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_第1頁
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_第2頁
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_第3頁
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_第4頁
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高層區(qū)測量方案目 錄1編制依據(jù)42工程概況43施工安排43.1施測程序4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44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54.1施測原則54.2測量準備工作54.3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布網(wǎng)原則64.4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測設64.5高程控制網(wǎng)布設原則64.6高程控制網(wǎng)測設74.7水準測量技術要求750.000以下施工測量85.1起始依據(jù)的校測85.2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85.3地下室墻柱平面控制線測量85.3.1地下室墻柱平面控制線:85.3.2地下室梁平面控制線:95.4標高控制測量95.4.1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95.4.20.00米以下標高的傳遞95.4.3標高的校測與精度要求1060

2、.000以上施工測量106.1平面控制106.1.1儀器設備106.1.2平面控制方法:106.1.3控制點的轉移116.1.4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116.1.5內(nèi)控點埋件的做法和埋設146.1.6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156.1.7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156.1.8樓層平面控制156.1.9懸挑構件平面控制166.2高程控制166.2.1建筑物內(nèi)部高程基準點的建立166.2.2標高的豎向傳遞166.2.3樓層標高控制166.2.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166.3測量成果的驗收176.4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176.5裝修工程測量176.6地面面層測量:176.7門窗洞口測量:176.8屋面

3、測量:176.9外墻面施工測量:176.10電梯安裝測量:187沉降觀測187.1沉降觀測點的布設187.2沉降觀測工作要求(指定專業(yè)測量隊完成)187.3觀測周期187.4沉降資料的提交198測量技術資料199質量保證措施1910安全措施201 編制依據(jù)根據(jù)甲方提供的廣州珠江外資建筑設計院設計的珠江花城二期二地塊10#12#、14#15#樓工程圖紙設計要求,及有關放線測量技術說明。城市測量規(guī)范。gb50026-93工程測量規(guī)范。2 工程概況本工程地面以下為二層停車庫,其中10#11#樓均為18層住宅樓,12#、14#樓為32層住宅;15#樓27層住宅;建筑高度:55.45097.400m。建

4、筑層高:車庫b2為3.4m;b1為3.4m;住宅f1為4.1m;f218f27f;32f均為3.00m;工程規(guī)模:建筑面積:地上8300多m2,地下16000多 m2,總建筑面積約10萬m2,(其中10#棟住宅樓11780m2、11#棟住宅樓11723m2 、 12#棟住宅樓23909m2、14#棟住宅樓23723m2、0.00相當于絕對標高32.3m) (15#棟住宅樓11926m2、0.00相當于絕對標高35.7m)平面定位引測依據(jù):甲方提供的城市定位坐標點:見工作聯(lián)系函;高程控制引測依據(jù):甲方提供的城市高程控制點:見工作聯(lián)系函;3 施工安排3.1 施測程序 3.2 施工測量組織工作根據(jù)本

5、工程施工測量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由項目技術部專業(yè)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依據(jù)測繪單位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wǎng),按規(guī)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測量實施人員均持證上崗。4 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4.1 施測原則1、嚴格執(zhí)行測量規(guī)范,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及高程控制網(wǎng)。2、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執(zhí)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

6、施工,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2 測量準備工作1、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了解現(xiàn)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米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尺寸、形狀、構造,查看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2、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中的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或者超過檢定周期,以及經(jīng)檢定不合格的

7、計量器具”;所有計量器具的檢定,必須按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有關檢定規(guī)程,并在授權的檢定部門進行。測量儀器的配備表:序號設備名稱精度指標數(shù)量1南方nts-352ll全站儀2mm+2ppm1臺2拓普康gts1o2n全站儀2mm+2ppm.d1臺3太儀dzj300激光垂準儀1/450002臺4seop,ds32水準儀2mm5臺550m鋼尺1mm4把65m卷尺若干7對講機8部4.3 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布網(wǎng)原則1、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2、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砌磚維護,外設平面1.5m1.5m,高1m的架子管圍護,并掛寫有“距離xx控制軸xxm控制線字樣的標牌。其中xx數(shù)值用紅

8、油漆標示。圍護架子管需用白油漆打底,紅油漆間隔涂環(huán)形帶,達到美觀醒目的目的。控制樁埋設示意圖: 4.4 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測設1、針對本工程建筑物的結構形狀及現(xiàn)場具體情況,布設矩形軸線控制網(wǎng)做為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2、施工測量人員依據(jù)長沙市測繪院測量成果通知單,使用電子全站儀,其精度為2mm+2ppmd,測設矩形方格網(wǎng)作為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3、建筑物控制網(wǎng)精度指標等級:二級。測角中誤差12,邊長相對中誤差:1/15000。4.5 高程控制網(wǎng)布設原則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qū)內(nèi)建立高程控制網(wǎng),以此保證施工豎向精度。2、高程控制網(wǎng)采用水準測法。3、測量等級為國家三等水準測量。4、高程控

9、制測量采用附合測法。5、高程控制點應選在土質穩(wěn)定,便于施測使用,并易于長期保留的地方,距離建筑物不小于25米,距回填土邊線不小于15米,施工期間應定期復測。高程控制點必須用混凝土保護,砌磚維護,外設平面1.5m1.5m,高1m的架子管圍護,并掛寫有“相對高程水準點xxx”字樣的標牌。其中xx數(shù)值用紅油漆標示。圍護架子管需用白油漆打底,紅油漆間隔涂環(huán)形帶,達到美觀醒目的目的。高程控制點的標志和埋設圖:4.6 高程控制網(wǎng)測設依據(jù)“長沙市測繪院測量成果通知單”采用ds32水準儀,對測繪院給定的水準基點,用附合水準測量法,進行校驗,合格后,按照國家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測設場區(qū)高程控制點,填寫水準測

10、量觀測記錄,并進行測量平差計算。4.7 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水準測量等級為三級,每公里高差中數(shù)中誤差:偶然中誤差3mm,全中誤差6mm;儀器型號ds32,水準標尺為銦瓦雙面鋼尺,采用中絲讀數(shù)方法,每站觀測順序為“后-前-前-后”,與已知點聯(lián)測,往返各一次,閉合差為12mm l1/2(其中l(wèi)為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5 0.000以下施工測量5.1 起始依據(jù)的校測對起始依據(jù)點(包括建筑紅線樁點、水準點、控制樁網(wǎng)樁點)均應進行校測。5.2 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將全站儀架設在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上,經(jīng)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盤左盤右取中后,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平面上。在同一層上

11、投測的縱橫軸線各不少于兩條,以此做為角度、距離的校核;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2)、用全站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允許誤差為2mm。3)、基礎放線允許誤差見下表。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4)、應用鋼尺量距時,應考慮鋼尺的尺長誤差及溫度改正。鋼尺的尺長改正數(shù)l=dl (式中d為每米改正數(shù),l為所量的距離)鋼尺的溫度改正數(shù)lt=l(t-t0)(式中為鋼尺的膨脹系數(shù)、t0為鋼尺檢定時的溫度、t為丈量時的溫度)5.3 地下室墻柱平面控制線測量5.3.1 地下室墻柱平面控制線:(1) 首

12、先,利用平面控制樁將控制軸線測放至地下室底板上,然后利用計算出的各個墻柱軸線與控制線的關系利用全站儀及鋼尺進行平面軸線的測放,同時測放出墻柱平面位置線、模板線及500mm平面控制線。(2) 所有的平面控制線測放完畢后,利用平面控制線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5.3.2 地下室梁平面控制線:(1) 地下室底板或頂板施工完畢后,首先在平面上測放出梁的平面位置軸線,并做好明顯標示;(2) 然后,依據(jù)平面軸線,采用全站儀在墻柱上(梁部位)引測出梁軸線及立面控制線,支設模板時依據(jù)立面上控制線及軸線進行施工。5.4 標高控制測量5.4.1 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向基坑內(nèi)引測標高時,首先應聯(lián)測標高控

13、制網(wǎng)點,以判斷場區(qū)內(nèi)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jīng)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nèi)引測所需的標高。5.4.2 0.00米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nèi),以此標高為依據(jù),進行槽底抄平,并做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同時應標明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傳遞高程所用鋼尺應尺身鉛直,并應按檢定值進行尺長和溫度改正。標高傳遞方法見下圖:5.4.3 標高的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聯(lián)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6 0.000以上施工測量6.1 平面控

14、制6.1.1 儀器設備采用精度為1/45000的太儀激光垂準儀、全站儀與鋼尺相配合的方法進行。 6.1.2 平面控制方法:(1)主體結構平面控制測量(軸線投測)的方法:采用內(nèi)控法,即利用激光鉛直儀將首層的軸線控制點投測到相應的樓層上,然后利用電子全站儀及鋼尺相配合的方法對相應的軸線進行投測。6.1.3 控制點的轉移待首層底板施工完成,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利用全站儀將軸線全部投測至首層底板上(投測精度按照軸線控制網(wǎng)的精度執(zhí)行),按照基礎底板的做法進行角度距離校核等工作,完成測量內(nèi)控點的工作,經(jīng)檢查合格后,由業(yè)主按照長沙市建設工程規(guī)劃監(jiān)督若干規(guī)定及實施細則委托有測繪資質單位驗線。6.1.4 平面內(nèi)控

15、點的布設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要根據(jù)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流水段圖的劃分進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設3個點,作為該流水段的測量內(nèi)控點(軸線交點或軸線的借線交點)。(1) 10#單元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共設置8個點,具體見下圖:(2) 11#單元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共設置8個點,具體見下圖:(3) 12#單元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共設置8個點,具體見下圖:(4) 14#單元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共設置8個點,具體見下圖:(5) 15#單元平面內(nèi)控點的布設共設置4個點,具體見下圖:6.1.5 內(nèi)控點埋件的做法和埋設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內(nèi)控點所在首層平面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

16、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300mm300mm的孔洞,射擊館頂板為壓型鋼板上澆筑混凝土,因此應先在壓型鋼板上開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6.1.6 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架設在首層樓面軸線交點處(內(nèi)控點),經(jīng)嚴格的儀器對中、整平后,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發(fā)射出激光束。(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yè)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清晰。通過旋轉儀器望遠鏡,使激光束在接受靶上成同心圓,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nèi),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6.1.7 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總高(h)h30m530mh60m1060mh

17、90m1590mh120m20120mh150m25150mh306.1.8 樓層平面控制待本施工段所有內(nèi)控點都投測到樓層完成后,用全站儀及鋼尺對控制軸線進行角度、距離校核,結果達到規(guī)范或設計要求后,進行各條軸線的測放。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進行細部放線。室內(nèi)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電梯井門窗洞口等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nèi),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jù)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下列控制線,所有主控軸線、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等。6.1.9 懸挑構件平面控制懸挑構件包括懸挑梁、裝飾懸挑板、飄窗板等。懸挑構件待頂

18、板模板支設完畢后,在模板上測放出構件外圍控制線;然后依據(jù)線墜與下層懸挑構件邊緣大角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另懸挑構件兩側與結構墻體相交處距離相交點30cm處測放出控制線,依此來控制懸挑構件兩側位置,確保上下垂直。6.2 高程控制6.2.1 建筑物內(nèi)部高程基準點的建立首先從場區(qū)水準控制點將場區(qū)高程引測到首層便于向上的位置,檢查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shù)據(jù),每施工段不得少于3個點,以便于相互之間進行校核。6.2.2 標高的豎向傳遞標高的豎向傳遞,每次(消除誤差的積累及結構沉降等因素的影響)都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向上直接進行量取或用懸掉鋼尺與水準尺相配合的方

19、法進行,直至達到需要投測標高的樓層,并作好明顯標記,每施工段至少投測3個點。高程傳遞,利用高程控制點,采用水準儀和鋼尺測量的方法進行引測,當超過鋼尺長度時,可分段向上傳遞標高。框架柱垂直度測量,利用兩臺全站儀分別架設在引出的軸線上,對柱子進行測量校正。6.2.3 樓層標高控制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基準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抄測完成后,換人進行復查。6.2.4 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每層允許誤差(mm): 3高度(h) h30m允許誤差(mm) : 530mh60m允許誤差(mm): 1060m90m允

20、許誤差(mm) : 206.3 測量成果的驗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工作完成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報驗表及測量成果記錄報請監(jiān)理單位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下一步施工。6.4 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墻柱兩側30cm處的外墻面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下層柱子支模的控制線。下一層支柱子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柱角與上一層柱角在同一鉛直線上。如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鉛直度。6.5 裝修工程測量在結構施工測量中,按裝修工程要求將裝修施工所需要的控制點、線及時彈在墻、柱、板上,作為裝飾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據(jù)

21、。6.6 地面面層測量:在四周墻身與柱身上投測出50水平線,作為地面面層施工標高控制線。6.7 門窗洞口測量: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全站儀投測,在外墻面上的窗洞口兩側各30cm處彈豎向控制線,窗口橫向控制線根據(jù)首層外墻上的+1.000m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上。室內(nèi)門、窗洞口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水平控制線由1.000m線向上量出,保證相鄰門窗的相對位置正確。6.8 屋面測量:首先要檢查各方向流水實際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實測偏差,在屋面四周彈出水平控制線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線。6.9 外墻面施工測量:外墻面裝修用鉛垂線在建筑物四角吊出鉛垂鋼絲并固定牢固,以控制墻面垂直度、平整度。

22、水平線(室內(nèi)、室外)每3m兩端高差應小于1mm,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6.10 電梯安裝測量:在地下結構施工中,從電梯井底層開始,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基準,及時量測電梯井凈空尺寸,并測定電梯井中心控制線。地上部分采用激光鉛直儀進行投測,在電梯井四角偏離井壁1m處單獨設置四個激光投測點,逐層進行投測,以此保證電梯井的鉛直度。廁浴間等需要設置流水坡度的房間應單獨設置坡度的控制線。7 沉降觀測依據(jù)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程中的要求,需進行沉降觀測;此項工作應委托有資質的沉降監(jiān)測單位進行觀測,施工單位應配合監(jiān)測工作,互通信息,及時收集沉降資料。7.1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位置由設計單位及監(jiān)測單位確定

23、,施工單位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在變形明顯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穩(wěn)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響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觀;3、避開落水管、窗臺、配電盤及臨時構筑物等;4、承重墻可沿墻的長度每隔812米設置一個觀測點,在轉角處、縱橫墻連接處、沉降縫兩側也應設置觀測點;5、框架式結構的建筑物應在柱基上設置觀測點。7.2 沉降觀測工作要求(指定專業(yè)測量隊完成)1、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準儀及水準尺;3、使用固定的水準點;4、按規(guī)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線進行觀測。7.3 觀測周期1、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wěn)定后,連續(xù)往返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2、荷載變化期間的觀測周期要求:1)施工期間地下室每層觀測一次,地上部分每兩層觀測一次;2)基礎周圍大量積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應觀測;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時,根據(jù)情況增加觀測次數(shù)。3、結構封頂至工程竣工,觀測周期按下列要求進行:1)均勻沉降且連續(xù)三個月內(nèi)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2)連續(xù)兩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觀測一次;3)外界發(fā)生劇烈變化時應及時觀測;4)交工前觀測一次。4、竣工后,建設單位應每六個月觀測一次,直至基本穩(wěn)定(1mm/100d)為止。7.4 沉降資料的提交1、沉降觀降點埋設完畢并穩(wěn)定后,連續(xù)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