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doc_第1頁
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doc_第2頁
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doc_第3頁
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doc_第4頁
青島版五四制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一、教學內容:(一)數(shù)與代數(shù) 1、海底世界- 數(shù)數(shù)2、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shù)的認識 ()1-10各數(shù)的認識 ()0的認識、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 (1)10以內數(shù)的加法(2)10以內數(shù)的減法(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探索規(guī)律、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shù)的認識 (1)11-20各數(shù)的認識2、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小小運動會 -20以內數(shù)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1)20以內數(shù)的進位加法(2)20以內數(shù)的退位減法(二)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柱和球的認識 、有趣的游戲 -圖形與位置 ()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認識(2)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三)統(tǒng)計與概率 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 (1)按指定標準和自選標準分類(2)比較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 遠近、寬窄、粗細、厚?。ㄋ模嵺`與綜合應用 、實踐活動 找找周圍的數(shù)、智慧廣場 重疊問題、智慧廣場 移多補少問題、實踐活動 分積木、雪山樂園 -總復習二、教學目標:、 數(shù)與代數(shù) ()、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shù),能用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 ”、“=”、“ ”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shù)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2)、辨認從正面、側 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3)、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統(tǒng)計與概率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實踐與綜合應用(1)、加深對20以內的數(shù)有關知識的理解(2)、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tǒng)計方面知識的理解。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11-20各數(shù)的認識 難點:統(tǒng)計四、課時安排: 海底世界 -數(shù)數(shù)1課時 (一)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shù)的認識8課時 (二)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 3課時 實踐活動 -找找周圍的數(shù) 1課時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18課時(四)有趣的游戲 -認識位置2課時 智慧廣場2課時(五)海鷗回來了 -11-20各數(shù)的認識5課時 智慧廣場2課時(六)誰的手兒巧 -認識圖形3課時 分積木1課時(七)小小運動會 -20以內數(shù)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12課時 (八)雪山樂園-總復習5課時五、具體教學措施:1、 在教學中,注意選取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讓學生經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 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4、 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啟發(fā)學生從興趣習慣、合作交流、知識技能、問題意識、發(fā)揮潛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評價與反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的能力??鞓返男@信息窗1科技小組活動教學目標:1、能夠借助具體物品正確地數(shù)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shù)。2、通過操作活動,能了解10以內數(shù)的具體含義,會讀、寫15各數(shù)。3、初步經歷用10以內的數(shù)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掌握25的數(shù)的組成。4、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與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感受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教學重點:能正確數(shù)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shù),會讀、寫15各數(shù)。教學難點:25的數(shù)的組成。教學準備:“科技小組活動”的投影片師生雙邊活動:一、導入前幾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我們可愛的校園。今天,操場上正在進行科技小組活動,同學們有興趣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二、新授出示信息窗1科技小組活動的投影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也想和圖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他們玩的很開心。生2:我數(shù)出了天上有5架飛機。生3:我知道了天上有1個太陽師:你們真了不起。想一想,能看著圖提出你喜歡的問題嗎?生:放火箭的有幾個同學?師:這個同學真棒,能大膽發(fā)言,提得問題又好。同桌互相找一找,看發(fā)射火箭的有幾個同學?(學生認真而有趣的看圖)生1:一個。生2:1、2、3、4,四個。師: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樣呢?生1:我數(shù)的是正在發(fā)射火箭的同學。生2:我數(shù)的是所有發(fā)射火箭的同學。(下面的同學意見不一致,對這個問題議論紛紛)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已發(fā)射火箭的上一個同學,但如果看所有發(fā)射火箭的就是4個同學。你們看得范圍不同,數(shù)的人數(shù)也不同,說得都很有道理。生:1、2、3可以表示什么呢?師:誰愿意回答?生:1可以表示1個太陽,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個小朋友,4可以表示4棵樹,5可以表示5架飛機生:這些數(shù)怎么寫呢?師:誰能教教大家?生:1像,2像,3像,4像,5像三、鞏固練習1、寫15的數(shù)字。2、完成自主練習。第3題可引導學生先讓學生獨立的分,然后進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教師可以以此題的練習形式為線索,擴展到其他數(shù)的分與合。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你的問題暫時放進問題口袋里,留著以后慢慢解決。教學后記:快樂的校園信息窗2-快樂的課堂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學生初步認識0的意義2、感知0不僅可以表示一個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分界線。3、學會0的寫法教學重點:初步了解0的意義及0的寫法教學難點: 0不僅可以表示一個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分界線。 教學準備:課件、溫度計、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05的數(shù)字卡片師生雙邊活動出示課件:樹上有十個蘋果,用數(shù)字10來表示,摘走一個,剩下的用數(shù)字9來表示如果再摘走一個(課件出示)用數(shù)字8來表示一直等到樹上一個蘋果也沒有了,該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這時肯定會有同學說出用零來表示)對!用零來表示,(一)認識0樹上一個蘋果也沒有,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0”來表示,板書:0這個數(shù)字讀作“零”,“0”表示沒有“0”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shù)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沒有)(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0”的用法和意義師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shù)字,比如;媽媽買回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小華有3支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你們一定還會說出許多這樣的例子現(xiàn)在我們分小組議論,看誰說得最好議論后,得出在溫度計上可以找到0,在比賽的記分卡上可以找到0,在學生的直尺上可以找到0。(教師一一出示給學生看)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0有了初步的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0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這里它還可以表示什么?(3)出示課件(直尺放大圖)請大家看放大直尺圖,0在這里表示一段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表示量東西從這里開始這個0應排在誰的前面?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為0是起點)指名數(shù)直尺上的數(shù):從05齊讀:05,50(二)指導0的書寫老師邊范寫邊說:寫0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收筆都要相連,寫成橢圓形自己在課桌上練習寫0,注意筆順在書上練習格描寫0(三)鞏固反饋拿出05的數(shù)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四)小結:說說這節(jié)課認識了誰?它是什么樣子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的把它放到問題口袋里。教學反思:快樂的校園信息窗3老鷹捉小雞教學目標:1、借助“排第幾?”了解10以內數(shù)的順序,體會序數(shù)的意義。2、會寫610各數(shù),掌握610的數(shù)的組成。3、滲透簡單的找規(guī)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與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教學重點:了解10以內數(shù)的順序,會寫610各數(shù),教學難點:掌握610的數(shù)的組成,滲透簡單的找規(guī)律。教學準備:“老鷹捉小雞”的投影片師生雙邊活動:一、導入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那我們一起去操場看看吧!二、新授出示信息窗2老鷹捉小雞的投影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1、瞧,操場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呢?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操場上有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的,有看游戲的,還有跑步的。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生自由發(fā)言。扎辮子的女生排第幾?你知道他們各排第幾?3、數(shù)字1、2、3還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繼續(xù)提問。生提問:運動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4、這些數(shù)怎么寫呢?在田字格中該怎樣寫呢?誰能教教大家?6像,7像,8像,9像,10像三、鞏固練習1、寫610的數(shù)字。2、完成自主練習。第3題是小鳥回家,重點讓學生比較兩個4所表示的意義,體會同一個4,既可以表示幾個也可以表示第幾個。第4題是飯前準備筷子,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滲透按群計數(shù)。3、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幾個,什么時候用到第幾個?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可以把你的問題暫時放進問題口袋里,留著以后慢慢解決。教學后記:快樂的校園信息窗4拔河比賽教學目標:1、 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數(shù)量之間的大小及相等關系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通過學具操作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2、 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并知道它們的含義,用會這三種符號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能正確描述數(shù)的大小。3、 參與觀察、操作等實際活動,初步體驗“數(shù)感”。4、 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親切感,樂于參加數(shù)學活動,愿意提出數(shù)學問題。教學重點: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并知道它們的含義用會這三種符號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能正確描述數(shù)的大小,是本課的難點。教具準備:多媒體、實物展臺、彩色圓片 師生雙邊活動:活動一: 引入新課:小朋友們在幼兒園里玩過許多有趣的游戲吧,哪個小朋友玩過拔河的游戲,能說說這種游戲怎么玩嗎?今天,有一個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戲,他們想請咱們班的同學一起去看看好嗎?(出示課件)你觀察到什么?你想說什么?問些什么本課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因此,要啟發(fā)學生對拔河這種活動的認識,明白拔河時兩邊的人數(shù)要相等。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學生在數(shù)人數(shù)的時候是兩個兩個地數(shù)的應該鼓勵。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拔河的認識,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能夠看懂圖意,用自己的話簡單的描述圖中的事物?;顒佣阏f我講:為什么比賽還沒有開始?我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圖片來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樣擺才能夠讓別人一下子看出哪邊的人多?看著擺好的圖片,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從兩邊的人數(shù)不一樣來分析這個問題。此處引入“一一對應”的觀念,但學生如果有別的擺法,只要正確就應該給予肯定。能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能夠正確的進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話描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顒尤?今天,老師介紹數(shù)學王國的兩位好朋友給大家認識,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長得可像啦!先請它們來和大家打個招呼吧。(課件演示:兩個符號的自我介紹。)聽了他們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仔細觀察兩個式子,你有辦法區(qū)分這兩個孿生兄弟嗎?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shù)字中間站,誰大沖誰開口笑。手指游戲:用中指和食指表示兩種符號,表示四組數(shù)的大小。簡單介紹符號的名字和作用,學生對符號有初步的了解即可。板書99(教學讀法)引導學生從尖角和開口的方向來區(qū)別大于號和小于號。區(qū)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區(qū)分。先教學生用手指表示符號的方法,再引導學生進行游戲。能夠從課件中了解兩種符號的名稱。能夠正確讀出這兩個關系式。能夠認真觀察,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正確的用手指表示符號?;顒铀淖屛覀冊倩氐桨魏拥膱龅乜匆豢矗F(xiàn)在可以進行比賽嗎?為什么?你能和同桌說說嗎?像剛才用圓片來擺一擺,怎樣能讓別人很容易地看出 兩邊的人數(shù)同樣多?大于號和小于號的 另一個兄弟來了,他叫等號。等號放在兩個數(shù)之間表示兩邊的數(shù)一樣大。引導學生從兩邊人數(shù)相等來分析。引導學生與同桌交流。學生進行操作。板書“10=10”。引導學生觀察等號的特點。能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補充時不重復別人說過的話。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等號的特點?;顒游逍∨笥褌兌挤浅圩约旱募w,不參加比賽的同學都當拉拉隊員,哪邊的人數(shù)多呢?你能用大于號或是小于號來表示哪邊的人數(shù)多嗎?還可以比什么?互相說一下。學生獨立嘗試,教師隨機指導。能標出其他比較的問題,能正確進行比較?;顒恿f一說,你這節(jié)課認識了誰?它是什么樣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的,把它放進問題口袋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在本節(jié)中的收獲。 能用自己的話小結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學反思:媽媽的小幫手信息窗1幫媽媽整理衣服教學目標:1、讓學生按一定標準給物品分類,體驗同一標準分類的確定性及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3、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感受生活和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教學準備: 準備不同類型的本子、多媒體圖片教學重點:重點是讓學生按一定標準給物品分類。教學難點:難點是體會按不同標準分類結果的多樣性。師生雙邊活動:一、導入課題:教師為每一學習小組提供幾種不同類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教師出示一摞各種樣式的本子,提問:“本子這么亂,怎么辦?你來幫我吧!”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一邊動手分,一邊討論方法。請一位學生幫助老師分類整理,過程用實物投影展示。教師小結:“我們剛才就是進行了分類整理。出示課題:分類二、學習分類:1、教師引導:“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可大了。你看,媽媽正需要你幫助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幫助媽媽。你認為他們的方法怎么樣?”“你能用幾種方法進行分類?”總結:我們用了不同的標準進行了分類,分出的結果就不一樣。2、教師引導:“媽媽很辛苦,我還可以幫媽媽做點什么呢?引導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課件出示例題圖片。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媽媽整理衣服。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赡艹霈F(xiàn)以下幾種方法:、把爸爸、媽媽和小明的衣服分開;按上衣和下衣分;按顏色不同分;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分類標準不一致,分得結果就不一樣。3、教師引導:“媽媽很辛苦,我還可以幫媽媽做點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和關愛媽媽的情感。對于學生說出的例子,如果可以運用分類的知識,就引導學生進行分類,并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學生可能想到的:、幫助媽媽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書包);、幫助媽媽整理廚房里的碗筷;、幫助媽媽整理客廳的里的物品;、幫助媽媽整理勞動工具;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小結:“看,生活中處處都能 用到數(shù)學知識。其實,分類的知識不僅僅在這方面有用,還有許多用處呢!4、解決問題(1)哪些是鳥類?用“O”圈出來。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一題圖,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圈的,并說理由,與其同學進行評價。(2)分一分,說一說。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二題圖,學生討論完成。完成后請小組派代表說一說自己小組分類的方法,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三題圖,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請有代表性的組派代表介紹分法并說明理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5、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你還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能用到分類的知識嗎?”培養(yǎng)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6、課外活動回家?guī)椭胰朔诸愓砦锲?,并和家人說一說自己分類的方法,請家人給你評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和關愛長輩的情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注重評價方式靈活化、過程化。教學后記: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厚薄”,引出對長短、多少、大小等比較。2、經歷具體分類活動的過程,初步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整理物品的習慣。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4、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學準備:多媒體主題圖、教學重點:重點是學習按指定標準或自定標準讀對物品進行分類。教學難點:難點是能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shù)學知識。師生雙邊活動:一、 導入:師: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小明邀請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們想到他家去參觀嗎?(出示放大的主題圖)師:瞧,這就是小明的家。誰能說說小明家都有什么利用小明搬家導入本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二、 學習比較、分類:1、 引導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課件出示例題圖片。教師引導: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fā)表見解,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教師小結:“因為媽媽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媽媽的衣服最多。那么除了可以比較誰的衣服最多,還可以比較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赡艹霈F(xiàn)以下幾種比較:、誰的衣服最長?誰的衣服最短?;、媽媽和小明誰高誰矮?;、哪邊的馬大?哪邊的馬?。?;、哪個水晶球大?哪個水晶球???;2、師: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幫媽媽整理衣服,他還能幫媽媽做什么?對于學生說出的例子,如果可以運用分類的知識,就引導學生進行分類,并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學生可能想到的:、幫助媽媽整理廚房里的碗筷;、幫助媽媽整理客廳的里的物品;、幫助媽媽整理勞動工具;教師小結:“看,生活中處處都能 用到數(shù)學知識。其實,分類的知識不僅僅在這方面有用,還有許多用處呢!”3、解決問題、哪本書最多?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一題圖,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圈的,并說理由,與其同學進行評價。、比一比誰輕?誰重?。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二題圖,學生討論完成。完成后請小組派代表說一說自己小組分類的方法,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哪團線長?你還能比較什么?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三題圖,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在適當?shù)模?)內畫對勾。、誰拿最合適?請有代表性的組派代表介紹分法并說明理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練習時,組織課堂上的實踐活動,由教師、大同學、小同學進行比較。在兩兩比較的基礎上,最后通過推理得出誰的手最長。對物體的比較,有直接比較,還有借助生活經驗進行推理比較。4、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你還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能用到分類的知識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培養(yǎng)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5、課外活動培養(yǎng)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回家?guī)椭胰朔诸愓砦锲?,并和家人說一說自己分類的方法,請家人給你評價。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和關愛長輩的情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知識。注重評價方式靈活化、過程化。教學后記:走進花果山信息窗1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一)教學目標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知道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用加法計算。2、初步學會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10以內數(shù)的加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3、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過程。4、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每人10個圓片教學重點:學習10以內兩數(shù)想加的計算方法難點:理解10以內兩數(shù)相加的計算方法思考兩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1、師:在我們中國有一個神通廣大的神話人物,他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呢!猜猜他是誰?他和他的小猴子們住在哪里呀?想不 想到花果山去看看呀?多媒體出示:(花果山的圖畫,里面蘊藏著加法的信息)2、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師:畫面上有一個十分好奇的小朋友,他正在提出問題呢!你能回答他的問題嗎? 學生觀察畫面,對整幅圖有一定的感受。 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找出問題并進行思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來引入新課,能及時地調動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學生充滿興趣的仔細觀察圖畫,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這個問題?;顒樱ǘ?、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解決這個問題嗎?自己試試看。2、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好嗎?3、哪個小組來交流你們小組的想法?4、師: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當我們要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的時候就 可以用這樣一種方法,你猜,是什么方法?對!加法!(板書)師教學加法的算式及加法的讀法與寫法。學生通過操作學具,或畫圖利用以有的知識想一想,數(shù)一數(shù)。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想法。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用多種方法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出加法的含義??赡艹霈F(xiàn)多種方法:直接去數(shù):用數(shù)的組成:用圓片擺一擺 在引出加法的算式和加法算式的讀法及寫法時,把自主權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發(fā)現(xiàn),來探討。學生通過獨立的操作進行探索及思考。在討論交流中,能夠探索出多種算法,在與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并能有條理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思考的過程。掌握加法的讀、寫方法?;顒樱ㄈ?、 繼續(xù)觀察畫面,你還能提出用加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嗎?2、 小朋友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哪一個?(選一個集體解決)3、 你會解決哪個問題?4、 剩下的問題小組在一起解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1) 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2) 一共有幾個桃子?(3) 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幾朵?(4) 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指名回答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小組在一起交流。鼓勵學生從圖中提出用加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加法的認識。通過交流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小組內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顒樱ㄋ模?、(多媒體出示:第一題)師:瞧!小猴子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原來是一群有趣的螞蟻,他們在干什么呢?你想問什么?你會解答嗎?2、(多媒體展示第三題)師:咱們來一次小比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3、數(shù)學游戲。師:咱們用我們靈巧的雙手,做一個有趣的游戲。想做嗎?來,誰先和周老師做游戲?(師伸出手指說:我出3,生再出一個數(shù):我出4。兩個人把手指合在一起:3+4=7)4、師:這節(jié)課咱們游覽了花果山,小朋友們在這里玩的高興嗎?能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獨立解答。直接寫在書上。師生做,再生生做。學生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能看懂圖意,正確解答。能正確的計算10以內數(shù)的加法。用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進一步鞏固加法的知識。學生自己對本節(jié)課做一個小總結,有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做一個整理與回顧。課后反思: 走進花果山信息窗2小猴摘桃教學目標:1鞏固已學過的10以內數(shù)的減法。2正確解答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的減法問題,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體會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的道理。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重點:正確解答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的算式。教學難點:通過借助學具操作,算出得數(shù),體會相同的兩個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的道理。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小棒、師準備投影片。師生雙邊活動:一、 導入: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們下山來,看見一棵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一只頑皮的小猴子就提著籃子來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結果嗎?請看投影片。二 、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談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自說說,然后小組內交流。三 、引導學生看圖,根據圖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同桌悄悄說說。同桌互相合作學具解答自己剛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四、 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樣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生說算式,師板書。五、 操作學具通過學具操作,著重讓學生理解從一個數(shù)里減去0的含義,體會一個數(shù)減去0得數(shù)還是原數(shù)的道理。六、 擴展練習1、同桌互相說說40頁第1題的圖意,并列出算式解答。2、誰能又準又快地計算41頁的第2題。3、小組討論第3題,根據圖意如何列4個不同的加減算式。4、看圖能正確流利地講一個有關的數(shù)學故事。(小組合作探討)七、 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教學后記:走進花果山信息窗3野餐 教學內容:課本37-40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能正確列出加法算式和計算得數(shù)是6、7的加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花果山”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活動中體會加法的含義,熟練得數(shù)是6、7的加法計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感知數(shù)的計算與生活的練習,并在運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重點: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能正確列出加法算式和計算得數(shù)是6、7的加法。 難點:體會加法的意義。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談話:花果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果山去游覽,我們一起去看看! 板書課題:走進花果山。2、 探索新知。1,出示主題圖。(1) 仔細觀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在全班交流。(2)你能看圖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提問,教師板書有價值的問題。 2,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教師: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一共有幾只小猴? 先讓學生說說有關小猴的信息,再獨立列式和計算。 (3)兩棵樹上,一共有幾個桃子? 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左邊的樹上有幾個桃子?右邊的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個也沒有用哪個數(shù)表示?怎么列式?你認為6+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4)還可以解決那些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自主練習。 1、第一題:看圖整理得數(shù)是6的加法算式。 以第一個算式為例,引導學生結合圖說一說算式的意義。 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算式。 2、第二題:計算。學生獨立完成。對于計算還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鼓勵他們用鉛筆擺一擺,集體訂正。 3、第三題:看圖列式計算。 (1)仔細觀察第一幅圖,找一找,有什么不認識的東西? (2)教師板書大括號:小朋友們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叫“大括號”,在這里表示“合起來”的意思。誰來說說這幅圖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4)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 4、第四題。(青蛙跳) 引導理解題意:看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青蛙兩次一共跳了多遠?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5、第五題。(一圖二式) (1)觀察魚缸圖,說說圖的意思。(2)這道題要我們看一幅圖列幾道算式?你會列嗎?試一試(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4)學生獨立完成第二幅圖。 6、 第六題:計算。(鞏固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1)第一組算式,你能看上面的算式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2)第二組算式怎么算比較快? (3)第三組算式可以怎么填?7、第七題:比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提問:你是怎樣比較圓圈兩邊的大小的?(學生先選出左邊算式的得數(shù),再與右邊的數(shù)比較大?。?告訴學生: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把左邊算式的得數(shù)記在心里,也可以在算式下面畫一條橫線,把得數(shù)寫在橫線下面,再跟右邊的數(shù)比較。 8、 第八題:涂卡片。(鞏固得數(shù)是7的加法) 引導理解題意:第一張卡片上的數(shù)量跟那張卡片上的數(shù)量尅合成7?第二張和第三章?(學生獨立完成,涂一涂) 9、第九題:講數(shù)學故事。 (1)出示主題圖,引導:圖上的小朋友根據這幅圖講了一個故事。左邊有4朵花,右邊有3朵花,一共有幾朵花?你能列式解決她提出的問題嗎? (2)學生列式解決。(3)根據這幅圖,你還能講一個數(shù)學故事嗎? 引導講故事:還可以這樣講,有3朵黃花,有4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學生列式解決。 (4)學生在小組內講身邊的數(shù)學故事,全班匯報。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那些知識?(學生交流)走 進 花 果 山 信息窗4野餐結束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初步了解交換相加兩個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學習有關0的加法,鞏固加法的意義和基本的口算方法。、初步學會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10以內數(shù)的加法和有關0的加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過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學準備:投影片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問題意識,進一步理解體驗加法的意義教學過程: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關注要點活動一 師:小猴子們和小朋友來到了花果山,玩的可高興了,可是小朋友玩累了,他們準備開始野餐了,小朋友想知道他們都帶什么好吃的了嗎?(出示投影片:課本頁的野餐圖)引導學生看圖,初步理解圖意。1、師:你們看這些小朋友帶什么了呀?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組長要分火腿腸了,他提了一個問題:每人一根火腿腸需要幾根呢?你能直接算出需要多少根火腿腸嗎?那到底有多少個學生呢?學生觀察畫面,對圖畫有一定的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先自己思考 ,然后進行交流學生可能會說:看看一共有多少個學生就知道需要多少根火腿腸了學生自己列算式,可能會列出兩個算式:(個)(個)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直接切入課題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圖畫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初步鍛煉學生的換位思考,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活動二:剛才我們知道了每人分一根,需要根火腿腸,那你們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嗎?師板書問題師:你想解決哪個問題?再仔細看圖學生可能會提:、 一共有幾只小猴?、一共有幾個桃子?、一共有幾罐飲料?、黃花和紅花一共有多少朵?讓學生自己獨立的嘗試列式計算,再交流算法在解決第個問題時,要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算式,培養(yǎng)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言的好習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讓學生掌握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活動三: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做個伸手指列算式的小游戲,怎么樣?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請一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同桌兩個小朋友每人任意伸出幾個手指(最多伸個,不伸表示)說出你們倆手指數(shù)相加的算式,誰搶先說對誰就贏。 剛才小朋友做游戲搶答的非常好,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算式卡片,不知小朋友能不能直接說出得數(shù)呢?同桌倆做游戲出示:讓學生齊答或者開火車回答通過練習,加深有關對加法知識的理解,以及加法口算的速度加深對加數(shù)交換位置,得數(shù)不便變的理解活動四:小朋友真厲害,相信做書上的自主練習肯定不成問題,是嗎?打開課本第頁第和第題小朋友這節(jié)數(shù)學課,高興嗎?為什么?先說題意,然后獨立完成交流結果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對學生的結果進行評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課后反思: 走進花果山信息窗5游水簾洞教學目標1能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10以內數(shù)的減法。2初步學會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10以內數(shù)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3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初步學會有條理表述自己操作和思考過程。4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學重點:讓學生正確計算10以內數(shù)的減法。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10以內數(shù)的減法實際問題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準備:投影圖片。師生雙邊活動:一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初步理解圖意。1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中提出的什么問題。2你能指著畫面具體說說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二 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1自己利用學具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好嗎?自己試試看。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嗎?3小組在全班交流。4教學減法算式。從7里面去掉4,用減法計算。你能試著寫出減法算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列出減法算式,7-4=3,介紹“”符號,教讀算式,生練讀。三 繼續(xù)解決問題。1繼續(xù)觀察畫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我們先來解決“跳進洞里幾只猴子”,你會列式嗎?反饋并訂正。3“樹上還剩幾個桃子”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答。四 擴展練習1你能在小組中說說圖意嗎?該怎樣解答?2自主練習的第2題與同位說一說該怎樣解答?3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4小雞回家,看看那位同學能夠幫助小雞回到自己的家。五 全課總結.教學后記: 走進花果山 信息窗6小猴分桃教學內容:課本第49-52頁。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進一步鞏固加減法的意義。2熟悉10的組成,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一多種形式整理10的組成,熟練10以內的加減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計算中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10的組成及加減法。 難點: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談話:小朋友們,猴子最愛吃的水果是什么呀?學生:桃子。教師:嗯,對。今天,花果山的小猴在花果山摘了一筐桃子,但是小猴遇到了一個問題,希望小朋友們去幫幫它。二、學習新課,共同研究。1小猴的問題是:它摘了一筐桃子,一共是10個,現(xiàn)在要把這些桃子分成兩堆,可以怎么分呢?2小組代表匯報。(1) 我把10分成1和9。(2)我把10分成2和8。3教師:比如說吧10分成1和9,看這個組成你能說出什么加法算式?學生匯報:1+9=10和9+1=10。(教師相應板書)教師:你能想到什么減法算式呢?學生交流,匯報:10-1=9和10-9=1。(教師相應板書)引導歸納:由1和9組成10這一個組成,我們一共可以想到幾個算式?學生歸納:1+9=10,9+1=10,10-1=9,10-9=1。4提問:如果把10分成2和8,你能想到那些算式?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集體訂正。5引導:你能把10的其他組成的全部算式寫出來嗎?學生獨立寫,寫完后在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明確。教師引導學生整理,有序地吧所有算式寫在黑板上。注意5和5組成10,只能各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6出示教材第49頁“我用表格記錄”圖,引導學生觀察:你能看懂這個表格嗎?他是什么意思?學生觀察,交流,匯報:這個表就是我們天10的組成,第一格的數(shù)字是10,后面都是10的組成,比如第二列上面的9和下面的1組成10,第三列上面的8和下面的2組成10。學生整理,交流匯報,教師明確:109876512345三、自主練習。1復習10的組成及加減法。(1)指明說10的組成,或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如體溫“3和幾組成10”,然后學生搶答。(2)教師說一個10的組成,學生說出相應的加減法算。2第一題。(小鳥圖和小狗拉骨頭圖)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列什么算是可以解決?3第二題。一圖四式,學生獨立完成,指明匯報。4第三題:以比賽的形式完成,看誰做得又快又對,集體訂正。5第四題:我踢那些球?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朋友衣服上的數(shù)字就是要踢的球上的算式的得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把得數(shù)是10和9的球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圈一圈。6第五題:比較大小。提醒學生注意良好的計算習慣:在算式的下面畫一根線,把算式的得數(shù)寫在下面,再與另一邊的數(shù)比較大小。7第六題:小猴吃香蕉。這是一道機動題,小猴要吃的香蕉個數(shù)不確定,讓學生先圈一圈,再根據總數(shù)個數(shù)和圈的個數(shù)列一道減法算式。8第七題:讓學生先計算各算式的結果,再把得數(shù)相同的涂上相同的顏色。9第八題:說一說。學生活動,通過這道題,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系統(tǒng)整理。10第九題:將數(shù)學故事。教師指導完成。走進花果山 信息窗7小猴跳水教學內容:課本第53-57頁。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進一步體會和運用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能夠列連加、連減的式子解決有關問題。2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方法及計算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