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1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3(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doc_第1頁
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1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3(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doc_第2頁
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1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3(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doc_第3頁
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1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3(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doc_第4頁
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1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素材3(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資源中國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和問題 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主要空間場所,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需求的增加,土地資源緊缺的狀況也日益嚴重。面對這種局面,認真研究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對策,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中國土地資源的特征1絕對數(shù)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國國土地面積144億畝。其中,耕地約20億畝,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9%,林地18.7億畝,占12.98%,草地43億畝,占29.9%,城市、工礦、交通用地12億畝,占8.3%,內陸水域4.3億畝,占2.9%,宜農宜林荒地約19.3億畝,占13.4%。我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頃,我國人均僅0.1公頃,人均草地世界平均為0.76公頃,我國為0.35公頃。發(fā)達國家1公頃耕地負擔1.8人,發(fā)展中國家負擔4人,我國則需負擔8人,其壓力之大可見一斑,盡管我國已解決了世界 1/5人口的溫飽問題,但也應注意到,我國非農業(yè)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將逐年減少,土地的人口壓力將愈來愈大。2類型多樣、區(qū)域差異顯著 我國地跨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其中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合計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71.7%,溫度條件比較優(yōu)越。從東到西又可分為濕潤地區(qū)(占土地面積32.2%)、半濕潤地區(qū)(占17.8%)、半干旱地區(qū)(占19.2%)、干旱地區(qū)(占30.8%)。又由于地形條件復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類地形交錯分布,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土地資源類型,區(qū)域差異明顯,為綜合發(fā)展農、林、牧、副、漁業(yè)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難以開發(fā)利用和質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較大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是難以開發(fā)利用的。在全國國土總面積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質裸巖占4.8%,冰川與永久積雪占0.5%,加上居民點、道路占用的8.3%,全國不能供農林牧業(yè)利用的土地占全國土地面積的26.9 %。此外,還有一部分土地質量較差。在現(xiàn)有耕地中,澇洼地占4.0%,鹽堿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紅壤低產地占12%,次生潛育性水稻土為6.7%,各類低產地合計5.4億畝。從草場資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場有9億畝,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場約有20億畝,草質差、產草量低,約需6070畝,甚至100畝草地才能養(yǎng)1只羊,利用價值低。全國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每公頃只有79m3,為世界平均110m3的71.8%。 二、土地資源利用類型由于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土地資源類型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fā)利用,逐步形成了現(xiàn)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zhèn)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礦、鹽場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積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資源,1983一的可比資料,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土規(guī)模較大的國家相比,農業(yè)用地比重偏?。ū?)表1 各國農業(yè)用地所占百分比(%) 從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看,我國東南部與西北部差異顯著,其界線大致北起大興安嶺,向西經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寧夏鹽池同心地區(qū),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轉向青藏高原東南緣。東南部是全國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區(qū),耕地約占全國的90%,土地墾殖指數(shù)較高,西北部以牧業(yè)用地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區(qū),墾殖指數(shù)低。水土資源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顯,長江、珠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浙、閩、臺地區(qū)的水量占全國總水量的81%,而這些地區(qū)的耕地僅占全國耕地的35.9%。黃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諸河流域水量占全國水量的14.4%,而這些半濕潤、半干旱區(qū)需用灌溉的耕地卻占全國耕地的58.3%(表2)西部干旱、半干旱區(qū),水資源總量只占全國水量的4.6%。 表2 我國水土資源統(tǒng)計耕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所在的14個省市,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的59%。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約占全國水田總面積的93%,旱地分布遍及全國,但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占全國旱地總面積的85%,其中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最為集中,占全國旱地總面積60%左右。全國林地面積115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2.98%,林木蓄積量105.72億立方米,森林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qū),面積占全國的50%,蓄積量占75%。而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的華北、中原、長江下游地區(qū),森林資源卻很少,只占全國森林面積的4%。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區(qū),面積約43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約33億畝。北部草地呈帶狀分布,草原面積約占30%,荒漠地帶約占64%,其余為山地草場。南方草山草坡約有10億畝。 三、土地質量與潛力我國土地生產潛力、地區(qū)間差異很大。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而生物生產量卻占全國的90%,并且集中了我國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產肉量,95%以上的人口。1km2已承載225人。以光、熱、水資源作為指標的氣候生產潛力的估算表明,東部大面積的平均產量還只有氣候潛力的2040%,尚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N鞑扛珊?、半干旱地區(qū),干旱缺水,水資源總量只占全國的4.6%,年生物生產量還不到全國的10%,生產能力低,土地的承載能力也僅為全國承載能力的4.3%。根據(jù)計算,20億畝的現(xiàn)實生產力(生物生產量)約占總農業(yè)用地的3/4;林草用地合計約60億畝,而現(xiàn)實生產力卻僅占農業(yè)用地的1/4,產值僅占1/10,不僅糧、棉、油全靠耕地提供,而且全國產肉量的96.2%也由耕地生產的飼料轉化,農村用材亦大部分依賴于農由林網和農區(qū)綠化。據(jù)計算,到本世紀末,耕地的生物生產量將達23108噸,占農林牧用地總生產量的68%,林草地僅占32%。到2025年,耕地生物量仍占70%。因此,不難看出,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20億畝的耕地都是我國國土資源的精華所在,保護耕地資源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國策。1據(jù)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量測結果,在現(xiàn)有耕地中,質量好的一等耕地約占全國總耕地的41.6%;對農業(yè)利用有一定限制、質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積約占34.5%;對農業(yè)利用有較大限制、質量差的三等耕地約占20.3%,不宜農用而需退耕者3.3%。據(jù)統(tǒng)計資料推算,如果以播種面積(統(tǒng)計數(shù)字)畝產150千克為一個臺階計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產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產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產田則占56.5%。由此可得以下幾點結論:l)中產田面積最大,而且其產量(占56.5%)和縣份(占56%)都占一半以上。2)中產田大體包括兩種土地,一是土地質量好的,無限制因素的一等耕地。由于投入少、管理粗放,產量未達到應有的水平。這類耕地約有2000萬畝,只要增加投入,加強管理,產量將會很快提高。二是有輕度限制因素的二等耕地,以輕度洪澇、輕度鹽堿、輕度水土流失地和緩坡地為主。其中排水限制占24%,侵蝕、坡度限制占17.5%,鹽堿限制占13.5%。這類耕地可以按其適宜性調整作物生產布局,或采取簡單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中產田的增產效益比高產田與低產田高。高產田再高產,由于報酬遞減,效益不會太高。以1985年統(tǒng)計資料看,在高產田中畝產300350千克的占高產田面積約63.64%,350450千克的占34.48%,450千克以上的占1.87%。產量越高,比重越少,增產的難度愈大。低產田多為陡坡地、干旱、瘠薄地、風沙地、重鹽堿、重澇漬地,是具有嚴重限制因素的耕地。改造低產田需要大量投資。由此可見,當前應主攻中產田,改造二等地,達到大面積增產與均衡增產的目的。與此同時要鞏固提高高產田,有計劃地改造低產田。2全國農用后備土地資源約5億畝,按其質量評價,其中一等荒地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鹽堿地、沼澤地、紅黃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灘涂等。且大多地處邊遠,交通不便,開墾所需投資較大,要經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宜農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區(qū),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東北山區(qū)的山間谷地及山前丘陵,內蒙古東部,河西走廊,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這些地區(qū)的荒地面積約占全國荒地面積的80%。宜農荒地既可以開墾用于農耕,也適于發(fā)展牧業(yè)與林業(yè),必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農、林、牧爭地的矛盾。宜農荒地中約有40%為天然草地,主要適于開墾種植飼草飼料,將天然草地轉變?yōu)槿斯つ敛莸亍A硗?,約有1620%的宜農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區(qū),主要適宜發(fā)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3我國西部牧區(qū)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但草原牧區(qū)土地生產力低,平均每畝草場僅產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農作物秸桿,農副產品的剩余部分作為飼料量計算,則西部的飼料量僅占全國的11%,產肉量占4.9%。西部牧區(qū)草場不僅生產力低,而且普遍過牧超載,導致草原退化與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區(qū)當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載畜量,而應休養(yǎng)生息,嚴格地控制牲畜數(shù)量。飼草資源開發(fā)潛力,一是加強草原管理,使4億畝退化草場恢復到原有生產水平,估計每畝可增產干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場,建設人工、半人工草場,通過開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學的放牧管理制度,規(guī)定合理的載畜量;三是開發(fā)缺水草場。據(jù)調查,全國牧區(qū)約有34.5億畝缺水草場,平均利用率僅有3040%,經過開發(fā)水源,可擴大利用率;四是合理開發(fā)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場牧草生長期長,產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潛力。4我國林業(yè)用地為37億畝,其中森林面積為18.7億畝。森林中中幼林占10億畝左右。據(jù)林業(yè)部資料,目前有21個林業(yè)局可采森林資源已基本枯竭,按現(xiàn)有生產水平繼續(xù)下去,到本世紀末將有近70%的林業(yè)局可采森林將全部采完,而南方集體林區(qū)亂砍濫伐更為嚴重,形勢十分嚴峻。因此,無論從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是供給木材角度看,對林業(yè)建設與林地布局都有必要進行戰(zhàn)略調整。即在繼續(xù)搞好平原、城市綠化和三北防護林體系的同時,把林業(yè)建設的戰(zhàn)略重點盡快轉向山區(qū)。這不僅是因為我國山區(qū)面積大,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于山區(qū)多屬江河上游,或是平原農區(qū)屏障,對于從總體上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涵養(yǎng)水源,庇護農田、草場,都至關重要。從全國土地資源特點分析,東北、西南兩個老林區(qū)恢復資源需時較長,應抓緊籌建新的林區(qū)。要重視南方亞熱帶山丘的開發(fā),那里山丘面積占土地面積的80%,近 2/3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熱量豐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較肥沃,土地生產力高,林木生長快,適宜樹種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奏效,發(fā)展林業(yè)條件優(yōu)越。因此,應集中力量,加速建設,力求在本世紀末成為國家最大的用材林、經濟林基地,以避免到時可能出現(xiàn)森林資源青黃不接的問題。應加強中幼林撫育,改造低產林、改造更新疏林、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