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與朱元思書導學案學習目標:1、 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詞義,積累文言詞匯,感知課文大意。反復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2、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疏理文章結構資料準備: 1、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是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駢體文的特點是講究對仗,通常是四六句相互交替,結構、詞性、詞義相互配對。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2、簡介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3、背景資料: 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此后,他便到石門山中去隱居。由此可見,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而是寓情于景。4、關于書信中的景物描寫六朝文人在往還書信中好用景語作點綴,其作用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動對方,例如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寫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就有引起對方故國之思,促其早日歸順朝廷的作用。另一種是借景物烘托寫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偽托的李陵答蘇武書,其中“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ji)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寫信人獨居塞外、不得歸國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見,書信中的景物描寫也是有意而為,是服務于書信的宗旨的。至于吳均此書宗旨如何,因不見原信全文,難以臆斷;如果僅就這段景物描寫而言,其要害當在“鳶飛戾天”兩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對朋友婉言相勸,希望他早日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 教學過程:一、預習測評1、題目與朱元思書中“書”的意思是 ,本文的作者是南朝梁 家。字_,吳興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水皆縹( )碧 鳶( )飛戾( )天 經綸( )世務 急湍( )甚箭 千轉( )不窮 泠泠( )作響 嚶嚶( )成韻 窺( )谷 橫柯( )上蔽 軒( )邈( )3、熟讀課文(師范讀,生自讀45遍) 朗讀指導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b. 節(jié)奏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多為四字句),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對于整散相間的句子,應讀得抑揚頓挫。c. 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 情感流露出對富春山水的由衷贊嘆、無比向往之情。二、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自譯課文,完成下列習題)1、解釋下列加點字:風煙俱凈 從流飄蕩 一百許里 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負勢競上 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 泉水激石 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 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 經綸世務者 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 疏條交映 2、 翻譯下列句子(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3)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7)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8)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9)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10)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1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12)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三、合作探究(先自己根據你對文章內容填空,然后再小組討論統(tǒng)一答案)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 全文共三段,_段是第一層,為總寫,以“_”一句作為全文的綱領。_段是第二層,為分寫。先寫“異水”,以 -寫水流舒緩處,以_寫水流湍急處。再寫“奇山”,以_、_、_、_、_字,將崇山峻嶺化靜為動,再以_、_、_、_四種聲音從聽覺寫出山間的勃勃生機。四、課堂檢測1、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2、文章中寫水之異的句子是: 。3、正面寫水清的句子是: 4、側面描寫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5、運用比喻直接描寫江流氣勢磅礴的句子: 6、文章所寫是哪一季節(jié)的景物? 你從哪些語句上能看出來? 寫一句你所積累的這個季節(jié)的詩句 7、寫聽覺感受的對偶句: , ; ,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這讓我們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 中描寫三峽水流湍急的詩句“ , ” 附: 文言積累卡片 通假字: 窺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千轉不窮 “轉”通“囀”,鳥叫聲 詞類活用: 風煙俱凈(消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 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絕妙),百叫不絕(停止)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上面 古今異義: 一百許里(左右/允許)蟬則千轉不窮(窮盡/貧窮) 經綸世務者(治理/政治規(guī)劃)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感受富春江奇特秀麗的自然景色,通過品讀賞析理解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2、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教學過程一、前提測評(1)與朱元思書選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處使用了對偶句。結構是 式,(2)找出文中的對偶句: (3)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 之美,概括為“_,_”八個字;第二段承“異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層次多角度展示 -之美。二、自主學習1、課文用那八個字概括了富春江的山與水?在結構和內容能起什么作用?2、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边@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3、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異水的特點的?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溫馨提示:從描寫角度、詞語運用、 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表達作用等角度,任選一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示例: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群穿梭,不僅襯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主要運用了側面襯托的手法。4、“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鳶飛戾天者” 指: “經綸世務者” 指: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慨嘆,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感慨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三、合作探究1、研讀最后四句,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余味無窮。小結:此為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四、課堂測評 1、 理解背誦。按要求寫出句子。 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 總的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總領全文的句子)(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 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_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_的特征(用自已的話概括)文中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_2、一篇山水小品,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各寫出一句寫“山”和寫“水”的詩句。與朱元思書 先總 奇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機器人與自動化
- 老年人用藥,莫“跟著感覺走”
- 2025年遼寧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計劃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江蘇鹽城市射陽縣城市照明服務有限公司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老年疾病護理
- 老年護理溝通課件
- 車輛質押擔保貸款服務合同樣本
- 美容美發(fā)場地租賃合同終止及客戶服務協(xié)議
- 戀愛期間情感關懷與財產管理協(xié)議
- 專業(yè)辦公租賃及企業(yè)孵化服務合同
- 反沖動式汽輪機工作原理
- 初中學校教學常規(guī)培訓
- 咖啡拉花培訓課程
- 消化道腫瘤患者的護理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化學(一)試題附參考答案(解析)
- 2023年崗位知識-銀行信息科技條線知識考試沖刺-歷年真題演練帶答案
- JB-T 14227-2022 流砂過濾器標準
- 石行業(yè)安全事故案例學習
- 更換給水水泵的施工方案
- 三叉神經痛(講)課件
- 企業(yè)工會采購制度管理規(guī)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