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陰侯列傳,司馬遷,學習任務,一、翻譯13段,疏通文意。 二、積累13段重要文言字、詞、句。 三、品味三則故事,從中獲得啟示。,任務一,翻譯13段,疏通文意。,第1段:怒絕亭長 【原文】(1)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注釋】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無行:品行不好。推擇:推舉選用。治生商賈:以做生意維持生計。 【譯文】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jīng)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原文】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
2、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注釋】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室內(nèi)床上吃掉。蓐:草席。 【譯文】曾經(jīng)多次前往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shù)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nèi)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第2段:漂母飯信 【原文】(2)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注釋】母:對老年婦女尊稱。漂:在水里沖洗絲棉之類。竟:到底、完畢。王孫:公子
3、,少年。對年輕人敬稱。 【譯文】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有機會重重地報答老人家?!贝竽锷鷼獾卣f:“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第3段:胯下之辱 【原文】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庇谑切攀胍曋┏鲅F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注釋】屠:以宰殺牲畜為業(yè)的人。中情:內(nèi)心。眾辱:當眾污辱。能死:不怕死。袴:通“胯”,兩腿間。蒲伏:同“匍匐”,跪在地
4、上爬行。 【譯文】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寫出本字, 并解釋其含義。 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 乃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俯出袴下,蒲伏 于是信孰視之,常,同“嘗”,曾經(jīng)。,蓐,同“褥”,在床上。,袴,同“胯”,兩腿下。,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孰,同“熟”仔細。,任務二,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橫線的詞語的含義。 始為布衣
5、時,貧無行。 亭長妻患之 食時信往,不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竟漂數(shù)十日 (7)吾必有以重報母 (8)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沒有好的品行,以-為患,嫌惡,準備,竟然,居然,給-吃,,內(nèi)心,完畢,有用來的辦法,3.古 今 異 義 詞,(1)若雖長大,好帶刀劍 (2)貧無行 (3)又不能治生商賈 (4)我哀王孫而進食,(長得高大),(品行),(做生意,做買賣),(年輕人),4.特殊句式,(1)信釣于城下 (2)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4)大丈夫不能自食,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判斷句,賓語前置,任務三,1.課文13段敘述了“怒絕亭
6、長”、“漂母飯信”、“胯下受辱”三個小故事,請概括說出韓信早年的生活境況,并分析每個小故事揭示了人物的什么個性。 明確:都反應了韓信早年窮困屈辱的生活, “怒絕亭長”側重表現(xiàn)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飯信”側重表現(xiàn)他的自信和抱負, “胯下受辱”側重表現(xiàn)他的堅忍,忍辱負重。,韓信到了封國,召見曾經(jīng)分給他飯吃的那位漂母,賜給她黃金千斤。輪到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賜給百錢,說:“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闭僖娫?jīng)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下爬過去的年輕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yè)?!?三個故
7、事的結局:,2.三則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胯下之辱,漂母分食待韓信,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忍辱負重,開闊胸襟,樂觀自信正是他后來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立下蓋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圖報也是其悲劇的重要原因. 故能忍大辱者,必能成大器也。,小 結,課后作業(yè) 1、預習課文中“井陘之戰(zhàn)”等其他內(nèi)容。 2、整理所學課文內(nèi)容中的文言知識。 3、探討韓信為什么能成為一代名將,又為什么只能成為一代名將。,謝謝!,第4段 【原文】信與張耳以兵數(shù)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余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
8、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 【注釋】以,率領。涉:渡。禽,同“擒”,捉住。喋血:形容激戰(zhàn)而流血很多。 【譯文】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往東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原文】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 【注釋】
9、樵蘇后爨():師不宿飽。意思是談臨時打柴割草,燒火做飯,士兵們很難安飽。樵:砍柴。蘇:割草。爨:燒火做飯。假:借。間道:隱蔽小道。輜重:軍需物資,此指糧草。深溝高壘:深挖戰(zhàn)壕,加高營壘。 【譯文】可是,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jīng)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zhàn)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shù)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后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zhàn)壕,高筑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zhàn)。,【原文】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后,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戲下。愿君留意臣之計。否,
10、必為二子所禽矣?!背砂簿?,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注釋】彼,他們。吾奇兵,我出奇兵。使(之)野,使他們在荒野。禽,同“擒”,俘虜。 【譯文】他們向前不得戰(zhàn)斗,向后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后路,使他們在荒野什么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背砂簿切欧钊寮覍W說的刻板書生,經(jīng)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原文】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zhàn)。今韓信兵號數(shù)萬,其實不過數(shù)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辈宦爮V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注釋】十則圍之
11、,倍則戰(zhàn):語出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倍則分之”。意思是說兵力十倍于敵人,就可以包圍它,一倍于敵人,就可以和他對陣。罷:通“?!?。 【譯文】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于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zhàn)?,F(xiàn)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shù)萬,實際上不過數(shù)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jīng)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回避不出擊,強大的后續(xù)部隊到來,又怎么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辈徊杉{廣武君的計謀。,第5段 【原文】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注釋】間視:暗中探聽,窺
12、伺。萆:通“蔽”,隱蔽。 【譯文】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jīng)]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fā),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原文】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黠?,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注釋】空壁:全軍離營。裨將:偏將,副將。詳:通“詳”,假裝。大將旗鼓:主將的旗幟和儀仗。 【譯文】韓信告誡說:“交戰(zhàn)時,趙軍見我軍
13、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庇肿尭睂鬟_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筑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原文】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 【注釋】陳:同“陣”,打仗時的戰(zhàn)斗隊列。平旦:天剛亮。 【譯文】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zhàn)斗隊列。趙軍遠遠望見
14、,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zhàn)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原文】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注釋】復疾戰(zhàn):此三字疑衍。逐利:追奪戰(zhàn)利品。遁走:潛逃。 【譯文】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再和趙軍激戰(zhàn)。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死奮戰(zhàn),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
15、傾巢出動去追逐戰(zhàn)利品的時候,就火速沖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原文】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沒泜水上,禽趙王歇。 【注釋】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jīng)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于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漢兵前后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第6段 【原文】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于
16、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坐,西鄉(xiāng)對,師事之。 【注釋】購:懸賞征求。 【譯文】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于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第7段 【原文】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注釋】效:呈獻,貢獻。首虜:首級和俘虜。以上二句語見孫子行軍篇:“丘陵堤防,必處其陽面而背之。”意思是說,行軍布陣應該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后面臨水。倍,背靠,背向。 【譯文】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
17、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該右邊和背后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什么戰(zhàn)術?。俊?【原文】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注釋】以上二句語出孫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眾陷于害,然后能為勝敗?!币馑际钦f,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拼死戰(zhàn)斗,死中求生而獲勝。素:一向,平素。拊循:撫慰,順從。引申為受過訓練,聽從指揮。士大夫:指一般將士。 【譯文】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
18、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原文】此所謂驅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注釋】自為,為保全自己。今,如果。寧,怎么。 【譯文】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zhàn)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還能用他們?nèi)倌??”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概括段意】 第47段:井陘之戰(zhàn)。,研討問題,1.韓信能取得井陘口這場戰(zhàn)斗勝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明確:背水而陣,迷惑趙軍;引蛇出洞,
19、騎兵偷襲,內(nèi)外夾擊;關鍵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輕敵的弱點,做到知己知彼。,2.作者在描寫井陘之戰(zhàn)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 A對比。成安君和廣武軍進行對比,廣武君較機智,但計策沒被采用;成安君和韓信進行對比; B襯托。如“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反襯其料事如神;以趙軍望見他的背水陣大笑,反襯出他的智謀;活捉廣武君以后,對廣武君的態(tài)度,襯托其胸襟氣度;打完仗后對諸將的解釋,反襯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機智。,3.對這次戰(zhàn)斗的詳細描寫是為了表現(xiàn)韓信的什么? 明確:機智、料事如神。表現(xiàn)韓信過人的軍事才能。,第8段 【原文】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
20、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注釋】不朝從:不朝見,不從行。鞅鞅:通;“怏怏”,郁悶失意的樣子。 【譯文】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灌嬰處于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經(jīng)拜訪樊噲將軍,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說:“大王怎么竟肯光臨。”,【原文】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注釋】不:相當于“否”。 【譯文】韓信出門笑著說:“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了。”皇上經(jīng)常從容地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噬?/p>
21、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tǒng)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tǒng)率十萬。”,【原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薄咀⑨尅?【譯文】皇上說:“你怎么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俘虜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shù)脑?。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薄靖爬ǘ我狻?第8段:得意忘形、招主嫉恨。,第9段 【原文】陳豨拜為鉅鹿守,辭無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
22、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必g曰:“唯將軍令之?!?【注釋】辟:退避。使周圍的人離去。 【譯文】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搓幒罾氖直荛_左右侍從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里話想跟您談談?!标愗g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原文】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 【注釋】信幸臣:親信,寵幸的臣子。畔:通“叛”。 【譯文】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qū),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fā)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fā),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
23、發(fā),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原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标愗g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 【注釋】從中起:從京城起事為內(nèi)應。 【譯文】我為您在京城做內(nèi)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标愗g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噬嫌H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原文】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毙拍酥\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殺之。 【注釋】弟:但,只管。又寫作“第”。諸官徒奴: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
24、隸。 【譯文】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xié)助您?!表n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fā)動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原文】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眾皆賀。 【注釋】上變:上書皇帝告發(fā)非常之事。(11)黨:通“倘”,或者、萬一。 【譯文】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fā)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蕭相國謀劃,令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原文】國相紿信曰
25、:“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注釋】(12) 紿:欺騙。兒女子:婦女小孩子。夷:誅滅。 【譯文】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表n信進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誅殺了韓信三族。【概括段意】第9段:韓信“謀反”被族。,研討問題,1.天下平定后,韓信為何“常稱病不朝從”?這種表現(xiàn)引起了什么后果?反映了韓信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不滿于自己的封位。引起君王的進一步猜
26、忌和懷疑,最終使他蒙受“謀反”的罪名而被誅。反映了韓信清高、自傲、張狂等性格特點。,2、韓信是因為什么罪名被殺的? 明確:謀反。韓信因協(xié)助陳豨兵變,被告謀反,被呂后誅于長樂鐘室。 3、如果沒有陳豨兵變,韓信就能躲過被殺一劫嗎? 明確:不能,4、探究: 韓信的真正死因有哪些? 明確: 功高蓋世,恃才放曠, 得意忘形,錯失良機,自矜功伐, (3)狂妄傲慢,樹敵太多; (4)君主的猜忌,殺功臣是普遍的現(xiàn)象。,第10段 【原文】高祖已從豨(x)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kui)通計?!备咦嬖唬骸笆驱R辯士也?!?【注釋】信死亦何言(賓語前置句) 【譯文】高
27、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备咦嬲f:“那人是齊國的說客?!?【原文】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注釋】自夷:自取滅亡。夷:滅盡。 【譯文】就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原文】上怒曰:“亨之?!蓖ㄔ唬骸班岛?,冤哉亨也!”上曰:“若教
28、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 【注釋】亨,同“烹”,煮。綱絕而維弛:比喻國家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綱,網(wǎng)上總繩。維,系物的大繩。烏,象烏鴉一樣。(名作狀) 【譯文】皇上生氣地說:“煮了他?!必嵬ㄕf:“哎呀,煮死我,冤枉?。 被噬险f:“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杰象烏鴉一樣聚集。,【原文】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zh)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注釋】鹿:與“祿”偕音,比喻皇帝之位。引申為政權。 【譯文】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
29、來搶奪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對著堯狂叫,堯并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原文】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注釋】置:赦罪,釋放。 【譯文】正當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并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zhí)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業(yè)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么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高祖說:“放掉他?!本蜕饷饬素嵬ǖ淖镞^。,研討問題,1、司馬遷用高祖捉蒯通這個事件,其作用是什么? 謀反是蒯通的計謀,意在說明韓信沒有謀反朝廷; 對劉邦、呂后密謀殘忍殺害韓信,表
30、示激憤之情。,第11段 【原文】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 【注釋】行營:四處尋找、謀求。冢:墳墓 【譯文】太史公說: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無法埋葬,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原文】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注釋】不伐已功二句,語本老子“功成
31、名遂身退,天之道”,“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伐與矜,都有夸耀自滿的意思。庶幾:差不多。血食:受享祭。古代祭祀,宰殺牲畜做祭品,所以叫血食。集:通“輯”。安定。 【譯文】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勛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后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墒牵麤]能致力于這樣做,而天下已經(jīng)安定,反而圖謀叛亂,誅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么。,【問題探討】:1、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謀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確:有三點內(nèi)容:布衣時志與眾異;沒有做到“謙讓”;在天下安定時密謀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謀
32、叛逆”一般認為是反話:“謂淮陰之愚,必不至此也?!保ɡ畲茹懀?“天下已集,豈可為逆于其必不可為叛之時?而夷其宗族,豈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2、司馬遷借助淮陰侯列傳要表達的一種獨特的歷史觀:,統(tǒng)治者 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韓 信 湖,帥才不及帝王術 魏明倫 韓信是天才的軍事家,但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更不是偉人典范。韓信好名,近似楊秀清。未央宮誅韓信雖是冤案,但也不乏韓信自身的致命弱點。后人同情他,卻并不十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韓信的佼佼帥才和赫赫戰(zhàn)功竟落得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下場。,易中天漢代風云人物韓信成敗之謎: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戰(zhàn)斗
33、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他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卻在最不可能反叛時涉嫌謀反。正如司馬遷所說:“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币虼耍腥苏J為韓信釜底抽薪謀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認為其造反證據(jù)確鑿,還有人認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這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為我們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咤風云,甚至他的猶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記憶,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3、司馬遷為淮陰侯作傳,寄托著作者哪些情感傾向? 司馬遷表面上是說韓信自矜功伐,好大喜功,在天下安定以后謀劃叛逆; 而實際上將激憤之情深蘊其中,對英雄壯士戎馬一生卻被羅織罪名、慘遭殺害的悲劇,表
34、示無限的惋惜和同情; 對劉邦、呂后等人的猜忌殘忍及卑劣手段表示憤慨和厭惡。,古漢語知識小結 和練習檢測,當堂檢測,一、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橫線的詞語的含義。 1、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 2、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 3、于是信孰視之( ) 4、士有饑色,樵蘇后爨( ) 5、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 6、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 ( ),嫌惡,在床上,給-吃,同“熟”,仔細,砍柴,割草,借給,挖溝,筑壘,堅守,7、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 8、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9、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 ) 10、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 11、諸將效首虜,畢賀( ) 12、此在兵法,顧諸
35、君不察耳。( ) 13、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14、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同“乃”,竟然,戰(zhàn)勝,宿營,賞給,獻上,只是,怎么,只管,15、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 ) 16、國相紿信曰( ) 17、遂夷信三族( ) 18、秦之綱絕而維弛 ( ) 19、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 ) 20、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黨羽,欺騙,滅亡,國家法度敗壞,政權瓦解,政權,夸耀,一、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 ) 2不能死,出我袴下( ) 3于是信孰視之( ) 4俯出袴下,蒲伏( ) 5虜魏王,禽夏說( ) 6而兩將之頭可致戲下( ),同“褥”,床,同“胯”,兩腿間,同“熟”,仔細,同“蒲伏”,“匍匐”,
36、同“擒”,捉住,同“麾下”部下,7能千里襲我,亦已罷極 ( ) 8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 9背水陳( ) 10諸將莫信,詳應曰( ) 11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坐( ) 12右倍山陵( ),同“?!保v,同“蔽”,隱蔽,同“陣”,擺好陣形,同“佯”,假裝,同“向”,朝著,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則鞅鞅 ( ) 14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 ) 16上怒曰:“亨之”( ) 17、而天下已集( ),同“怏怏”,不滿意,同“否”,同“叛”,背叛,同“烹”,煮死,集:通“輯”。安定,二、 詞類活用 1名詞用為動詞 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議欲下趙 ( ) 如我
37、能將幾何 ( ) 未至三十里,止舍 ( ),(給吃),攻下,率領,宿營,2名詞作狀語 欲東下井陘擊趙 ( ) 師事之 ( ) 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 ( ) 英俊烏集 ( ) 眾辱之曰 ( ),向東,像對待老師一樣,在夜里,像烏鴉一樣,當眾,3使動用法 水上軍開入之 ( ) 辟左右與之步于庭 ( ) 4名詞用作動詞 深溝高壘 ( ),使進入,使退避,挖溝,筑壘,5意動用法 羞與絳、灌等列 ( ) 亭長妻患之 ( ) 吾哀王孫而進食 ( ) 6形容詞用作名詞 恐吾至阻險而還 ( ),以為羞,認為是羞恥的,以為患,把當作禍患,認為可憐,險阻之地,三、古今異義詞 1始為布衣時,貧無行 (古義
38、:百姓;今義:粗布衣服。) (古義:品行;今義:可以) 2愿君留意臣之計 (古義:考慮;今義:注意,小心。) 3我哀王孫而進食 (古義:年輕人;今義:指貴族子弟。) 4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古義:舉止行動自然;今義:鎮(zhèn)定),5辟左右與之步于庭 (古義:隨從;今義:左面和右面。) 6又不能治生商賈 (古義:做生意,做買賣;今義:商人) 7山東大亂,異姓并起,英俊烏集 (古義:崤山以東; 英雄豪杰) 8然乃行營高敞地 (古義:謀求;今義:出征時的軍營。),四【一詞多義】 【間】 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名詞,間隙,空隙。)庖丁解牛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名詞,中間,其間。)石鐘山記 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名詞,一定的空間,區(qū)域。)指南錄后序 奉命于危難之間。(名詞,一定的時間內(nèi),期間。)出師表 遂于外人間絕。(動詞,間隔、間斷)桃花源記 中間夾雜力拉崩倒之聲。(動詞,夾雜 )口技,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動詞,離間)屈原列傳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動詞,參與。)曹劌論戰(zhàn) 從酈山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養(yǎng)殖出租轉讓合同范本
- 云南省監(jiān)理聘用合同范本
- 北碚區(qū)運輸合同范本
- 興業(yè)快遞轉讓合同范本
- 北京入職合同范本
- 農(nóng)資農(nóng)藥購銷合同范本
- 農(nóng)莊合作期間轉讓合同范本
- 公司雇傭個人合同范本
- 出貨貨期合同范本
- 價稅分開合同范本
- PEP六年級上冊英語unit1
- 接納與承諾(ACT)療法課件
-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
- 房地產(chǎn)公司銷售管理部賞罰制度
- 《方位介詞介紹》課件
- 甲狀腺術后出血搶救流程
- 個人購買家具合同
- 國際救生設備規(guī)則
- 第三方檢查應對措施方案
- 2020年財產(chǎn)保險公司部門職責和崗位說明書
- 抽水臺班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