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規(guī)檢查.ppt_第1頁
血液常規(guī)檢查.ppt_第2頁
血液常規(guī)檢查.ppt_第3頁
血液常規(guī)檢查.ppt_第4頁
血液常規(guī)檢查.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液一般檢查,華醫(yī)網(wǎng)搜集整理 ,3,重點掌握內容,全血細胞計數(shù)的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的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血小板檢查的臨床意義,血細胞分析儀的原理 血沉檢查的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了解內容,4,血液一般檢驗(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血常規(guī)(blood routine test) 全血細胞計數(shù)(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eticulocyte count) 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2、 sedimentation rate),5,紅細胞動力學,原始紅細胞(pronormoblast) 早幼紅細胞(basophilic normoblast) 中幼紅細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晚幼紅細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網(wǎng)織紅細胞(reticulocyte) 成熟紅細胞(erythrocyte),骨 髓,外 周 血,造血干細胞 紅系祖細胞,EPO,6,紅細胞,7,白細胞,monocyte,neutrophil,eosinophil,lymphocyte,basophil,8,血細胞分析儀,9,血液分析儀,臨床血液一般檢查最常

3、用儀器。50年代,由庫爾特(W.H.Coulter)發(fā)明電子血細胞計數(shù)儀,血液分析儀優(yōu)勢 檢測項目多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操作,10,1. 電阻抗型自動血細胞分析儀,11,2. 綜合型多功能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1)容量、電導、光散射(volume,conductivity,scatter, VCS)法,原理 細胞體積技術(測量細胞大?。?電導性技術(測量細胞內部結構) 光散射技術(測量細胞形態(tài)、細胞核和細胞顆粒),12,(2)多角度激光散射與細胞化學染色結合 計數(shù)五類白細胞、原始細胞、測定中性粒細胞MPO活性等,13,全血細胞計數(shù)常用參數(shù),紅細胞參數(shù),15,RBC、HGB的參考范圍,RBC H

4、GB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初 生 兒 (6.07.0)1012/L 170200g/L,16,1996年北京市血細胞分析儀協(xié)作組調查2013例 北京市健康成人靜脈血分析結果,分析參數(shù) 男性 女性 RBC(1012/L) 4.305.90 3.905.20 HGB(g/L) 137 179 116 155 HCT(L/L) 0.40 0.52 0.37 0.47 MCV(fl) 80 98 MCH(pg) 27.2 34.3 MCHC(g/L) 329 360 RDW(%) 14.9 WBC(10

5、9/L) 3.48 9.5 PLT(109/L) 98.7 302.9 MPV(fl) 7.7 13.1 PDW(%) 17.2 PCT(%) 0.18 0.20,17,中國人群成人靜脈血血細胞分析參考范圍調查 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4):12011205,18,三、 HCT(血細胞比容),定義: 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占的體積比例(L/L) 方法: 手工法(微量高速離心法) 儀器法(阻抗法) 參考值: 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19,RBC/HGB/HCT臨床意義-減低,貧血(anemia): 多種原因引起的外周血液在單位體積中的血紅蛋白(HGB)濃度,紅細

6、胞計數(shù)(RBC)和(或)血細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區(qū)相同年齡和性別人群的參考值下限 生理性減低:年齡、妊娠狀態(tài)等 病理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貧、再障、溶貧等,20,貧血的分類(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造血功能障礙 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 RBC破壞過多 紅細胞內在異常 膜缺陷、酶缺陷、血紅蛋白異常等 紅細胞外在異常 免疫性、機械性、化學和物理、生物等因素 急、慢性失血,21,成人貧血分級,22,RBC/HGB/HCT臨床意義-增高,單位體積外周血液中高于參考范圍上限 相對增高:多種原因引起血漿容量減少,紅細胞容量相對增多,但紅細胞總容量并無增加 絕對增高: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數(shù)增加 生理性增

7、多:胎兒及新生兒、高原居民、劇烈活動后 病理性增多:原發(fā)性繼發(fā)性,23,平均紅細胞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指每個紅細胞平均體積的大小,以fl為單位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指每個紅細胞內平均所含血紅蛋白的量,以pg為單位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指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濃度(g/L),四、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24,血細胞分析儀能直接測定MCV的值,再結合儀器直接測定的RBC和HGB,計算

8、出MCH和MCHC MCH=Hb/RBC MCHC=Hb/RBCMCV,25,【參考范圍】 MCV :80100fl MCH :2734pg MCHC:320360g/L,MCV/MCH/MCHC臨床意義,貧血的分類,重視紅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27,五、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由血液分析儀根據(jù)紅細胞體積的直方圖導出,反映所測標本中紅細胞體積大小的異質性,常用變異系數(shù)(CV)表示。 【參考范圍】 成人:15%,28,【臨床意義】 1. 貧血形態(tài)學分類:MCV、RDW 2. 缺鐵性貧血的篩查診斷

9、和療效觀察 隱性缺鐵期 缺鐵性貧血期 鐵劑治療 3. 鑒別診斷: 缺鐵性貧血RDW與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29,貧血類型 常見疾病 大細胞均一性 部分再障 大細胞不均一性 巨幼細胞性貧血 正細胞均一性 急性失血 正細胞不均一性 再障、部分溶貧 小細胞均一性 地中海貧血 小細胞不均一性 缺鐵性貧血,RDW/MCV 分類法,30,缺鐵早期 缺鐵進展期,鐵劑治療后,Two peaks,31,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完全成熟紅細胞間的過渡細胞,其胞質中殘存非變性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經(jīng)煌焦油藍等活體染色后,嗜堿性物質凝聚成藍黑色顆粒,顆粒與顆粒連綴呈藍綠色網(wǎng)織狀結構,故稱為網(wǎng)織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re

10、ticulocyte, RET)計數(shù),32,網(wǎng)織紅細胞reticulocyte,【參考范圍】,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及百分比 手工法:24 84109/L 0.5%1.5% 儀器法:29 75109/L 0.5%2.0%,33,1. 溶血性貧血 2. 急性失血:可用于判斷出血是否停止 3. 缺鐵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網(wǎng)織紅細胞反應 4. 再生障礙性貧血 5. 骨髓病性貧血,【臨床意義】,34,紅細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指離體抗凝血靜置后,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在血漿中沉降的速率。 【參考范圍】魏氏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紅

11、細胞沉降率測定,35,【影響因素】 影響紅細胞緡錢狀形成主要因素有: 血漿中各種蛋白的比例 白蛋白帶負電荷,細胞相互排斥 大分子蛋白能促進紅細胞緡錢狀的形成 紅細胞數(shù)量和形狀 采血:時間、抗凝濃度等,避免溶血、脂血 溫度,36,常用但缺乏特異性 生理性:女性,月經(jīng)期、妊娠3個月以上,老年人, 高原居民 病理性 各種炎癥:急性細菌性感染 風濕性疾病、結核病病變活動與否觀察 組織損傷及壞死 惡性腫瘤 高球蛋白血癥 貧血,【血沉增快的臨床意義】,37,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38,一、白細胞計數(shù)(WBC) 是指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shù) 【參考范圍】 成人:4l0 109/L 新生兒:1520109/L

12、6月2歲:1112109/L,39,白細胞計數(shù)(WBC)增多,生理性: 飽食、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高溫或高寒可暫時增高。新生兒、經(jīng)期、妊娠5個月及分娩時。 病理性: 多種感染性疾病 嚴重的組織損傷 急性大出血及嚴重的血管內溶血 急性中毒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其它惡性腫瘤,40,白細胞計數(shù)(WBC)減少,骨髓生成減少或無效造血,破壞過多,利用增加及分布異常等引起 感染性疾病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物理及化學因素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亢進 自身免疫性疾病,41,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ifferential count,DC),【參考范圍】 成人白細胞分類參考值 百分率(%) 絕對值(109/

13、L)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15 00.7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5070 1.87.0 嗜酸性粒細胞 0.55 00.45 嗜堿性粒細胞 01 00.2 淋巴細胞 2040 14.8 單核細胞 38 0.10.8,粒細胞池granulocyte pool,原粒 中幼粒 桿狀核 早幼粒 晚幼粒 分葉核 循環(huán)池 逸出血 分裂池 成熟池 貯備池 管,進 邊緣池 入組織 骨髓約10天 血液約 組織 Bone marrow 10h 12天,Mitotic pool,Maturation pool,Storage pool,Margin pool,Circulating pool,43,生理變異 主要是由于邊緣

14、池粒細胞進入循環(huán)血液所致。 年齡: 69d:與淋巴細胞大致相等 嬰兒期:淋巴細胞數(shù)均較高 45歲:兩者又基本相等 日間變化: 運動、疼痛和情緒,妊娠與分 娩、吸煙者高于非吸煙者30%,1. 中性粒細胞變化的臨床意義,44,反應性增多 細菌感染:增高程度與病原體種類、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機體的反應性等有關。 輕度感染中等程度感染嚴重全身性感染感染過于嚴重 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 急性溶血、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 惡性腫瘤,中性粒細胞增多,45,1)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5%)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細胞。 核左移程度: 輕度左移5% 中度左移

15、10% 重度左移25% 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者。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高、甚至減低者。,46,2)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嗜中性粒細胞核分葉5葉以上者超過3% ,常伴白細胞總數(shù)減低。 見于 巨幼細胞性貧血 炎癥恢復期 應用抗代謝藥物 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xiàn)核右移,則表示預后不良,47,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48,異常增生性增多 粒細胞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類白血病反應:指機體在有明確病因的刺激下,白細胞數(shù)中度增高(大多100 l09/L ),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原始、早幼粒細胞增多少見(10%),常伴較明顯的中性粒細胞中毒性改變,

16、其他細胞均無明顯變化。,49,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低于2.0l09/L,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 低于1.5l09/L,稱為粒細胞減少癥(granulocytopenia) 低于0.5l09/L,稱為粒細胞缺乏癥(agranulocytosis),中性粒細胞減低,50,1)某些感染: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及部分病毒感染。 2)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低增生性白血病等。 3)慢性理化損傷 4)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5)其他:脾功亢進,肝硬化,惡性腫瘤骨轉移,類脂質沉積病,嗜血綜合征,遺傳性周期性粒細胞減少癥等。,中性粒細胞減低,51,【參考范圍】 成人:(0.050.5)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

17、變化 年齡 日間變化:上午波動大,下午較恒定。與糖皮質激素脈沖式分泌有關。 勞動、寒冷、饑餓、精神刺激等: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增高。,2. 嗜酸性粒細胞,52,增多(eosinophilia)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0.5109/L。 寄生蟲病:可達80%或更多。 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皮膚病:如濕疹、銀屑病等可見輕至中度增多。 血液?。篗PD/AML等 某些惡性腫瘤 猩紅熱 嗜酸性粒細胞減低: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急性感染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等應激狀態(tài)等。,2. 嗜酸性粒細胞,53,嗜堿性粒細胞增多(basophilia): 絕對計數(shù)0.1109/L時有臨床意義 骨髓增殖性疾病

18、 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猴@著增多,可達20%以上,常同時伴有原始或幼稚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嗜堿性粒細胞減低,3. 嗜堿性粒細胞 (basophil,B),54,淋巴細胞增多(lymphocytosis):成人 5109/L 生理性增多: 年齡:出生一周后增加到40%以上,6個月時可達60%,6歲降至成人水平 日間變化:清晨較低 體力活動影響:短時間低強度體力活動可增加,4. 淋巴細胞,55,病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翰《靖腥?,某些細菌感染如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布魯菌等感染。 淋巴細胞系統(tǒng)惡性腫瘤 其它: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移植后的排斥反應等。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中的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淋

19、巴細胞減低(lymphopenia):計數(shù)5109/L 接觸放射線 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嚴重化膿性感染,56,異型淋巴細胞(abnormal lymphocyte):多為T淋巴細胞 Downey將其按形態(tài)特征分為3型: I型(空泡型,漿細胞型) 型(不規(guī)則型,單核細胞型) 型(幼稚型) 正常人外周血偶見,不超過2%。 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異型淋巴細胞最為多見,常大于10%,可達50%。 病毒性肝炎,風疹以及某些過敏性疾病也可輕度增加,57,(1)單核細胞增多(monocytosis):成人外周血單核細胞絕對值超過0.8109/L。 1)生理性增多:嬰幼兒。 2)病理性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某些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其它 (2)單核細胞減低:臨床意義不大。,5. 單核細胞,58,血小板參數(shù),59,1.Normal platelte 2.large platelet 3.small platelet 4.giant platelet 5.Old platelet 6.immature platelet 7.snake-like giant platelet 8. Irregular platelet 9.giant immatu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