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兒科學筆記.doc_第1頁
中醫(yī)兒科學筆記.doc_第2頁
中醫(yī)兒科學筆記.doc_第3頁
中醫(yī)兒科學筆記.doc_第4頁
中醫(yī)兒科學筆記.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格式中醫(yī)兒科總論第一節(jié):兒科發(fā)展史(每一分期的醫(yī)著醫(yī)論)中醫(yī)兒科學:是以中醫(yī)理論體系為知道,用中國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為手段,研究從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的生長發(fā)育、生理病理、喂養(yǎng)保健,以及各類疾病預防治療的一門臨床醫(yī)學學科。起源:春秋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已有小兒醫(yī)。第一部兒科著作:唐代顱囟經(jīng) 。提出“ 純陽”理論。純陽:指小兒在生長的過程中,表現(xiàn)為生機旺盛,蓬勃發(fā)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 , 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并非說小兒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之體。兒科稱為??剖窃谒未?。錢乙被譽為“兒科之圣”著有小兒藥證直訣。兒科四大證:痧、痘、驚、疳。論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專著北宋 董汲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2、 。清謝玉瓊麻科活人書是一部麻疹專著,詳細闡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癥的辨證和治療。清陳復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紋診法“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風輕、氣重、命危”第二節(jié):小兒年齡分期(分期)( 1)胎兒期受孕 分娩,共 40周;(胎齡滿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為圍產(chǎn)期。)(2)新生兒期出生 28天;( 3)嬰兒期出生后28 天滿 1周歲;( 4)幼兒期 13 周歲;( 5)幼童期 37 周歲,即學齡前期;( 6)兒童期 712 周歲,即學齡期。(7) 青春期第三節(jié):小兒生長發(fā)育(生理常數(shù))一、體格生長1、體重:清晨空腹排尿僅穿單衣初生:3公斤16 個月:體重 =3+0.7*月齡712 個月

3、:體重 =7+0.5* (月齡 -6 ) =4+0.5* 月齡 212 歲: 體重 = (年齡 -2 ) *2+12=8+2* 年齡2、身長:初生: 50 厘米,第一年增長 25 厘米。 212 歲:身高 =70+7* 年齡3、囟門:前囟應在小兒出生后的1218 個月閉合,后囟在部分小兒出生時就已閉合,未閉合者應在生后 24 月內閉合。(囟門早閉且頭圍明顯小于正常者為頭小畸形;囟門遲閉及頭圍大于正常者,常見于解顱(腦積水)、佝僂病;囟門凹陷多見于陰傷液竭之失水;囟門凸出多見于熱熾氣營之腦炎、腦膜炎等)4、頭圍:初生: 33-34 厘米。頭圍小者提示腦發(fā)育不良,頭圍增長過速則提示解顱。5、胸圍:

4、初生32 厘米。 1歲時,胸圍接近頭圍,約 44 厘米; 2 歲以后,胸圍超過頭圍。佝僂病及營養(yǎng)不良者胸圍較小。6、牙齒:出生后410個月開始出牙。22.5歲出齊。2 歲以內:牙齒數(shù)= 月齡 -4 (或 6 )。7、呼吸:年齡愈小,呼吸愈快。 脈搏:年齡愈小,脈搏越快。8、血壓:年齡愈小,血壓愈低。收縮壓 mmhg=80+2* 年齡;舒張壓 = 收縮壓 *2/3二、智能發(fā)育1、感知發(fā)育2、動作發(fā)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細,由不協(xié)調到協(xié)調。10 個月可扶走,12月能獨走第四節(jié):生理及病因病理特點(含義)一、(一)小兒生理特點:( 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學說;(2)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純陽”學

5、說;稚陰稚陽 :陰:物質基礎,即精、血、津液等物質;陽:臟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兒的物質基礎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腎三臟較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兒“肝陽亢盛”,是指小兒時期肝主疏泄,具有升發(fā)疏泄全身氣機的功能。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兒“心火亢盛”,是指小兒發(fā)育迅速, 心氣旺盛有余,呈生氣蓬勃之象。(二)病因特點: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二、小兒時期的病理特點:( 1)發(fā)病容易,迅速傳變;迅速傳變: “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2)臟氣清靈,易趨恢復。第五節(jié)、兒科診法概要(兒科特征性診法、

6、囟門、指紋)兒科古稱“啞科”錢乙謂之“脈難以消息求,證不可言語取”故兒科診法尤其重視望診。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一、望診:分總體望診(望神色、望形態(tài))分部望診(審苗竅、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紋)。(一)望神色指望精神狀態(tài)和面部氣色。1、五色主病面色白,多為寒證、 虛證。面白浮腫為陽虛水泛,常見于陰水; 面色慘白、四肢厥冷多為滑泄吐利,陽氣暴脫,可見于脫證;面白少華,唇色淡白多為血虛;面色晃白多為陽氣不足。面色紅,多為熱證。面紅耳赤、咽痛、脈浮為風熱外感;午后顴紅潮熱、口唇紅赤為陰虛內熱,虛火上炎;兩側顴紅如妝、面白肢厥、冷汗淋漓為虛陽上越,是陽氣欲脫的危重癥候。新生兒面色白里透紅為正常膚色。面

7、色黃多為脾虛或有濕濁。 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為脾胃功能失常,常見于疳證 ;面黃無華、臍中陣痛、夜間磨牙多為腸寄生蟲 ;面色黃而鮮明,為濕熱內蘊之陽黃; 面目黃而灰暗, 為寒濕阻滯之陰黃;出生后不久出現(xiàn)的黃疸為苔黃,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面色青多為寒證、痛證、瘀證、驚癇。面色白中帶青、表情愁苦皺眉, 多為里寒腹痛; 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見于驚風和癲癇發(fā)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為肺氣閉塞,氣血瘀阻。面色黑,多為寒證、痛證、瘀證、水飲證。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為陰寒里證;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嘔吐可為藥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晦暗為腎氣衰竭, 不論新病久病,皆屬危重。若小兒色黑紅潤澤,體壯無病,是先

8、天腎氣充沛的表現(xiàn)。2、五臟配五色小兒藥證直訣 面上證“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頜為腎。 ”(二)望形態(tài)1、望形體頭方發(fā)稀,囟門寬大,當閉不閉,可見于五遲證;前囟及眼窩凹陷,皮膚干燥,可見與嬰幼兒泄瀉陰傷液脫; 胸廓高聳如雞胸,可見于佝僂病、哮喘?。患∪馑沙?,皮色萎黃,多見于厭食、偏食、反復感冒;腹部膨大,肢體瘦弱,發(fā)稀,額上有青筋顯現(xiàn),多屬疳積 ;毛發(fā)枯黃,或發(fā)豎稀疏,或容易脫落,均為氣血需虧的表現(xiàn)。3、望動態(tài)小兒喜俯臥者,為乳食內積 ;喜倦臥者,多為寒證腹痛;頸項強直,手指開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張,為驚風;若翻滾不安,呼叫哭吵,兩手捧腹,多為盤腸氣痛所致; 端坐喘促,痰鳴哮

9、吼,多為哮喘;咳逆鼻煽,脅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多為肺炎喘嗽。(三)、審苗竅1、察舌正常小兒舌體柔軟、淡紅潤澤、伸縮自如,舌面有干濕適中的薄苔。( 1)舌體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顯著,多為脾腎陽虛,或有水飲痰濕內停;舌體腫大,色澤青紫,可見于氣血瘀滯;舌體僵硬,多為熱盛傷津;急性熱病中出現(xiàn)舌體短縮,舌干絳者,則為熱盛津傷,經(jīng)脈失養(yǎng)而攣縮;吐舌不收,心氣將絕;時時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紅,或有脫屑、作癢,稱舔舌,多因脾經(jīng)伏熱所致。幾種特殊舌體:木舌: 舌體腫大,板硬麻木,轉動不靈,甚則腫塞滿口,由心脾積熱,火熱循經(jīng)上行所致;重舌:舌下紅腫突起,形如小舌,屬心脾火熾,上沖舌本所致;連舌:舌體不能伸

10、出唇外,轉動伸縮不靈,語音不清,因舌系帶過短所致;弄舌:舌伸出唇外,來回拌動,調轉不靈,多為大病之后,心氣不足,或屬驚風先兆;吐舌:舌吐唇外,緩緩收回,常為心經(jīng)有熱所致;( 2)舌質 正常舌質淡紅。 舌起粗大紅刺,狀如草莓者,常見于猩紅熱。( 3)舌苔苔黃膩為濕熱內蘊,或乳食內積;舌苔花剝,狀如地圖,時隱時現(xiàn),經(jīng)久不愈,多為胃之氣陰不足所致; 若舌苔厚膩垢濁不化,伴便秘腹脹者,為宿食內積,中焦氣機阻滯。2. 察目 黑睛等圓,目珠靈活,目光有神,開闔自如,是肝腎氣血充沛之象。寐時眼瞼張開而不閉,流口水,是為脾虛氣弱之露睛;上眼瞼下垂不能提起,是為氣血兩虛之瞼廢;兩目呆滯,轉動遲鈍是腎精不足,或為

11、驚風先兆;鞏膜藍斑,多為寄生蟲。3、察鼻 長期鼻流濁涕,氣味腥臭,為肺經(jīng)郁熱犯鼻證;鼻翼扇動,伴氣急喘促,為肺氣閉郁。4、察口 唇色櫻紅,為暴瀉傷陰;唇白而腫,是為唇風;面頰潮紅,唯口唇周圍蒼白,是猩紅熱之征象。口腔破潰糜爛,為心脾積熱之口瘡; 口內白屑成片,為鵝口瘡;兩頰粘膜有針尖樣大小的白色小點,周圍紅暈,為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齒間腮腺管口紅腫如粟粒,按摩腫脹腮部無膿水流出者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膿水流出者為發(fā)頤(化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膿性腮腺炎)。新生兒牙齦上有白色斑塊斑點,稱為馬牙。咽紅、乳娥腫痛為外感風熱或肺胃之火上炎;乳娥嗌膿,為熱壅肉腐;乳娥大而不紅,是為肥大,多為瘀熱未盡

12、,或氣虛不斂。咽痛微紅,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為白喉之癥。5、察耳 小兒耳殼豐厚,顏色紅潤,是為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xiàn),耳殼薄軟,耳舟不清為先天腎氣未充;以耳垂為中心的腮部漫腫疼痛,是痄腮之表現(xiàn)。6、察二陰男孩陰囊不松不緊是神氣充沛的表現(xiàn);若陰囊松弛,多為體虛或發(fā)熱;陰囊中睪丸腫大透亮不紅,為水疝;陰囊中有物下墜,時大時小,上下可移,為小腸下墜之狐疝 ;女孩前陰潮紅灼熱,常見于濕熱下注,或蟯蟲病。小兒肛門潮濕紅痛,多屬尿布皮炎。(四)辨斑疹皮膚發(fā)斑,形態(tài)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壓之不退色;皮膚之出疹,高出皮面,撫之礙手,壓之退色。斑色紫暗,面色蒼白,肢冷脈細,為氣不攝血,血溢脈外。疹細小狀如麥粒,

13、潮熱 34 天出疹,口腔頰粘膜出現(xiàn)麻疹粘膜斑者為麻疹 ;皮疹細小,呈淺紅色,身熱不甚,常見于風疹 ;膚紅如錦,綢布疹點,身熱,舌絳如草莓,常見于猩紅熱;丘疹,皰疹、結痂并見,皰疹內有水液色清,見于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沒,瘙癢難忍,常見于蕁麻疹。(五)察二便新生兒出生后 34 天內,大便呈粘稠糊狀,褐色,無臭氣,為胎糞;單純母乳喂養(yǎng)之嬰兒大便呈卵黃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氣。 嬰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性哭鬧,常為腸套疊 ;大便色澤灰白不黃,多為膽道阻滯。尿色紅如洗肉水或鏡檢紅細胞增多者為尿血,大體鮮紅為血熱妄行,常見于尿道結石、急性腎小球腎炎 。米泔水樣便為積滯疳積。(六)察指紋指紋分

14、三關,自虎口向指端,依次為風關、氣關、名關。正常小兒指紋多為淡紫隱隱不顯于風關以上?!案〕练直砝铮t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紋達指尖,稱透關射甲。二、聞診(一)聽聲音1、啼哭聲因饑餓引起的啼哭多綿長無力,口作吮乳狀;腹痛引起的多哭聲尖銳,忽緩忽急,時作時止;腸套疊引起的哭聲多尖銳陣作,伴嘔吐及果醬樣或血樣大便;夜臥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多為夜啼。2、呼吸聲 正常小兒呼吸均勻調和。若乳兒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呼吸急迫,甚則鼻煽,咳嗽頻作者為肺氣閉郁; 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嗆咳,常為異物堵塞氣道 ;呼吸微弱及吸氣如哭泣樣,為肺氣欲絕之狀。3、咳嗽聲 咳聲嘶啞如犬吠者,

15、常見于白喉,急喉風;連聲咳嗽,夜咳為主,咳而嘔吐,伴雞鳴樣回聲者為頓咳(百日咳) 。4、語言聲 高聲尖叫,多為劇痛所致;譫語妄言,聲高有力,兼神志不清,為熱閉心包。(二)嗅氣味1、口中氣味 口氣穢臭,多為肺胃積熱,傷食積滯,濁氣上蒸;口氣腐臭,兼濃痰帶血,多屬肺癰。2、大小便氣味 大便酸腐,多因傷食;臭氣不著,完谷不化,多為脾腎虛寒。小便氣味臊臭,多因濕熱下注;小便清長如水,多屬脾腎陽虛。3、嘔吐物氣味吐物酸腐,多因食滯化熱;吐物臭穢如糞,多因腸結氣阻,穢糞上逆。三、問病情1、問寒熱 發(fā)熱持續(xù),熱勢梟張,面黃苔厚,為濕熱蘊滯; 夏季高熱,持續(xù)不退,伴有無汗,口渴,多尿,秋涼后自平,常為夏季熱;

16、夜間發(fā)熱,腹壁手足心熱,胸滿不食者,多為內傷乳食。2、問出汗3、問頭身 肢體癱瘓不用、強直屈伸不利為硬癱,多為風痰入絡,血瘀氣滯;痿軟屈伸不能為軟癱,多因肝腎專職虛,筋骨失養(yǎng)。4、問二便便時哭鬧不安,多為腹痛;5、問飲食 腹部脹滿,納呆惡食,或兼嘔惡,為乳食內積;能食而消瘦,或嗜食異物,多為疳證,蟲證。6、問睡眠 睡眠不寧,輾轉反側、喜俯臥者,多為氣血失和,胃弱疳積;胃弱疳積;睡中玠齒,或因蟲積,或因胃氣失和;夜寐不寧,肛門瘙癢,多為蟯蟲;入夜心懷恐懼而難寐,多為心經(jīng)失養(yǎng),心神不寧;睡中驚惕,夢中囈語者,多為肝旺擾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 睡中露睛,多為久病脾虛;睡中磨牙,多為胃氣不和,肝火內盛

17、;寐不安寧、多汗驚惕者,常見于佝僂病脾虛肝旺證。(三)問個人史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1、胎產(chǎn)史; 2 、喂養(yǎng)史; 3 、生長發(fā)育史; 4 、預防接種史。四、切診(一)脈診小兒脈象,分 浮、沉、遲、數(shù)、有力、無力六種。次數(shù)以成人一息 67 至為度, 5 至以下為遲, 7 至以上為數(shù)。(二)按診1、按頭囟 囟門隆凸,按之緊張,為囟填,多為風火痰熱上攻,肝火上亢,熱盛生風 ;囟門凹陷,為囟陷,常因陰津大傷,若兼頭顱骨軟者為氣陰虛弱,精虧骨弱;顱骨按之不堅而有彈性感多為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顱骨開解、頭縫增寬、頭大晗縮,囟門寬大者多為解顱,多屬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髓熱壅竭所致 。2、按頸腋 正常小兒

18、在頸項、腋下部位可觸及少數(shù)綠豆大小之礜核,活動自如,不痛不為病態(tài)。3、按胸腹左側前胸心尖搏動處古稱虛里,是宗氣匯聚之所。搏動太強,節(jié)律不勻,為宗氣內虛外泄;若搏動過速,伴喘促,為宗氣不繼。胸廓高聳如雞胸,后凸如龜背是為骨疳。4、按四肢高熱時四肢厥冷為熱深噘甚。5、按皮膚 膚熱無汗為熱閉于內;皮膚干燥失去彈性,為吐瀉陰傷之證。第六節(jié)兒科診法概要(內治法、捏脊、霧化)一、內治法用藥原則 :1、治療要及時,正確和審慎;2、處方輕巧靈活3、注意固護脾胃4、要重視先證而治5、不可亂投補益6、掌握用藥劑量給藥方法:口服給藥;鼻飼給藥; 蒸氣及氣霧吸入(適用于治療肺炎喘嗽、哮喘、感冒、咳嗽等,注意只能用注射

19、類藥劑,如穿珀寧注射液) ;吹鼻法;直腸給藥;注射給藥。常用內治法:疏風解表;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安蛔驅蟲;消食導滯;鎮(zhèn)驚開竅;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培元補腎;活血化瘀;回陽救逆。外治法: 捏脊療法對督脈和膀胱經(jīng)的按摩,調和陰陽,疏理經(jīng)絡,行氣活血,恢復臟腑功能以防治疾病(脊背皮膚感染、紫癜等疾病患兒禁用此法。)第二章、胎兒期保健(添加輔食原則)胎兒期保健包括飲食營養(yǎng);寒溫調攝;防感外邪;避免損傷;勞逸結合;調節(jié)情志;謹慎用藥。第二節(jié)、新生兒期保?。〝嗄?8 天)小兒幾種特殊生理狀態(tài):新生兒上腭中線和齒齦部位有散在黃色碎米大小隆起顆粒,稱為馬牙,會于數(shù)周或數(shù)月自行消失,不需挑刮。女嬰出

20、生后35 天乳房隆起如蠶豆到鴿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應處理或擠壓。女嬰生后57天陰道有少量流血,持續(xù) 13 天自止者,為假月經(jīng),一般不必處理。新生兒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脂肪墊隆起,稱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1、拭口潔眼 ;2、斷臍護臍; 3 、祛除胎毒; 4 、洗浴衣著; 5 、生后開乳。第三節(jié)、嬰兒期保?。?8天1 歲)喂養(yǎng)方法:母乳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混合喂養(yǎng)。添加輔食的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逐步添加。各論新生兒?。ㄖ攸c:感冒、肺炎喘嗽、哮喘、臍風、腎炎、腎綜)第三節(jié)胎黃(分類,辨證論治)定義 : 以嬰兒出生后皮膚面目出現(xiàn)黃疸為特征

21、的病證。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后第 23 天出現(xiàn)黃疸,于 46 天達到高峰, 1014 天后消退,早產(chǎn)兒可延遲到第3 周才消退,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不伴有其他臨床癥狀。(血清總膽紅素低于221 mol/L)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xiàn)早(出生后24小時內)、發(fā)展快(血清總膽紅素每天增加超過 85.5 mol/L)、程度重(總膽紅素超過221.2 mol/L)、消退遲(超過23 周)或黃疸退而復現(xiàn)。病位 : 肝膽脾胃病機:脾胃濕熱或寒濕內蘊,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而致發(fā)黃,日久則氣滯血瘀。治療原則 : 利濕退黃分證論治: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常證1)濕熱郁蒸:清熱利濕茵陳蒿湯加味(茵陳、梔子、大黃

22、、澤瀉、車前、黃芩、金錢草)2)寒濕阻滯:溫中化濕茵陳理中湯加減3)氣滯血瘀:化瘀消積血府逐瘀湯加減變證1)胎黃動風: 平肝熄風,利濕退黃羚角鉤藤湯加減2)胎黃虛脫 - 大補元氣,溫陽固脫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肺系病證第一節(jié)感冒(兼證)定義: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發(fā)熱,鼻塞流涕,噴嚏 , 咳嗽為特征。發(fā)病特點:四季皆有,冬春兩季為多;發(fā)病年齡以嬰幼兒最高;病因:感受外邪,侵襲于肌表。病機:關鍵為肺衛(wèi)失宣。病位:肺,可累及肝脾。治療原則:疏風解表。分證論治:( 1)主證1)風寒感冒:辛溫解表荊防敗毒散加減2)風熱感冒:辛涼解表銀翹散加減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飲加減4)時邪感冒:清熱解毒銀

23、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 2)兼證1)夾痰辛溫解表,宣肺化痰疏風解表上加三拗湯,二陳湯;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 桑菊飲加減。2)夾滯解表兼以消食導滯疏風解表上加保和丸3)夾驚解表兼以清熱鎮(zhèn)驚疏風解表上鎮(zhèn)驚丸加減第三節(jié)、肺炎喘嗽(治法)定義:常見肺系疾病,為感受外邪,郁閉肺絡所致。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急、鼻煽為主要癥狀。發(fā)病季節(jié):全年皆有,冬春季多見。發(fā)病年齡:嬰幼兒多見。病因病機:病因:感受外邪,郁閉肺絡。基本病機:邪熱閉肺病位:肺經(jīng)。診斷:熱 , 咳 , 痰 , 喘 , 煽為典型癥狀。治療原則:以開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法。分證論治:1常證1)風熱閉肺:辛涼宣肺,清熱化痰銀翹散合麻杏甘湯加減2

24、)風寒閉肺:辛溫宣肺,化痰止咳華蓋散加減3)痰熱閉肺:清熱滌痰,開肺定喘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4) 毒熱閉肺:清熱解毒,瀉肺開閉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加減4)陰虛肺熱:養(yǎng)陰清肺,潤肺止咳沙參麥冬湯5)肺脾氣虛:補肺健脾,益氣化痰人參五味子湯加減2變證心陽虛衰:溫補心陽、救逆固脫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邪陷厥陰:平肝熄風,清心開竅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加減第四節(jié)、哮喘定義:發(fā)作性喉間哮鳴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征,嚴重者不能平臥。首先命名:丹溪心法提出“哮喘專主于痰”。發(fā)病季節(jié):四季皆有,春秋兩季多見。發(fā)病年齡:嬰幼兒及學齡前期。病因病機:內因:伏痰;脾、肺、腎三臟功能失調。外因:感受外邪;接觸異氣;嗜食酸

25、、甜、辛、辣。診斷:先兆癥狀:咳嗽、鼻癢、噴嚏等。發(fā)作時:發(fā)作性喉間哮鳴氣促,呼吸延長,嚴重者不能平臥。誘發(fā)因素:氣候突變,接觸過敏源。聽診:兩肺哮鳴音,干、濕羅音。治療原則:發(fā)作期:邪實為主,攻邪以治其標,并分辨寒熱,隨證論治。緩解期:正虛為主,扶正以治其本,調其臟腑功能。分證論治:發(fā)作期1)熱性哮喘:清肺滌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湯、蘇葶丸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2)寒性哮喘:溫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第二節(jié)、口瘡(臨床特征、辨證論治)3)外寒內熱: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龍湯定義:齒齦、舌體、兩頰、上顎等處出現(xiàn)黃白色加減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fā)熱為特征。4)肺實腎虛:瀉肺補腎,標本兼

26、顧上用蘇子潰瘍面積較大,上復糜腐,稱為“口糜”。降氣湯,下用都氣丸合射干麻黃湯潰瘍只發(fā)生在口唇兩側,稱為“燕口瘡”。緩解期好發(fā)年齡:嬰幼兒??诏徶钤缫娪趦冉?jīng)。1)肺脾氣虛 - 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病位在心脾胃腎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病因病機:風熱乘脾、心脾積熱、虛火上炎。2) 脾腎陽虛 - 健脾溫腎,固攝納氣金匱腎氣丸分證論治:加減1)風熱乘脾:疏風散火,清熱解毒銀翹散加減3)肺腎陰虛 - 養(yǎng)陰清熱,補益肺腎麥味地黃2)心火上炎:清心涼血,瀉火解毒瀉心導赤湯丸3)虛火上?。鹤剃幗祷?,引火歸原六味地黃湯加肉桂第五節(jié):反復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辨證論治、防治)第五節(jié)、泄瀉(辨證論治)1)營衛(wèi)失和

27、,邪毒留戀:扶正固表,調和營衛(wèi)定義 : 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 , 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小兒常見病2)肺脾兩虛,氣血不足: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病因:感受外邪,傷于飲食,脾胃虛弱多見。病玉屏風散加味位:脾胃3)腎虛骨弱,精血失充:補腎壯骨,填陰溫陽治療原則 : 運脾化濕補腎地黃丸分證論治:1常證預防調護:1)傷食瀉:運脾和胃,消食化積保和丸加減1、預防: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避免污染,室內空氣要2)風寒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藿香正氣散加流通,適當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按時預防接種;減感冒流行期間不去公共產(chǎn)所,家人感冒可用食醋3)濕熱瀉:清熱解熱,化濕止瀉葛根黃芩黃連熏蒸;避免接觸過敏物質,如塵螨、

28、花粉、油漆湯加減等;4)脾虛瀉:健脾益氣,助運止瀉參苓白術散加2、調護:飲食多樣而富于營養(yǎng),不偏嗜冷飲;汗減出較多用毛巾擦干;經(jīng)常用銀花甘草水或生理鹽5)脾腎陽虛瀉:補脾溫腎,固澀止瀉附子理中水漱口。湯合四神丸加減2變證1)傷陰兩傷:酸甘斂陰人參烏梅湯加減脾系病證2)陰竭陽脫:挽陰回陽,救逆固脫生脈散合參第一節(jié)、鵝口瘡(臨床特征、辨證論治)附龍牡救逆湯加減定義: 口腔、舌上滿布白屑,狀如鵝口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發(fā)病年齡:初生兒、早產(chǎn)兒、久病體虛的嬰幼兒。第八節(jié)、疳證(病因病機、疳證的理解、辨證論病位:心脾治)病因:心脾積熱、虛火上炎。(胎熱內蘊,口腔不定義 : 由喂養(yǎng)不當或多

29、種疾病影響, 導致脾胃受損 ,潔,感受穢毒之邪)白色念珠菌)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治療原則 : 清火疳的含義:分證論治 :( 1)病機:“疳者甘也”小兒恣食肥甘厚味,1)心脾積熱:清瀉心脾清熱瀉脾散加減損傷脾胃,成疳。2)虛火上浮: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加減( 2)癥狀:“疳者干也”氣液干涸,形體消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瘦,面黃發(fā)枯。辨證要點:辨病因、辨輕重、辨兼證。病因:飲食不節(jié)、喂養(yǎng)不當、營養(yǎng)失調、疾病影響、先天不足。病機:脾胃受損,津液消亡輕重:1)疳氣+疳證之初期,癥狀較輕。病機:脾胃運化不健。癥見形體消瘦、面黃發(fā)枯;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饑;精神欠佳,多發(fā)脾氣。治療:以和為主。2)疳積

30、本虛標實,癥狀較重。病機:脾胃虛弱(虛) ,夾有食滯或蟲積(實) ,屬于虛實夾雜癥候。癥見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無華,毛發(fā)稀疏如穗;食欲不振或嗜食異物,煩躁激動。治療:以消為主。3)干疳疳證后期,癥狀較重。病機:脾胃氣陰俱傷,元氣衰竭。疳證的兼證多發(fā)于干疳階段。癥見極度消瘦,皮膚干癟,大肉已脫,腹凹如舟,甚則突然虛脫。治療:以補為要。兼證:“有積不治,傳之余臟”眼疳:視物不清,夜盲目翳口疳:口舌生瘡肺疳:易于外感,見咳喘、潮熱骨疳:骨骼畸形疳腫脹:水濕泛濫,水腫分證論治:1主證1)疳氣證:調脾健運資生健脾丸加減2)疳積證:消積理脾肥兒丸加減3)干疳證:補益氣血八珍湯加減

31、2兼證疳腫脹:健脾溫陽利水真武湯眼疳:養(yǎng)血柔肝,滋陰明目- 石斛夜光丸加減口疳:清心瀉火,滋陰生津- 瀉心導赤散加減第九節(jié):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臨床特征)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緩慢,皮膚黏膜逐漸蒼白火蒼黃,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神疲乏力,食欲減退。年長兒有頭暈 等癥狀,部分患兒有肝脾腫大。第四章、心肝病證第二節(jié)、汗證(辨證論治)定義:汗證是指小兒在安靜狀態(tài)下,正常環(huán)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甚則大汗淋漓的一種病癥。辨證論治:1、辨證要點:汗證多屬虛證。肺衛(wèi)不固證以頭頸胸背為主;營衛(wèi)失調多汗而撫之不溫。2、治療原則:補虛是其幾本治療法則。3、證治分類:1)肺衛(wèi)不固證益氣固表玉屏風散+ 牡蠣散2)

32、營衛(wèi)失調調和營衛(wèi)黃芪桂枝五物湯3)氣陰兩虛益氣養(yǎng)陰生脈散4)濕熱迫蒸清熱瀉脾瀉黃散第三節(jié)、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特征)定義: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彌漫性心肌炎性疾病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肢冷、多汗為臨床特征。臨床診斷:1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2、心臟擴大;3 、心電圖改變,嚴重心律失常;4 、 CK-MB 升高,心肌肌鈣蛋白(cTnl或 cTnT)陽性。第四節(jié)、注意力缺陷多動癥(臨床特征、與多發(fā)性抽搐癥的鑒別)定義:“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動作過多,情緒不穩(wěn),沖動任性,伴有學習困難,但智力正?;蚧菊?/p>

33、為主要臨床特征。好發(fā)年齡:學齡期兒童。病機:陰陽失調,心肝脾腎功能不足。病性:以虛為主。治療原則:調和陰陽分證論治:1) 肝腎陰虛 : 滋養(yǎng)肝腎 , 平肝潛陽 - 杞菊地黃丸加減2) 心脾兩虛 : 養(yǎng)心安神 , 健脾益氣 - 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3) 痰火內擾 : 清新瀉火 , 化痰寧心 - 黃連溫膽湯加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減第五節(jié)、多發(fā)性抽搐癥定義:多發(fā)性抽搐癥又稱抽動 - 穢語綜合征。其 臨床特征為慢性、波動性、 多發(fā)性運動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發(fā)聲和語言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癥與多發(fā)性抽搐癥的鑒別:注意力多動癥以注意力不集中和動作過多為主要臨床特點;而多發(fā)性抽搐以肌肉不自主抽搐為主

34、有明顯區(qū)別。第七節(jié)、驚風(急驚風全面掌握)臨床特征:抽搐、昏迷。好發(fā)年齡:15歲。分類:急驚風、慢驚風。病位:急驚風:心肝;慢驚風:肝脾腎。八候:抽、搦、顫、掣、反、引、竄、視。急驚風定義:痰 , 熱 , 驚, 風四證俱備 , 臨床以以高熱伴抽風、昏迷為主。病因:多由外感時邪疫毒,內蘊痰熱食積,以及暴受驚恐引起。四證:熱、痰、風、驚。治療原則:清熱、豁痰、熄風、鎮(zhèn)驚。分證論治:1)風熱動風:疏風清熱、熄風鎮(zhèn)驚銀翹散加減2)氣營兩燔:清氣涼營,熄風開竅清瘟敗毒加減3)邪陷心肝:清心開竅,平肝熄風羚角鉤藤湯加減4)濕熱疫毒:清熱化濕,解毒熄風- 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加減5)驚恐驚風:鎮(zhèn)驚安神,平肝

35、熄風- 琥珀抱龍丸加減慢驚風定義:來勢緩慢,抽痙無力、時作時止 , 反復難愈 , 常伴昏迷 , 癱瘓。病因病機:( 1)脾胃虛弱(2 )脾腎陽衰(3) 陰風內動病位:肝脾腎。治療原則:補虛治本。分證論治:1)土虛木亢:溫中健脾,緩肝理脾緩肝理脾湯2)陰虛風動:育陰潛陽、滋水涵木大定風珠加減3)脾腎陽虛: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加減第七章、腎系病證第一節(jié)、急性腎小球腎炎(全面掌握)定義 : 臨床以急性起病 , 浮腫 , 少尿 , 血尿 , 蛋白尿及高血壓為主要特征病位 : 肺脾腎 , 以肺脾為主治療原則 : 急性期驅邪 , 恢復期扶正分證論治:1 急性期1) 風水相搏 - 疏風宣

36、肺 , 利水消腫麻黃連翹赤小豆合五苓散加減2) 濕熱內侵 - 清熱利濕 , 涼血止血五味消毒飲合小薊飲子加減3) 邪陷心肝 - 平肝瀉火 , 清心利水龍膽瀉肝湯合羚角藤湯加減4) 水凌心肺 - 瀉肺逐水 , 溫陽扶正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加減5) 水毒內閉 - 通腑降濁 , 解毒利尿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加減2 恢復期1) 陰虛邪戀 - 滋陰補腎 , 兼清余熱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2) 氣虛邪戀 - 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加減第二節(jié)、腎病綜合征(全面掌握)定義 : 是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 以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癥 , 高血脂癥及不同程度的水腫為主要特征病位 : 肺脾腎治療原則 : 扶正培本分證論治:1

37、本證1) 肺脾氣虛 - 益氣健脾 , 宣肺利水防己黃芪湯合五苓 散加減2) 脾腎陽虛 - 溫腎健脾 , 化氣行水腎陽虛真武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脾陽虛實脾飲加減3) 肝腎陰虛 - 滋陰補腎 , 平肝潛陽知柏地黃丸加減4) 氣陰兩虛 - 益氣養(yǎng)陰 , 化濕清熱六味地黃丸加黃芪2 標證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1) 外感風邪 - 外感風寒 , 辛溫宣肺祛風麻黃湯加減外感風熱 , 辛涼宣肺祛風銀翹散加減2) 水濕防己黃芪湯合己椒藶黃丸加減3) 濕熱 - 上焦?jié)駸?, 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減中焦?jié)駸?, 清熱解毒 , 化濁利濕甘露消毒丹加減下焦?jié)駸?, 清熱利濕八正散加減4) 血瘀 - 活血化瘀桃紅四物

38、湯加減5) 濕濁 - 利濕降濁溫膽湯加減第四節(jié)、遺尿(辨證論治)辨證論治:1、辨證要點 本病重在辨虛實寒熱,虛寒者多,濕熱者少。2、治療原則:以溫補下元、固攝膀胱為主要治療原則。3、證治分類1)肺脾氣虛補肺益脾,固攝膀胱補中益氣湯+縮泉丸2) 腎氣不足溫補腎陽,固攝膀胱菟絲子散加減3)心腎不交清心滋腎,安腎固俘交泰丸+導赤散4)肝經(jīng)濕熱清熱利濕、瀉肝止遺龍膽瀉肝湯第五節(jié)、五遲五軟(辨證論治)定義 :是小兒生長發(fā)育障礙的病癥.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發(fā)遲,語遲;五軟: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病位 : 肝脾腎治療原則 : 補分證論治:1) 肝腎虧損 - 補腎填髓 , 養(yǎng)肝強筋加味六味地

39、黃丸加減 .2) 心脾兩虛 - 健脾養(yǎng)心 , 補益氣血調元散加減3) 痰瘀阻滯 - 滌痰開竅 , 活血通絡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加減第八章、傳染病第一節(jié)、麻疹(辨證論治)定義 : 是感受麻疹時邪 ( 麻疹病毒 ) 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 以發(fā)熱惡寒 , 咳嗽咽痛 , 鼻塞流涕 , 淚水汪汪 , 畏光羞明 , 口腔兩頰近臼齒處可見麻疹黏膜斑 , 周身皮膚按序布發(fā)麻粒樣大小的紅色斑丘疹 , 皮疹消退時皮膚有糠麩樣脫屑和色素沉著斑等為特征 .治療原則 : 麻而不透 , 麻喜清涼分證論治1 順證1) 邪犯肺衛(wèi) ( 初熱期 )- 辛涼透表 , 清宣肺衛(wèi) - 宣毒發(fā)表湯加減2) 邪入肺胃 ( 出疹期

40、)- 清涼解毒 , 透疹達邪 - 清解透表湯加減3) 陰津耗傷 ( 收沒期 )- 養(yǎng)陰益氣 , 清解余邪 - 沙參麥冬湯加減2 逆證1) 邪毒閉肺 - 宣肺開閉 , 清熱解毒 - 麻杏石湯加減2) 邪毒攻喉 - 清熱解毒 , 利咽消腫 - 清咽下痰湯加減3) 邪陷心肝 - 平肝熄風 , 清心開竅 - 羚角鉤藤湯加減第二節(jié)、幼兒急疹(臨床特征)定義 : 是因感受幼兒急疹時邪 ( 人皰疹病毒 6 型), 急起發(fā)熱 ,34 天后體溫驟降 , 同時全身出現(xiàn)玫瑰紅色小丘疹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治療原則 :解表清熱分證論治1) 邪郁肌表 - 解表清熱 - 銀翹散加減2) 毒透肌膚 - 清熱生津 -

41、 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方加減第三節(jié)、風疹(臨床特征)定義 :是感受風疹時邪( 風疹病毒 ),以輕度發(fā)熱, 咳嗽 , 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細沙樣玫瑰色斑丘疹, 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治療原則 :疏風清熱分證論治1) 邪犯肺衛(wèi) - 疏風解表清熱 - 銀翹散加減2) 邪入氣營 - 清氣涼營解毒 - 透疹涼解湯加減第四節(jié)、猩紅熱(臨床特征)定義 : 是感受猩紅熱時邪 (A 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 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 臨床以發(fā)熱 , 咽喉腫痛或伴腐爛 , 全身布發(fā)猩紅色皮疹 , 疹后脫屑脫皮為特征 . 治療原則 : 清熱解毒 , 清利咽喉分證論治1) 邪侵肺衛(wèi) - 辛涼宣透 , 清熱利咽 - 解肌透痧湯加減專業(yè)資料整理WORD格式2) 毒熾氣營 - 清氣涼營 , 瀉火解毒 - 涼營清氣湯加減3) 疹后陰傷 - 養(yǎng)陰生津 , 清熱潤喉 - 沙參麥冬湯加減第五節(jié)、水痘(臨床特征、辨證論治)定義 : 是由水痘時邪 ( 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 ) 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的出疹性疾病 , 以發(fā)熱 , 皮膚黏膜分批出現(xiàn)瘙癢性皮疹 , 丘疹 , 皰疹 , 結痂同時存在為主要特征 .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利濕分證論治1) 邪作肺衛(wèi) - 疏風清熱 , 利濕解毒 - 銀翹散加減2) 邪熾氣營 - 清氣涼營 , 解毒化濕 - 清胃解毒湯加減第六節(jié)、手足口?。ㄅ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