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古詩閱讀與理解試卷_第1頁
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古詩閱讀與理解試卷_第2頁
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古詩閱讀與理解試卷_第3頁
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古詩閱讀與理解試卷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冀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古詩閱讀與理解試卷班級:_ 姓名:_1.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甲)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1兩首詩出自同一位詩人之手,且主題相似,都是關(guān)于_的。2兩首詩的情感不同:(甲)詩緊扣“_”字,(乙)詩則緊扣“_”字3兩首詩,用詞都非常精準:(甲)詩中,一個“_”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_”字令人滿目凄然。(乙)詩中,“即從巴峽穿巫峽,便

2、下襄陽向洛陽”中,從“巴峽”到“巫峽”,因為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從“巫峽”到“襄陽”,順流疾駛,故用“_”;從“襄陽”到“洛陽”,改換陸路,故用“_”。4(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首詩都寫到了“淚”,下面對這兩首詩中的“淚”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詩人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nèi)心充滿悵恨B.(乙)詩中,浩劫過去,詩人可以返回故鄉(xiāng)了,自然喜不自勝,高興地哭了C.(甲)詩中,原本美好的花兒,卻使詩人看到后落淚,更反襯出作者的傷心之情D.(乙)詩中,詩人回想起自己這些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痛定思痛,悲從中來閱讀空間。2. 課內(nèi)閱讀。(

3、一)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_。竹批雙耳峻,_。所向無空闊,_。驍騰有如此,_。1補充詩句。2這首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3詩中寫出了作者寄希望于馬的主人房兵曹能建功立業(yè)于萬里之外的詩句是:_。(二)馬詩大漠_,_。何當_,_。1補充詩句。2本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3這首詩中描寫了_等景物,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想要實現(xiàn)理想的迫切心情的詩句是:_。3. 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回答問題。1理解“迎涼”,判斷正誤。(1)“迎涼”符合秋葉的季節(jié)特點,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感到?jīng)鏊?(_)(2)“迎涼”既符合秋葉的特點,也與詩人心中的傷感相融合。(_)2詩中的“河”指_,“岳”指_。“三萬里”言河之_,“五

4、千仞”言岳之_。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3本詩與陸游的_一詩主題基本相同,表達了作者對_的同情,對_的期盼,同時暗含著對_的不滿。4. 結(jié)合注釋,讀古詩,做練習。塞下曲唐盧綸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注釋)塞下曲:古代歌曲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zhàn)爭生活的。驚風:突然被風吹動。引弓:拉弓,開弓,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剛亮的時候。白羽:這里指箭。沒:陷入,這里是鉆進的意思。石棱:石頭的邊角。1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1)詩中的“驚”字說明將軍聽到風吹草動的聲音非常害怕。(_)(2)“引弓”描寫的是將軍的動作。(_)(3)這首詩

5、塑造了一個勇敢機智、武藝高強、具有神力的邊塞將軍的威武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將領(lǐng)的贊頌之情。(_)2朗讀“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正確的節(jié)奏是()A.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B.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5. 閱讀古詩,完成問題。山居秋暝_,_。_,_。_,_。_,_。1默寫古詩詞。2詩一開頭說此處是“空山”,而后面卻寫了人的活動,你覺得“空山”一語用得是否準確,有何作用?_3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有“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與本詩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相比照,說說這兩個“空”字的表達作用有何異同?_4用幾句話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展示的畫面描繪出來。_5作者在這

6、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_6. 詩歌鑒賞?!敖鹕乘甠云崖暖,大渡橋_鐵索寒。”(1)把詩句缺少的字補充完整。(2)在詩句中,兩個長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3)給詩句選擇正確的解釋( )A.“暖”表現(xiàn)的是紅軍渡江后的喜悅心情B.金沙江邊的懸崖處溫暖如春C.“寒”烘托出作戰(zhàn)時的驚險悲壯7. 補充詩句,并完成練習。蟬唐虞世南垂緌飲_,_。_,非是藉秋風。1把古詩補充完整。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垂緌”指古代官帽打結(jié)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第一句是說蟬用細嘴吮吸清露,暗示著身居高官要戒絕腐敗。B.第二句寫出了蟬居住的地方,照應(yīng)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最后兩句

7、寫蟬棲身高處,聲音自然會傳得很遠,這并不是借助秋風的原因。D.這首詩中詩人以蟬自比,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3你還知道哪些詠物詩?寫出一首與大家分享吧!_,_。_,_。8. 課內(nèi)閱讀。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1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在詩中找出相應(yīng)的詞語。晴朗的日子。_平常、輕易。_2這是一首描寫_的詩。首句敘事,交代了_的時間、地點;第二句寫所見景色令人耳目一新;第三、四句采用_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色描繪得生機勃勃。3這首詩在生動形象的描寫中,說明了一個什么哲理?在正確的答案后面打“”。A.天氣晴朗,才會有萬紫千紅的春天。( )B.尋芳泗水,才會

8、有萬紫千紅的春天。( )C.有了東風,才會有萬紫千紅的春天。( )9.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并回答問題。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_ ,_ 。(1).這首詩是代詩人的。(2).把橫線上的詩句補充完整。(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感情。這首詩中的字,寫出了。10. 按要求完成練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_ _ _,_ _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1補充完整這首古詩。2這首詩的作者是_(朝代)_。3詩中分別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他們都在做什么?_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_5課外你還知道哪些兒童詩?請你默寫一首。_,_。_,_。11.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鄉(xiāng)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

9、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1這首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川:_ 子規(guī):_ 才了:_3詩的前兩句從_、_的角度出發(fā)描寫了鄉(xiāng)村四月的秀麗風光。4詩的后兩句突出了鄉(xiāng)村農(nóng)人_的特點。5說說“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句話的意思。_12. 對比讀古詩,回答問題。(甲)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1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

10、: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_3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含的情感。_13. 課內(nèi)閱讀。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

11、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目,家祭無忘告乃翁。1這首詩是時期(填人名)的絕筆,詩中作者以的口吻,表達了的思想感情。2解釋詩中以下詞語的意思。元:_但:_無:_乃:_3詩中作者的遺憾是:_。作者的囑咐是:_。14.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1解釋字詞。生氣:_恃:_2下列對詩句的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B.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3用自己的話說說“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詩的意思:_4對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確、全面的一項是( )。A.這首詩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了作者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B.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C.作者表達了只有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更有生氣的觀點D.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