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禹治水神話探源_第1頁
鯀禹治水神話探源_第2頁
鯀禹治水神話探源_第3頁
鯀禹治水神話探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鯀禹治水神話探源 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遺跡遍布各地 人們耳熟能詳 而其父伯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 卻知之者不多 其實 鯀禹 父子治水神話傳說的原發(fā)地 應該在黃河小浪底的八里胡同 一帶 以后才有了 導沇為濟 及 禹鑿龍門 等 疏九江 決四 瀆 的歷史壯舉 史記 夏本紀 載 當帝堯之時 鴻水滔天 浩浩懷山襄 陵 下民其憂 帝堯采納四岳的建議 用伯鯀治水 九年不 成 然而 這段真實的歷史 在 山海經 里卻是奇異的神話 故事 山海經 海內經 云 洪水滔天 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 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鯀復生禹 帝乃命禹卒 布土定九州 于是后世越傳越奇 晉代學者郭璞在為 山海 經 作注時引 歸藏 啟筮 又說 鯀殛死 三歲不腐 副之以 吳刀 是用出禹 在濟源的民間傳說中 上述的所有說法都能得到證實 遠古時候天下發(fā)生大洪水 滄海橫流 民不聊生 伯鯀從天 帝那里偷來息壤 也就是一種能自己生長的神土 把它投放 在王屋山與青要山之間 于是形成一座大山 人稱鯀山 東 晉葛洪在 抱樸子 內篇 中記 昔黃帝 陟王屋而受丹經 唐代杜光庭 天壇王屋山圣跡記 說的更為明白 黃帝于元年 正月甲子 列席于王屋山 清齋三日 登山至頂 于瓊林臺禱 帝遂敕西王母降于天壇 授破蚩尤之策 而 山海 經 中山經 則曰 青要山 實惟帝之密都 北望河曲 是多駕 鳥 南望墠渚 禹父之所化 是山宜女子 畛水出焉 而北 流入于河 按照 山海經 的描述 青要山位于黃河的轉彎處 水上有許多野雁 野鴨之類的飛禽 還是畛水的發(fā)源地 此 與現在八里胡同下游的地形地貌完全一致 這樣 北岸王屋 山是軒轅黃帝戰(zhàn)蚩尤設壇祭天之所 南岸青要山由于非常適 合美女居留 又被黃帝作為他的密都 其間被鯀山堵塞 洪 水自然要四處泛濫 天下幾成澤國 甚至危及仙山圣地 面 對天怒人怨的嚴重局面 天帝只好殺伯鯀于墠渚 墠渚是 水中的小島 這里水草豐美 野雁 野鴨 特別是野雞等羽鳥 至今仍 然很多 說殺鯀于羽山之野也無不可 東漢學者鄭玄 說 封土曰壇 除地曰墠 均指祭祀活動用的地方 南北朝 時酈道元 水經注 又稱 墠渚 禹父之所化 伯鯀死不甘心 尸體三年不腐 孕育成子 鯀殛墠渚 禹生鯀腹 這里理所當 然會成為后人祭祀之地 大家知道 夏朝是大禹創(chuàng)立的 夏 本意大也 也有五色之意 指夏 雉 鳥 即野雞 因為野雞有 五色羽毛 十分美觀 很受夏人的喜愛 有人推論或許他們 就將此作為本部落的標志了 鯀復生禹 說是大禹無論長相和性格都秉承了父親的 一切 跟鯀復生一樣 大禹子承父業(yè) 堅持繼續(xù)治水 他接受 父親的經驗教訓 廣泛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 八里胡同北岸 有座八角天柱山 主峰突出 上圓下方 上有神仙洞 傳說大 禹曾經廣邀各路神仙在此商討治水對策 山側崖壁巨龕相間 寬敞平整 干燥宜人 說是大禹指揮治水的大本營 有史以 來名字就叫老禹洼 相傳當年大禹治水土 涉山川 三過家 門而不入 十三年操勞 足疾而跛 過去民間巫師跳大神仍 習 禹步 大禹的舉動感動了上天 神龍從天而降 以尾畫地 導水東注 八里胡同山上有天門 高闊數丈 俗稱 隔山望天 傳說是神龍留下的仙跡 水患平息以后 八里胡同上游現出 大片肥沃的土地 后來周平王東遷成為 周初四賢 之首的毛 公遂后裔的采邑 至今人稱毛田 當年大禹有個大臣名叫大 太 章 本來同一個姑娘深深相戀 因為治水繁忙而多次推 遲婚期 但剛征服水患又趕上 禹劃九州 淮南子 墜形訓 曰 禹乃使大章步自東極至于西極 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 十五步 所以大章夫妻從青絲一直熬到白發(fā)始得結合 現在 八里胡同岸邊有兩塊巨石 一個像老翁 一個似老太 形影 相隨 一刻不離 俗稱 章公背章婆 成為人們永久的懷念 鯀禹治水 有堵有疏 方法不同 效果各異 但不能以成敗論 英雄 八里胡同峽口的 文塔 武塔 就是在向世人揭示這個 道理 大禹治水 當務之急是首先處理他父親遺留下來的難題 禹開鯀山 這里就出現了一條八里長峽 人們親切地叫它 八 里胡同 八里八景 鯀山開下的部分泥土沖到下游 滯留河 中 形成了八里長的黃河西灘 然鯀山者 神土也 故黃河西 灘能隨水而長 永遠不會被洪水淹沒 成為萬里黃河中惟一 適宜人類居住的 水上綠洲 而剩下的鯀山也化作蓮花 八 里胡同南岸一道上千米長的山峰 九蹬九級 次第升高 巍 峨挺拔 蔚為壯觀 若出水芙蓉 雅稱 九蹬蓮花棧 相傳為 大禹神斧所劈 因此又叫 鯀山禹斧 其實 蓮花棧金黃色的 巖層 更像鳳尾九羽 應即羽山注 注 北岸一座山頭酷似一個飽 經滄桑的老者 面部表情復雜 說是伯鯀面對八里胡同 是 悔恨 是欣慰 人們不得而知 自古以來 當地就流傳著這 樣一首民謠 九蹬蓮花棧 展轉有一灌 誰能得住這一灌 能 治九州十八縣 也就是古語說的 治水者治天下 母親黃河 用她那甘甜的乳汗哺育了中華民族 造就了輝煌的五千年華 夏文明 但是 黃河瀕繁的水災又是我國歷代政府的心腹大 患 為此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前赴后繼 反復探索 又堵又疏 疏疏堵堵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沿用鯀禹父子的老辦法 終于 建成了 以堵為主 疏堵結合 壤土斜心墻堆石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