢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找找看 南北緯10 之間 亞馬孫平原 馬來群島 剛果盆地等地區(qū) 赤道地區(qū)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 全年多對流雨 如圖 氣候特征 受赤道低氣壓控制 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1 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哪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 2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在地球上的位置 3 如何描述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氣候特征呢 溫帶海洋性氣候 找找看 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南北緯40 60 的大陸西岸 歐洲大西洋沿岸 美洲太平洋沿岸 新西蘭島 塔斯馬尼亞島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氣溫日較差 年較差小 終年降水均勻 溫暖濕潤 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 熱帶沙漠氣候 1 熱帶沙漠氣候受哪個氣壓帶或風帶控制 2 熱帶沙漠的在地球上的位置 3 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征呢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 南北緯20 30 大陸內(nèi)部 西岸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 西亞阿拉伯半島 墨西哥 非洲西南部 澳大利亞的中西部 智利北部和秘魯?shù)鹊貐^(qū) 氣候特征 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 盛行下沉氣流 全年炎熱干燥 2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景觀 1 熱帶草原氣候的位置 2 熱帶草原氣候的氣候特征 3 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的原因 找找看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在南北緯10 20 非洲中部 南美巴西 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 氣候特征 全年高溫 干 濕季節(jié)明顯交替 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的原因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高溫多雨 冬季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會控制這個地區(qū) 降水稀少 地中海氣候 1 地中海氣候的位置 2 地中海氣候的氣候特征 3 地中海氣候形成的原因 找找看 地中海氣候主分布在哪里 南北緯30至40度的大陸西岸 包括地中海沿岸南美智利南部 非洲南端好望角等 該地的氣溫和降水分別有什么特點 氣溫 夏季炎熱 冬季溫和 降水 夏季降水稀少 冬季降水較多 氣候特征 夏季炎熱干燥 冬季溫和多雨 地中海氣候形成的原因 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 氣流下沉 干旱少雨 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暖濕多雨 形成地中海氣候 3 季風影響下形成的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極地氣候 高山氣候 4 其它氣候類型 成因 遠離海洋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特點 冬冷夏熱 年溫差大 降水集中 年降雨量較少 終年寒冷 降水少 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 分布 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 1 以溫定帶 根據(jù)氣溫資料判斷其所屬半球及溫度帶 熱帶4 溫帶5 包括亞熱帶2種 寒1 氣候類型的判定 關(guān)鍵是抓住氣溫與降水這兩個氣候要素 以溫定帶 以水定型 3 最冷月氣溫0 以下 1 最冷月氣溫15 以上 2 最冷月氣溫0 15 熱帶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或極地氣候 2 以水定型 根據(jù)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況 確定降水季節(jié)分配類型 1 年雨型 2 冬雨型 3 夏雨型 4 少雨型 3 綜合考慮氣溫與降水特點 確定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熱帶季風 熱帶草原 亞熱帶季風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極地氣候 結(jié)合課本39頁圖2 16 完成活動第1題 了解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 大陸氣候類型的分布 55 25 0 10 20 10 40 0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苔原氣候 70 60 30 35 大陸西部 大陸中部 大陸東部 90 90 70 冰原氣候 2 1 以亞洲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為例 比較低緯到高緯各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差異 自低緯至高緯各種氣候類型年均溫遞減 年溫差遞增 年降水總量遞減 季節(jié)分配由年雨型向夏雨型 少雨型過渡 2 以亞歐大陸中高緯度地區(qū)為例 比較大陸西岸 大陸內(nèi)部 大陸東岸各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的主要差異 大陸內(nèi)部的年溫差較大陸西岸大 年降水量較大陸東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設(shè)計基礎(chǔ)》課件-第8章 鏈傳動
- 預(yù)防夏季疾病班會課件
- 陶瓷地磚銷售培訓
- 培訓小組匯報展示
- 音樂課件背景圖片
- 電網(wǎng)側(cè)獨立儲能示范項目風險管理方案(參考范文)
- 汽車配套產(chǎn)業(yè)基地項目資金申請報告
- 物流業(yè)貨物運輸安全預(yù)案
- 2025年動物炭黑、動物膠及其衍生物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項目合作計劃書
- 公司崗位職級管理制度
- D500-D505 2016年合訂本防雷與接地圖集
- 漏肩風(肩周炎)中醫(yī)臨床路徑及入院標準2020版
- 光面爆破知識講座課件
- 工程結(jié)構(gòu)檢測鑒定與加固第1章工程結(jié)構(gòu)檢測鑒定與加固概論課件
- 高鐵站裝飾裝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組織和安全措施設(shè)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設(shè)施設(shè)置-(高清現(xiàn)行)
- 質(zhì)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杭州市高級中學2022年高一新生素質(zhì)測試(分班考)模擬試卷
-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jié)構(gòu)技術(shù)規(guī)程》(2022年版)
- 短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