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某大橋坍塌事故案例_第1頁
青海省某大橋坍塌事故案例_第2頁
青海省某大橋坍塌事故案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海省某大橋坍塌事故案例 1979年9月17日10時43分,青海省某大橋突然坍塌,造成死亡19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33萬多元。某大橋是一座凈跨l00米,箱肋單波混凝土型拱橋,由青海省交通局公路工程養(yǎng)護處設計,該處所屬第一工程隊施工,于1978年5月開始建設。1979年9月9日箱肋合攏。17日l0時43分突然坍塌,造成人員傷亡。二、事故原因分析某大橋箱肋坍塌,其主要原因是拱肋縱向失穩(wěn)。影響失穩(wěn)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設計方面。此橋原設計方案是參照陜西省公路設計院箱肋單波雙曲線拱橋圖紙,按荷載汽-15,掛-80設計為5段拼裝方案。方案擬就后,曾報局和交通部審查,1978年7月20日由省建委批準。在待批期

2、間,省公路工程養(yǎng)護處考慮5段單塊構件過重,吊裝困難,于1978年6月10日作第一次設計修改,將5段改為7段方案(報交通局未復)。后又于1979年5月5日再次修改,將7段改為9段方案,并以(79)青公工程字第116號文下達第一工程隊施工(未報交通局和省經(jīng)委審批)。當時擔負7段方案設計人員曾書面提出保留意見。大橋坍塌后,經(jīng)技術人員對3次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和驗算的結果表明:原5段拼裝設計方案正確,7段和9段拼裝設計方案基本正確,但都比較粗糙,尚有缺陷。如在7段設計中,對貝雷架在箱肋端部懸掛問題,對懸澆的工作拱度,對加載程序都沒有向施工提出具體交待數(shù)據(jù)和規(guī)定,對作為支撐作用的斜拉桿的拆除時間,標明在拱圈

3、合攏后即可進行,實踐證明是不妥的。又如化9段設計中,對重點拱肋的受力情況,施工和加載程序均未進行計算和規(guī)定,同時,拱頂斷面上繞,在拱軸線正常情況下,出現(xiàn)了超過允許值的拉應力。2.施工方面,在拼裝過程中,未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未能加強觀測,出現(xiàn)了拱軸線偏離。特別是9月15日拆除拉桿后,再次發(fā)現(xiàn)西寧岸比尖扎岸高26.6厘米,下游高14.2厘米,下游尖扎岸較設計標高低17.5厘米,上游低20.8厘米。4號接頭上游西寧岸較設計標高高12.4厘米,下游離14.6厘米。在實測拱軸線明顯偏離設計拱軸線情況下,既不報告請示,也未停工采取措施,相反在未澆筑接頭混凝土之前,于16、17日先后兩次在尖扎岸下游1、3段箱底處澆筑混凝土11噸,這種單邊非對稱加載,使拱軸線的偏離加大,終于使箱肋縱向失穩(wěn)、坍塌。3.管理方面,省公路工程養(yǎng)護處變更某大橋的設計沒有按規(guī)定手續(xù)報批,就自編自批下達施工任務,是極不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是十分錯誤的。在施工管理上,明知第一工程隊技術力量不足,對建造結構新穎、工藝復雜、吊裝要求高的大跨度拱橋有困難,也未能派出得力干部和有經(jīng)驗的工程師予以加強。這些也是釀成大橋坍塌事故的原因。綜上所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