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題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題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題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題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復(fù)習(xí)題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試題整理(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倆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 9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 7A 8D 9C(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1、“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22、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文章表達(dá)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3分)19、遂:于是,就 寢:睡覺 但: 只3分,每題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給分)(三)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9.解釋加點詞的詞義。曉霧將歇:( )月色入戶:( )庭下如積水空明:(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0.詞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實是欲界之仙都問今是何世C與:念無與為樂者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D尋:尋張懷民尋病終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12.簡答。從表達(dá)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_。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dá)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并不同。記承天寺夜游的蘇軾是受到貶謫的“_閑_”人,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_仙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9、消散(或“消歇”“散去”) 門 院子(或“庭院”) 只是(或“只”,2分,每對一處給0.5分)10、B(2分) 11、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表達(dá)與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表達(dá)與此相近即可,“蓋”是發(fā)語詞,可譯為“原來是”,也可以不譯出,直接翻譯出“也”字判斷句也可,2分,每對一小題給1分) 12、描寫、議論(答“抒情”也可)(1分,每對一處給0.5分)、(1分,每對一處給0.5分) 以上共8分(四)(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記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月色入戶。戶: 其實湖光染翠著工。工: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10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8、門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9、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10.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表現(xiàn)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xiàn)月光的明亮;后者則是單純用直接描寫來表現(xiàn)“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月光的別樣趣味。 (五)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念無與為樂者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18.翻譯句子。3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19.“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17. 高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19.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六)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1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月色入戶 懷民亦未寢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2. 本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10.答案:門 睡覺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11.答案: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12.答案:本文表達(dá)了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評分:有“悲喜”或“復(fù)雜”之意即可得滿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七)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分)念無與為樂者 相與步于中庭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2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翻譯: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dá)了怎樣的心情呢?(3分)3 1 念:考慮、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4 2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5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現(xiàn)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八)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1、“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22、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文章表達(dá)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3分) (八)19、遂:于是,就 寢:睡覺 但: 只3分,每題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給分) (九)(A)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B)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日:“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選自世說新語任誕)注釋山陰:今浙江紹興。皎然:潔白的樣子。左思招隱詩,表現(xiàn)隱居的樂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n):縣名,今浙江嵊縣。就:拜訪、訪問。經(jīng)宿:一整夜。 造門:這里是到門口的意思。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推開臥室門,命仆人斟上酒??吹剿拿骛嵉难┕?,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懷念起戴安道。當(dāng)時戴逵遠(yuǎn)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jīng)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zhuǎn)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什么一定要見戴逵呢?”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 (2)念無與為樂者 (3)相與步于中庭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钡囊馑?。(2分)21、作者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來描寫月色。請你寫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關(guān)于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或語句嗎?(4分) 22、兩段文字都寫了月色、月夜,請說說它們什么異同點?(3分) 23、兩段文字都是寫的夜找好友,請比較他們的異同點?(可從目的、原因、結(jié)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慮)(3分) (九)19、(2分)(1)愉快地,高興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20、(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種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21、(2分)明月幾時有,;月有陰晴圓缺,;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千里共嬋娟。22、(3分)兩段文字都寫出了月光的皎潔,運用了側(cè)面描寫;(A)段描寫的詳盡些,運用了擬人的手法。(B)段描寫的粗略些。(23、(3分)兩段文字都表現(xiàn)了他們那種曠達(dá)的胸襟,都是觸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樂者,最終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過程,是想念好友,最終沒找到。 (十)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_,_,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4、選文的作者 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屬“ 八大家”之列。5、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6、用“”標(biāo)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1分) 蓋 竹 柏 影 也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念無與為樂者 念: 相與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