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精品精編資料_第1頁
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精品精編資料_第2頁
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精品精編資料_第3頁
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精品精編資料_第4頁
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精品精編資料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向量基礎(chǔ)知識及應(yīng)用基本知識:1. 向量加法的定義及向量加法法則(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2. 向量減法的定義及向量減法法則(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3. 實數(shù)與向量的積 入a .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向量b與非零向量a共線的充要條件是有且只有一個實數(shù) 入,使得b=xa。F-f*-*F-*f4. 向量a和b的數(shù)量積:a b =| a|b|cos,其中為a和b的夾角。向量b在a上的投影:|b|cos,其中為a和b的夾角a 丄 b a b =05. 向量的坐標表示:0A = xi y j = x, y ;,則 |a 1= . X2 y2 ;若 pi(Xi,yi)、P2( X2,y2),貝V

2、RK=(X2 xi,y26.向量的坐標運算及重要結(jié)論:lpip2 1= ._(X2 -xi)2 (y2 - yi)27點P分有向線段RP2所成的比的RP = XPP2,或九=RPPP2fa - b hxi - X2, yi - y2a - b =:Xi - X2, yi - y/. a 1 Xi,/.yi ia* = xi x2 yiy*ab 二 xi yx2 yi =0fc-a _ b 二Xi X2 + yi y2 =0cos=xiX2y“2(為向量的夾角)若 a = ( xi, yi) , b =(.xi2 - yi ,xl - yP內(nèi)分線段rp2時,乙0; P外分線段RP2時,丸C0.8

3、.定比分點坐標公式:x =i +卜(丸H i ),中點坐標公式:x-ix2X =I 2yiy2y =I. 29.三角形重心公式及推導(dǎo)(見課本例 2):三角形重心公式:(Xi X2 X3,yi y2 y3)3310.圖形平移:設(shè)F是坐標平面內(nèi)的一個圖形,將F上所有的點按照同一方向移動同樣長度(即按向量a平移),得到圖形F,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做圖形的平移。平移公式:x = x hy= y kx = xh y = yk平移向量a = PP= (h, k)應(yīng)用:1. 禾U用向量的坐標運算,解決兩直線的夾角,判定兩直線平行、垂直問題例i已知向量OP1,OP2,OP3滿足條件OP1+OP2 +O百=0, 6

4、百=OP2 = OR =i,求證:A RF2F3是正三角形解:令 O 為坐標原點,可設(shè) R cosi,si nt , F2 cost, si nE , F3 cosS由 OR OF2 - -OF3,即 cost,si n 冇 j 亠cosv2,si n v2 - -cossi n % cosd +COS日 2 = _cos3 si nq +s in % = -si nT3 1兩式平方和為1 - 2cos 6 - v2 1 =1 , cos哥-v2,由此可知 円-v2的最小正角2為1200,即OR與OP2的夾角為1200,同理可得OR與OF3的夾角為1200, OR 2與OF3的夾角為1200,

5、這說明R,F2,F3三點均勻分部在一個單位圓上,所以 ARER為等腰三角形例2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上的中線所成的鈍角的度數(shù)解:如圖,分別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x軸、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設(shè)A 2a,0 , B 0,2a,則D a,0 ,C 0,a ,從而可求:AC = -2a,a,BD= a,2a ,cosAC BDaC bD-2a, a i i a, -2a5a 一 5a-4a24=5a25(4、=arccosI 5丿2ADU+Sb)22. 禾U用向量的坐標運算,解決有關(guān)線段的長度問題例3已知 ABC , AD為中線,求證 AD2工丄AB2 AC i BC2I 2丿證明:以B為坐標

6、原點,以BC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如圖2直角坐標系,設(shè)A a,b ,C c,0 ,2=c ac a2 b2,4fh|/ r22、BCAB+AC1-丨 丨J212=2a 八2 T從而ADAB + AC212I-,AD2冷aB A號.3. 利用向量的坐標運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例 4 已知點 O是 ABC內(nèi)的一點,.AOB =150,BOC =90,設(shè)OA =a,OB =b,OC =c,且 a2,b1,c =3,試用a,和b表示g解:以O(shè)為原點,OC,OB所在的直線為由 OA=2 ,. AOx =120B 0,-1,C3,0x軸和y軸建立如圖3所示的坐標系.,所 以 A2cos1200,2sin

7、12O0 ,即A-1,. ,3,易 求-1=33 =-OA =OB +為OC,即(-1,,3)=人(0,-1)+丸 2(3 ,a 3bc.解:以O(shè)為坐標原點,以O(shè)A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則A 1,0,由/COA =300,所以 C(5cos300,5sin 30。腳,I 2 2丿OC hOA 2OB,即,51,210.31 _3532 :3一 、5 3 _5.31 -25.322 210 3 OC 二 OA OB.334. 利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解決兩直線垂直問題例6求證:三角形的三條高交于同一點分析如圖,已知 ABC中,由ADBC,BEAC,22 以c=a b - ac4AD

8、 BE二H ,要證明CH_AB,利用向量法證明CH_AB,只要證得CHAB = 0即 可;證明中,要充分利用好 AHBC =0,BH CA=0這兩個條件證明: AD_BC, H在AD上,(CH _CA) BC =0, 即卩 CH BC -CA BC又 b_Ac,Bch -CB,AH BC =0 而 AH 二 CH - CA ,=0BH ACCH AC -CB AC =0-得:CH BC -CH AC-0,即CH BC-Aclo點的線的距離,=0 即(CH -CB) AC.CH_AB.距離問題包括點到點的距離,從而 CH BA =0,. CH _AB,5.利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解決有關(guān)距離的問題, 點

9、到面的距離,線到線的距離,線到面的距離,面到面的距離例7求平面內(nèi)兩點 A(x1,y1), B(x2,y2)間的距離公式分析已知點A(Xi,yJ, B(X2,y2)求代B兩點間的距離|AB|,這時,我們就可以構(gòu)造出 向量 AB,那么 AB =(x2 -為,2 - yj,而 | AB|=|AB|, 根據(jù)向量模的公式得| AB (X2 - xi)2 卜2 - yj2 ,從而求得平面內(nèi)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為 |AB|(X2匚Xi)L厲匚yj2 .解:設(shè)點 A(Xi, yi), B(X2, y2) , . AB =區(qū)-花必-yj 2 2.|AB|(X2 -Xi)(y2-yi),而 |AB|=|AB|點A與

10、點B之間的距離為:I AB |= (x2 - xj2 (y2 - yj26. 利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解決線與線的夾角及面與面的夾角問題 例 8 證明:cos(沱 IJ = cos 二 cos : sizsin :分析如圖,在單位圓上任取兩點 代B,以 Ox為始 邊,OA,OB為終邊的角分別為 二,設(shè)出A, B兩點的坐 標,即得到 OA,OB的坐標,則:-為向量OA,OB的 夾角;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得證 證明:在單位圓 O上任取兩點 代B,以O(shè)x為始邊, 以O(shè)A, OB為終邊的角分別為:,:,則A點坐標為(cos :,sin :), B 點 坐 標 為 (:cOA 二(cos : ,sin :)

11、, OB = (cos : ,sin :),它們的夾角為:一:I OA | =|OB | = 1, OA OB 二 cos: cos : sin : sin 由向量夾角公式得:cos(: - ) = O 竺 二 cos: cos : sin: sin ,從而得證. |OA|OB|注:用同樣的方法可證明 cos(二 -)= cos cos : -sinsin :7. 利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解決有關(guān)不等式、最值問題例 9證明柯西不等式(X,y;)(x22y22)-(x/2% y2)2證明:令 a 二(X1, yjb =(X2, y?)(1) 當a=0或b = 0時,a= x1x2 y1y 0,結(jié)論顯然成立;(2) 當a = 0且b = 0時,令二為a,b的夾角,U才0,二a b 二 x1x2 y1y2 =|a |b | co .又 |cos |_1.|a b兇a|b| (當且僅當a lib時等號成立)lx% %y2 E _x; y; . X22 船(X| * yi )(X2 * y2 ) x(X1X2 * 丫2)(當且僅當一=-時等號成立)yi y2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