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亞當斯密.doc_第1頁
我眼中的亞當斯密.doc_第2頁
我眼中的亞當斯密.doc_第3頁
我眼中的亞當斯密.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眼中的亞當斯密最早聽說到亞當斯密,當然是他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和“經紀人”的假設,了解到世人對他有著極高的評價,“經濟學之父”“經濟學界神一樣的地位”。當我深入去了解亞當斯密,去讀他的書,去感受他理論的精髓時,我內心也同樣的感嘆,他真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影響力貫穿世紀,他為人類經濟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亞當斯密所處在18世紀的英國,當時的英國在國際上已經取得了經濟領先地位,殖民貿易積累了巨額利潤,農業(yè)資本主義普遍建立起來,國內資產階級占到了統(tǒng)治地位。亞當斯密的學業(yè)和職業(yè)生涯可謂順暢,這對于他對經濟學的研究起到的助托作用。14歲進入格拉斯哥大學,他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shù)學和倫理學等課程,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英國牛津大學,結束學業(yè)后,成為了愛丁堡大學的講師,并開始接觸講授一些經濟學的課程。在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期間,他又改授道德哲學。在漫漫的學業(yè)和職業(yè)生涯里,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也慢慢孕育,開花結果。提到亞當斯密,不得不提到他的鴻篇巨著國富論,它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圣經,也正是憑借此書成就了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界崇高的地位。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shù)量和種類。舉例而言,如果產品發(fā)生短缺,產品的價格便會高漲,生產這種產品所能得到的利潤便會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產,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許多產品進入了市場,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將會增加,供給的增加會將產品的價格降低至接近產品的生產成本。即使產品的利潤接近于零,生產產品和服務的利潤刺激也不會消失,因為產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產者的薪水在內。如果價格降低至零利潤后仍繼續(xù)下跌,生產者將會脫離市場;如果價格高于零利潤,生產者將會進入市場。斯密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進而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不過,斯密也對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對壟斷的形成。在國富論這本書中,亞當斯密詳細闡述了六大理論,這些理論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對于經濟學領域的創(chuàng)立有極大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一、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于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及易貨系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于分工,假定個人樂于專業(yè)化及提高生產力,經由剩余產品之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財富,此等過程將擴大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繁榮,并達私利與公益之調和。 他列舉制針業(yè)來說明?!叭绻麄兏髯元毩⒐ぷ?,不專習一種特殊業(yè)務,那么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也制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數(shù)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shù)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來?!?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yè)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fā)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 二、貨幣理論 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fā)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后,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別強調貨幣的流通功能。 三、價值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后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鉆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鉆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后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問題。 四、分配理論 亞當斯密的分配論,是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決定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盡管雇主擁有抑低工資的力量,工資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勞動者必須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假定社會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資基金提高,工資將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國國富、資本或所得增加,將促使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則促進人口增加。 資本利潤之高低如同勞動工資,決定于社會財富之增減,資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資上漲,卻使利潤為之下降。亞當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資同一事業(yè),因為彼此相互競爭,自然致使利潤率降低。 地租系指對土地使用所支付的價格。亞當斯密認為,地租高低與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場遠近有關。 五、資本積累理論 資本累積是大量進行分工必備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擴張與生產效率的提高跟資本的總額成正比。資本的累積必須在分工之前進行,因為分工需要使用許多特殊的設備與機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資本來購取。分工愈細,工具的需要愈多,資本愈顯得重要。透過分工過程,可增加勞動生產量,提高國民所得,增強國民儲蓄意愿與能力。 六、賦稅理論 亞當斯密提出四大賦稅原則,即公平、確定、便利、經濟。 公平:一國國民應盡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國民應按其在政府保護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納稅。 確定:各國民應當繳納的稅捐,須確定并不得隨意變更,繳納時期、繳納方法、應付稅額,都應對納稅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稅捐,都應在最適合于納稅人的時間與方法收之。 經濟:每一稅捐都應善加設計,務使公民繳付國庫以外,在他的財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動。世人都追捧國富論,但卻忘了亞當斯密本人更推崇的道德情操論,這不得不令人遺憾。這是斯密的第一部著作,在這本書中,他從人具有的同情心出發(fā),論述了利他主義的倫理觀,而在國富論中,他從利己的本性出發(fā),論述了利己主義的利益觀。這種矛盾在經濟學史中稱為“斯密之謎”。他當然喜歡自由市場制度,但人們缺忽視了市場在社會中的本質?!巴椤笔堑赖滦袨榈幕A,如果社會缺少這一基礎,這個社會就會迷失方向。不了解道德情操論,就不能真正認識一個完整的亞當斯密。更可悲的是,人們顯然更重視經濟利益而不是道德情操,因此忽視了道德情操論的存在。上文提到的“斯密之謎”或者“斯密迷惑”是指:道德情操論中提出的利他主義與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利己心原理相互矛盾。對于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見解,其實兩者并不矛盾。亞當斯密其實對人性的認識是全面而深刻的。他對人性的看法是雙重的:在經濟學中,他側重說明人的利己性;而在倫理學中,他又側重說明人的利他性。只有把經濟上的利己性和倫理上的利他性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真實的人性。所以只有從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兩個方面理解亞當斯密,才能正確認識亞當斯密。亞當斯密的著作和理論幾乎影響了后續(xù)所有的經濟學家,也給予了現(xiàn)在的人們和中國很多有價值的啟示。國富論的效率、情操論的正義仍然具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溫總理曾經說過,道德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