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1頁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2頁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3頁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4頁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論文(設計)題目: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技術的應用0與研究班 級: 建工二班 姓 名: 王曉霞 學 號: 20112112050 指導教師: 許光磊 時間: 2014 年 5 月 11 日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成績表 土木工程 系 建筑工程技術(建材管理與貿(mào)易) 專業(yè) 20112116 班 評審意見:指導教師對學生 曾憧 所完成的課題為 論述建設工程項目質(zhì)量管理與控制 的畢業(yè)設計(論文)進行的情況,完成情況的意見: 評分:平時成績(百分制) 論文成績(百分制)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答辯:畢業(yè)設計(論文)答辯組對學生 所完成的課題為 的畢業(yè)設計

2、(論文)經(jīng)過答辯,成績?yōu)?畢業(yè)設計(論文)答辯組負責人 答辯組成員 年 月 日 總成績(平時成績20%+論文成績30%+答辯成績50%): 簽字: 年 月 日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土木工程 系 20102116 班 學生 曾憧 學號 20112116006 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 論述建設工程項目質(zhì)量管理與控制 畢業(yè)設計(論文)工作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起至 2014 年 6 月 1 日止畢業(yè)設計(論文)進行地點: 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 課題的背景、意義及培養(yǎng)目標 1課題背景及意義: 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項目管理包含進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質(zhì)量管理。而質(zhì)量管理是十分重

3、要的模塊,關系到整個建筑的生命。質(zhì)量管理必須遵循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在質(zhì)量管理中,需要特別重視各環(huán)節(jié)的質(zhì)量控制。如工程測量工作,地基樁基工程的基礎質(zhì)量,還有模板、鋼筋、混泥土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以及內(nèi)外裝修結構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 2培養(yǎng)目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工程測量、勘察設計、基礎工程、結構等方面的知識來完成建筑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如何做好質(zhì)量管理的防護措施。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對質(zhì)量管理的分析與探究。 課題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術指標) 將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質(zhì)量管理進行嚴格督促和管理,主要對地基樁基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還有模板、鋼筋、混泥土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以及內(nèi)外裝修結構工程的質(zhì)量管理。工

4、程師還有施工員要嚴格執(zhí)行建筑行業(yè)規(guī)范,把握好每一個關卡,要做到質(zhì)量第一的原則。 完成任務后提交的書面材料要求(圖紙規(guī)格、數(shù)量,論文字數(shù)等) 1文本部分包括設計說明書、計算書(字數(shù)不少于4000字); 2按時完成畢業(yè)論文各階段工作,不突擊,不抄襲 ; 3圖紙部分包括滿足施工要求的各類圖表 . 主要參考資料 1高層建筑樁基工程質(zhì)量控制措施科技信息(科學研究)2007年第33期 2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 3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技術與質(zhì)量管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李書田 4建筑工程質(zhì)量與安全管理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北京 2005年 指導教師 接受設計(論文)任務日期

5、2013年12月25日 學生簽名: 畢業(yè)設計(論文)進度計劃表起止日期工作內(nèi)容完成情況備注第周第6周第718周第1922周第2324周第25周第26周第2728周選題初調(diào)及查閱資料提交論文初稿修改論文并完善撰寫實習報告修改實習報告并完善論文裝訂成冊準備畢業(yè)答辯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正常完成指導教師:許光磊 2014年5 月 13日 系:土木工程系 2014 年 5 月 13日摘 要道路和橋梁是交通運輸系統(tǒng)中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道路橋梁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條道路的質(zhì)量和運營安全。因此,加強對道路橋梁的檢測是十分重要的,橋梁檢查是由橋梁養(yǎng)護管理部門負責進行的日常

6、性檢查,其目的是為橋梁日常養(yǎng)護管理提供依據(jù)。而橋梁結構檢測則是由專業(yè)人員采用專用儀器設備對橋梁進行全面結構檢測,其目的是對橋梁使用現(xiàn)狀進行總體評價,為橋梁加固改造提供準確而全面的數(shù)據(jù)。本論文闡述了鐵廠灣大橋的工程概況、設計標準、檢測目的并對鐵廠灣大橋進行了靜力荷載試驗檢測,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鐵廠灣大橋的檢測結果。關鍵詞:橋梁日常養(yǎng)護;橋梁檢查;靜力荷載試驗;實驗結果分析目 錄第一章 緒論4第二章 工程概況52.1工程概況52.2設計標準72.3檢測目的7第三章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荷載試驗檢測83.1 控制截面的確定83.2試驗檢測荷載及測試儀器133.3試驗荷載的確定143.4試驗檢測工

7、況及試驗荷載布置153.5 試驗檢測內(nèi)力及加載效率243.6檢測方法263.7試驗測試數(shù)據(jù)及分析263.7.1試驗檢測結果分析原則263.7.2 加載程序263.7.3應力測試結果及分析273.7.4 撓度測試結果及分析443.8 裂縫觀測553.9 靜載試驗檢測結果56第四章 結 論57附錄:現(xiàn)場試驗檢測照片58參考文獻64致 謝65第一章 緒論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橋梁等生命線工程的依賴更加突出,因此橋梁的安全檢測成為國內(nèi)外研究的熱點之一。隨著橋齡的增長,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和車輛等造成的意外損傷。使得橋梁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均低于其建設之初的系數(shù),因此對橋梁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判斷橋梁結構

8、承載能力最有效,最直接和最有說服力的還是橋梁荷載實驗,其作用和目的,就是通過對橋梁結構直接加載后進行有關測試,記錄與分析工作,包括理論計算,實驗準備,現(xiàn)場實驗,對實驗結果與分析整理等一系列內(nèi)容,達到了解橋梁結構在實驗荷載作業(yè)下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進而判斷橋梁結構的實際使用狀況 重慶佳維建設工程質(zhì)量檢測有限公司,受重慶南宜城鄉(xiāng)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14年1月1日至1月2日,派工程檢測人員,對重慶茶園新城區(qū)東西干道(一期)工程鐵廠灣立交橋b匝道橋進行了橋梁靜荷載試驗檢測。現(xiàn)將試驗檢測的有關情況及報告如下。第二章 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重慶茶園新城區(qū)東西干道(一期)工程鐵廠灣立交橋b匝道橋,渝黔

9、高速至南山隧道方向,單幅,起點樁號為bk0+031.889, 終點樁號bko+524.169,全長492.28m,標準橋?qū)挷捎?0.1m 和11.55m兩種形式(0.55m防撞護欄2m檢修道+9m機動車道+0.55m防撞護欄=10.111.5m)。跨徑布置:第一聯(lián)(320m)+第二聯(lián)(320m)+第三聯(lián)(426m)+第四聯(lián)(426m)+第五聯(lián)(326m)+第六聯(lián)(328m)。橋梁第一聯(lián)、第二聯(lián)上部結構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主梁采用支腹式單箱單室等截面箱梁,梁高1.5m,主梁頂板寬9.9m,底板寬6.1m。第三、五、六聯(lián)采用預應力箱梁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主梁采用支腹式單箱雙室等截面箱梁,梁高1

10、.5m,橋?qū)?0.1m 處主梁頂板寬9.9 m,底板寬6.1m。橋?qū)?1.55m處主梁頂板寬11.55m,底板寬7.55m 。第四聯(lián)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為橋梁變寬段,采用支腹板梁高1.5m,有單箱雙室變單箱三室,主梁從11.35到19.6,底板寬為7.55m變?yōu)?5.8m。下部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圓形橋墩,橋墩直徑1.5m,墩高約3-17m,橋墩下接樁基礎,樁基直徑1.8m。橋臺采用輕型橋臺接樁基礎,樁基礎采用機械成孔群樁,所有樁基礎均采用嵌巖樁基礎,采用機械成樁,樁基礎應嵌入完整的風化巖層不少于3倍樁徑,嵌巖襟邊寬度小于5m。橋梁實景照片見照片2.1-1-照片2.1-2。照片2.1-1 橋梁橋

11、面實景照片照片2.1-2 橋梁立面實景照片2.2設計標準(1)設計荷載:汽車:城a級,人群荷載:3.5kn/m2;(2)橋面寬度:0.55m防撞護欄2m檢修道+9m機動車道+0.55m防撞護欄=10.111.5m;(3)基本地震烈度:度。2.3檢測目的按橋梁荷載試驗方法,通過對橋梁加載試驗,檢測控制截面應力、撓度、抗裂性能等指標以達到以下目的:檢驗橋梁結構的承載能力、結構變形及正常使用狀態(tài)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為橋梁的鑒定和竣工驗收提供科學依據(jù);通過荷載試驗,考察橋梁結構的整體變形規(guī)律,評價結構的實際受力狀態(tài)和工作狀況,為橋梁的設計施工以及日后運營、養(yǎng)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jù)。第三章 鐵廠灣立交橋靜力

12、荷載試驗檢測3.1 控制截面的確定 根據(jù)本次檢測橋梁工程的結構形式,采用橋梁博士有限元計算分析軟件進行單元劃分,將橋梁結構建立模型,然后分析計算。根據(jù)試驗檢測橋梁的結構形式,選擇該橋的最不利受力截面作為荷載試驗對象,測試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控制截面應變及撓度,測試截面及位置示意圖見圖3.1-13.1-3,測試截面應變及撓度測點布置圖見圖3.1-4和圖3.1-9所示。圖3.1-1 第一聯(lián)控制截面位置示意圖(單位:cm)圖3.1-2 第四聯(lián)控制截面位置示意圖(單位:cm)圖3.1-3 第六聯(lián)控制截面位置示意圖(單位:cm)j1/j2截面j3截面圖3.1-4 第一聯(lián)各測試截面應變測點布置圖(單位:cm)圖

13、3.1-5 第一聯(lián)j1/j2測試截面撓度測點布置圖(單位:cm)j1截面j2截面j3截面圖3.1-6 第四聯(lián)各測試截面應變測點布置圖(單位:cm)j1截面j2截面圖3.1-7 第四聯(lián)測試截面撓度測點布置圖(單位:cm)j1截面/ j2截面j3截面圖3.1-8 第六聯(lián)各測試截面應變測點布置圖(單位:cm)圖3.1-9 第六聯(lián)j1/j2測試截面撓度測點布置圖(單位:cm)3.2試驗檢測荷載及測試儀器試驗采用5輛三軸重車作為試驗荷載,加載車輛參數(shù)見表3.2.1所示。表3.2.1 加載車輛參數(shù)表車輛編號車牌號碼前軸重(t)后軸重(t)總重(t)前-中軸距(m)中-后軸距(m)橫向輪距(m)1渝b j9

14、9768.2131.8740.083.251.351.82渝b j88737.9233.3341.253.251.351.83渝b f29367.2831.7839.063.251.351.84渝b n99768.3831.2939.673.251.351.85渝b f29258.1231.7939.913.251.351.8主要設備及儀器見表3.2.2所示。表3.2.2 主要設備及儀器一覽表序號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設備編號1筆記本電腦lenovo-g4502- - - -2應變測試機箱dh3815n13383電阻應變片b120-3aa40- - - -4電阻應變片b120-100aa40- -

15、- -5hy-65數(shù)碼位移式傳感器hy-65102216無線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hy-6512217電子水準儀trimbe18銦鋼尺trimble19智能裂縫寬度觀測儀sw-lw0-101238710數(shù)碼相機索尼2- - - -dh-3815n靜態(tài)應變測試系統(tǒng)便攜式計算機b120-100aa(3aa)電阻應變片hy-65數(shù)碼位移式傳感器電子水準儀rs-ql06e無線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便攜式計算機本次試驗檢測中采用b120-100aa電阻應變片、b120-3aa電阻應變片、hy-65位移式傳感器、電子水準儀、rs-ql06e無線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dh-3815n靜態(tài)應變測試系統(tǒng)及便攜式計算機進行采集,靜荷載試驗檢

16、測系統(tǒng)如圖4.2所示。圖3.2 靜載試驗檢測系統(tǒng)組成框圖3.3試驗荷載的確定依據(jù)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及委托方提供的橋梁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汽車:城a級,人群荷載:3.5kn/m2”最不利加載分析,確定控制截面的控制內(nèi)力和撓度。橋梁計算參數(shù)見表3.3-1。表3.3-1 橋梁計算參數(shù)表序號參數(shù)名稱參數(shù)值備注1設計荷載等級汽車:城a級,人群荷載:3.5kn/m2/2橋梁類型第一聯(lián)(320m)+第二聯(lián)(320m)+第三聯(lián)(426m)+第四聯(lián)(426m)+第五聯(lián)(326m)+第六聯(lián)(328m)(第一聯(lián)、第二聯(lián)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連續(xù)箱梁,第三、四、五、六聯(lián)采

17、用預應力箱梁混凝土連續(xù)箱梁)/3主梁混凝土強度等級c50/4計算跨徑(m)第一聯(lián):20.0m;第四聯(lián):26.0m;第六聯(lián):28.0m;/5車道數(shù)2/6沖擊系數(shù)第一聯(lián):正彎矩效應:0.3802,負彎矩效應:0.4500;第四聯(lián):正彎矩效應:0.2837,負彎矩效應:0.3813;第六聯(lián):正彎矩效應:0.2600,負彎矩效應:0.3576;/3.4試驗檢測工況及試驗荷載布置本次試驗檢測對測試截面進行正載和偏載加載,測試截面試驗工況具體如表3.4-1所示。表3.4-1 靜載試驗檢測工況表編號工況號工況描述備注1工況1第一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正載/2工況2第一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3工況3第一聯(lián)j2截面

18、處正彎矩正載4工況4第一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5工況5第一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6工況6第一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7工況7第四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正載8工況8第四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9工況9第四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正載10工況10第四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11工況11第四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12工況12第四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13工況13第六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正載14工況14第六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15工況15第六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正載16工況16第六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17工況17第六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18工況18第六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試驗荷載以控制截面內(nèi)力或控制部位應力等效原

19、則進行布載,并使控制截面試驗荷載效率達到檢測規(guī)程的規(guī)定值。根據(jù)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yc4-4/1982)中的建議,各工況下試驗所需加載重物的數(shù)量,將根據(jù)設計標準活荷載產(chǎn)生的最不利效應值按下式所定原則等效換算而得:0.801.05式中:靜力試驗荷載效率系數(shù);sstat試驗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內(nèi)力計算值;s設計標準活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內(nèi)力計算值(不計沖擊作用時);設計取用的沖擊系數(shù)。加載車輛橫向位置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布置,車輛縱向位置需根據(jù)荷載等效的需要確定。各截面試驗工況的汽車加載布置圖分別見圖3.4-13.4-18。圖3.4-1 第一聯(lián)j1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

20、)圖3.4-2 第一聯(lián)j1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3 第一聯(lián)j2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4 第一聯(lián)j2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5 第一聯(lián)j3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6 第一聯(lián)j3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7 第四聯(lián)j1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8 第四聯(lián)j1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9 第四聯(lián)j2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0 第四聯(lián)

21、j2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1 第四聯(lián)j3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2 第四聯(lián)j3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3 第六聯(lián)j1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4 第六聯(lián)j1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5 第六聯(lián)j2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6 第六聯(lián)j2測試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7 第六聯(lián)j3測試截面正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圖3.4-18 第六聯(lián)j3測試

22、截面偏載車輛縱向布置示意圖(尺寸單位:cm)3.5 試驗檢測內(nèi)力及加載效率利用通用橋梁有限元軟件橋梁博士3.03對橋梁的截面特性及靜荷載試驗內(nèi)力進行了計算與分析。本小節(jié)及下一小節(jié)的分析表格中,應變單位為,應力單位為mpa,應力以受拉為正,受壓為負。應變換算為應力的鋼筋彈性模量取值2.00105mpa;應變換算為應力的混凝土彈性模量取值3.45104mpa;撓度的單位為mm,撓度以向下為正,向上為負;彎矩的單位為knm,梁下側受拉為正,下側受壓為負,試驗內(nèi)力及荷載效率見表3.5。表3.5 試驗內(nèi)力及荷載效率序號工況號工況描述設計荷載下控制內(nèi)力()試驗荷載下控制內(nèi)力()效率系數(shù)1工況1第一聯(lián)j1截

23、面處正彎矩正載406841241.01382工況2第一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406841241.01383工況3第一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正載321632831.02084工況4第一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321632831.02085工況5第一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3190-31220.97876工況6第一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3190-31220.97877工況7第四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正載582259771.02668工況8第四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582259771.02669工況9第四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正載485847800.983910工況10第四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48584780

24、0.983911工況11第四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3911-33570.858312工況12第四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3911-33570.858313工況13第六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正載671266570.991814工況14第六聯(lián)j1截面處正彎矩偏載671266570.991815工況15第六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正載553653940.974316工況16第六聯(lián)j2截面處正彎矩偏載553653940.974317工況17第六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正載-4411-45821.038818工況18第六聯(lián)j3截面處負彎矩偏載-4411-45821.03883.6檢測方法應力(應變):該橋上部結構為第

25、一聯(lián)為鋼筋混凝土箱梁,第四聯(lián)和第六聯(lián)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因此第一聯(lián)直接在應力(應變)測試截面的縱向受力鋼筋表面粘貼應變傳感器,第四聯(lián)和第六聯(lián)直接在應力(應變)測試截面的混凝土表面粘貼應變傳感器,采用靜態(tài)應變儀進行應變測試,通過實測應變和彈性模量換算測點應力,應變測試分辨率為110-6(1)。撓度:采用電子水準儀和位移傳感器測試,沿試驗橋跨跨中截面橫向布置豎向位移測點,加載過程中對橋跨撓度進行測試。裂縫觀測:加載過程中對應力測試截面附近區(qū)域進行裂縫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裂縫采用裂縫觀測儀進行裂縫寬度檢測,測試分辨率為0.02mm。3.7試驗測試數(shù)據(jù)及分析3.7.1試驗檢測結果分析原則荷載試驗結果的分析評

26、定按照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1982年10月)進行。根據(jù)各試驗工況,列出測試截面的應力、撓度實測值與理論值,并計算其校驗系數(shù),與相關標準規(guī)定進行比較,作為確定橋梁的承載力、剛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主要依據(jù)。3.7.2 加載程序為達到試驗數(shù)據(jù)穩(wěn)定和試驗安全目的,根據(jù)經(jīng)驗對加載程序作如下安排:在試驗開始前,用單輛試驗車低速往返多次通過試驗橋梁,以消除部分殘余應力,起到使試驗數(shù)據(jù)穩(wěn)定的效果;為保證試驗安全,避免過載引起橋梁損壞,試驗車輛采取分級加載。事先計算各工況下各級車輛引起控制截面的應變與撓度,在該級試驗車輛到位后,測量相關的應變和撓度,與計算值進行比較,按彈性力學原理,確認該級車輛產(chǎn)生的應

27、力在計算估計的范圍之內(nèi)后,再進行下一級加載;每級荷載就位后約15分鐘進行各項觀測,在該級荷載使橋梁的變形穩(wěn)定后再進行下一級荷載的加載,卸載后約30分鐘進行殘余觀測和調(diào)零,再繼續(xù)下一工況。3.7.3應力測試結果及分析第一聯(lián)各試驗工況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見表3.7.3-1表3.7.3-6。表3.7.3-1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一:第一聯(lián)j1截面正載1160101502386.250.63032168131552387.740.65133165111542386.670.6471注:表中“/”代表相對殘

28、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 工況一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2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二:第一聯(lián)j1截面偏載1205101952744.880.71252185111742385.950.73113151131382028.610.6822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2所

29、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 圖3.7.3-2 工況二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3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三:第一聯(lián)j2截面正載1136101261897.350.66672145111341897.590.70903138131251899.420.6614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3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3 工況三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

30、.3-4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四:第一聯(lián)j2截面偏載1145101352176.900.62112141101311897.090.69313124121121619.680.6972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4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4 工況四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5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

31、)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五:第一聯(lián)j3截面正載1-125-10-115-1808.000.63892-122-12-110-1809.840.61113-127-10-117-1807.870.6500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5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5 工況五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6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六:第一聯(lián)j3截面偏載1-133-10-1

32、23-2077.520.59422-119-9-110-1807.560.61113-110-11-99-15310.000.6471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6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6 工況六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第四聯(lián)各試驗工況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見表3.7.3-7表3.7.3-12。表3.7.3-7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七:第四聯(lián)j1截面正載1-26-2-24-50

33、7.690.4800243439689.300.57353445396811.360.5735445441688.890.60295475426810.640.61766-21-1-20-504.760.4000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7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7 工況七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8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八:第四聯(lián)j1截面偏載1-29-3-26

34、-5710.340.4561259455756.780.7335348444688.330.6460448444688.330.64685404366110.000.58786-17-2-15-4211.760.3571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8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8 工況八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9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九:第四聯(lián)j2截面正載1-15-

35、2-13-3413.330.3824231328459.680.6222336333458.330.7333438335457.890.7778532329459.380.64446-16-1-15-346.250.4412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9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9 工況九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10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第四聯(lián)j2截面偏載1-

36、20-2-18 -3910.00 0.4615 242438 509.52 0.7573 339435 4510.26 0.7736 435332 458.57 0.7081 533330 409.09 0.7452 6-14-1-13 -297.14 0.4483 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0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0 工況十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11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

37、/(%)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一:第四聯(lián)j3截面正載111110 239.09 0.4348 2-12-1-11 -218.33 0.5238 3-13-1-12 -217.69 0.5714 4-14-1-13 -217.14 0.6190 5-12-1-11 -218.33 0.5238 612111 238.33 0.4783 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1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1 工況十一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12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

38、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二:第四聯(lián)j3截面偏載113112 277.69 0.4444 2-21-2-19 -249.52 0.8001 3-18-2-16 -2111.11 0.7510 4-16-1-15 -216.25 0.7041 5-14-1-13 -197.14 0.6892 61019 2010.00 0.4500 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2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2 工況十二應變實測值與

39、計算值對比圖第六聯(lián)各試驗工況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見表3.7.3-13表3.7.3-18。表3.7.3-13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三:第六聯(lián)j1截面正載1-32-4-28 -6112.50 0.4590 254450 867.41 0.5814 360654 8610.00 0.6279 464559 867.81 0.6860 556551 868.93 0.5930 6-27-3-24 -6111.11 0.3934 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

40、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3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3 工況十三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14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四:第六聯(lián)j1截面偏載1-35-4-31 -7111.43 0.4366 270565 937.14 0.6954 368662 868.82 0.7251 464658 869.38 0.6783 555649 7810.91 0.6319 6-19-1-18 -525.26 0.3462 注:表中“/”代表相對殘余為負值或測點數(shù)據(jù)異常。根據(jù)上表中測試截面各測點的實測應變值與理論計算值,繪制如圖3.7.3-14所示的工況作用下的應變橫向分布曲線對比圖。圖3.7.3-14 工況十四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圖表3.7.3-15 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截面應變及校驗系數(shù)工況測點號實測值()殘余值()彈性值()=-理論值()相對殘余/(%)校驗系數(shù)/工況十五:第六聯(lián)j2截面正載1-26-2-24 -507.69 0.4800 256650 6910.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