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解釋“度”字(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寧信度 2、翻譯下列句子。(1)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2) 何不試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返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一1.(1)量(2)尺寸尺碼(3)d尺寸尺碼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 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呢?3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腳的尺寸)反歸取之(腳的尺寸) 何不試之以足(鞋子)4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條,不知變通,要注重實際。5.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釋字義。蜀之鄙有二僧 吾欲之南海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子何恃而往 2、翻譯劃橫線的語句。(2分)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種 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 。4.寫一句關于志向的名言: 二1邊境。到。難道。憑借2人們確立志向,難道還比不上四川邊境上的和尚嗎?3對比,立志。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芝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咸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自己與臭味融為一體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紅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必須謹慎選擇相處的朋友和環(huán)境。1解釋字義。(1)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居: (2) 如入鮑魚之肆 肆: 2文中的“鮑魚之肆”比喻怎樣的環(huán)境? 3根據文意,君子要“慎處”的原因,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 4對這個成語所包含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回答。 三1居:一起 店鋪 2比喻污濁的環(huán)境,也比喻惡人聚集的地方。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四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1翻譯下列句子。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這則短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談談你的感受。 四 1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2(略)五師曠論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好啊!”1解釋字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 臣安敢戲其君 孰與昧行乎 何不炳燭乎 2翻譯下列句子。(1)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2)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 五1向戲弄昏暗點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2)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3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到老的精神。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1解釋字義。鄰居有燭而不逮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資給以書 遂成大學 2 翻譯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譯文: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譯文: 3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 ,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4你認為,應該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學習?六1到,此指照射過來報酬把就2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一個洞,讓鄰居家的光亮照過來,拿著書映著燈光來讀書??锖饩偷剿胰プ龉凸?,又不要報酬。3鑿壁借光,鑿開墻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現在這個成語形容勤學苦練。4學習要主動匡衡鑿壁借光,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來學習,其好學的精神值得學習。學習要刻苦雖然家庭貧窮,可是,他不畏艱苦的環(huán)境,并且能以“與其傭作而不求償”的方式“得主人書遍讀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七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1解釋字義。使弈秋誨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夫戰(zhàn),勇氣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蓮,花之君子者也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 為是其智弗若與?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答: 七1教誨,教導這樣引,拉一起 2C 3只聽弈秋的教導。能說(難道)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八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1解釋字義。(1)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 (2)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 (3)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2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 3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4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為他會去做什么? 八1(1)替 給 (2)通“悅”,愉快 高興(3) 喜歡喜愛2濫竽充數 3管理混亂,職責不明;領導昏庸,優(yōu)劣不辨。4(略)九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逆:違抗 不信:不誠實,不可靠。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1解釋字義。 (1)天帝使我長百獸 (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 (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4)獸見之皆走 2、翻譯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的不同含義。2故遂與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學而時習之 4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是 ,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或四字詞語: ,它們都是用來比喻 一類人。5你是如何評價文中的這只狐貍的?請談談你的看法。九1做首領認為對的逃跑 2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3 它,代狐貍 它,代缺點或錯誤 到 它,代學過的知識 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勢 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十、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勿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釋字意。(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2)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譯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內容可用成語 來概括。4“其人勿能應也”。當時,這位楚人的神態(tài)會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一個成語來回答。 5我們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請你舉出兩個來。 1.一面抽煙喝酒泡吧熬夜,一面花大價錢買護膚品美容2.一邊說保護環(huán)境,卻又一邊砍樹 十1(1)賣(3)同時存在2(1)我的矛很鋒利,鋒利得沒有一樣東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會怎么樣?3自相矛盾 4瞠目結舌 目瞪口呆5(略)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解釋字義。(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因釋其耒而守株 (3)冀復得兔 (4)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2翻譯句子。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3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 4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十一1(1)逃跑,奔跑 (2)放下 (3)希望 (4)被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卻被宋國人恥笑。3守株待兔4既諷刺想不勞而獲的人。這告訴我們,不可把偶然的事情當成是必然的。十二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注釋:長生長、發(fā)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非徒不僅只是。1解釋字義。(1)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3)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4)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3. 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 4. 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十二1擔憂 勞累 趕去 放棄 2(1)天下不想幫助秧苗生長的人是很少的。(2)(這樣做)不只是毫無益處的,還會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長 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十三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祠祭祀。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卮古代飲酒用的器皿。固本來。安怎么。亡失去、得不到。1解釋字義。(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2)我能為之足 (3)蛇固無足 (4)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2翻譯文言句子。(1)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 。(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3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 4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十三1(1)將要(2)替、給(3)本來(4)失去、得不到2(1)幾個人喝這杯酒不夠,一個人喝這杯酒又有多。(2)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 3畫蛇添足 4為人處世,不能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十分了不起。多此一舉,往往會讓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十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注釋:涉渡過。遽立刻。契用刀子雕刻?;蠛拷忉屪至x。(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2翻譯句子。(1)是吾劍之所從墜。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類似于刻舟求劍這樣的故事,請你舉出兩個事例來。 十四1到 它,代劍 可是,但是2(1)這是我們的劍墜下去的地方。(2)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的嗎?3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4、(略)我們生活學習中,好多人都有拖三拉四的習慣,遇到問題不及時解決,非要在那作個記號,等什么時候想解決的時候才考慮,殊不知等過一段時間后,這個問題可能變得很復雜。吃飯的碗當天不洗,第二天全餿了,當天穿的襪子不洗,第二天臭的要命。十五、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釋字義。(1)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 (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 (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彈黃雀 2翻譯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從這個故事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十五1展開 捕捉 抬(起) 正2(1)螳螂正想吃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后面,伸長脖子,正想啄食它呢。(2)小孩子正想去彈黃雀,卻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斷的樹樁。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4為人處世,應該有長遠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顧眼前的利益;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別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計。十六、杞人有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憂天)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1解釋字義。(1)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 (2)因往曉之 (3)其人舍然大喜 2翻譯句子。(1)奈何憂崩墜乎? (2)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3杞人憂天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哪一類人?這個成語的含義與哪一句俗語大致相同? 4從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評價這位 “憂天”的杞人的? 十六1(1)通“無”,沒有(2)告訴,使人明白 (3)放心的樣子 2(1)為什么要擔憂天會迸裂、地會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塊和石塊組成的,它們充滿著四方,沒有一處地方是沒有土塊和石塊的。3諷刺的是生活中那種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憂愁的人。它與俗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含義大致相同 楊生畜一犬,甚愛之。一日,生夜行,墮涸井中。犬吠徹夜,旦日,有行人過,往視,見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當厚報?!毙腥嗽唬骸耙源巳娕c?!鄙唬骸按巳畤L屢次活我,不得與爾?!毙腥嗽唬骸叭舨慌c我,便不出爾?!逼鋾r,犬引頸下視井中。生知其意,遂應之。楊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時時顧。后五天,犬夜走歸楊生家。1.為下列字選擇正確的義項。(1)若不與我,“與”:_A.和 B.結交 C.給 D.贊成(2)犬引頸下視井中,“引”:_A.延續(xù) B.伸長 C.舉 D.導引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楊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時時顧。_3.文中“甚愛之”中的“之”指代_,“生知其意,遂應之”中的“之”指代_。4.楊生答應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話回答)一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 (2)破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二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 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置兒子的地方!”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媽媽說:“這也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于是,他們又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于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選自劉向烈女傳)1.解釋下列詞語。A.嬉: B.賈人: 2.這段文字源自歷史典故: 。文中孟子先后居住的是哪三個地方?(用文中的詞作答)(1)_(2)_(3)_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啟發(fā)?(不超過30個字)_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彼齽倧募猩匣貋恚泳鸵截i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親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注釋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你顧:回來;彘:豬;特:只不過。2.解釋加點的詞。(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1)女還()(2)嬰兒非與戲也()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例作簡答。 13、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是什么?(3分)言必信,行必果。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兔走觸株 走 ( )因釋其耒而守株 釋 ( )而身為宋國笑 身 ( )冀復得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企業(yè)品牌戰(zhàn)略保密與實施指導合同范本
- 長租公寓租賃合同模板品質生活新選擇
- 村組織員考試題庫及答案
- 美術消防員課件下載
- 美術創(chuàng)意兒童課件全套
- 3月份安全事故案例
- 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培訓心得
- 林業(yè)安全生產工作制度
- 橋梁安全保護區(qū)管理制度
- 月安全生產檢查方案
- 第3章-機床夾具
- 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防控
- 江蘇省鎮(zhèn)江市近五年中考作文題目及2024年中考作文指導及例文
- 2024年譯林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 第1課時 (教學課件)Cartoon time
- 2019級藥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職)
- L07G324鋼筋混凝土密肋樓板
- 2024年軟件測試合同
- 保山市2022~2023學年春季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答案
- 承德市承德縣六年級下冊數學期末測試卷匯編
- 北京朝陽區(qū)2024年八年級物理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服務標準化指標的量化與評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