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7年3月11日 教育學1、 選擇題(本答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 提出發(fā)現法是掌握學科結構的最好方法的教育家是(D)A. 贊科夫 B. 維果斯基 C. 皮亞杰 D. 布魯納2. 義務教育最早起源于(B)A. 美國 B. 德國 C. 法國 D. 英國3. 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的教育家是(D)A. 馬克思 B. 羅杰斯 C. 杜威 D. 盧梭4. “教學相長”原則主要體現的是師生之間的(A)A. 教育關系 B. 心理關系 C. 社會關系 D. 道德關系5. 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C)A. 壬戌學制 B. 壬子癸卯學制 C. 壬寅學制 D. 癸卯學制6. 比較準確的體現教學的啟發(fā)性原則的是( A )A. 開而弗達 B. 各因其材 C. 及時而教 D. 學不蹋等7. “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體現的德育方法是(B )A. 指導實踐法 B. 榜樣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評價法8. 中國最早使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A )A. 1862年 B. 1902年 C. 1903年 D. 1912年9.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出自(B )A. 論語 B. 中庸 C. 大學 D. 孟子10. “孟母三遷”反映了(C)因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A. 教育 B. 遺傳 C. 環(huán)境 D. 社會活動2、 填空題(本答題共10個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把答案填在橫線上)11. 學校教育活動的三個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12. 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早就全面發(fā)展人的唯一方法。13. 現代學校教育從社會性質上分,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國家形態(tài)的教育;從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上分,包括工業(yè)社會和知識社會兩種歷史形態(tài)的教育。14. 教育的兩大功能為育人功能和社會功能。15. 在人的發(fā)展動力觀方面主要有內發(fā)論、外鑠論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論。16. 現代學制的三種基本類型包括單軌制、雙軌制和分支制。17. 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yè)素質包括學科專業(yè)修養(yǎng)和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18. 綜合課程的主要形式主要有融合課程、廣域課程和核心課程。19. 從課程管理角度來分,課程可以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20.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鞏固性原則。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21. 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答:正確(2分)。因為學科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形式編寫的有關某門課程的人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3分)。22. 研究表明,45歲兒童的視覺,聽覺發(fā)展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應加強繪畫、音樂方面的教育。答:正確(2分)。因為人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期內實施相應的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3分)23. 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針。答:錯誤(2分)。教育目的是把教育者培養(yǎng)成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1分)教育方針是國家教育工作基本政策和指導思想。教育方針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導方向、教育目的、實施教育目的的途徑。(1分)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兩者不是一回事情。(1分)。24. 中小學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是團隊活動和集會活動。答:錯誤(2分)。中小學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是教學(3分)。4、 簡答題(本答題共四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25. 簡述班集體形成的條件。答:(1)確定班級發(fā)展目標。(2) 簡歷班集體的核心隊伍。(3) 簡歷班集體的規(guī)則和秩序。(4) 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5) 培養(yǎng)集體輿論和班風。26. 簡述活動課程的內涵及其特點。答:內涵:活動課程是指一系列的兒童自己組織的活動,兒童通過活動來學習,活的經驗,解決問題,鍛煉能力。(2分)活動課程的主要特點有:(1) 從兒童的需要、興趣和個性出發(fā)設計課程,是兒童本位、經驗本位。(1分)(2) 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順序為中心編制課程。(1分)(3) 主張兒童在活動中探索、嘗試錯誤,學到方法。(1分)簡要說明27. 簡述德育的主要原則。答:德育的主要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1分)、知行統(tǒng)一原則(1分)、尊重信任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1分)、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1分)、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的原則(1分)。28. 簡要說明如何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答:簡歷良好的師生關系取決于教師的素質修養(yǎng)、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1分)。簡歷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1分),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1分),發(fā)展教育民主(1分),正確處理師生矛盾(1分)。5、 論述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29. 為什么說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請舉例說明。答:學校教育既是特殊的實踐性,也是特殊的環(huán)境,這使它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1分)(1) 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3分)(2) 學校教育有專業(yè)教師來施教。(4分)(3) 基礎教育處于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關鍵年齡階段。(3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如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素質、環(huán)境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等。(2分)以上論述,舉例說明。(2分)30. 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認識。答: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士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辯證統(tǒng)一的。(2分)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起主導作用,是教育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指導者以及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者。(4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是自我發(fā)展的內因,教學過程必須地尊重、利用和發(fā)揚學生的主體性。(4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tǒng)一,既要反對“教師中心論”,又要反對“學生中心論”(3分)以上論述,若能理論聯系實際。(2分)2008年3月2日 教育學一、選擇題(本答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 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的教育家是(A)A. 夸美紐斯 B. 盧梭 C. 菲斯泰洛奇 D. 赫爾巴特2. 我國唐朝中央官學的“六學二館”,鮮明的體現了封建社會教育的(B)A. 階級性 B. 等級性 C. 傳統(tǒng)性 D. 壟斷性3.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A)A. 教學 B. 體育 C. 德育 D. 管理4.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B)A. 客體 B. 主體 C. 介體 D. 實體5. 終身教育理論體系最終形成是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哪一個報告為標志(C)A. 終身教育導論 B. 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 C.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D.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6.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D)A. 認識能力 B. 交往能力 C. 合作精神 D. 實踐能力7. 對學生產生經常而有效影響的各種非正式學習的要素是(D)A. 學科課程 B. 綜合課程 C. 活動課程 D. 隱性課程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B)A. 說服教育法 B. 榜樣示范法 C. 指導實踐法 D. 陶冶教育法9. 提出“三綱五?!薄ⅰ罢x明道”的我國古代教育家是(D)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10. 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A)A. 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B. 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歷任務C. 指導班委會工作D. 評定學生操行 2、 填空題(本答題共10個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把答案填在橫線上)11. 我國對受教育者的權利和義務做出基本規(guī)定的法律性文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2. 有目的、有計劃地形成課程計劃、學科課程和教科書的系統(tǒng)化活動是課程設計。13. 人發(fā)展的順序性規(guī)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14.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15. 社會主義的新型師生關系主要具有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和教學相長的特點。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我國實行義務教育的年限是9年。17. 我國中小學強調“雙基”教育,“雙基”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18.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19. 奧蘇貝爾的教學理論是基于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概念簡歷起來的。20. 班級工作計劃和總結按照內容來分,可分為全面計劃(總結)和專題計劃(總結)。3、 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1. 教育具有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功能。答:正確。(1分)因為(1)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2) 教育是科學只是和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手段(3) 教育促進現代經濟的增長和發(fā)展,推動現代經濟的知識化過程。(3分)22. 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是無條件的。答:錯誤。(1分)因為(1) 教育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2) 必須正確處理內因與外因的關系(3) 必須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環(huán)境的關系。(3分)23. 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指人的智力、體力和道德的平均發(fā)展。答:錯誤。(1分)全面發(fā)展并非平均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智力和體力的全面協調發(fā)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發(fā)展。(3分)24. 學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郵箱的途徑是班主任工作。答:錯誤。(1分)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占時間最多,而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是學習,所以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3分)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 個小題,每小題 6 分,共24 分。)25簡述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答:(1)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2 分) (2)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發(fā)展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2 分) (3)堅持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2 分) 26 簡述教師應具有的學科專業(yè)修養(yǎng)。 答:(1)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 分) (2)掌握該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相關的知識;(2 分) (3)學科發(fā)展的歷史及趨勢;(1 分) (4)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1分) 27 簡述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答:(1)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社會性質;(1 分) (2)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事業(yè)的領導權;(1 分) (3)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管理體制;(1 分) (4)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1 分) (5)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標準和有關教育內容。(2 分) 28談談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 答:(1)要正確對待后進學生,關心熱愛后進生;(2 分) (2)要弄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狀,對癥下藥;(2 分) (3)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1分) (4)要抓反復,反復抓。(1 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1 0分,共20 分。) 29論述討論法的含義、作用和要求。 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1 分) 討論法的作用:第一,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第二,促進學生思考和表達;第三,促進學生的交往、相互學習和合作。(每個要點1 分,共3 分)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目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有討論價值。第二,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聯系實際進行,要讓學生有普遍發(fā)言的機會。第三,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小結,并提出需要進行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每個要點2 分,共6 分) 30在教師經驗交流座談會上,一位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談了她的一段經歷:開學快一個月了,我這些一年級的“寶貝們”表現還好。不過有件特別讓我感到頭疼的事:每次上課,不是這位掏不出課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筆。盡管我一再強調課前要把學習用具擺放好,可是道理說盡仍然無濟于事。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我畫了一幅“學具擺放圖”貼在黑板的旁邊,然后,和學生約定:“課前課后看一眼”“同伴要相互提醒”“老師一站一指提示你”。實施后效果不錯。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兩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現象也消失了,不到一個月,每位學生都形成了好習慣。 該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規(guī)律? 請依據該規(guī)律加以分析。 答:符合“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這一德育規(guī)律。(2 分)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個因素構成的。德育過程就是培養(yǎng)這四種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協調發(fā)展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為習 慣。(2 分) 一般來說,德育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進行。但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教育影響的多樣性,知、情、意、行各有其互獨立性,其發(fā)展并不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必恪守一種開端或程序??筛鶕W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選擇開端和教育程序。(3 分) 案例中的老師發(fā)現從“知”入手進行教育無效后,能夠及時調整入手處,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以“行”為開端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分) (如果考生運用“德育過程是長期的和反復的過程”這一規(guī)律,參照標準答案的條目,酌情給分) 2009年3 月1 日 教育學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 據論語述而記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薄霸姇⒍Y、易、樂、春秋”屬于“四教”中的( A )。 A文 B行 C忠 D信 2 進入新時期,我國最早明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方針的是( B )。 A1982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1985 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C1933 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D1999 年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3 在人的發(fā)展的關鍵期內實施以相應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因為人的發(fā)展具有( D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互補性 D不均衡性 4 少年期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 C )。 A六十一歲 B七十二歲 C十一二歲十四五歲 D十一二歲十六七歲 5 以美國“六三三”學制為藍本確立的( C )學制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建立之后。 A癸卯學制 B壬子癸丑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寅學制 6 國家根據政治經濟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guī)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是( A )。 A教育方針 B教學目標 C培養(yǎng)目標 D課程目標 7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 C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8 學記提出課內與課外要相結合,且課外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這反映了以下( D )的要求。 A教學相長原則 B預時孫摩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藏息相輔原則 9 德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B )。 A學校教育影響與一般社會影響之間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標要求與受教育者現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之間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之間的矛盾 10當前我國中小學的領導體制是( B )。 A校務委員會制 B校長負責制 C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D黨支部領導下的行政分工負責制 書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11孔子招收學生不分貴賤、貧富,這反映了他的(有教無類)思想。 12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傳統(tǒng),不隨時代變遷而消失,這說明教育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關系。 13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因此應當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14奧蘇貝爾的教學理論是基于(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概念建立起來的。 15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包括一般綜合素養(yǎng)、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 16“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身教育”建立的四個支柱。 17“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觀點。 18課程發(fā)展的趨勢之一是課程管理的多極化,即發(fā)揮國家、(地方)、學校在課程管理上的作用。 19布盧姆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個類型。 20在中國,班級授課制的采用始于1862 年的(京師同文館)。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4 個小題,每小題 4 分,共1 6分。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理由。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1 盧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答:正確。(1分)盧梭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思想家。主張以培養(yǎng)自然人為教育目的,并主張教育順應兒童的自然天性。(3分)22 目前在我國,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是同一個概念。 答:錯誤。(1分)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包括了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而基礎教育則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育。(3分)23 目前實施的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中學教師的職務序列是初級、中級、高級,與高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相對應。小學則不同。答:錯誤。(1分)過去我國是這樣劃分的。但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職務序列打通,小學和中學的差別不復存在。初級、中級、高級均與高校助教、講師、副教授相對應,小學教師也可以評副教授。這大大提高了小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積極性。(3分) 24 只要升學率提高了,學校就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 答:錯誤。(1分)升學教育以升學為唯一目標,以犧牲學生的發(fā)展為代價,違背素質教育的理念。而素質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的素質為根本宗旨;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并滲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3分)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 個小題,每小題 6 分,共24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5簡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答:蘇格拉底在讓學生獲得某一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發(fā)問,讓學生回答;如果答錯了,他不給予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進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 26 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哪些領域?答: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 27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答: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規(guī)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28 簡述班主任對后進生轉化教育工作的要點。 答:首先,要正確對待后進生,關心熱愛后進生;其次,要弄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狀、對癥下藥; 再次,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最后,要抓反復、反復抓。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 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9試析“環(huán)境決定論”的理論缺陷。 答:(1)定論者夸大環(huán)境的影響,把環(huán)境的影響絕對化。 (2)兒童發(fā)展雖起重要作用,但不能決定兒童的發(fā)展。 (3)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對環(huán)境影響能夠認識、選擇和改變。 30某物理教師在講“物體的浮沉”原理時,是這樣導入的:師:一塊鐵和一塊木頭放在水里會怎么樣? 生:鐵下沉,木頭飄起來。 師:為什么? 生:鐵重,木頭輕。 師:針和輪船都是鐵制的,一根針放在水里為什么會沉底,而一艘輪船卻不會沉底? 生:(思考) 請問,該教師的課堂導入最符合哪個教學原則? 請依據該原則對上述案例加以分析。 答:該老師的教學主要貫徹了“啟發(fā)性原則”。 該原則強調教學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該老師通過揭示生活常識之間的相互矛盾,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物體浮沉原理”的動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設置問題情景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010年3 月7 日 教育學 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 在現代教育科學體系中,教育學是( C )。 A應用學科 B新興學科 C基礎學科 D邊緣學科 2 制約人們受教育權利的首要因素是( B )。 A經濟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傳統(tǒng) D科技水平 3 教育實踐中的“陵節(jié)而施”現象違背了人發(fā)展的( A )。 A順序性規(guī)律 B互補性規(guī)律 C不平衡性規(guī)律 D個別差異性規(guī)律 4 根據教師關注的內容,把教師生涯分為四個階段,并提出教師生涯關注理論的美國學者是( A )。 A弗勒 B布魯姆 C費斯勒 D奧恩斯坦 5 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據是( B )。 A學校教育的形式 B學校教育的類別 C學校教育的層次 D學校教育的歷史 6 “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辦教育注重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所體現的教育目的理論是( C )。 A個人本位論 B宗教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興趣本位論 7 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的課程種類是( A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8 要解決學記中提到的學生學習“過多、過少、過難、過易”的問題,應當貫徹( C )。 A教學相長原則 B啟發(fā)誘導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藏息相輔原則 9 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礎。但“模仿心理說”抹殺了教育的( C )。 A遺傳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獲得性 10以下學校機構中不屬于行政性組織機構的是( D )。 A校長辦公室 B教務處 C總務處 D教育工會 二、填空題 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1 廣義的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12在歐洲封建社會有兩種教育體系,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 13教育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14文化影響著教育的(價值取向)、課程內容、育人模式和歷史傳統(tǒng)。 15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征是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 16義務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個特征是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 17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18合并數門相鄰學科的內容形成的綜合課程稱做(廣域)課程。 19道德認識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兩個方面。 20班主任確立班級目標要注意(漸進)、有恒和多樣。 三、判斷說明題 本大題共4 個小題,每小題 4 分,共16 分。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由。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1政治制度既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答:正確。(1分)正義的政治制度能夠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如民主政治對教育權利的保障。非正義的政治制度則阻礙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如專制政治對教育權利的踐踏。(3分) 22 在當前,如果學校教育不能保證家長所期望的教學質量,家長就有權拒絕送學齡兒童上學。 答:錯誤。(1分)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公益事業(yè)。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3分)23 國家課程在實施上具有可選擇性。答:錯誤。(1分)國家課程側重于學生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質。在實施上具有強制性。 (3分) 24 實施計劃是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答:正確。(1分)學校管理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計劃是起始環(huán)節(jié),實施是中心環(huán)節(jié),檢查是中繼環(huán)節(jié),總結是終結環(huán)節(jié)。 四、簡答題 本大題共4 個小題,每小題 6 分,共24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5簡述學生的本質特征。 答你:發(fā)展性、有潛能、差異性、主動性、獨立性 26 簡述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答: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7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答: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激發(fā)學習動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 28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答: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與集會活動;班主任工作 。五、論述題 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10 分,共20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9試述教育自身的歷史繼承性。答:(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關系。 30剛上一年級的小剛,在超市的貨架上順手拿了一袋話梅糖就吃起來。同學把這件事告訴老師。第二天,老師把小剛叫來談話:“聽說昨天你拿了超市的糖? ” “我吃了一袋話梅糖,可好吃了!” “你怎么能隨便拿人家的話梅糖呢? ” “我想吃。小剛很干脆地回答。 “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隨便就拿呀!” “我們家吃東西,從來都是自己隨便拿,想吃多少就拿多少?!毙偺煺娴鼗卮?。 “你知道家里的東西哪里來的嗎? ” “媽媽買的?!?“媽媽為什么能買呢? ” “媽媽有錢。” “媽媽的錢從哪里來的呢? ” “公家發(fā)的?!?“公家為什么要發(fā)錢給媽媽? ” “媽媽每天上班干活?!?“對呀!媽媽為大家工作,公家就發(fā)工錢給媽媽,媽媽用工錢去買東西,如果不給錢,她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嗎? ” “不能?!毙側粲兴虻負u搖頭,“對了,營業(yè)員叔叔說我是小偷?!?“你不是小偷,你分不清,拿人家的東西和拿自己家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老師,我懂了,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今后我再也不會拿別人的東西了?!?“你真是個好孩子!” 這段師生的道德對話直接改變了學生的哪一種品德要素? 它對學生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義? 答:這段師生對話直接改變了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認知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兩個方面。道德認知是品德的基礎。教師從“知入手進行教育,為該生改正錯誤,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礎。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構成的。德育過程就是培養(yǎng)這四種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協調發(fā)展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為習慣。 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有了“知”,即對客觀事務的是非善惡有了認識,就會產生相應的道德情感,才能獲得調節(jié)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為道德行為做出自覺而頑強的努力,進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 2011年3 月6 日 教育學 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 提出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主張,具有社會本位傾向的教育家是( C )。 A柏拉圖 B涂爾干 C凱興斯坦納 D赫欽斯 2 決定教育事業(yè)領導權的是( B )。 A經濟發(fā)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3 “因材施教”是人的發(fā)展的( D )對教育的要求。 A 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4 人的發(fā)展的互補性要求教育應該做到( C )。 A相互銜接 B循序漸進 C長善救失 D教學相長 5 、盧梭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自由的人。這種觀點屬于( B )。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宗教本位論 D文化本位論 6 教師法規(guī)定的教師考核內容為“政治思想、業(yè)務水平、( A )、工作成績”幾個方面。A工作態(tài)度 B工作熱情 C 工作效率 D工作質量 7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體現在( C )。A認識的直接性 B學生的主體性 C教學的教育性 D活動的開放性 8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D )。 A參觀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學法 D欣賞教學法 9 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的前蘇聯教育家是( B )。 A克魯普斯卡婭 B馬卡連柯 C加里寧 D凱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動中,將表現好、進步大的學生照片貼在“明星墻”上以示獎勵,這樣的方法是( B )。 A說服教育 B品德評價 C指導實踐 D陶冶教育 二、填空題 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1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 12 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觀點,認為這是立國的三個要素。 13 (遺傳素質)為人的發(fā)展提供了生理基礎與可能性。 14 2006 年我國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學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全面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互關系的基本法律準則,它可以說是“教育領域的憲法”,是教育法規(guī)體系中的“母法”。 16 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17 教師的教育專業(yè)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18 2001 年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開始。 19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中首次采用班級授課制。 20 我國小學的德育內容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它體現在 1993 年正式頒布的(小學德育綱要)里。 三、判斷說明題 本大題共5 個小題,每小題 3 分,共1 5分。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理由。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1 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答:錯誤。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受教育的權利。 22 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設施的現代化。 答:錯誤。教育現代化不限于學校設施現代化。 23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答:錯誤。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 24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 答:正確。教師是專業(yè)人員,要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直接從事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教學、提高他們素質的活動。 25 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答:正確。因為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占時間最多,而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是學習。而且教學本身永遠具有教育性。 四、簡答題 本大題共7 個小題,每小題 5 分,共35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 2020)中提出的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教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工作方針是什么。 答: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27簡述學校教育發(fā)揮主導和促進作用的條件。 28 簡述教師法中規(guī)定的教師應承擔的義務。 答:第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 第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第三,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主要目標,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形象的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第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第五,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第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學業(yè)務水平。 29 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答:第一,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第二,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課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第三,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第四,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接受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的現狀,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老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 第六,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適應性。 30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德育途徑包括哪些? 31 簡述班級常規(guī)管理的基本內容。 答:組織紀律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文檔管理、工作計劃與總結 32簡述行動研究的基本特征。答:行動研究是教育實踐工作者為善教育教學實踐而開展的研究。有以下特征: 第一,目的是為了改進實踐;第二,研究的內容是教育教學的問題; 第三,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進行究; 第四,研究的循環(huán)性。 五、論述題 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10 分,共20 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33 論述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34 案例分析: 課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伊爾定律”,他說,“具有恒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后來他又出示一個公式“PV=K”并解釋說,其中P 代表壓力,V 代表體積,K 代表一個恒量( 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質量和溫度)。他邊舉例邊板書: 如果P=2 個大氣壓,且恒量為 8 ,那么體積就是4 立方匣米, 2 個大氣壓4 立方厘米=8。 如果我們把壓力變量改為4 個大氣壓,體積就成了2 立方厘米,4 個大氣壓2 立方厘米=8。 別的同學都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和小剛還是搞不明白。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能力很強,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手里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 對于小剛,老師也了解他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受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的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小剛自己嘗試了幾次,也搞明白了“波伊爾定律”。 請分析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哪一項教學原則? 答: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該原則要求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依據案例加以分析,酌情給分) 馬老師的做法符合“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對于小妮和小剛來說,雖然他們對老師用語言的和數理邏輯的方式進行的教學,理解起來感到困難。但由于馬老師了解他們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強項,采用符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使他們的優(yōu)勢潛能得到發(fā)揮,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學試卷(2012年3月25日)啟用 考試時間:9:0011:00姓名 準考證座位號1、 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 所選項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1. 在教育學史上,教育思想家們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說是 。A生物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勞動起源說 D交往起源說2. 19世紀后,歐美國家規(guī)定宗教不得干預學校教育活動,這體現了現代學校教育的 。A科學性特征 B世俗性特征 C生產性特征 D國際性特征3.“拔苗助長”有違人的發(fā)展的 特征。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4.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_ 。A遺傳素質 B學校教育 C主觀能動性 D自然環(huán)境5. 人的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A自然環(huán)境 B物質環(huán)境 C學校教育 D主觀能動性6. 在實踐上,教育目的有不同層次的表述,學科教學目標又稱作 。A國家教育方針 B學校培養(yǎng)目標 C班級教育目標D課程教學目標7. 教師應對學生現有的各方面情況、特點、原因等進行了解、分析、判斷,這指的是教師的角色.A診斷者 B指導者 C評價者 D研究者8.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體現在 。A認識的直接性 B學生的合作性C教學的教育性 D活動的開放性9為檢查英語寫作能力,張老師以一則新聞報道為內容擬了一份英語試卷,用選擇題和判斷題考查學生對該報道的理解。這樣的試卷其 。A效度低 B信度低 C難度低 D區(qū)分度低23人的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教育必須因材施教。24教學即智育。25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之間的矛盾。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35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6.孔子關于教學原則和方法的觀點有哪些?27.我國有關法律關于“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人身權”包括哪些內容?28.簡述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29.簡述班主任的任務與職責。30 .簡述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施過程。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31.論述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32.案例分析:早讀的時候,班主任林老師發(fā)現著著薄施脂粉,不禁皺眉:“花季少女,何苦化妝呢?學生就要有學生清純的模樣,我不能看著她在班里掀起化妝的熱潮啊!再說學校正在進行儀容儀表的檢查,要求較嚴?!比欢?,林老師理解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當她們認為那一頭五顏六色的頭發(fā)很新潮時,我們的建議無論如何合理都會被認為“落伍”;當她們認為涂脂抹粉很有必要時,我們的阻止不管怎樣真誠也都無濟于事。早讀結束,林老師把育著叫到教室外,感嘆道:“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殯儀館遺體告別儀式鮮花及花圈定制服務合同3篇
- 農業(yè)無人機應用-深度研究
- 構建監(jiān)控與調試-深度研究
- 數字人交互界面優(yōu)化-深度研究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文件柜研發(fā)與智慧辦公系統(tǒng)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酒店管理租賃與收益分成合同3篇
- 數據科學中的數學方法探索-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1A13365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手冊審核合同3篇
- 人工智能輔助編程-深度研究
- 2025年度高??蒲性O施清潔與維護服務合同4篇
- 眼的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課件
- 小學網管的工作總結
- 2024年銀行考試-興業(yè)銀行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泵站運行管理現狀改善措施
- 2024屆武漢市部分學校中考一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鋼制管道環(huán)氧煤瀝青防腐層技術標準》
-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全冊課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與角度制的換算
- 瓦楞紙箱計算公式測量方法
- DB32-T 4004-2021水質 17種全氟化合物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高清現行)
- DB15T 2724-2022 羊糞污收集處理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