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上期中后文言文檢測題(帶答案) 【部編版】 (一)第 16 課誡子書檢測題 班級: 姓名: 一、文言現(xiàn)象積累: 1、分析下列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并解釋: 非淡泊無以明志: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明確。 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目標。 非學無以廣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增長。 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今異義,古義:輕??;今義:遭到不幸或發(fā)生災難的可能。 意與日去:古今異義,古義:離開、消失;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2、一詞多義: 學 夫?qū)W須靜也: 動詞,學習。 非志無以成學: 名詞,學業(yè)。 之 學而時習之: 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 君子之行: 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
2、 靜以修身: 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來。 非寧靜無以致遠: 連詞,用來。 志 非淡泊無以明志: 名詞,志向。 非志無以成學: 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 3、判斷文言句式: 夫?qū)W須靜也: 判斷句,“ 也”表示判斷。 、選擇題: 1、下列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夫/君子/ 之行 B.靜/以修身,儉 /以養(yǎng)德 C.夫/學須靜也,才 / 須學也 D. 年/與時馳,意 /與日去 【解析】 D正確停頓應為:年與時 /馳,意與日 /去 2、下列句中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 A.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小大之獄,雖不能明察。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 C. 安陵君其許寡人。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D. 夫君子之 行。 輟耕之 壟上。 【解析】 A來;因為。 B即使;即使。 C祈使語氣,一定;代詞。 D助詞,的;動 詞,去、往。 3、下列句中中加點詞的文言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C ) A.非學無以廣才 C. 長跪而謝 之 B.腰白玉之環(huán) D.輕寡人與 【解析】 A詞類活用,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增長。 B詞類活用,腰間佩戴。 C 古今異義,道歉。 D 詞類活用,形作動,輕視。 4、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 ) A.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 “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 想的基本要求,強調(diào)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guān)的
4、。 B. “學須靜也”的“學”已經(jīng)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 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 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解析】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是告誡兒子要珍惜時間。 5、下面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 A. 誡子書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 名篇。 B. 文章只概括了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
5、,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 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C. 文章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 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誡子書 。 D.誡子書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長, 言簡意賅, 主旨是勉勵兒子勤 學 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解析】 B 選項“只概括了治學的經(jīng)驗”有誤,除了治學經(jīng)驗,還有為人修養(yǎng)。 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從修養(yǎng)和學習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的, 并把“靜”與“躁” 進行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 B . 從語言特點來看,本文句式主要運用了整句,增強了節(jié)奏感。 C . 從寫作
6、手法來看,本文主要運用了正反對比的手法,觀點鮮明,說理透徹。 D . 文中常被人們用作 “志當存高遠” 的座右銘, 這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 , 非寧靜無以致遠 。 【解析】 B選項“本文句式主要運用了整句”有誤,本文應主要運用整散結(jié)合的 句式。 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D ) A“險躁則不能冶性”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 B“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諸葛亮警告孩子時光飛逝如梭,意志力又會被時間 消磨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寧靜”的重要性 C“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盧,將復何及” 諸葛亮告訴孩子時光飛逝, 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歲月也于事無補。要懂得
7、居安思危,才能夠 臨危不亂。 D“淫慢則不能勵精 , 險躁則不能治性”從正面說明了“淡泊” “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解析】 D選項“從正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有誤,應是從反面說 明了。 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 文中表達中心思想的關(guān)鍵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 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 荒唐險躁。 C. 本文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惜時:年與日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D
8、. “儉以養(yǎng)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chǔ)上的美德。因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寡欲,避 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而 分神勞力。 【解析】 A選項“文中表達中心思想的關(guān)鍵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 遠”有誤,關(guān)鍵句應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 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自諸葛亮 54 歲時寫給他 8 歲兒子諸 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jīng)歷的總結(jié),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以強 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xiàn)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
9、C“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須學靜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 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 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 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 就是有安寧的環(huán)境。 D“儉以養(yǎng)德” 諸葛亮告知孩子要節(jié)儉,以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 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儉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zhì)的 奴隸。 【解析】 B選項按“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有誤,應是“非、無”是雙 重否定,加強語氣。 三、重點句子翻譯: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不恬靜寡欲
10、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3、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翻譯: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 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翻譯: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年華隨時光而飛馳, 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 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四、課外文言文閱讀: 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
11、之。父異焉,借 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 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 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 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 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 A 仲永之 通悟,受之
12、天也 初極狹,才 通人 B 賢于材人遠矣 萬鐘于我何加焉 C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漁人甚 異之 D 忽啼 求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 A通達;通過。 B 介詞,比;介詞,對,對于。 C意動用法,對感 到驚異;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D 要;探求。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C ) A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其真不知馬也 B自是指物作詩立 就蒙乃始 就學 C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 D得 為眾人而已耶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解析】 A 代詞,他;表推測語氣, 大概。B完成;靠近。C最終;最終。D成為; 為了。 3下面加點詞詞義或用法相同的
13、一項是(B ) A忽啼求 之何陋 之有B 稍稍賓客 其 父窺鏡,謂 其妻曰 C蒙辭以軍中多務未嘗稍降 辭色D 結(jié)友而別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 【解析】 A代詞,書具;賓語前置標志。 B代詞,他;代詞,他。 C推辭;言辭。 D表順承;表轉(zhuǎn)折。 4選出對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B ) A其詩以養(yǎng)父母、 收族為意(聚、團結(jié)) B稍稍 賓客其父(客人) C泯然 眾人矣(常人) D賢于材人遠矣(勝過、超過) 解析】 B 意動用法,把當作賓客 5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或以錢幣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項( D ) A扶蘇以數(shù)諫故B 屬予作文以記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解析
14、】例句是用。 A因為。 B來。 C認為。 D用。 6選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B ) A方仲永幼時天資過人,后來卻因其父“不使學”反落為平庸無奇之輩。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見面,發(fā)現(xiàn)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傷仲永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D傷仲永中,作者認為天資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結(jié)果將更加糟糕。 【解析】 B 作者只見過一次方仲永。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翻譯: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翻譯: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3)
15、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翻譯: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8在課后“仲永泯然眾人誰之過”的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仲永泯然 眾人父之過”,請你結(jié)合文意,談談“父之過”的理由。 答:因為仲永的父親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貪圖錢財(貪圖小利), 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學習的有利時機。 9請結(jié)合方仲永這一事例, 聯(lián)系實際, 談談你對天資和后天學習的關(guān)系的認識 答:天資是人成材的基本條件;天資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資 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資也會泯滅 ( 方仲永便如此 )。天資不算好;后天又 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資不算好,但后天勤奮
16、學習,最終也能成材。 (二)第 20 課狼檢測題 班級: 姓名: 一、文言現(xiàn)象積累: 1、分析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 一狼徑 去:古今異義,古義:離開;今義: 到某地方。 少時 : 古今異義,古義:稍微;今義: 數(shù)量小。 禽獸之變詐 幾何哉: 古今異義,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止增笑 耳:古今異義,古義:文言文出現(xiàn)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今 義:耳朵。 屠自后斷其 股:古今異義,古義:大腿;今義:大腿,自胯至膝蓋的部分。 蓋以誘敵 :古今異義,古義:原來是;今義:遮蔽、覆蓋。 弛擔持刀 :古今異義,古義:卸下;今義:放松、松弛。 場主積 薪其中:古今異義,古義:柴草;今義:工
17、資。 屠暴起:古今異義,古義:突然;今義:強大。 狼不敢 前: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上前。 ? 恐前后受其 敵: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攻擊。 ? 一狼 洞其中: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打洞。 ? 意將 隧入以攻其后也 : 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從隧道。 ? 其一 犬坐于前 : 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 苫蔽成丘 : 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蓋上。 ? 一屠晚歸 :詞類活用,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 一屠 晚歸: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在傍晚。 ? 弛擔持刀 :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2、一詞多義: 止: 止有剩骨: 通“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意: 意暇甚:
18、 神情。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圖。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敵: 恐前后受其敵: 攻擊。 蓋以誘敵: 敵人。 前: 恐前后受其敵: 前面。 狼不敢前: 向前。 積薪: 場主積薪其中: 堆積柴草。 轉(zhuǎn)視積薪后: 堆積在那里的柴草。 之 復投之: 代狼 。 又數(shù)刀斃之: 代狼。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主謂之間,不譯。 久之,目似瞑:助詞, 補足音節(jié),不譯 。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 的。 以 投以骨: 介詞,把。 以刀劈狼首: 介詞,用。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連詞,來。 蓋以誘敵: 連詞,用來。 其 恐前后受其敵: 指狼。 場主積薪其中: 指麥場。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19、: 指柴草堆。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戶。 屠自后斷其股: 指狼。 乃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3、判斷文言句式: 投以骨 :省略句,省略賓語,補充為“投之以骨”。 一狼仍從 :省略句,省略賓語,可補充為“一狼仍從之”。 場主積薪其中 : 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場主積薪于其中”。 一狼洞其中 :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一狼洞于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句,中省略介詞“于”,可補充為“屠乃奔倚于其下”。 顧野有麥場 :省略句,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顧野有麥場”。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省略句,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乃悟前
20、狼 假寐,蓋以誘敵”。 投以骨 :倒裝句,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以骨投”。 意暇甚 :倒裝句,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意甚暇”。 身已半入 :倒裝句,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身已入半” ?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 倒裝句,正常語序應為“而兩狼如故之并驅(qū)” 選擇題: 1、選出加點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 A ) A、屠自后斷其 股 B、乃悟前狼假寐 C、以刀劈狼首 D、其一犬坐 于前 兩股戰(zhàn)戰(zhàn) 家祭無忘告 乃翁 意將遂入 以攻其后也 皆以美 于徐公 解析】 A 都是大腿。 B 才;你的。 C用;來。 D在;比 先帝不 以臣卑鄙 皆以美 于徐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安陵君 其許寡人 2、下列各組句中加
21、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 A以刀劈狼首 B其一犬坐 于前 C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D屠乃奔倚 其下 解析】A用;因為。B在;比。C都是表轉(zhuǎn)折。 D代詞,指柴草堆;表祈使語氣, 一定 3、下列句子中的“而”與其他幾句不同的一項是(D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C、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俄而雪驟 解析】 A 表轉(zhuǎn)折。 B 表轉(zhuǎn)折。 C表轉(zhuǎn)折。 D 語氣助詞。 4、下列每組句子中, A. 兩狼之并驅(qū)如 故 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D )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B.目似瞑, 意暇甚 C.狼不敢 前 醉翁之 意不在酒 恐前后受其敵 D.相委而去 一狼徑
22、 去 解析】 A 以前;所以。 B神情;情趣 C名詞作動詞,向前;名詞,前面。 D 都 是離開的意思。 5、選出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B A. 乃悟前狼假 寐(睡覺)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敵(攻擊) D. 【解析】 B 突然。 B. ) 屠暴起(暴躁) 止增笑耳(只有) 6、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以” 與“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 ( A )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 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D. 固以怪之矣 C.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解析】例句是介詞,用 7、請選出“其”所指代對象相同的一項是(D 恐前后受其敵 A用。 B來。 C因為。 D同“已”,已經(jīng)。 意將隧入以攻
23、其后也 屠自后斷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A、 B 、 C 、 D 、 解析】代指狼。代指屠戶。代指狼。其中。 8、選出對下列加點的語氣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A、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反問語氣) C、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疑問語氣) 【解析】 C陳述語氣 ( 、止增笑耳 、狼亦黠矣 感嘆語氣) 感嘆語氣) 9、表現(xiàn)狼陰險狡詐的語句是( C 一狼仍從 A、兩狼之并驅(qū)如故B 、一狼得骨止, C、目似瞑,意暇甚D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解析】 C表現(xiàn)陰險狡詐的是:目似瞑,意暇甚。 10、選出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B ) A.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會兒,一只狼從小路走開了,另一只狼 像狗一樣蹲坐在前
24、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過了一會兒,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閉上了,神情悠閑 得很) C.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路上遇到兩只狼,遠遠地跟著屠戶) D.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鉆過去 從后面對屠戶進行攻擊) D洞 【解析】 A一狼徑去的徑是:徑直。 B正確。 C綴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 其中:在柴草堆中打洞。隧入:從隧道鉆過去。 11、下列是對本文的寓意的說明,請選出正確的一項(A ) A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B不要被像狼一樣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勝利是斗爭換來的,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 D勇敢
25、,堅決,果斷,是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 【解析】 A寓意就是: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 得勝利。 12、下面是對本文文體的說明,請選出正確的一項(A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B本文是一篇隨筆札記。 C本文是一篇筆記體小說。D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解析】 A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13、下面是對聊齋志異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B ) A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 B聊齋志異是以談狐說鬼的手法,隱晦地對當時黑暗、腐敗社會進行批判 的小說。 C“聊齋”,是作者的書房名, “志”表明作者的理志,“異”是與眾不同。 D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解析】 B 以談狐
26、說鬼的手法,隱晦地對當時黑暗、腐敗社會進行批判的小說。 14、選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 D ) A. 文章主要告訴我們,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尺, 貪得無厭,就應該勇敢地進行斗爭。 B. 文章的基本情節(jié)依次是:遇狼御狼懼狼殺狼。 C. “投以骨”和“復投之”表現(xiàn)了屠戶對狼的憐憫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現(xiàn)了狼的狡猾。 【解析】 A對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B 遇狼懼狼御 狼殺狼。 C 滿足狼的貪婪,自己方便脫離危險。 D 正確。 15、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C ) A. 聊齋志異是清代蒲松齡寫的一部文
27、言文短篇小說集,“志”是記的意思, “異”是指奇異的事,多為鬼狐的故事。 B. “暴起”“劈”“轉(zhuǎn)視”“斷”等動詞表現(xiàn)了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C. 本文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語言簡練傳神,主要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了屠戶和狼的 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 D. 最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著諷刺的味道。 【解析】 C主要通過動作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形象的。 三 、重點句子翻譯: 1、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翻譯: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 2、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譯: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 又趕到了
28、。 3、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翻譯: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翻譯: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 5、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譯: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 蓋成小山(似的)。 6、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 翻譯: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譯: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8、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譯: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
29、9、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翻譯: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10、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 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四、課外文言文閱讀: 狼第三則 一屠暮行, 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 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 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
30、也。 【譯文】一個屠夫傍晚行走在路上,被狼逼迫。 (屠戶看到)路旁有(一間)夜 里看地的人留下的草棚,就跑過去進入草棚躲起來。狼從草席里伸爪子進來,屠 夫急忙抓住,使狼爪子縮不回去。但想不出辦法來殺死狼。身邊只有不滿一寸的 小刀。就割開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豬(取皮)的辦法吹狼。用盡力氣吹過的時 候,(屠戶)覺得狼不大動了。才用腰帶綁上(狼爪子) 。出去一看,那么狼脹的 象牛一樣(大),大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不能合上。于是屠戶背著狼回了 家。不是屠戶,怎么能夠想出這種辦法來! 這三件事皆出自屠戶,那么屠戶的殘忍,也可以用于殺狼。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惟有小刀不盈寸 ( 滿 )遂負之以歸
31、 ( 背 ) 方縛以帶 ( 捆綁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 計策 ) 2、對文中屠戶的性格特點總結(jié)正確的一項是 ( C ) A. 勇敢、機智,膽識過人。B.善于斗爭,深謀遠慮。 C.不正面硬拼,善于斗爭。D.膽小怕狼,僥幸獲勝。 【解析】 C通過描寫可以看出,屠戶不正面硬拼,善于斗爭的特點。 3、翻譯下列句子。 但思無計可以死之。 翻譯:但想不出辦法來殺死狼。 股直不能屈,口張不能合。 翻譯:大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不能合上。 4、根據(jù)文中語句看,本文 刻畫的狼有什么特點? 答:這一則故事,表現(xiàn)了狼的愚蠢。 (三)第 24 課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檢測題 班級: 姓名: 一、文言現(xiàn)象積累: 1
32、、分析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 身亡所寄/ 亡處亡氣:通假字,通“無”,無,沒有。 其人舍然大喜: 通假字,舍通“釋”,解除、消除。 及其家穿井: 古今異義,古義:待,等到;今義:連詞,和。 丁氏對曰:古今異義,古義:應答,回答;義:正確。 穿井得一人: 古今異義,古義:挖掘、開鑿;今義:破、透。 國人道之: 古今異義,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得一人之 使:古今異義,古義:勞動力;今義:用。 因往曉之:古今異義,古義:告知,開導;今義:天明。 國人道之:古今異義,古義:講述;今義:道理。 聞之于宋君 :詞類活用,使動用法,這里使知道。 ? 奈何憂崩墜乎? 奈何憂其壞?: 固定用法,為何,為什
33、么。 ? 奈地壞 何?: 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對怎么樣,怎么辦。 2、一詞多義: 之: 有聞而傳之曰: 代詞,代這件事。 國人道之: 代詞,代這件事。 聞之于宋君: 代詞,代這件事。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代詞,代這件事。 得一人之使: 結(jié)構(gòu)助詞,的。 求聞之若此: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因往曉之: 代詞,代杞國人。 曉之者: 代詞,代杞國人。 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 結(jié)構(gòu)助詞,的。 舍: 太丘舍去: 舍棄。 其人舍然大喜: 舍通“釋”,解除、消除。 若: 若屈伸呼吸: 你。 未若柳絮閑風起: 像,如。 其: 及其家穿井: 代詞,他
34、的。 其人曰: 代詞,那。 何憂其壞: 代詞,它。 于: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介詞,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詞,在。 聞 有聞而傳之者: 知道、聽說。 聞之于宋君: 使知道。 求聞之若此 : 消息。 不若無聞也: 知道、聽說。 3、判斷文言特殊句式: 聞之于宋君: 被動句,“于”表被動。譯為:被宋君聽到了。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判斷句 +倒裝句(狀語后置),翻譯: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 個人來呀。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倒裝句,狀語后置。 告人曰: 省略句,省略主語。(丁氏)告人曰。 二、選擇題: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C ) A求聞之若此 B. 不若無聞也 C. 若
35、屈伸呼吸 D. 未若柳絮因風起 【解析】 A像,如。 B如。C你。D如。 2、下列句中“聞”的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C ) A. 不若無聞也 B. 有聞而傳之者 C. 聞之于宋君 D. 聞之,欣然規(guī)往 【解析】 A聽說。B聽說。 C使知道,使動用法。 D聽說。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 ) A. 宋之丁氏 B. 國人道之 C. 聞之于宋君 D.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解析】 A助詞,的。 B代詞,這件事。 C代詞,這件事。 D代詞,這件事。 4、下列各句中與其他選項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D ) A. 至于負者歌于途B.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
36、聞之于宋君 【解析】 A倒裝句。 B倒裝句,狀語后置。 C倒裝句。 D被動句,“于”表被動。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D ) A尊君在不B. 身亡所寄 C. 其人舍然大喜D. 因往曉之。 【解析】 A“不”同“否”。B“亡”同“無”。C“舍”同“釋”。D 沒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B ) A. 宋之丁氏B. 又數(shù)刀斃之。 C.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D. 得一人之使 【解析】 A助詞,的。 B代詞,指狼。 C助詞,的。 D助詞,的。 7、下列加點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C ) A. 可以為師矣B.與兒女講論文義 C.其人舍然大喜D.亦不能有所中傷 【解析】
37、A 古今異義,可以憑借。 B 古今異義,子侄輩的人。 C 古今同義,很高 興。D古今異義,古義:擊中甚至打傷人;今義 : 攻擊和陷害別人。 8、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C ) A身亡所寄,廢寢食者。(亡:同“無”,沒有) B奈何憂崩墜乎?(奈何:為何,為什么)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D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中傷:傷害) 【解析】 C若:你,人稱代詞。 9、下列加點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C終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D因往曉之求聞之若此 【解析】 A “舍”同“釋”,消除,解除;舍:放棄。 B 太陽;每天。 C 停留; 只;
38、 D 都是代詞,這件事 D ) B. 地,積塊耳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A.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D. 解析】 A判斷句。 B判斷句。 C判斷句。 D倒裝句 11、對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說法有誤的一項是(D ) A、不要輕信流言蜚語。 B、一家之言,經(jīng)再三轉(zhuǎn)述,往往會喪失原義。 C、對于別人的話,要注意實地調(diào)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別人的謊言。 【解析】 D是錯誤的。 12、下面句子中“杞人憂天”這一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C ) A許多科幻書對地球的前景都抱著一種悲觀的態(tài)度,這并非杞人憂天,如果我 們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科幻書中所描繪的情景就會成為可怕的現(xiàn)實。 B只因為被拉黑的人數(shù)少,就覺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沒有除惡務盡,那是一種 典型的杞人憂天。 C日本政府于 2001年制定了“今后 50年內(nèi)誕生 30 名左右諾貝爾獎得主”的目 標,針對此事韓國媒體用了杞人憂天來形容。 D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研究會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稱,擔心中國經(jīng)濟崩潰是杞 人憂天。 解析】 C 項,杞人憂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總是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人投資合同范本
- 加盟裝修公司合同范本
- 化工煤炭采購合同范本
- 關(guān)鍵崗位用工合同范本
- 產(chǎn)權(quán)車位交易合同范本
- 乙方專利合同范本
- 企標編制合同范本
- 業(yè)主施工安全合同范例
- 代加工木門合同范本
- 重大緊急情況的報告模板
- 二人合伙開寵物店協(xié)議書(5篇)
- 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專題練習
- 汽車維修競標報價表格范本
- 2023年3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英語聽力天津卷A(聽力音頻+試題+答案+聽力原文)
- 坐標紙(A4紙直接打印就可用)
- OGC網(wǎng)絡服務公共執(zhí)行規(guī)范課件
- 抖音博主在線寫電腦配置同款表格
- 中央空調(diào)基礎(chǔ)知識及發(fā)展史
- 品質(zhì)基礎(chǔ)及品質(zhì)意識培訓資料
- 電力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