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器換熱面積選型計算方法.ppt_第1頁
換熱器換熱面積選型計算方法.ppt_第2頁
換熱器換熱面積選型計算方法.ppt_第3頁
換熱器換熱面積選型計算方法.ppt_第4頁
換熱器換熱面積選型計算方法.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換熱器課程設計,第三節(jié)換熱器計算方法,換熱器:在不同溫度的流體間傳遞熱能的裝置稱為換熱器。在化工、石油、動力、制冷、食品等行業(yè)中廣泛使用各種換熱器,且它們是上述行業(yè)的通用設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熱力設計根據(jù)使用單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地選擇運行參數(shù),并進行傳熱計算。計算出總傳熱系數(shù)、傳熱面積2、流動設計計算壓降,為換熱器的輔助設備提供選擇參數(shù)3、結構設計根據(jù)傳熱面積的大小計算其主要零部件的尺寸4、強度設計應力計算??紤]換熱器的受力情況,特別是在高溫高壓下?lián)Q熱器的受壓部件應按照國家壓力容器的標準設計。,管殼式換熱器結構,管箱(封頭)殼體內部結構(包括管束等),單管程固定管板換熱器,接管,殼體,管束,管板,封頭(端蓋、管箱),折流擋板,管程,殼程,不潔凈和易結垢的液體宜在管內-清洗比較方便腐蝕性流體宜在管內-避免殼體和管子同時腐蝕,便于清洗壓強高的流體宜在管內-免殼體受壓,節(jié)省殼程金屬消耗量飽和蒸汽宜走管間-便于及時排除冷凝液有毒流體宜走管內,使泄露機會較少被冷卻的流體宜走管間-可利用外殼向外的散熱作用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液體,宜走管間-提高對流傳熱系數(shù)若兩流體的溫差較大,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大者宜走管間-減少熱應力,一、流體流徑的選擇-冷、熱流體走管程或殼程,上述各點若不能同時兼顧,應視具體情況抓主要矛盾。,先流體的壓強、防腐蝕和清洗等要求,再校核對流傳熱系數(shù)和壓強降。,增加流速對流傳熱系數(shù),污垢熱阻總傳熱系數(shù)傳熱面積流動阻力和動力消耗還需考慮結構上:高流速管子數(shù)目較長管子或增加程數(shù)管子太長不易清洗,且管長都有一定標準;程數(shù)增加使平均溫度差下降,二、流體流速的選擇,一定傳熱面積,常用的流速范圍,不同粘度液體的流速,三、流體兩端溫度的確定,若冷、熱流體的溫度都由工藝條件所規(guī)定,就不存在確定兩端溫度的問題。若其中一個流體已知進口溫度,則出口溫度應由設計者來確定。,例如:用冷水冷卻某熱流體,冷卻水進口溫度可根據(jù)當?shù)貧鉁貤l件作出估計,出口溫度需根據(jù)經濟衡算來決定。為節(jié)省水量,出口溫度提高,則傳熱面積要大些;為減少傳熱面積,出口溫度降低,則要增加水量。,一般,設計時冷卻水兩端溫度差可取為510。,1.管徑應盡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應超過前面的流速范圍目前列管式換熱器系列標準中管徑具有:25mm2.5mm、19mm2mm,四、管子的規(guī)格和排列方法,小直徑管子單位傳熱面積的金屬消耗量小,傳熱系數(shù)稍高,但容易結垢,不易清洗,用于較清潔的流體;大直徑管子用于粘性大或易結垢的流體。,2.管長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為原則,合理的換熱器管長:1.5m、2m、3m、6m等,管子長度與公稱直徑之比,一般為46,對直徑小的換熱器可取大些。,3.管子排列方法,正三角形、轉角正三角形、正方形、轉角正方形等,管板強度高;流體走短路機會少,且擾動較大,因而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高;相同殼程內排更多管子。,便于清洗,適于殼程流體易結垢的場合;但對流傳熱系數(shù)較正三角形的低。,介于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間。,4.管間距t,管間距:兩相鄰換熱管中心的距離。其值的確定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管板強度;清洗管子外表面時所需要的空隙;換熱管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通常,脹管法取t=(1.31.5)d0,且相鄰兩管外壁間距不應小于6mm,即t6+d0焊接法取t=1.25d0。,五、管程和殼程數(shù)的確定,當流體的流量較小或傳熱面積較大而需管數(shù)很多時,有時會使管內流速較低,對流系數(shù)較小。為提高管內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管程數(shù)過多,管程流動阻力加大,增加動力費用;多程會使平均溫度差下降;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面積減少,標準中管程數(shù)有:1、2、4和6程,多程時應使每程管子數(shù)大致相等。,管程數(shù)m計算:,u管程內流體的適宜流速;u管程內流體的實際流體。,1.管程數(shù),當溫差校正系數(shù)低于0.8,可采用殼方多程。,如:在殼體內安裝一塊與管束平行的隔板,流體在殼體內流經兩次,稱為兩殼程。,但由于隔板在制造、安裝和檢修等方面都有困難,故一般不采用殼方多程的換熱器,而是幾個換熱器串聯(lián)使用,2.殼程數(shù),六、折流擋板,形式:,作用:提高殼程內流體的流速;加強湍流強度;提高傳熱效率;支撐換熱管。,圓缺形,圓盤形,最常用的為圓缺形擋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約為外殼內徑的10%40%,一般取20%25%。,板間距過小,不便于制造和維修,阻力較大;板間距過大,流體難于垂直地流過管束,使對流傳熱系數(shù)下降。,兩相鄰擋板的距離(板間距)h為外殼內徑D的(0.21)倍。,系列標準中,采用的h(mm)值為:,固定管板式:150,300,600;浮頭式:150,200,300,480和600.,七、外殼直徑的確定,要求:殼體內徑等于或稍大于管板的直徑。,單程管殼體內徑:,式中:t管心距,m;nc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數(shù);b管束中心線上最外層管的中心至殼體內壁的距離.,管板利用率,多管程殼體內徑:,N排列管子數(shù)目;t管心距,正三角形排列2管程:0.7-0.85;4管程:0.6-0.8正方形排列2管程:0.55-0.7;4管程:0.45-0.65,計算得到的殼內徑應圓整。,殼體標準尺寸,八、主要附件,1.封頭,方形:用于直徑小的殼體(400mm);圓形:用于大直徑的殼體。,2.緩沖擋板,為防止殼程流體進入換熱器時對管束的沖擊,可在進料管口裝設緩沖擋板,3.導流筒,殼程流體的進、出口與管板間存在一段流體不能流動的空間(死角),為了提高傳熱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設導流筒。,4.放氣孔、排液孔,殼體上常安有放氣孔和排液孔,排出不冷凝氣體和冷凝液等。,5.接管,換熱器中流體進、出口的接管直徑按下式計算,即,Vs流體的體積流量,u流體在接管中的流速,流速u的經驗值可取為:,對液體u=1.52m/s;對蒸氣u=2050m/s;對氣體u=(0.150.2)p/(p為壓強,kPa;為氣體密度)。,九、材料選用,材料應根據(jù)操作壓力、溫度及流體的腐蝕性等來選用。,目前常用的金屬材料有:碳鋼、不銹鋼、低合金鋼、銅和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十、流體流動阻力(壓強降)的計算,1.管程流動阻力,總阻力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彎阻力及進、出口之和。一般進、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計,管程總阻力的計算式為:,2.殼程流動阻力,用埃索法計算殼程壓強降,即,液體流經換熱器的壓強降為10100kPa,氣體為110kPa。,設計步驟,1、試算并初選設備規(guī)格,確定流體在換熱器中流動途徑。根據(jù)傳熱任務計算熱負荷Q。確定流體在換熱器兩端的溫度,選擇列管換熱器的形式;計算定性溫度,并確定在定性溫度下的流體物性。計算平均溫差,并根據(jù)溫度差校正系數(shù)不應小于0.8的原則,決定殼程數(shù)。依據(jù)總傳熱系數(shù)的經驗值范圍,或按生產實際情況,選定總傳熱系數(shù)K值。由傳熱速率方程,初步算出傳熱面積,并確定換熱器的基本尺寸。,2、計算管程、殼程壓強降,根據(jù)初定的設備規(guī)格,計算管程、殼程流體的流速和壓強降。驗算結果是否滿足工藝要求。若壓強降不符合要求,要調整流速,再確定管程數(shù)或折流板間距,或選擇另一規(guī)格的換熱器,重新計算壓強降直至滿足要求。,3、核算總傳熱系數(shù),計算管程、殼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確定污垢熱阻,再計算總傳熱系數(shù)K,比較K的初設值和計算值,若K/K=1.151.25,則初選的換熱器合適。否則需另設K值,重復以上計算步驟。,設計任務書,將6000kg/h的植物油從140冷卻到40,井水進、出口溫度分別為20和40。要求換熱器的管程和殼程壓強降均不大于35kPa。,實例,工藝設計計算,一、確定設計方案,1選擇換熱器的類型兩流體的變化情況:熱流體進口溫度140,出口溫度40;冷流體進口溫度20,出口溫度40??紤]冷熱流體間溫差大于50,初步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2流程安排與植物油相比,井水易于結垢,如果其流速太小,會加快污垢增長速度使換熱器傳熱速率下降。植物油被冷卻,走殼程便于散熱。因此,冷卻水走管程,植物油走殼程。,二、確定物性數(shù)據(jù),對于粘度低的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出口溫度的平均值。所以,,殼程流體的定性溫度為:,管程流體的定性溫度為:,定性溫度下,管程流體(井水)、殼程流體(植物油)有關物性參數(shù)由主要物性參數(shù)表得出。,2物性參數(shù),1定性溫度,主要物性參數(shù)表,三、估算傳熱面積,1.熱流量,2.平均傳熱溫差先按照逆流計算,得,3.傳熱面積,由于殼程植物油的壓力較高,故可選取較大的K值。假設K=395W/(m2)則估算的傳熱面積為:,考慮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根據(jù)經驗取實際傳熱面積為估算值的1.15倍,則實際傳熱面積為:,4.井水用量,四、工藝結構尺寸,1.管徑和管內流速,選用252.5較高級冷拔傳熱管(碳鋼),取管內流速u1=0.75m/s。,2.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依據(jù)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shù):,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過長,宜采用多管程結構。根據(jù)本設計實際情況,采用標準管設計,現(xiàn)取傳熱管長L=8m,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shù)為:,傳熱管總根數(shù):n=202=40(根),按單程管計算,所需的傳熱管長度為:,3.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平均溫差校正系數(shù):,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查圖得:,平均傳熱溫差,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shù)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正方形錯列。取管心距t=1.25d0,則t=1.2525=31.2532mm,隔板中心到離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離:S=t/2+6=32/2+6=22mm各程相鄰管的管心距為:222=44mm,5.殼體內徑,采用多管程結構,取管板利用率=0.85,則殼體內徑為:,圓整可取D=300mm,6.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之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H=0.25300=75m取折流板間距h=0.3D,則h=0.3300=90mm故可取h=100mm,折流板數(shù)目:,7.其他附件拉桿數(shù)量與直徑按表選取,本換熱器殼體內徑為300mm,故:拉桿直徑為12,拉桿數(shù)量不得少于4。,8.接管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流體流速為u1=2m/s,則接管內徑為,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液體流速u2=2.5m/s,則接管內徑為,五、換熱器核算,1.熱量衡算,(1)殼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對圓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凱恩公式計算:,當量直徑:,殼程流通截面積:,殼程流體流速:,雷諾數(shù):,普蘭特準數(shù):,粘度校正:,(2)管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管程流體流速:,雷諾數(shù):,普蘭特準數(shù):,(3)污垢熱阻,管內側污垢熱阻:,管外側污垢熱阻:,(4)傳熱系數(shù),(5)傳熱面積裕度,計算傳熱面積為:,換熱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