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_第1頁
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_第2頁
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_第3頁
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_第4頁
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枯槁復產,乃成厥命。登成甫田,百鬼迪嘗。原始神話:中國哲學的起源一般說來,原始神話與古代哲學的發(fā)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中國神話與中國 哲學的關系亦然。特別是創(chuàng)世神話,由于它所要回答的正是關于宇宙本源的哲學問題, 可以稱之為神話哲學中的本體論,因此與作為理性化身的哲學的發(fā)生,關系就更為密切。本 文從幾個典型的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的分析入手,嘗試揭示中國神話的宇宙觀模型,并進而對作為 中國哲學之主流的儒家哲學和道家哲學的神話發(fā)生給出相應的解釋。漢代的司馬遷在史記 ?樂書中曾經提到當時盛行的一種官方禮樂活動太一祭儀”,其中談到祭祀“太一神”的神話信仰。原文如下:“漢家常以正月上辛 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

2、明而終。常有流星經于祠壇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顥,冬歌玄冥?!?在班固的漢書 ?禮樂志里,我們找到了這些歌謠:青陽 朱明青陽開動,根荄以遂。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膏潤并愛,跂行畢逮。桐生茂豫,靡又所詘。眾庶熙熙丿y、)八、八、八、,施及夭胎。廣大建祀,肅雍不忘。西顥西顥沆碭,唯春之祺。神若宥之,傳世無疆。玄冥秋氣肅殺。玄冥陵陰,蟄蟲蓋藏。含秀垂穎,續(xù)舊不廢。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奸偽不萌,妖孳伏息。易亂除邪,革正易俗。隅辟越遠,四貉咸服。兆民反本,抱素懷樸。既畏茲威,惟慕純德。條理信義,望禮五岳。附而不驕,正心翊翊。籍斂之時,掩收五谷。據(jù)神話專家考證,幾乎地球上所有民

3、族的原始先民都曾產生過太陽創(chuàng)世的神 話。對于原始人來說,太陽的朝出夕落是他們藉以建立時空意識的最初坐標,從某種意義 上說,正是太陽的存在和運行創(chuàng)造了原始人眼中的世界。因此,原始先民往往通過某些象征 性的模擬太陽運行的歌舞儀式來表達自己對太陽神創(chuàng)造天地的膜拜,并希望借此促使太陽一如既往地保持其應有的光度與熱度,從而惠及萬物、造福人類。這就是在許多民族中至今仍 然保存著的、古老的“助日風俗”。從太一祭儀“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以及它的歌舞形式(“童男童女七十 人俱歌”),可以斷定它就是我國原始先民的一種助日儀式。而從字面上看,漢書?藝樂志所記載的這四首歌謠與太陽的關系也是十分清楚的?!扒嚓枴笔恰?/p>

4、旭日”之意, 明”是“烈日”之意,至于“西顥”與“玄冥”,不過是指西照的斜陽和晦暗的落日而已。這 就說明太一神從其原初的意義上看,應該是太陽神的化身。其中所透露的中國神話宇宙觀的信息是: ?這組歌謠的內容涉及一年四季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事活動,相關的語匯有“惟春之祺”、“秋氣肅殺”、“抵冬降霜”、籍斂之時”等,并被明確稱為“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包含著明顯的時間 意識?;蛟S原始先民正是根據(jù)太陽在一年中運行的不同位置來分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而 這四首歌謠就是在不同季節(jié)的助日儀式中演唱用的。 ?這組歌謠還包含著極為特殊的空間意識。如果說原始人是通過觀察太陽的年周期來確定春夏秋冬四季的話

5、,那么,他們大約通過 觀察太陽的日周期來確定東南西北四個空間方位。這樣,春天的太陽與初生的旭日相配,成 為東方的象征,是為“青陽”;夏天的太陽與正午的烈日相配,成為南方的象征,是為“朱 明”;秋天的太陽與傍晚的夕陽相配,成為西方的象征,是為“西顥”;冬天的太陽與夜間轉 入地下的太陽相配,成為北方的象征,是為“玄冥”。這表明,中國古人所設想的神話宇宙觀模型是以四季(時間)和四方(空間) 為時空坐標、在太陽神崇拜的基礎上提出的關于宇宙的四種象征模式系統(tǒng):即東方春季)模式系統(tǒng);南方(夏季)模式系統(tǒng);西方(秋季)模式系統(tǒng);北方(冬季)模式系統(tǒng)。其 特征是: ?因其以四季與四方互相認同,所以其時空意識便

6、是混然一體的; ?因其以太陽的運行觀察和描述自然,所以其宇宙觀便呈現(xiàn)出循環(huán)往復的特征(一如太陽的朝出夕落)。我國南朝梁人宗懔在其記載古代南方地區(qū)時俗風物的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七日為人日?!逼渥⒂终f:“按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 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 帳?!彼未浼綇V記卷三十亦云:“一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這里所 記載的、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的人日風俗實際上隱含著一則古老的創(chuàng)世神話即“雞人 創(chuàng)世”神話。即使從字面上來說,我們也可以復原這則創(chuàng)世神話的內容,即:(造物主)第天造雞,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羊,第四

7、天造豬,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馬,第 七天造人。神話學家通過大量的考據(jù)證明:在我國上古社會的關于動物的神話象征譜系之中,雞、?迎敵狗、羊、豬分別象征著四方和四時,牛和馬則象征著地與天即上方與下方。如墨子 祠就曾談到,在迎擊東方之敵時,“其牲以雞”;在迎擊南方之敵時,“其牲以狗”;在迎 擊西方之敵時,其牲以羊”;在迎擊北方之敵時,“其牲以彘(豬)”。四種動物與四方的 象征等值作用不言而喻。易 ?說卦則說:“干為天,為父,為良馬,為老馬。坤為地,為母,為子母牛?!倍?,則因其特殊性象征著世界的心臟中。這樣一來,雞人創(chuàng)世神 話中前六天所造的六種動物和第七天所造的人合在一起,恰好構成了關于三維立體空間的

8、一 種特殊的隱喻象征系統(tǒng)。換言之,如果說漢代的“太一祭儀”隱含著原始先民的四方位的平 面空間觀念的話,那么,不妨說人日風俗背后的“雞人創(chuàng)世”神話實際上隱含著原始先民的 七方位的立體空間觀念。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已經基本掌握中國神話宇宙觀的秘密了,歸結如下:?它以四方位的平面空間觀念為基礎,在時空混同的前提下建立了關于宇宙的四種象征 模式系統(tǒng); ?它以七方位的立體空間觀念為基礎,在自然進化的前提下確立了人在宇宙中的核心 地位。這種神話宇宙觀對于中國哲學的影響主要是: ?中國古代哲學以強調“天人合”為其主要特征,這一觀念的形成正是源于原始神話的這一素樸的宇宙觀。照這種神話宇宙觀建立自己的價值坐標,就

9、是老子所謂的“道法自然”,但因其取法自然的角度 和方面不同,所以才產生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兩大流派:即以實、有、動為價值取向的儒家哲 學,它顯然是以春歌和夏歌為其行為準則;以虛、無、靜為價值取向的道家哲學, 它顯然是以秋歌和冬歌為其行為指針。 ?原始神話把象征著宇宙的完美狀態(tài)的圣數(shù)七”留給了人類,并將其安排在六合之中的最佳方位,中國哲學中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此 有關。 ?原始神話以太陽運行和四季循環(huán)比附人事,使得儒家哲學和道家哲學均強調變易是 自然和人事的千古通則,從而充滿了辯證法的思想光輝。古史辨派的學者們早已考定:黃帝與皇帝異名同實,其傳說出自上古神 話。張舜徽教授說:“皇,煌也,謂日出土上光

10、芒四射也?!保ㄠ崒W叢著第 429 頁) 即黃帝是從遠古太陽神崇拜演變而為人間帝王的。在關于“黃帝四面”的神話中,我們可以 更加清楚地看到黃帝作為太陽神的本來面目以及儒家對這一事實的改造及其深遠影響。太平御覽卷七九所引戰(zhàn)國時佚書尸子記載:“子貢曰:古者黃帝四 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 面?!币馑际钦f,子貢向孔子詢問當時尚流傳于民間的古老神話“黃帝四面”是否可信 的問題??鬃訉Υ擞枰苑裾J,他把作為神話形象的黃帝說成了開明帝王,于是,原為長著四 張面孔的神人也就隨之按照理性原則說成黃帝派四個人去治理四方了。然而事實是否如此 呢?1973 年長沙馬王堆

11、三號漢墓出土戰(zhàn)國佚書四種,其中十六經 ?立命明確記載著黃帝的奇特面貌:“昔者黃宗(帝)質始好信,作自為象(像),方四面,傅一 心。四達自中,前參(通叁,下同)后參,左參右參,踐立(位)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為了給這段文字一個準確的解釋,我們尚需了解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禮制“明堂之?明制”。據(jù)史籍記載,明堂之名起于西周,并為后來的歷代帝王所效法。周書 堂談及明堂之建制時說:“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東應門,南庫門, 皋門,北雉門。東方曰青陽,南方曰明堂,西方曰總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大廟。”據(jù)專家 考證,天子明堂實乃中國古人按照他們的太陽神信仰,根據(jù)天人合一原則精心設計的作為微觀宇宙模型

12、的一個建筑群落。你看,在平面布局上,它與我們在上節(jié)描述的中國古代神話宇宙觀的象征模式系統(tǒng)何其相似!明堂的東廟叫“青陽”,屬青色,與東方(春季)模式系統(tǒng)中的太陽神“青陽”一樣;明堂的南廟叫“明堂”,配赤色,與南方(夏季)模式系統(tǒng)中的太陽神“朱明”相應;明堂的西廟叫“總章”,配白色,相當于西方(秋季)的太陽神“西顥”;明堂的北廟叫“玄堂”,屬黑色,與北方(冬季)的太陽神相符相合。由此看來,不妨說天子明堂正是中國神話宇宙觀的一個人工物化的絕妙縮影。按照上述典籍中的說法,這種叫明堂的建筑東南西北均有一個正廳,并各各配有兩個廂房。據(jù)說,中國古代的天子就是住在這樣的建筑里,每一個月?lián)Q一個房間,并且穿這一個

13、月應穿的衣服,吃這一個月應吃的飯菜,聽這一個月應聽的音樂,祭這一個月應祭的神靈,辦理這一個月應行的時政 , 滿十二個月正好轉完一圈。而逢到閏月的時候,天子則住在中間的大廳(即“大廟”)里。天子如此行為,大概一方面是想表明自己與上天的特殊關系,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表明自己是遵天行事?lián)嵝羧f民的吧。由此可見,隨著人類社 會的進展,作為神話宇宙觀的縮影明堂越來越擔負起了社會教化的功能。了解了所謂的“明堂之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十六經?立命中的這段文字,問題就比較容易回答了。其實,這段文字說的正是黃帝依據(jù)自己的形象設計明堂的故事,即文中提到的作自為像”。因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神黃帝本來具有“四面一心”的奇特相

14、貌,所以, 明堂也就準此造成了“四達自中”的“(上圓)下方”的形式。其中,所謂“方四面”,是 指“青陽”、明堂”、“總章”、“玄堂”這四個太廟分別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所謂傅一心”,是指處在明堂中心的“大廟”(或言“太室”)將四方太廟連接成為一個完整 統(tǒng)一的整體;所謂“前參后參,左參右參”,是指明堂的四方太廟分別包括三個居室,加到起正是一年十二個月的數(shù)目;所謂“踐位履參”,是指帝王即位以后必須效法太陽運行的年的十二個月在明堂之中易室而居;所謂“是以能為天下宗”,是指因明堂之 制乃效法宇宙模型而來,故而能夠成為萬民擁戴的權力中心。3如果承認了“黃帝四面”神話的真實性,其寓意實際上是一目了然的:中

15、華民 族的原始先民本來認為是太陽神創(chuàng)造了空間方位(四方),后來在將這一樸素觀念人格 化的過程中,太陽神變成了半人半神的黃帝,四個空間方位也隨之變成了黃帝的四張面孔。這大概就是“黃帝四面”神話的真相了。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中說:“上古時代的中國曾廣為流行對太陽神的崇拜。這些崇拜太陽神的部落也許來源于同一個祖系,也許并非來源于同一個祖系。但他們都 把太陽神看作自身的始祖神,并且其酋長常有以太陽神為自己命名的風俗?!币苍S正是因為 各個部落的酋長常常以太陽神為自己命名,再加上中國人固有的始祖神崇拜,所以后來,太 陽神也就逐漸地與中華民族最大的部落的酋長(亦是始祖神)的黃帝合為一體了。因此,我 們看到神話傳

16、說中的黃帝往往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天神,又是人王。在原始神話逐漸褪去其神秘主義的色彩、日益與儒家哲學的倫理觀念靠近的過 程中,原始先民所崇拜的“太陽神”從一變而為半人半神的“黃帝”(部落酋長兼始祖 神)到再變而為奉天承運的“天子”(人間帝王)這一事實,對于儒家哲學的神話發(fā)生顯得 十分關鍵和重要。譬如,也許正是由于“天子”的概念是由“黃帝”(部落酋長兼始祖神) 演變而來,所以,儒家哲學便特別強調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倫理道德;再如,也許正是 因為“天子”概念的前身是太陽神,所以,與太陽神崇拜有關的“明堂之制”也就在儒家哲 學之中演變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圣外王”之道或曰人格理想。等

17、等, 等等。因此,我們不妨認為,作為中國古代的主流哲學即儒家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的孔子, 其歷史功績正是在于:他以理性主義的立場重新解釋了或者說消解了原始神話,并站在 血緣關系的日常心理基礎上論證了夏商時代的祖先崇拜以及與此相關的倫理道德的普遍必然 性。也許,這就是儒家哲學神話發(fā)生的真實歷程。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主流哲學之一。筆者以為,如果說儒家哲學的神話發(fā)生 與其將太陽神人格化和理性化有關,那么,道家哲學的神話發(fā)生則與其將太陽神(以及 水神)自然化和相對化有關。莊子 ?應帝王記載了這樣一個“混沌七竅”的神話故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

18、與 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 日而混沌死。”這個有點滑稽意味的寓言,實際上包含著開天辟地的神話的概念。你看,混沌 被代表著時間的儵和忽鑿開了七竅,混沌本身雖然死了,但整個宇宙也隨之誕生。那么,這 個混沌神到底是一個什幺樣的神靈?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中指出:中國神話中的神山昆侖山又叫混沌山,亦名軒 轅丘。黃帝號軒轅,所以混沌神實乃黃帝的別稱。山海經 ?西山經亦云:“又西之百五十里,曰天山。 , 有神焉,其壯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混沌)無面?應帝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睋?jù)考證,此天山即昆侖山,而帝江即黃帝。莊子 王云:央之帝為混沌?!?/p>

19、從山海經所描寫的“帝江”來說,它狀如黃色球囊、紅 如丹火、有翼無足、混沌無面目、能歌善舞等,而這不正是太陽神的意象嗎?由此可見, 混沌神與太陽神在中國神話的象征系統(tǒng)中其實是同一個神祇。混沌神被證明是太陽神,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觀察道家哲學的嶄新視角。道家 所謂的道”作為宇宙的法則和規(guī)律來說,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能就是對太陽及其運行 規(guī)律的一種描述。比如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保ǖ?21 章)單就“恍”、“惚”二字的字面 意義而言,這種恍恍惚惚但又分明存在的物體不正是作為巨大而神秘的發(fā)光體的太陽又是什 幺呢?“道”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即

20、所謂“周行而不殆”(第 25 章)?!爸堋碑斎皇菆A周、 環(huán)繞之意,“周行”則指的是循環(huán)往復的運動這不正是暗指太陽的日生夜降的過程嗎?以 及老子為“道”起的幾個別稱:“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大,大曰逝,逝曰遠, 遠曰反?!钡?25 章)你看,西天的落日越來越大,越來越遠了,漸漸地消逝而去,但 它卻又從地底返回了東方。也許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 40章)的辯證法的淵藪。認為混沌神即太陽神,老子中的道與太陽有關,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實際上,道家的道不止是太陽神的象征,它更多的還是水神的象征。在“混沌七竅”的 神話中,我們注意到,“儵”與“忽”一個是南海之帝,一個是北海之帝,都

21、與水有著密 切的關系。儵、忽二帝開鑿混沌而致混沌之死,一方面可以解讀為宇宙從混沌無序的狀態(tài) 向現(xiàn)存世界的誕生或轉化,另一方面亦可解讀為水神與火神(太陽神)的對立和斗爭。實子和莊子這兩部道家的經典也的確多次提到“水幾于道”、“上善若 水”這樣的話。山海經 ?大荒北經記載了“夸父逐日”的神話:“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欲 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這就是說,夸父 逐日的起點是北方大荒之中的成都載天山,他不自量力追趕太陽,路線當然是自北而東而 南,最后在太陽落山之處即西方的禺谷趕上了太陽,但他

22、因為干渴又奔向北方大澤,中途死 在了成都載天山。由此看來,他的整個行程正好與太陽運行的軌跡一致,形成了一個起點 與終點重合的圓圈。在這段敘述中,尚有兩點值得注意:( 1)夸父的形象是戴著蛇的耳環(huán),同時手里還玩弄著蛇;( 2)夸父喝下一條大河仍不解渴,在奔赴大澤時死去。眾所周知,蛇在日常生活和神話中都是陰性的象征,與水的關系十分密切,而夸父的海量也說明了 他的水神身份。實際上,按照中國原始神話的循環(huán)時空模式,水與火雖然有著互相背離的 經驗特征,但它們卻以一陰一陽的方式循著一條周而復始之“道”。如果我們承認了夸父 就是水神的化身,那么,這段神話所隱喻的自然現(xiàn)象是:水(水神)從陰間地下沿著垂直 方向

23、上升,然后下降,重新回到了地下陰間。也許,這是原始先民看到地下的河水蒸發(fā)上 天而天上的雨水又下到地面的一種直觀反映。這就說明,“夸父逐日”作為一則古老的神話,實際上暗含著水神和火神、陰 與陽的二元對立,其深層結構實際上揭示了道的循環(huán)運動。如果我們從水神是道家之“道”的另一象征或曰化身的角度來解釋道家哲學,許多問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比如老子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保ǖ谒恼拢┻@是什幺意思呢?單從字面上說, 即:“道在用途上是謙沖不已、虛而不滿的,就像一個巨大的深淵,所以它才成了萬物的 源泉。正是在深淵似的大道里,任何尖銳、紛繁的東西都消失了,光芒也罷,塵埃也罷, 也都被同化了,而它自身卻依然是一副湛然澄明、若無其事的樣子。我不知道它(道)由 何而來,姑且認為就是創(chuàng)造萬物的上帝的祖先吧?!憋@然,這正是借水的品格來描述道的 性質和用途的典型例子。另外,老子一書亦曾多次明確將水與道并提,例如:“上善 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ǖ诎苏拢┻@是闡述“水幾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