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二則》之《雖有嘉肴》教案設(shè)計_第1頁
《〈禮記〉二則》之《雖有嘉肴》教案設(shè)計_第2頁
《〈禮記〉二則》之《雖有嘉肴》教案設(shè)計_第3頁
《〈禮記〉二則》之《雖有嘉肴》教案設(shè)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2 禮記二則之雖有嘉肴教案設(shè)計侶俸中學 陶鴻中教學目標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熟讀并背誦課文。2準確翻譯課文,體會短文的句式特點。3聯(lián)系實際,初步理解儒家“教學相長”的觀念。教學重點:1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體會短文的句式特點,理解“教學相長”的觀念。教學難點:1體會短文的句式特點。2學習類比、引用說理。學習方法:朗讀法、交流法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總第62課時)教學要點:1. 預習檢測2. 疏通文意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nèi)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注釋,了解有關(guān)作品;3、朗讀課文,同時畫出并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4、反復地誦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二)預習檢測1、文常填空。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學記(禮記正義)。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 禮記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2、給加線紅字注音。嘉肴(ji yo) 自強(qing ) 兌命(說yu) 學學半(敩xio)不知其旨(zh) 教學相長(zhng)3、解釋下列加線詞語。旨(味美 ) 至道(最好) 知困(困惑 ) 自反(反思) 兌命(通“說”) 學學半(同“敩”,教導 ) 教學相長(促進) 4、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將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并朗讀一下,體會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此之謂乎?5、課文內(nèi)容層次理解填空。(1)課文雖有嘉肴主要討論了 教 和 學 的關(guān)系。(2)將課文分為三層(用斜線標注) / /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文常導入古人常讀的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什么書?明確:“四書”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拔褰?jīng)”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雖有嘉肴就出自“五經(jīng)”中的禮記學記篇。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組合作,探究問題1、默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2、本文論述的觀點是什么?運用什么方法論證這一論點的?(二)班內(nèi)展示,交流成果聽讀、誦讀課文五、師生互動,講解質(zhì)疑(一)疏通文意雖(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嘗),不知其旨(甘美)也;譯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也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雖有至(最好)道,弗學,不知其善(好處)也。譯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處。是故(所以)學然后(這樣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譯文: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思)也;譯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強(勉勵)也。譯文: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故曰:教學相長(增長,促進)也。譯文: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同“說”)命曰:“學(同“敩”,教導)學半?!弊g文:兌命說:“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其(表示推測語氣。大概,恐怕)此之謂(說)乎? 譯文: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教學反思:第二課時 (總第63課時)教學要點:1. 問題探究2.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二)問題探究背景資料: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guān)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探究:1、練習一 說說這篇短丈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教學相長”,即“教”與“學”相互促進,“教”是“學”的另一種形式。2、分別找出與學、教相承接的詞語。第二層與上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學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強;“學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學,不知其善也”進一步展開議論,并引出下文“教學相長”的觀點。3、找出與“嘉肴”“弗食”“旨”相對應(yīng)的詞語。文章以“弗食”“嘉肴”開篇,有什么作用?嘉肴至道;弗食弗學;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來類比“弗學”“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guān)系的論述。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比喻論證)” ,生動形象地引出論述的問題,并進而論證論點,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4、 “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在前面已經(jīng)道明,課文最后兌命的一段話是否多余?不多余,通過引用兌命中 “學學半?!钡拿?,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 的觀點,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論證” ,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小結(jié):文章運用類比方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語言特點: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diào)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jié)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練習三 這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試從文中舉一例加以分析?!肮嗜铡敝埃际菍ε季?。第一組,以“雖有,弗,不知”的句式類比論證,導出議題;第二組,用兩個“然后知”的句式,構(gòu)成對比,說明“學”與“教”的兩種困境;第三組,用兩個“知然后能”的句式,進一步論述“學”與“教”的情境。這種句式,兩相對舉,結(jié)構(gòu)相同,用詞相對,語氣一致,相互輝映,明快有力,連用鋪排,強化了比喻說理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擴大外延1、談啟示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jié)合學習經(jīng)驗,談?wù)勀愕目捶?。?)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yīng)。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2、品語言練習五 下面是禮記學記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閱工具書,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談?wù)勀愕睦斫狻?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4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參考答案: 1玉不雕琢,就不能成為器物;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 2就學年齡過了然后才去學習,那么就勞苦而難有成就。(強調(diào)學習的時效性) 3獨自學習而沒有學友(一起研討),就會孤陋寡聞。(提倡共同探討交流、相互啟發(fā),增廣見聞的學習方法)4善于提問的人,如同砍伐堅硬的樹,先砍伐紋理平順的地方,最后砍伐(紋理不平順)有疙瘸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3、學方法(1)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3)教育教學九原則:教學相長、豫、時、孫、摩、長善救失、啟發(fā)誘導、藏息相輔、因材施教。七、當堂練習,達標測評(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3.知困,然后能自強也4. 教學相長參考答案:1.雖:即使。食:動詞,吃2.善:好,妙(處)3.自強:自我勉勵。4.長:增長,促進。(二)文言詞句歸類練習1、通假字:兌命曰(兌,通“說”)2、古今異義:雖有至道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主旨)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然后知不足(古義:這樣以后。今義:然后)3、詞類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詞作形容詞,味美) 不知其善也(形容詞作名詞,好處) 4、一詞多義 學學半 (音xio,教) 學學半 (向別人學習) 其詞之謂乎(表推測。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5、文言句式 弗食,不知其旨也。 (判斷句) 其此之謂乎? (倒裝句,賓語前置)(三)理解默寫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說理短文,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_”作比,繼而引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