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復(fù)習(xí)學(xué)案(生).doc_第1頁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復(fù)習(xí)學(xué)案(生).doc_第2頁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復(fù)習(xí)學(xué)案(生).doc_第3頁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復(fù)習(xí)學(xué)案(生).doc_第4頁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復(fù)習(xí)學(xué)案(生).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桃源八中高二語文學(xué)考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歸去來兮辭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年級:高二 編寫:謝宗初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日期:2012. 5【復(fù)習(xí)目標(biāo)】1、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2、悉心體會不同的文體風(fēng)格、語言韻味和文化性情?!疽c解讀】本單元編選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從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體文,也有辭賦和駢文,很具有代表性。歸去來兮辭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辭賦,結(jié)構(gòu)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全文大體上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或有承上啟下之意,或兩兩相對,互相呼應(yīng),既有一氣呵成之勢,又有回環(huán)往復(fù)之姿。首尾貫通,有意為之又似渾然天成。敘寫了田園生活風(fēng)貌,以及回歸田園后的生活樂趣,表達了作者辭官歸田的強烈愿望和歸途上的心情。語言上匠心獨運不見斧鑿之痕,語言流暢清新,音節(jié)鏗鏘,自然成韻。在遣詞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雙聲詞、疊韻詞都是經(jīng)過錘煉推敲的,但絲毫不露痕跡?!痉椒ㄖ笇?dǎo)】1、把握作品所抒發(fā)的真摯情感。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感情色彩濃郁的古代抒情散文名篇。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不同的寫作目的,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這樣才能更準(zhǔn)確地領(lǐng)會作品的深刻意蘊。2、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本單元的課文之所以會有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與作品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進行抒情和描寫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學(xué)習(xí)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還應(yīng)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運用之妙,體會不同課文或質(zhì)樸自然、或典雅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并積累一些名言警句。 3、注重誦讀。由于本單元所選課文在內(nèi)容上和文體上的特殊性,學(xué)習(xí)中應(yīng)通過反復(fù)誦讀,來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體味其中的深摯情感,從而受到審美熏陶,培養(yǎng)文言語感。歸去來兮辭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都繼承了楚辭的傳統(tǒng),類似于長篇抒情詩,誦讀時要注意課文中詩一樣的節(jié)奏和韻律,將其中飽滿的情感讀出來?!局R積累】一、實詞1通假字(1)乃瞻衡宇(通“橫”,橫木) (2)景翳翳以將入(通“影”,日光)2古今異義(1)知來者之可追(古義:未來的事情;今義:來的人。)(2)將有事于西疇(古義:耕種之事;今義:有事情。)(3)既窈窕以尋壑(古義:深遠曲折的樣子;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父母兄弟等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5)策扶老以流憩(古義:拐杖;今義:攙扶老人。)(6)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古義:因此;今義:承接連詞。)(7)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古義:做官;今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8)幼稚盈室,瓶無儲粟(古義:小孩;今義: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jīng)驗。)3詞類活用(1)園日涉以成趣(名詞作狀語,每天) (2)時矯首而遐觀(名詞作狀語,有時)(3)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子)(4)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名詞用作動詞,用槳劃)(5)策扶老以流憩(名詞用作動詞,拄著) (6)眄庭柯以怡顏(使動用法,使愉快)(7)樂琴書以消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撫琴、讀書)(8)悅親戚之情話(意動用法,以為愉快)(9)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用作動詞,喜好、羨慕)(10)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詞用作名詞,高傲的情志)二、虛詞1以2之三、句式1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為”是“被”的意思)2問征夫以前路(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以前路問征夫”)3復(fù)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應(yīng)為“復(fù)駕言兮求焉?”)4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狀語后置,應(yīng)為“農(nóng)人以春及告余,于西疇將有事”)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應(yīng)為“胡為乎遑遑欲之何?”)6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句,應(yīng)為“樂夫天命復(fù)疑奚!”)【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生生:維持生活B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靡:無,沒有C眷然有歸歟之情 眷然:思念的樣子D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 稔:事物醞釀成熟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陶淵明辭官原因的一項是()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A BCD4翻譯下列句子。(6分)(1)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具_標(biāo)檢測】(A)1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心為形役窈窕淑女乃贍衡宇載欣載奔B涉園成趣 侯車室 攜幼入室 山清水秀C矯揉造作 迷途知反 樂天安命 欣欣向榮D寓形宇內(nèi) 不脛而走 明火執(zhí)仗 橫槊賦詩2對下列短語中加點字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田園將蕪(荒蕪)乃瞻衡宇(世界) 三徑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滿)B引壺觴(拿來) 審容膝(仔細看) 策扶老(拄著) 矯首(舉,抬起)C息交(斷絕) 出岫(泛指山峰) 西疇(田地) 巾車(車帷)D尋壑(山溝) 耘耔(除草) 東皋(高地) 聊乘化(姑且)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舟遙遙以輕飏 B云無心以出岫C木欣欣以向榮 D私見張良,具告以事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B樂夫天命復(fù)奚疑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默寫。(1)_,_。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2)_,_。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3)木欣欣以向榮,_。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4)_,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_。(5)_,_。攜幼入室,有酒盈樽。(B)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A.惆悵(chn) 輕飏(yn) 載欣(zi) 倚南窗(y)B.熹微(x) 盤桓(yun) 矯首(jio) 棹孤舟(zho)C.東皋(o) 出岫(xi) 西疇(chu) 眄庭柯(min)D.遑遑(hun) 流憩(q) 盈樽(zn) 任去留(rn)2.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恨晨光之熹微(光線微弱) B.云無心以出岫(云彩)C.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樣子) D.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請息交以絕游 B.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尋壑 D.木欣欣以向榮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義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悅親戚之情話 B.將有事于西疇 C.既窈窕以尋壑 D.善萬物之得時5.從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既自以心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D.鳥倦飛而知還6.本文出現(xiàn)了五個疑問代詞,請找出來,分析它們的詞義。A.田園將蕪胡不歸。 B.奚惆悵而獨悲。 C.復(fù)駕言兮焉求。 D.曷不委心任去留。E.胡為乎遑欲何之。7.比較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 )既自以心為形役。舟遙遙以輕飏。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家叔以余貧苦。A.和相同 和不同 B.和相同 和也相同C.和不同 和相同 D.和不同 和也不同8.選出以下句子翻譯正確的一句。(1)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A.既然自己心志被形體役使,為謀生而出來做官,那又為什么要惆悵獨自傷悲呢?B.既然自己認為心靈是為形役服務(wù)的,為什么還惆悵自己悲傷呢?C.既然自己已經(jīng)為了謀生而出來做官,那就不必惆悵而獨自傷悲了。D.既然自己已經(jīng)為謀生做了口腹的奴隸,何必再惆悵自尋傷悲呢?(2)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A.我羨慕宇宙萬物都得到生長的好時光,感嘆我的生命要走向休止。B.我羨慕萬物逢春勃發(fā)生機,感嘆自己衰老不再有生之樂趣。C.我羨慕萬物正及時生長繁榮,感慨自己的生命將到盡頭。D.羨慕宇宙萬物在春天生機勃勃,更感嘆自己年老,只得休養(yǎng)生息,不能有所作為。(3)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A.在無聊時乘風(fēng)而去,走向自己的歸宿,我樂天知命,誰會懷疑我的選擇?B.隨順命運的安排,我走向生命的終點,做一個沒有疑慮的樂天知命之人。C.姑且順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以了此一生,我樂天知命,還疑慮些什么呢?D.姑且順應(yīng)自然之變化,直達生命盡頭,樂天安命,絕不再有疑慮。【復(fù)習(xí)反思】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滕王閣序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年級:高二 編寫:謝宗初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日期:2012. 5【復(fù)習(xí)目標(biāo)】1、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2、悉心體會不同的文體風(fēng)格、語言韻味和文化性情?!疽c解讀】滕王閣序可以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兩段著重寫景,描繪了滕王閣周圍的景色和宴會的情況,從第四段中間即“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一句轉(zhuǎn)入抒情,同時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也由樂入悲,抒發(fā)了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壯志。結(jié)構(gòu)清晰,過渡自然。全文典故橫陳而語言清麗可喜,有流動自然的氣勢,音節(jié)鏗鏘而和諧上口,讀來流轉(zhuǎn)如珠。結(jié)構(gòu)層次井然而不乏波瀾起伏之美,是駢文中的極品?!痉椒ㄖ笇?dǎo)】1、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本單元的課文之所以會有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與作品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進行抒情和描寫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學(xué)習(xí)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還應(yīng)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運用之妙,體會不同課文或質(zhì)樸自然、或典雅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并積累一些名言警句。2、注重誦讀。滕王閣序基本上由對偶句構(gòu)成,又講究平仄,在誦讀時容易形成整齊的節(jié)奏,還應(yīng)注意不同句式和虛詞的調(diào)節(jié)語氣作用,從而讀出全文情感的變化?!局R積累】一、實詞1通假字(1)儼驂于上路(通“嚴”,整齊的樣子) (2)云銷雨霽(通“消”,消散)2古今異義(1)家君作宰(古:縣令;今:宰相。) (2)誰悲失路之人(古:同情;今:悲傷。)(3)北海雖賒(古義:遠;今義:賒欠。)(4)一介書生(古義:量詞,個;今義:介紹、介于等。)(5)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古義: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今義:常用來指學(xué)位。)(6)千里逢迎(古義:迎接;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含貶義。)(7)儼驂于上路(古義:高高的道路;今義:走上路程,上軌道。)(8)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古義:困厄,處境艱難;今義:沒有錢,窮困。)(9)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古義:事前洞察事物的動向;今義:看機會,看形勢。)(10)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古義:狂放、不拘禮法;今義:狂妄而放肆。)3詞類活用(1)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名詞用作動詞,以為襟。帶,名詞用作動詞,以為帶)(2)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霧,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星,名詞作狀語,像星星一樣)(3)賓主盡東南之美(形容詞用作名詞,俊杰)(4)徐孺下陳蕃之榻(名詞用作動詞,設(shè)下)(5)騰蛟起鳳(騰,使動用法,使騰。起,使動用法,使起)(6)下臨無地(名詞作狀語,向下) (7)窮島嶼之縈回(形容詞用作動詞,極盡)(8)川澤紆其駭矚(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吃驚)(9)四美具,二難并(美,形作名,指美好的事物。難,形作名,難得的人)(10)屈賈誼于長沙竄梁鴻于海曲(屈,使動,使受屈。竄,使動,使逃匿)二、虛詞1矣2與三、句式1訪風(fēng)景于崇阿(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介詞結(jié)構(gòu)“于崇阿”后置)2童子何知(賓語前置句,“何知”即“知何”)3響窮彭蠡之濱/聲斷衡陽之浦(均為省略句,省略介詞“于”,即“響窮(于)彭蠡之濱/聲斷(于)衡陽之浦”)4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二句均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介詞結(jié)構(gòu)“于萬里”“于百齡”的正常語序應(yīng)分別放在動詞“奉”“舍”之前)5纖歌凝而白云遏(遏,阻止,這里是被動含義,即被歌聲阻止)【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時維九月,序?qū)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 B.C. D.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酌貪泉而覺爽A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B控蠻荊而引甌越 C天柱高而北辰遠 D懷帝閽而不見3下列對文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B“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對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觀看待。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因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4下列對有關(guān)語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這四句由兩組鏡頭剪輯而成,借視角的俯仰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突出了危樓高聳的壯觀。B“鶴汀鳧渚”四句寫滕王閣周圍事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的廣闊和川流、湖澤的迂回,是中景;“云銷雨霽”以下則是水天浩渺的遠景。C“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此句所寫為眼前所見之實景,登高遠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于筆端。D“北海雖賒,扶搖可接”,作者以大鵬作比,表明扶搖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表示早年雖然失意,但拯時濟世的信心并未泯滅。5翻譯下列句子。(1)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2)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達標(biāo)檢測】(A)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沒有錯誤的一組是()A孺子(r)棨戟(q) 帷幕(wi) 星分翼軫(zhn)B縈繞(yn) 勝餞(jin) 干涸(h) 人聲鼎沸(dn)C向隅而泣(y) 請纓(yn) 猖獗(chn) 衡陽之浦(f)D目不暇接(xi) 雨雪初霽(j) 鄴水(y) 驚魂甫定(f)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 B.C. D.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B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D童子何知,躬逢勝餞4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例句:纖歌凝而白云遏A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B龜玉毀于櫝中C若屬皆且為所虜 D皆以美于徐公5默寫。(6分)(1)_,上出重霄;_,下臨無地。鶴汀鳧渚,_;桂殿蘭宮,_。(2)漁舟唱晚,_;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3)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_,_。(4)老當(dāng)益壯, _ ?窮且益堅, _。(5)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 (B)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翼軫(zhn) 驂(cn) 睇眄(min) 捧袂(mi)B.甌越(u) 潦水(lio) 簪笏(zn) 桑梓(z)C.臺隍(hun) 舸艦() 帝閽(hn) 叨陪(do)D.懿范(y) 彭蠡(n) 虢州(u) 遄飛(chn)2.下列幾組成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物華天寶 鐘明鼎食 老當(dāng)益壯 高山流水B.人杰地靈 魚舟唱晚 窮且益堅 清云之志C.高朋滿座 萍水相逢 一介書生 俊采星弛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3.下面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鐘鳴鼎食之家B.臨帝子之長洲;窮島嶼之縈回C.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D.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4.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5.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A.襟三江而帶五湖 B.徐孺下陳蕃之榻 C.竄梁鴻于海曲 D.儼驂于上路6.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訪風(fēng)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帶五湖 C.所賴君子見機,知人達命D.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7.找出與例句對偶式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項( )例:披繡闥,俯雕甍A.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C.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D.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8.下列對有關(guān)語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濃重,濃淡對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彩霞自上而下,寫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寫盡了晚秋暮色之美。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句所寫為眼前所見之實景,登高遠眺,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集于筆端。9.對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懷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賈誼。B.“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時,有對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表明自己身處逆境,仍能達觀看待。D.“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表明自己不會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閱讀下面一副對聯(lián),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請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10.“一樓何奇”中的“樓”具體指的是( )A.岳陽樓 B.鸛鵲樓 C.滕王閣 D.黃鶴樓11.“兩字總關(guān)情”的“兩字”指的是( )A.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說到的“干”“一”。B.王勃在滕王閣序文中說到的“老”“窮”。C.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說的“憂”“樂”。D.崔灝在黃鶴樓一詩中提到的“愁”“愈”。12.這副對聯(lián)的內(nèi)容豐富,歸納上下聯(lián)的主要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下聯(lián)寫作者的感慨。B.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和傳說,下聯(lián)寫洞庭湖的位置。C.上聯(lián)寫樓的傳說,下聯(lián)寫湖光山色。D.上聯(lián)寫樓的史實和傳說,下聯(lián)寫洞庭湖的風(fēng)景大觀和作者的感慨?!緩?fù)習(xí)反思】16要迎著晨光實干,不要面對晚霞幻想 (215班 陶志偉)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逍遙游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年級:高二 編寫:謝宗初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日期:2012. 5【復(fù)習(xí)目標(biāo)】1、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2、悉心體會不同的文體風(fēng)格、語言韻味和文化性情?!疽c解讀】逍遙游闡發(fā)了作者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將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動具體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蕩氣回腸。全文富于想象,善于夸張,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張中營造雄奇開闊的意境,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夾敘夾議,借助比喻和歷史故事闡發(fā)哲理,節(jié)節(jié)敘事,節(jié)節(jié)議論,或以具體形象感人,或直接擺出觀點,議論方式靈活多變,極富說服力。善于運用對比手法,使說理更充分有力?!痉椒ㄖ笇?dǎo)】1、把握作品所抒發(fā)的真摯情感。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感情色彩濃郁的古代抒情散文名篇。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不同的寫作目的,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這樣才能更準(zhǔn)確地領(lǐng)會作品的深刻意蘊。2、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本單元的課文之所以會有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與作品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進行抒情和描寫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學(xué)習(xí)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還應(yīng)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運用之妙,體會不同課文或質(zhì)樸自然、或典雅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并積累一些名言警句?!局R積累】一、實詞1通假字(1)北冥有魚(通“溟”,海)(2)適莽蒼者,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5)而征一國者(通“耐”,能)(6)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返回)(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2古今異義(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古義:鼓起翅膀;今義:發(fā)怒。)(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義:游動的霧氣。春天山林沼澤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所以叫“野馬”;今義:野生動物的一種。)(3)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古義:很飽的樣子;今義:指與事實或所說的、所料的相符。)(4)小年不及大年(古義:壽命;今義: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周。)(5)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6)蟪蛄不知春秋(古義:一年;今義:春天和秋天。)(7)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古義:旋風(fēng);今義:羊的角。)(8)窮發(fā)之北(古義:毛,指草木;今義:頭發(fā)。)(9)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雖然這樣,是兩個詞;今義:連詞,是一個詞,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認甲事為事實,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成立。)(10)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古義:無所為,故無功利;今義:沒有功勞。)3詞類活用(1)齊諧者,志怪者也(形容詞用作名詞,怪異之事物)(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用作動詞,南行)(3)彼于致福者(使動詞,使到來)(4)雖然,猶有未樹也(名詞用作動詞,樹立)(5)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上,名詞用作動詞,向上飛。下,名詞用作動詞,落下)(6)適莽蒼者(形容詞用作名詞,郊野)(7)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形容詞用作名詞,本性)(8)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名詞用作形容詞,這里指腹飽)(9)德合一君(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投合,使?jié)M意)(10)而征一國者(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信任)二、虛詞1之2以三、句式1齊諧者,志怪者也 (判斷句)2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斷句)3翱翔蓬蒿之間 (省略句,即“翱翔于蓬蒿之間”)4奚以知其然也 (賓語前置句,即“以奚知其然也”)5莫之夭閼者 (賓語前置句,即“莫夭閼之”)6彼且奚適也 (賓語前置句,即“彼且適奚也”)7之二蟲又何知 (賓語前置句,即“之二蟲又知何”)8彼且惡(w)乎待哉 (賓語前置句,即“彼且待惡乎哉”)【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朝菌不知晦朔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B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 發(fā):毛,文中指草木C絕云氣,負青天 絕:阻擋D此亦飛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 B.C. D.3下列對第一段文字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蟬。冥靈、大椿,都是長壽之木。B生命極短促的朝菌、蟪蛄,它們一個活不到一天,一個活不到一年,與冥靈、大椿相比,何足為道。C彭祖不過活了八百歲,他與冥靈、大椿比起來,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靈、大椿相比嗎?他的壽命是很短的,而世間眾人每每與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嗎?D這兩段文字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給人一種既夸張又鮮明的印象,目的是論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一論點。4用斜線“/”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5翻譯下列句子。(6分)(1)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達標(biāo)檢測】(A)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翱翔(o)夭閼(y)坳堂(o)摶扶搖而上(tun)B鯤鵬(kn) 齊諧(xi) 遷徙(x) 決起而飛(xu)C D蓬蒿(o) 榆枋(fn) 晦朔(shu) 窮發(fā)之北(f)2下列各句中,加點實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力、盡力B而后乃今培風(fēng) 培:培育、培植C齊諧者,志怪者也 志:記載D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環(huán)旋著往上飛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C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4與“齊諧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莫之夭閼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D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默寫。(1)北冥有魚,_。_,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_。_,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_。(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置杯焉則膠,_。(3)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_。(4)_,_,此小年也。(5)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_,_,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B)1.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A.北冥(mn) 鯤鵬(kn) 坳堂(o) B.夭閼(y) 斥(yn)榆枋(fn)C.大椿(chn)舂糧(chn)惡乎待哉(w) D.朝菌(zho) 蜩鳩(tio)泠然(ln)2.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未有知其修者 修:長。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發(fā)怒。B.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負:載。C.此亦飛之至也 至:最高。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責(zé)難。D.辯乎榮辱之境 境:界限。而后乃今培風(fēng) 培:憑。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實詞解釋不同的一項是( ) 4.下面各項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B.三餐而反,腹猶果然C.雖然,猶有未樹也 D.塵埃者,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北冥有魚 B.此小大之辯 C.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D.旬有五月而后反6.下列加點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上食埃土,下飲黃 B.而后乃今將圖南 C.不過數(shù)仞而下 D.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7.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莫之夭閼 B.之二蟲又何知 C.以游無窮也 D.彼且奚適也8.下面的兩句話,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A.哪里用得著高飛數(shù)萬里往南去呢? 他在世間,未見幾次回首往事的樣子。B.哪里用得著高飛數(shù)萬里往南去呢? 他在世間,沒有什么追求。C.哪能憑借著數(shù)萬里在南面有所作為呢? 他在世間,沒什么追求。D.哪能憑借著數(shù)萬里在南面有所作為呢? 他在世間,未見幾次回首往事的樣子。翻譯題:把下面各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0.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1.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1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復(fù)習(xí)反思】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陳情表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年級:高二 編寫:謝宗初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日期:2012. 5【復(fù)習(xí)目標(biāo)】1、理解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2、悉心體會不同的文體風(fēng)格、語言韻味和文化性情?!疽c解讀】陳情表是給皇帝上的奏章,因其中流露強烈的天倫之情而感人肺腑。文章首先敘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纏身的困境,接下來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jīng)過以及自己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最后進一步闡述祖孫相依為命的關(guān)系,同時保證祖母終老之后一定出來為國效力。文章敘事婉轉(zhuǎn)親切,語言生動形象,情透紙背而少有大聲呼號之詞?!痉椒ㄖ笇?dǎo)】1、把握作品所抒發(fā)的真摯情感。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感情色彩濃郁的古代抒情散文名篇。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不同的寫作目的,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這樣才能更準(zhǔn)確地領(lǐng)會作品的深刻意蘊。2、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shù)。本單元的課文之所以會有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與作品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進行抒情和描寫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學(xué)習(xí)中,除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還應(yīng)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運用之妙,體會不同課文或質(zhì)樸自然、或典雅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并積累一些名言警句。 【知識積累】一、實詞1通假字(1)夙遭閔兇(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通“褥”,墊子)(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2古今異義(1)舅奪母志(古義:改變;今義:強取,搶。)(2)九歲不行(古義:不能走路;今義:不可以或能力不夠。)(3)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古義:優(yōu)秀人才;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gòu)等正式建立。)(5)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7)臣欲奉詔奔馳(古義:快速上任;今義:駕車快跑。)(8)除臣洗馬(古義:授予官職;今義:除去。)3一詞多義(1)薄(2)息(3)尋(4)除(5)行(6)矜4詞類活用(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外、內(nèi),名詞作狀語,在門外、在家里)(2)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3)但以劉日薄西山(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4)歷職郎署(名詞用作動詞,做官)(5)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臣具以表聞(使動,使知道)二、虛詞1以2于三、句式1而劉夙嬰疾病(省略句、被動句,省略了表示被動的介詞“于”,應(yīng)為“嬰于疾病”)2臣具以表聞(狀語后置,即“臣以表具聞”)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固定句式)4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省略句,省略動詞“是”,也是判斷句)【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 B聽臣微志 聽:聽信C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區(qū)區(qū):微薄 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的愿望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1)凡在故老,猶蒙矜育(2)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B(1)門衰祚薄 (2)日薄西山C(1)聽臣微志 (2)至微至陋 D(1)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2)驢不勝怒,蹄之3比較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但以劉日薄西山(3)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4)謹拜表以聞A(1)與(2)相同,(3)與(4)不同 B(2)與(3)相同,(1)與(4)不同C(1)與(3)相同,(2)與(4)不同 D(2)與(3)相同,(1)與(4)相同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兩段重在敘事中動以深情,在陳情中曉以大義。B在陳情中既表達自己“愿乞終養(yǎng)”的決心,又表達了活著盡忠效力,死后亦當(dāng)感恩圖報的感情。C第一段融情于理,連用“凡在”“況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詞,曲折而有條理。D作者用兩個年齡數(shù)字作對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2)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3)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2分)【達標(biāo)檢測】(A)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屢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