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分類及特征ppt課件.ppt_第1頁
云的分類及特征ppt課件.ppt_第2頁
云的分類及特征ppt課件.ppt_第3頁
云的分類及特征ppt課件.ppt_第4頁
云的分類及特征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觀測云是研究大氣的一種手段 云的形成和演變是大氣中發(fā)生的錯綜復雜的物理過程的具體表現(xiàn)陽傘效應溫室效應對輻射和氣候有重要影響2 云是影響飛行或其它軍事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云是影響天氣預報的主要因素之一云的觀測是預報員的必備技能氣象要素 氣溫 降水等 的預報 一 概述 一 為什么要觀測云 1 二 云的定義 漂浮于大氣中的小水滴和 或 冰晶微粒的可見聚合體 其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 2 三 云的形成過程 1 凝結(jié)核或冰核2 水汽達到飽和 增加水汽降低溫度 3 降低溫度的方式 1 上升冷卻2 直接冷卻 輻射冷卻 3 水平混合冷卻 4 引發(fā)上升冷卻的原因 5 二 云的分類與特征 一 云的分類 1802 1803年法國德拉馬克 C deLarmarck 和英國霍華德 L Howard 提出了形態(tài)學分類絲縷狀的云團塊的云薄層狀的云降水的云 卷云 Cirrus 積云 Cumulus 層云 Straturs 雨云 Nimbus 6 形態(tài)學與發(fā)生學結(jié)合分類 1934年挪威貝吉龍 T H P Bergeron 提出了形態(tài)學與發(fā)生學相結(jié)合的分類方法垂直發(fā)展的積狀云水平發(fā)展具有均勻幕狀的層狀云呈現(xiàn)波浪起伏的波狀云 7 積狀云由對流產(chǎn)生 8 層狀云由大范圍空氣緩慢滑升形成 9 波狀云由大范圍空氣波動形成 10 理想的云分類原則 云的幾何形態(tài)云的形成 發(fā)展及演變的物理過程云體本身的宏觀和微觀特征與云有關(guān)的天氣系統(tǒng)性質(zhì) 11 云的國際分類 12 我國和對云的分類 13 14 15 二 低云的基本特征 積云Cu積雨云Cb雨層云Ns層積云Sc層云St 16 1 積云 淡積云 Cuhum 碎積云 Fc 濃積云 Cucong 17 Cuhum Cumulushumilis 個體不大 輪廓清晰 底部較平 頂部呈圓弧形凸起 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 云塊扁平 薄的云塊呈白色 厚的云塊中部有淡影 分散孤立 睛天常見 淡積云 18 云體臃腫高大 輪廓清晰完整 底部平坦陰暗 頂部圓弧重疊 垂直發(fā)展旺盛 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 濃積云Cucong Cumuluscongestus 19 Cuhum Cucong 20 個體很小 形狀破碎不規(guī)則 輪廓不完整 常隨風飄移很快 多呈白色 碎積云Fc Fractocumulus 21 禿積雨云 Cbcalv 鬃積雨云 Cbcap 2 積雨云Cb Cumulonimbus 22 Cucong Cbcalv 23 云體濃厚龐大 云頂開始凍結(jié) 輪廓開始模糊 出現(xiàn)毛茸結(jié)構(gòu) 云頂沒有展開 底部混亂鉛黑 禿積雨云Cbcalv CumulonimbusCalvus 24 云體濃厚龐大 云頂毛絲結(jié)構(gòu)明顯 向外擴展開來 形成鐵砧狀 云底混亂鉛黑 并伴有雨幡下垂 鬃積雨云Cbcap CumulonimbusCapillatus 25 積雨云的云底 26 1 云底 鉛黑 天空中云體有明顯起伏 云中亂流強 云底混亂 2 伴見現(xiàn)象 有雷暴 陣雨 冰雹 3 其它氣象要素變化 Cb過境常常引起T P V急劇變化 4 注意連續(xù)觀測 積雨云被遮蔽時的識別 27 層積云是低空波動產(chǎn)生的云 云底高通常在600 2000m 透光層積云Sctra蔽光層積云Scop積云性層積云Sccug莢狀層積云Sclent堡狀層積云Sccast 3 層積云Sc Stratocumulus 28 云塊較大 結(jié)構(gòu)松散 形體圓渾 邊緣毛糙 云塊較薄呈灰白色 排列整齊象田垅和大海的波浪 云塊之間有明顯縫隙 即使沒有縫隙 云塊邊緣也比較明亮 透過云層可辨日月位置 透光層積云Sctra Stratocumulustranslucidus 29 云塊大而厚實 呈暗灰色 云塊之間無縫隙 密集成層 底部有明顯的波浪起伏 不能辨別日月位置 時降間隙性降水 蔽光層積云Scop Stratocumulusopacus 30 云塊較大 呈灰白色 暗灰色 多為條狀 頂部具有積云的特征 積云性層積云Sccug StratocumulusCumulogenitus 31 1 對流減弱 積云 積雨云衰敗 擴展 平衍而成 2 弱對流上升直接形成 向晚層積云 常在日落前后形成 積云性云的成因 32 中間厚邊緣薄 輪廓分明的巨大莢狀云 莢狀層積云Sclent Stratocumuluslenticularis 33 由于局部升降氣流匯合而形成 當氣流上升空氣絕熱冷卻形成云時 如果遇到下沉氣流的阻擋 云體不但不能繼續(xù)向上伸展 而且其邊緣部分還要受到下沉氣流的沖刷 逐漸蒸發(fā)變薄 從而形成中間厚 邊緣薄形似豆夾 個體分明的莢狀云 莢狀云的成因 34 云塊細長 底部水平 頂部凸起有垂直發(fā)展的趨勢 遠處看好象城堡或者長條形鋸齒 堡狀層積云Sccast Stratocumuluscastellanus 35 在原有波狀云層的下部有對流或者亂流發(fā)展時 其中的較強的上升氣流突破穩(wěn)定層之后 局部垂直發(fā)展所形成的 云塊細長 底部水平 頂部凸起 形似城堡 堡狀云的成因 36 Sc與Cu的區(qū)分 當積云聚集在天邊云底重疊時 或者某一塊積云在天頂時 易誤認為層積云 積云底部較平坦 頂部明顯凸起 云體中部呈暗灰色 邊緣呈白色 層積云的云塊多呈扁平狀 中部與邊緣的顏色差別不大 37 層積云與積雨云 積雨云波浪起伏 尚無雷暴和陣性降水時 易誤認為層積云 積雨云的云底呈懸球狀或滾軸狀 云層很厚 顏色深黑 常有雨幡或雪幡 層積云的云底塊狀明顯 常呈波浪狀 云層較薄 顏色多呈灰色或灰白色 偶爾有雨幡或雪幡 38 出現(xiàn)時機 Cast多早上 Cug多傍晚 Cast多在Cb來臨之前 Cug多在Cb過后 外形 Cug上凸比較平緩 Cast一兩點比較突出 在陽光照耀下可看到云的上部有明亮點 Cast與Cug區(qū)別 39 雨層云是鋒面云系中最靠近鋒線附近的云層 它的厚度最大 云度高一般在1200米以下 云頂高一般為6000 7000米 有時可達10000米以上 云厚常達4000 5000米 4 雨層云Ns Nimbostratus 40 雨層云云底低而漫無定形 云體均勻成幕狀云層完全遮蔽日月 呈暗灰色 云底常有微弱光 仿佛發(fā)自云體內(nèi) 云下常伴有碎雨云 云層水平分布很廣 常布滿全天 雨層云Ns Nimbostratus 41 雨層云的形成 常是從高層云加厚 云底降低蛻變而成 蔽光高積云 蔽光層積云蛻變而成 42 Ns與Sc的區(qū)分 雨層云下面有大量碎雨云時 易誤認為層積云 通過碎雨云的縫隙看雨層云的云底 沒有塊狀個體 云層顏色陰暗 看不出日月位置 且常降連續(xù)性雨或雪 層積云云底呈塊狀結(jié)構(gòu) 云層透光程度差別較大 薄的部分有時可看出日月的位置 常降間歇性雨或雪 43 Ns與Cb的區(qū)分 積雨云布滿天空 云底模糊且無雷暴 降水時 易誤認為雨層云 積雨云的云層厚度差異很大 天空時明時暗 云底常呈暗黑色 雨層云的云層厚度比較一致 天空亮度均一 44 云體低而破碎 形狀不規(guī)則 移動較快 呈灰色或暗灰色 常出現(xiàn)于雨層云或高層云之下 一般在降水前后或降水時出現(xiàn) 碎雨云Fn Fractonimbus 45 5 層云St 層云St碎層云Fs 局地性層狀云 46 低而均勻的云層 常呈灰色或灰白色 象霧 但不接地 隔云可辨日輪 在氣層穩(wěn)定的情況下 夜間強烈輻射冷卻或亂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結(jié)形成的小范圍的幕狀云層 層云St Stratus 47 碎層云往往是由消散中的層云或霧抬升而成 云體為不規(guī)則的碎片 形狀多變 移動較快 呈灰色 或灰白色 碎層云Fs FractoStratus 48 Fc Fs Fn的區(qū)別 49 St與Ns 50 三 中云的基本特征 高層云As高積云Ac 51 1 高層云 As Altostratus 52 高層云是鋒面云系中部常出現(xiàn)的云層 云層厚度大致為1000 3500米 云底高大致在1000 5000米之間 高層云 As Altostratus 53 較薄而均勻的云層 呈灰白色 日月輪廓不清 看太陽好象隔了一層毛玻璃 地物無影 沒有暈 透光高層云Astra 54 云體較厚 厚度比較均勻 呈灰色幕狀 有條紋結(jié)構(gòu) 隔云層看不到日月位置和輪廓 連續(xù)性或間隙性降水 蔽光高層云Asop 55 2 高積云Ac Altocumulus 透光高積云蔽光高積云積云性高積云莢狀高積云堡狀高積云絮狀高積云 56 高積云是波動產(chǎn)生在中空形成的波狀云 高積云出現(xiàn)高度較高 常在2500 5000m 云塊視角為1 5 云塊的結(jié)構(gòu)緊密 邊緣比較光滑 典型的波動形成的高積云包括透光高積云和蔽光高積云 高積云Ac Altocumulus 57 云塊厚度變化較大 從白色到深灰 云塊之間有明顯的縫隙 常成行成群排列 呈一個或兩個方向整齊排列 透光高積云Actra 58 Ac與Sc 59 云塊較厚 呈暗灰色 云塊之間無縫隙 不能辨別日月位置云塊排列不整齊 常密集成層 偶有短時間隙性降水 蔽光高積云Acop 60 Actra與Acop 61 云塊大小不一 呈灰白色 頂部略有凸起 外形略有積云特征 由積云下部消失 頂部擴展而成 積云性高積云Accug 62 云塊呈細長條 底部近乎水平 頂部間隔出現(xiàn)上凸云頂 堡狀高積云Accast 63 云塊呈白色 中間厚邊緣薄 輪廓分明 呈豆莢狀或橢圓形 莢狀高積云Aclent 64 云塊邊緣破碎灰色或灰白色云塊大小以及在空中的高低都很不一致 絮狀高積云Acflo 65 產(chǎn)生于中空潮濕氣層中 是由于在潮濕氣層中有強烈的亂流混合作用形成的 絮狀云的成因 66 四 高云的基本特征 卷云Ci卷層云Cs卷積云Cc 67 卷云是產(chǎn)生在高空的由細小冰晶組成的云 云底高度在5000米以上 云體具有纖維結(jié)構(gòu) 常呈白色 無暗影 有毛絲般光澤 多呈絲條狀 片狀 羽毛狀 鉤狀 團狀 砧狀等 多數(shù)是由于高空對流產(chǎn)生的 有弧立散處的特征 卷云包括 毛卷云 密卷云 偽卷云和鉤卷云 1 卷云Ci Cirrus 68 云體很薄 呈白色云絲結(jié)構(gòu)清晰 云絲平直蔌彎曲 排列較整齊 沒有融合成片的現(xiàn)象 毛卷云Cifil 69 云體厚密 呈白色 厚的部分略有淡影邊緣毛絲結(jié)構(gòu)較明顯 密卷云Cidens 70 云體大而厚密 常呈鐵砧狀或扇形 邊緣薄中間厚實 由積雨云衰敗后頂部留存的云體形成 偽卷云Cinot 71 云體薄 呈白色 向上的一頭有小簇 象逗點符號 常系統(tǒng)排列 鉤卷云Ciunc 72 鉤狀云的成因 鉤卷云的出現(xiàn)往往是由于冰晶云的下垂部分因高空風速有較大的垂直切變而使其遠遠地拖在首部的后方 下垂的冰晶云不斷蒸發(fā)消失 形成象逗點狀的鉤卷云尾曳 水平風速垂直切變 溫度梯度 鋒面 成束的鉤卷云連續(xù)地侵入天空 預示著未來有較大的天氣變化 73 卷層云是鋒暖云系中最先移到本站的云層 其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 云厚大致為1000 2000米 有時可達3000米 2 卷層云Cs Cirrostratus 74 白色絲縷云幕 云體分布不很均勻 毛絲般纖維結(jié)構(gòu)較明顯有暈日月輪廓分明地物有影 毛卷層云Csfil 75 云體薄而均勻 毛絲結(jié)構(gòu)不明顯日月透明輪廓分明有暈出現(xiàn)地物有影 勻卷層云Csnebu 76 Csfil與Csnebu的區(qū)別 77 Cs與As的區(qū)別 78 日出日沒之際 較厚密的卷層云易誤認為高層云 卷層云常出現(xiàn)暈 云層略呈黃色或略帶紅色 有纖維結(jié)構(gòu) 而高層云不會出現(xiàn)暈 云層呈灰色 云底具有條紋結(jié)構(gòu) Cs與As的區(qū)別 一 79 As與Cs的區(qū)別 二 高層云較薄且條紋結(jié)構(gòu)不明顯時 易誤認為卷層云 有高層云時 看太陽輪廓不清 不感到刺眼 地面物體沒有影子 在夜間常不見星月 云層呈深黑色 有卷層云時 看太陽輪廓清楚 感到刺眼 地面物體有影子 在夜間星月模糊可見 云層呈灰黑色 80 云塊很小 呈白色魚鱗片狀 成行成群地整齊排列 云低高度通常在6000 8000m 云厚在200 400m 由小的冰晶組成 看起來潔白耀眼 3 卷積云Cc 81 卷積云與高積云的區(qū)別 82 卷積云與高積云的區(qū)別 一 卷積云剛由卷層云蛻變而成且云塊較大時 易誤認為高積云 卷積云邊緣有纖維結(jié)構(gòu) 云體無暗影 出現(xiàn)和消失較快 存在時間較短 而高積云云塊邊緣較光滑 無纖維結(jié)構(gòu) 云體中部常有暗影 83 卷積云與高積云的區(qū)別 二 高積云很薄而且云塊較小時 易誤認為卷積云 高積云云塊的視角多數(shù)大于1 即使有較小的云塊 也大部分集中在云層的邊緣 而卷積云往往由卷云 卷層云蛻變而成 邊緣處有纖維結(jié)構(gòu) 云塊的視角小于1 84 要求 出門抬頭看天 拿起你的相機記錄下多彩的云 讓大家分享你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