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yè)經濟學05.ppt.ppt_第1頁
產業(yè)經濟學05.ppt.ppt_第2頁
產業(yè)經濟學05.ppt.ppt_第3頁
產業(yè)經濟學05.ppt.ppt_第4頁
產業(yè)經濟學05.ppt.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競 爭,第一節(jié) 靜態(tài)競爭策略 第二節(jié) 動態(tài)競爭策略 第三節(jié) 競爭的人為為人觀,第一節(jié) 靜態(tài)競爭策略,產量決策古諾模型; 價格決策伯特蘭德模型; 產品決策豪泰林模型。,靜態(tài)競爭,是指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各競爭參與人只競爭一次,同時作出決策且對各參與人可能有的策略和相應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競爭模式。,對本章中所分析的模型先作五個比較強的假設: 1.消費者是價格接受者。 2.所有廠商生產同質的(完全相同的)產品,消費者從中察覺不任何差異。 3.沒有其他廠商進入該行業(yè),這樣在觀察期內廠商數目保持不變。在本章分析中一般假設市場上只有兩個廠商。 4.廠商集體地擁有市場力量,它們能將價格設定于邊際成本之

2、上。 5.每一廠商僅設定其價格或產量。 在特定的具體模型中,我們將放松其中的某些假定。,產量決策古諾模型,問題的提出: 設在市場上有代號為1、2的兩個寡頭壟斷廠商,他們 生產相同的產品,消費者從中察覺不出任何差異。市場出 清價格由兩家廠商的總產量決定。設廠商1的產量為q1, 廠商2的產量為q2,則市場的總產量Q=q1+q2。設P為市場出 清價格,則P是市場總產量Q的函數,即反需求函數。在本 例中,我們假定反需求函數為:P=P(Q)=8-Q 。 再假設兩廠商的生產都無固定成本,且每增加一單位 產量的邊際生產成本相等,C1=C2=2,即他們分別生產q1和 q2產量的成本為2q1和2q2。最后,這兩

3、個廠商是同時決定各 自的產量以達到各自的利潤最大化,即在決策前是不知道 另一方的產量的。,模型的建立與求解:,u1=qp(Q)-cq=q8-(q+q)-2q=6q-qq-q u2=q2p(Q)-c2q2=q28-(q+q)-2q2 =6q2-qq-q2,模型的規(guī)范數學表示及其解法:,兩博弈方的得益:,得到反應函數: q1* =R1(q2)=3-q2/2,q1*,q2,(0,3),R1(q2),0,(6,0),q1*與q2的關系曲線,q2*,q1,(0,3),(6,0),0,R2(q1),q2*的反應曲線,古諾模型的納什均衡:,(0,3),(3,0),(0,6),(6,0),q1q1*,q2q2

4、*,R1(q2),R2(q1),兩廠商同時決策都生產2個單位產量,是這個博弈中的最佳策略。,結果分析:,這是兩廠商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同時獨立作出產量決策 的古諾模型均衡結果。這個結果有沒有使兩廠商真正實現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從社會總體的角度來看效率又如何?,我們首先來看古諾模型的結果。在上述例子中,社會的總產量Q=4;此時兩家廠商的利潤u1=u2=4,兩廠商利潤總和為8;市場出清價格P=4。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察這個問題。如果兩家廠商聯(lián)合起來像一個壟斷者一樣在市場上行動,以總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考慮市場的最佳產量,容易求出使得總得益最大的總產量Q*=3,最大總得益u*=9。將此結果與

5、兩廠商獨立決策、只追求自身利益時的博弈結果相比,總產量較少,而總利潤較高。 盡管雙方都了解這種合作的好處,但如沒有足夠強制力,這種合作是不可能實現的,即這個合作是不能自動實施的。,這里再次呈現集體非理性。但這個不合作的結果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有效率的,因為其增加了產量,降低了價格。這也就是為什么傳統(tǒng)的西方國家的產業(yè)規(guī)制政策要嚴格限制壟斷的原因。 古諾模型在現實中有很多例子。如在一個偏遠的農產品市場上的兩大西瓜壟斷種植商之間的產量競爭。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限額被突破。,價格決策伯特蘭德模型,在伯特蘭德模型中,廠商選擇的是價格而不是產量。為使討論有意義,這里我們考慮產品有一

6、定差別的伯特蘭德價格博弈,即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產品的微小差別而且有一定的特殊偏好,不會將兩種產品當作完全替代品,從而不會當兩種產品的價格稍有差異時便會造成價格稍高的產品完全銷售不出去。除此以外基本上還是假定兩產品是大致可替代的,比如兩家廠商在品牌、質量、包裝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同類產品。,兩博弈方的得益:,u=u(p,p)=pq-cq=(p-c)q=(p-c)(a-bp+dp) u2=u2(p,p)=p2q2-c2q2=(p2-c2)q2=(p2-c2)(a2-b2p2+d2p1),設在一個市場上,廠商1和廠商2的產品標價分別為p1和p2,此時,他們各自的需求函數分別為: q=q(p,p)=a-bp

7、+dp q2=q2(p1,p)=a2-b2p2+d2p1 其中d,d0表示兩廠商產品有一定替代性的替代系數。我們同樣假定兩廠商無固定成本,邊際生產成本分別為c1和c2,兩廠商是同時決策的。,伯特蘭德博弈的唯一納什均衡解:,這種價格決策與古諾模型中的產量決策一樣,其納什均衡也不如各博弈方通過協(xié)商、合作所達到的最佳結果,不過這種合作同樣也是不能自動實施的。這也是囚徒困境的一種。,產品決策豪泰林模型 在豪泰林模型中,產品在物質性能上是相同的,但在空間位置上有差異。不同位置上的消費者要支付不同的運輸成本,他們關心的是價格與運輸成本之和,而不單是價格。,假設有一個長度為1的線性城市,消費者均勻地分布在0

8、,1的區(qū)間內,分布密度為1。假定有兩個商店,分別位于城市的兩端,商店1在x=0處,商店2在x=1處,兩商店出售物質性能完全相同的產品,每個商店提供單位產品的成本為c,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運輸成本與離商店的距離成正比,單位距離的運輸成本為t,現在假定消費者具有單位需求,即要么消費1個單位,要么不消費。,我們考慮兩商店之間的價格競爭博弈,商店1和商店2可選擇策略為各自的價格p,p。設Di(p,p)(其中i=1,2)是對兩個商店的需求,則兩參與人的得益分別為: u=D(p,p)(p-c);u2=D2(p,p)(p2-c) 商店1和商店2利潤最大化時: p*1=p*2=c+t u1=u2=t/2,商店1,

9、商店2,x,0,1,豪泰林模型,這里我們將消費者的位置差異解釋為產品差異,這個差異進一步可解釋為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旅行成本。旅行成本越高,產品的差異就越大,均衡價格從而均衡利潤也就越高。原因在于,隨著旅行成本的上升,不同商店出售的產品之間的替代性下降,每個商店對附近消費者的壟斷力加強,商店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弱,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下降,從而每個商店的最優(yōu)價格更接近于壟斷價格。另一方面,當旅行成本為0時,不同商店的產品之間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沒有一個商店可以把價格定得高于成本。,豪泰林模型是個抽象的例子,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強的實用性。我們可以將兩商店之間的距離解釋為任何一類產品中,不同消費者關心的某一

10、特性的差異程度。如同樣的彩電不同尺寸大小之間的偏好差異,或者同類商品不同品牌之間的偏好差異等,可以靈活應用。,第二節(jié) 動態(tài)競爭策略,產量領先策略斯坦克爾伯格模型 長期競爭策略無限次重復古諾模型 米爾格羅姆羅伯茲壟斷限價模型,在靜態(tài)競爭的情況下,寡頭們同時作出決策并且互不知道對方的選擇;而在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參與競爭者的行動是有先后的,且后行動者一般都能在自己的行動之前或多或少地觀察到競爭對手在此之前的行動信息并以此為依據來修正自己的決策,所以這種競爭情況的模型必須用動態(tài)博弈的語言來描述。 在動態(tài)博弈中各博弈方在關于博弈進程方面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后行動者有更多的信息來幫助自己作出選擇。一般來說

11、,這是后行動者的有利條件,此即所謂后動優(yōu)勢或后發(fā)制人;但有時先行動者能夠利用后行動者的“理性”,采取一些行動并發(fā)出一定的信號讓后行動者知曉,迫使后行動者不得不作出一些在不知道這些信號前不會作出的選擇,此即先動優(yōu)勢或先發(fā)制人。,產量領先策略斯坦克爾伯格模型,在動態(tài)競爭中,產業(yè)市場上的兩個寡頭往往一強一弱,無論是決定產量還是制定價格,弱者往往跟在強者后面,觀察強者的實際行動,隨后決定自己的策略。我們稱先行動者為領導者,而后行動者為跟隨者。由于整個產業(yè)市場的大小在一定時間內總是一定的,跟隨者的加入,要改變整個產業(yè)市場的供應,故對領導者的收益也是有影響的。所以領導者在決定自己的策略時要充分考慮到跟隨者

12、可能有的策略,將之包括到自己的最優(yōu)化策略中,否則會造成兩敗俱傷。對產業(yè)市場上這種行為的分析最早是由斯坦克爾伯格作出的,以后就稱此類市場競爭的模型為斯坦克爾伯格模型。,在斯坦克爾伯格模型最早的版本中,企業(yè)選擇的也是產量,產品是同質的。模型中領導者企業(yè)1首先選擇產量q10,跟隨者企業(yè)2觀察到q1,然后選擇自己的產量q20,因此這是一個完全信息博弈。我們來討論一個具體的模型。 設兩寡頭廠商1和廠商2:他們的策略空間都是(0,Qmax)中的所有實數(其中Qmax是整個產業(yè)市場能容納的最大產量);廠商1是領導者,首先選擇q1,廠商2觀察到q1后選擇q2;整個市場的價格反需求函數設為P=P(Q)=8-Q,

13、其中Q=q+q;兩廠商固定成本為0,邊際成本C=C=2。,廠商的得益(利潤)函數分別為: u=u(q,q)=qP(Q)-qC=q8-(q+q)-2q =6q-q-qq u2 =u2(q,q)=q2P(Q)-q2C2=q28-(q+q)-2q2 =6q2-q2-qq 我們可以考慮用逆向歸納法的思路來解這個博弈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該博弈的子博應精煉納什均衡結果為:企業(yè)1選擇產量單位q*1=3,企業(yè)2選擇產量q*2=3/2,各自得益分別為u1=4.5,u2=2.25。,比較斯坦克爾伯格均衡與古諾均衡: 斯坦克爾伯格的均衡總產量大于古諾均衡總產量,而產業(yè)總利潤小于古諾均衡的產業(yè)總利潤。不過這里企業(yè)1

14、的產量和利潤都大于其在古諾均衡中的產量和利潤,而企業(yè)2無論是產量和利潤都比在古諾均衡中少多了。這當然是由于該模型中兩企業(yè)所處地位不同的結果,企業(yè)1具有先行的主動,他把握住企業(yè)2的理性心理,從而選擇較大的產量獲得了優(yōu)勢。這就是所謂的“先動優(yōu)勢”。,斯坦克爾伯格模型也說明了在博弈中,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反而可能處于競爭劣勢(當然前提是競爭對手知道他擁有該信息,而他也知道競爭對手是知道其擁有該信息的,如此等等,即雙方是完全理性的)。,我們這里看到,在這種動態(tài)競爭中,企業(yè)怎樣發(fā)布一個能讓人置信的有效信息是十分關鍵的。,長期競爭策略無限次重復古諾模型,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寡頭壟斷市場往往是一種相當穩(wěn)定、維持

15、很長時間的市場類型。因此,寡頭們會年復一年地進行著有關產量、價格等的相同的競爭,而且看來這種競爭不會在可預計的時期內結束。這種競爭的格局需要用“重復博弈”來描述。,設市場總產量Q=q+q,其中q、q分別是原模型中的兩博弈方廠商1和廠商2的產量,即他們的策略,市場出清價格P(Q)=8-Q,(Q8,若Q8,則P=0),兩廠商無固定成本,邊際成本都為2。 我們考慮雙方采用如下的觸發(fā)策略:第一,在第一階段生產壟斷產量的一半1.5;第二,一直生產1.5直到有一方不生產1.5,則以后一直生產古諾產量qc=2。這種觸發(fā)策略實際上同樣是一開始試圖合作,選擇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產量,而一旦發(fā)現對方不合作,偏離對雙

16、方有利的產量,則以選擇納什產量進行報復。 可以證明當貼現率滿足一定要求時,上述觸發(fā)策略構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均衡結果是每期大家都生產1.5,大家得益都為=4.5。這是一個帕累托最優(yōu)。,如果廠商2在某一期偏離上述觸發(fā)策略,最大化自己的利潤的產量為2.25,其利潤為2.25=5.0625,高于不背叛的第一階段所得4.5。 這也導致廠商1從第二階段開始永久性生產古諾產量 qc=2,這樣廠商2也被迫選擇古諾產量qc,得收益4。因此,第一階段背叛的無限次重復古諾博弈的總得益現值為:5.0625+4(+)=5.0625+4/(1-),當9/17時,雙方都采用上述觸發(fā)策略構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給定廠商

17、1生產壟斷產量的一半1.5,廠商2也生產壟斷產量的一半1.5。則每期得益4.5,無限次重復博弈的總得益現值為:4.5(1+ )=4.5/(1-),當9/17時,偏離是廠商2對廠商1實行觸發(fā)策略的最佳反應。這一種情況說明未來得益折算成現在值太小,即博弈方相對不太看重未來利益或由于某種原因未來同樣大小利益對現在影響太小,如惡性通貨膨脹等,這樣博弈方就會較多看重眼前利益而不會為長期利益打算,也不害怕對方在未來階段的報復。在這種情況下,無限次重復博弈也不會提高原博弈的效率。 這里我們看到,不同的支持不同的q*。當接近9/17時,q*接近qm/2;當接近0時,q*接近古諾產量2;當09/17時,qm/2

18、q*qc。接近于0的經濟意義是將來的得益對參與人來講幾乎無意義,當然博弈者會只顧眼前利益。越大,將來利益越重要,就越能支持較低的q*,當9/17時,就能支持最大效率的壟斷產量。,米爾格羅姆羅伯茲壟斷限價模型,一般來說,在市場進入博弈中有兩個參與人,即在位者和進 入者。在位者的成本函數等情況一般有很多種,在位者自己知道,而進入者是不知道的。進入者只能對之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同時可以觀察在位者的市場行為來修正自己的判斷。在位者預測到這一點,就要設法在自己的行為中掩飾自己的真實類型或者發(fā)出足夠有力的威脅信息,遏制進入者的進入。這可以用一個標準的信號傳遞博弈來描述。米爾格羅姆和羅伯茲在1982年提出的壟

19、斷限制性定價模型就是信號傳遞博弈在產業(yè)組織理論中的第一個應用。,壟斷限制性定價模型(壟斷限價模型)試圖解釋現實中觀察到的這樣一種現象:壟斷企業(yè)規(guī)定的產品價格一般低于微觀經濟學定義的最優(yōu)壟斷價格。米爾格羅姆和羅伯茲在其1982年提出的模型中對此問題的解釋是:壟斷限價可以反映這樣一個事實,即其他企業(yè)不知道壟斷者的生產成本,壟斷者試圖用低價格的信息告訴其他企業(yè)自己是低成本的,從而進一步威脅潛在進入者,如果進入與其進行寡頭競爭的話將是無利可圖的。,“斯賓塞莫里斯分離條件”(Spence-Mirrles sorting condition,又稱單交叉條件):改變價格對不同類型企業(yè)的利潤的影響是不同的,高

20、成本企業(yè)通過提價增加的利潤要比低成本企業(yè)提高同樣的價格增加的利潤要多;當然高成本企業(yè)減價所減少的利潤也比低成本企業(yè)降低同樣的價格減少的利潤多。所以低成本企業(yè)比高成本企業(yè)更“勇于”降價,能夠經得住長期的低價格,這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是一致的。,信息結構的小小變化會導致均衡結果的很大不同:只要進入者認為在位者是高成本的先驗概率(H)大于0,低成本的在位者就不得不非連續(xù)地降低價格直到高成本在位者吃不消,不能跟進繼續(xù)模仿,以將自己與高成本者區(qū)分開,顯示出自己是低成本的,遏制進入者的進入??梢钥闯?,不完全信息博弈對信息結構是非常敏感的。 這也提供了潛在市場進入者決策是否進入市場的一個標準,即觀察到低于壟斷

21、價格的定價就最好不要進入;觀察到定價等于壟斷價格,就大膽進入。,第三節(jié) 競爭的人為為人觀,當今市場競爭新趨勢:,在世界經濟迅速全球化、技術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以協(xié)作為基礎的競爭已成為當今一些跨國企業(yè)集團的首選戰(zhàn)略。如在一些網絡經濟效應明顯的信息產業(yè)領域內,由于有正反饋機制的存在,以往常常呈現出一邊倒的市場結構形態(tài),獲勝企業(yè)占據絕大部分市場,其技術成為產業(yè)標準;而失敗企業(yè)則血本無歸,風險極大。 戰(zhàn)略聯(lián)盟(strategic alliance)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企業(yè)(主要是大型集團化企業(yè))在自愿的基礎上為實現一定的戰(zhàn)略目標而組建的松散企業(yè)聯(lián)盟。,戰(zhàn)略聯(lián)盟是一種企業(yè)間暫時的組織形式,所以又

22、有人稱之為虛擬組織或中間組織。由于所加盟的各個企業(yè)之間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中心,在組織結構形態(tài)上會呈現出一種團狀結構;所加盟的各個企業(yè)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共同開發(fā)一種或幾種產品,并迅速地將共同開發(fā)的產品推向市場;所加盟的各個企業(yè)共同分擔所有的成本費用,共同享有開發(fā)產品所研制的高技術。一旦聯(lián)盟的目標實現,先前所組建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即告解散,而為了新的戰(zhàn)略目標,又可經過重新組織,創(chuàng)建新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戰(zhàn)略聯(lián)盟可以大大增強所加盟各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已成為眾多企業(yè)的共識,在國外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在生產、銷售、技術創(chuàng)新等方面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戰(zhàn)略聯(lián)盟本身雖是企業(yè)為了合作、協(xié)同獲得共同競爭優(yōu)勢而組建的,但

23、這并不是說在聯(lián)盟內部就沒有相互之間的控制和競爭,甚至在聯(lián)盟的運作過程中,有可能出現聯(lián)盟內企業(yè)為了私利,對其他企業(yè)作出背叛的行為,從而損害了其他加盟企業(yè)和整個聯(lián)盟的共同利益。在一個沒有外在強制力的情況下,怎樣的合作或聯(lián)盟會出現?怎樣才能使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各企業(yè)都采取合作的策略并維持下去?,合作的基礎:,重復接觸和長遠利益的存在正是合作的必要基礎。,“針鋒相對”策略的設計是這樣的:第一步以合作開始;隨后每一步都只是簡單地模仿對手的前一步策略。也就是如果前一步對手也是合作的話,那就繼續(xù)合作以予獎勵;若前一步對手是背叛的話,那這一步也采取背叛以予懲罰。 其建立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 1.起始階段。零散個體之間

24、幾乎沒有過多交往的可能,此時合作也不會產生。然而一旦以相互回報“合作”為宗旨的小群體之間有了較多交往的可能,合作便出現了。,2.中間階段?;诨貓蟮牟呗栽谠S多不同類型的策略組成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脫穎而出。 3.最后階段?;诨貓蟮暮献饕坏┙⑵饋恚湍芊乐蛊渌惶献鞯牟呗缘那秩?。因此合作的進化不可逆轉。 合作產生的基礎首先是競爭對手要有較多的接觸,其次是要有長遠利益的存在。但是應該指出的是,這兩個條件只是合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因為還有其他兩個方面的不定因素:一是“重復博弈”的策略多重性。二是均衡的多重性。所以僅有重復接觸和長遠利益的存在還不能保證合作的必然出現,因為參與人無法確切地知道哪些策略會導致合作的均衡或哪些合作均衡必然會實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合作確實是產生了,而且是基于如此簡單的策略,這是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研究表明,決策規(guī)則往往基于習慣或長期有效的簡單法則。任何一個博弈的推理都需要有一種“共同知識”的存在,有什么樣的共同知識就會有什么樣的均衡實現。 共同知識是由博弈者所在的文化環(huán)境提供的,這就是所謂的“焦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