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doc_第1頁
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doc_第2頁
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doc_第3頁
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doc_第4頁
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 2010年06月25日淺析假山在園林中的造型及布局 摘要 中國園林以自然山水園為基本形式,并要求創(chuàng)造出高于自然的園林環(huán)境,追求自然之趣是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假山石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人造景觀,它作為中國自然山水園的基本骨架,對園林景觀組合、功能空間劃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假山,造型,布局,中國 1引言 疊山造園在我國歷史悠久,并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園林體系。古人云:水以山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園林不論規(guī)模大小,形式如何,都會有山的蹤跡,假山以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成為了諸多園林空間中獨具魅力的藝術景觀??梢哉f造園必須有山,無山難以成園。 2假山概述 2.1假山的定義 假山是以造景游覽為主要目的,充分地結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材料,以自然山水為藍本并加以藝術的提煉和夸張,用人工再造的上水景物的通常。其體量大而集中,客觀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的山林之感。 2.2假山的功能 作為自然山水園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以假山作為主景,或者以其構成整個園林的地形骨架,建筑、植物、落水等景觀以它作為依托。例如北海的濠濮間,一組建筑就是依山而建,并且曲尺形的爬山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變化,整組建筑隨山形高低錯落,從而豐富了立面構圖。再如蘇州留園的冠云峰,其獨特的造型使其成為了水石庭的主景。 作為園林劃分空間和組織空間的手段 園林中往往會根據(jù)全園特征及各部分功能劃分景區(qū),以便于游人游覽。利用假山來劃分空間和組織空間,顯得既自然又靈活。特別是利用山水相映成趣地結合來組織空間,使空間富于性格的變化。如圓明園“武陵春色”要表現(xiàn)室外桃源的意境,故用土山分隔成獨立的空間,其中又運用兩山夾水,時收時放的手法做出桃花溪、桃花洞、漁港等地形變化,于極狹處見遼闊,似塞又通,由暗窺明,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聯(lián)想。此外,假山在組織空間是可以結合為障景、對景、背景、框景、夾景等手法靈活運用。例如太原迎澤公園北門內廣場的假山,就是運用障景的手法,將內外空間巧妙地劃分開,自然和諧。 控制游覽視線 在利用假山分隔空間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游覽視線,利用假山將視線導向某一特定點,影響某一固定點的可視景物和可見范圍,形成連續(xù)觀賞或景觀序列,以及完全封閉通向不悅景物的視線(障景)。有時由于假山所營造的起伏的地形,形成的對景物的忽隱忽現(xiàn)的視覺效果,也引起了游覽者對隱蔽景物的好奇心和觀賞欲望。 影響到有路線和速度 土山的高低起伏和走向的變化會影響游人的運動方向、速度和節(jié)奏。坡度增加時,游人的游覽速度就會降下來,或者繞行,坡度降低時,其速度就會稍微加快,這樣起伏變化節(jié)奏不同,必然也引起游人游覽節(jié)奏的變化,峰回路轉地引導者游人的游覽方向,帶給游人不同的游覽樂趣。 2.3假山的種類 假山根據(jù)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間的山。 土山 就是不用一石而全用堆土的假山?,F(xiàn)在一說假山,好象是專指疊石為山了,其實假山本來就是從土山開始,逐步發(fā)展到疊石的。李漁在其閑情偶記中說:“用以土代石之法,既減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蓖辽嚼谥参锷L,能形成自然山林的景象,極富野趣,所以在現(xiàn)代城市綠化中有較多的應用。但因江南多雨,易受沖刷,故而多用草坪或地被植物等護坡。在古典園林中,現(xiàn)存的土山則大多限于整個山體的一部分,而非全山,如蘇州拙政園雪香云蔚亭的西北隅。 石山 石山是指全部用石堆疊而成的假山。因它用石極多,所以其體量一般都比較小,李漁所說的“小山用石,大山用土”就是個道理。小山用石,可以充分發(fā)揮疊石的技巧,使它變化多端,耐人尋味,況且在小面積范圍內,聚土為山勢必難成山勢,所以庭院中綴景,大多用石,或當庭而立,或依墻而筑,也有兼作登樓的蹬道的,如蘇州留園明瑟樓的云梯假山等。 土石山 這是最常見的園林假山形式,土石相間,草木相依,便富自然生機。尤其是大型假山,如果全用山石堆疊,容易顯得瑣碎,加上草木不生,即使堆得嵯岈屈曲,終覺有骨無肉,所以李漁說:“掇高廣之山,全用碎石,則如百衲僧衣,求一無縫處而不得,此其所以不耐觀也?!保ㄩe情偶記)如果把土與石結合在一起,使山脈石根隱于土中,泯然無跡,而且還便于植樹,樹石渾然一體,山林之趣頓出。土石相間的假山主要有以石為主的帶(戴)土石山和以土為主的帶(戴)石土山。 假山體量的大小,受園址范圍大小的影響,進而影響塑山所用材料。就假山構成的物質材料來看,不外乎土和石。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論疊山時強調“大山用土,小山用石”。園林中的假山乃是模仿、凝練真山而作,而真山之所以值得模仿,正是由于它具有能愉悅身心的林泉丘壑之優(yōu)美景致。如果假山全部用石疊成,不生草木,即使堆得嵯峨曲曲,終覺有骨無肉、干枯無味而缺乏情趣。況且疊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過高過大。占地面積愈大,石山愈大,石山愈不相宜,所以大山用土的原則在今天尤其值得重視。小山用石,可充分發(fā)揮堆疊的技巧,使得變化多端,耐人尋味。而且在小范圍內,也不宜聚土為山,庭院中點綴小景,更宜用石。當然這也是絕對的,這兩個原則是相對的,可以土石結合,以石為主或以土為主。由于土山容易坍塌,所以在必要時可以“外石內土”,即“石包土”,這是我國古典園林造園疊山的普遍做法,此為還有“土包石”,此法流行于日本庭園,在我國古典園林中不多見,但是在現(xiàn)代園林中卻不少見,石塊主要被埋置在山坡、草地邊緣和道路拐彎處。 2.4假山的材料 總得來說假山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山石材料,僅僅是在人工砌疊時,以水泥作膠結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礎而已;還有一種是水泥混合砂漿、鋼絲網(wǎng)或GRC(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稱“塑石”、“塑山”。 而經(jīng)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以下幾種: 湖石石灰?guī)r。也叫太湖石,色以青黑、白、灰為主,產(chǎn)江、浙一帶山麓水旁。質地細膩,易為水和二氧化碳溶蝕,表面產(chǎn)生很多皺紋渦洞,宛若天然抽象圖案一般。 黃石:細砂巖。色灰、白、淺黃不一,產(chǎn)江蘇常州一帶。材質較硬,因風化沖刷所造成崩落沿節(jié)理面分解,形成許多不規(guī)則多面體,石面輪廓分明,鋒芒畢露。 英石:石灰?guī)r。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夾有白色方解石條紋,產(chǎn)廣東英德一帶。因山水溶融風化,表面渦洞互套、褶皺繁密。 斧劈石:沉積巖。有淺灰、深灰、黑、土黃等色。產(chǎn)江蘇常州一帶。具豎線條的絲狀、條狀、片狀紋理,又稱劍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風化剝落。 石筍石:竹葉狀灰?guī)r。色淡灰綠、土紅,帶有眼窠狀凹陷,產(chǎn)浙、贛常山、玉山一帶。形狀越長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風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跡。 千層石沉積巖。鐵灰色中帶有層層淺灰色,變化自然多姿,產(chǎn)江、浙、皖一帶。沉積巖中有多種類型、色彩。園林中經(jīng)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 峭壁石:明計成在園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背S糜⑹⒑?、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墻、賓館大廳布置,成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輝的山水畫。 散點石:以黃石、湖石、英石、千層石、斧劈石、石筍石、花崗石等,三三兩兩、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最為廣泛的應用。 駁岸石:常用黃石、湖石、千層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高低低錯落,前前后后變化,起駁岸作用,也作擋土墻,同時使之自然、美觀。 山石瀑布:以園林地形為依據(jù),堆放黃石、湖石、花崗石、千層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這種做法即“土包石”。 3假山的造型 假山的造型貴在以假亂真,而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水之勝,只能是神似的藝術再現(xiàn),因此假山的造型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的造園藝術與山水畫關系密切,園景變現(xiàn)“多方勝景,咫尺山林”,而山水畫則表現(xiàn)“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兩者餓空間形式雖然不同,但源淵相通,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即“師法自然”和追求“神似境界”。因此在掇山理水中常常將山水畫的畫理融入其中。 假山的造型藝術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3.1主客分明,顧盼呼應 在假山造型設計上要能突出群山中的主山和主峰,峰與峰之間要互相呼應、掩映和烘托,是賓主相得益彰。在平面布局上,主山不宜居中,主、客山忌諱“筆架山”對稱形象;群山之間宜高低錯落、疏密有度、前后穿插、顧盼呼應,切忌“一”字羅列成排成行。 如圖1,是昆明世博園的張家界景觀,這是仿照張家界的真山,利用現(xiàn)代噴霧技術所做的,其在造型上主客揖讓,客山與主山在造型上相似,但又形態(tài)各異,既相互提攜,又各具特色,而且顯得很和諧。 3.2未山先麓,脈絡貫通(大山)筑山應視山脈走向、山高及土質先定其盤。山有來龍去脈,便成一氣呵成之勢,才能顯示出山的神韻氣勢。雖然自然界中拔地而起的孤峰很多,但它的成因必與其周圍眾多的峰巒相一致。 3.3層次分明,要有起伏 山不在高,貴有層次。在較大規(guī)模的園林中,布置一組或數(shù)組山體,以期收獲山之“三遠”的藝術效果。所謂“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 高遠 根據(jù)透視原理,采用仰視的手法,而創(chuàng)作的峭壁千仞、雄偉險峻的山體景觀。 深遠 表現(xiàn)山勢連綿,或兩山并峙、犬牙交錯的山體景觀,具有層次豐富、景色幽深的特點。 平遠 根據(jù)透視原理來表現(xiàn)平岡山岳、錯落蜿蜒的山體景觀。深遠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縱深和層次,而平遠山水追求的是逶迤連綿,起伏多變的低山丘陵效果,給人以千里江山不盡、萬頃碧波蕩漾之感,具有清逸、秀麗、舒朗的特點。 3.4山觀四面,步移景異 山體四面的坡度緩、急各異,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形態(tài)變化多端,峰、巒、崖、崗隨機,塢、洞、穴、府隨形。如蘇州網(wǎng)師園的假山造型,在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景觀效果,而且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時而是臥著的獅子,時而又是歡呼雀躍的獅子;你一眼觀去好似一只覓食的獅子,但你細細品味時它好似一只撫慰孩子的獅子,形態(tài)各異,生動自然,隨處可觀。如圖8、9 3.5曲折回抱,山水相依 假山曲折回抱,形成開合收放、大小不同、景觀迥異的空間境域,能產(chǎn)生較好的小氣候、小環(huán)境?!吧奖眷o,水流則動”,“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在有水體的條件下,山水相連,溪澗池湖迂回其間,虛實兼?zhèn)?,易于取得山水之勝。如北京中華民族園門區(qū)山水景觀。 綜上所述,筑山總的要求是山形四面可觀,山體變化多致,山系“脈氣”明顯,山水有機連理,移步換景,步移景異。 4假山的布局 假山在園林中的布局,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4.1將假山作為主題建筑的對景處理 這在我國傳統(tǒng)園林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布局形式?!安幌绿皿郏F泉壑”,以此來滿足園主人賞景的要求。如蘇州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筑“遠香堂”與西山及其上的“雪香云蔚亭”互成對景,構成一條南北透景線。作為主題建筑以及整個空間適應。假山與主題建筑之間要有一定的規(guī)距,在此視距范圍內,可布置水池或草坪,形成垂直與水平、虛與實的兩重對比,以顯出山體的高聳與靈秀。同時,山的主峰應忌正對建筑大廳,應稍偏離,使對景具有畫面布局的意趣。如圖2 4.2用假山來回合、分隔園林空間 將假山布置于園地的周圍,或在園內作蜿蜒邊綿狀布置,用以圍合、分隔園林空間,保持空間的相對獨立性,增加空間景深層次,創(chuàng)造出林泉丘壑之美。如桂林虞山公園南園區(qū)緊靠園墻的假山,高聳的假山及爬山廊在在組景的同時,起屏障園外雜亂建筑的作用,而將園林空間圍起來。如太原迎澤公園外園的假山,用假山將紛亂的城市交通擋于園外,是喧囂遠離園區(qū),既圍合了園林空間,又營造了一種寧謐園林氛圍。如圖11 4.3將假山布置在主要出入口的正面 將假山筑成丘陵坡坂,向兩側延伸,配以花草樹木,形成一道障景,使園景莫測高深,避免一覽無遺。如太原迎澤公園北門對面的假山,如圖10。再如太原森林公園入口對面的假山。 4.4置于園內角隅部位 將假山“借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逡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園窗,宛然鏡游也”(園治)。這種以粉墻為背景,嵌石于墻內,飾以樹木花草的做法,在江南古典園林中屢見不鮮,即把具有三維空間的山石作二維空間反映,可產(chǎn)生更濃的畫意。如圖4 結束語 從我國現(xiàn)存的皇家園林到私家園林,無一例外的都有假山的堆筑,石質假山和土質假山的堆筑,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自然式園林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造形多樣,易于和周圍景物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它靈活,巧于變化,豐富了園林的景觀,增加了園林空間和層次感。假山堆筑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園的景觀。假山堆筑與風景園林的關系是值得每個設計者和造園家耗費精力、氣力去追求、探討的課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